无标志被动句论文_谭志中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标志被动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标志,语义,句法,结构,功能,大唐,佛教。

无标志被动句论文文献综述

谭志中华[1](2016)在《《电站辅机技术特点说明》中无标志被动句的英译》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机技术特点说明属于科技文体,而该文本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被动句多,尤其是无标志被动句。在电机厂与海外有合作时,往往需要将这类文本进行英译,而该类文本中无标志被动句的处理是翻译中突出的重点。汉语中很多句子具有被动意义,有“被”、“让”、“叫”等标志词的便是有标志性被动句,而没有标记词却有隐含的被动含义的即是无标志被动句。无标志被动句又称意念被动句,国内学者研究不多,对其英译更是研究的甚少,这给笔者的研究带来了不少挑战。在翻译时,要理解挖掘出汉语句子中隐含的被动意义,判断其是否属于无标志被动句,这是突出的难点。而在英语语法中,被动句一般是有标志的,采用"be+done"结构。由于汉英语法规则不同,更是给给汉英翻译带来较大困难。本材料的翻译首先要确定无标志被动句的定义,无标志被动句是相对于有标志性被动句而言的,没有标记词却有隐含的被动含义的则是无标志被动句。其次,笔者对其进行了分类。笔者将该文本中出现的无标志被动句大致划分为四类:(1)NP+V+(补)+宾语;(2)NP+状语+V;(3)NP+V+得+补语;(4)NP+V+了/着/过。再次,本文探讨了无标志被动句的叁大主要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翻译中遵循的叁个原则:平衡性原则、统一性原则、连贯性原则;最后,本文分别对四类不同的无标志被动句总结了翻译实践中的处理方法,归纳出其英译对策。为了使译文文本实现被动句的各项功能,翻译时就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技巧。对于“NP+V+(补)+宾语”的结构,采用了变换受事主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将语篇突出的主题作为受事主语,是为了实现被动句凸显主题的语篇功能;对于“NP+状语+V”的结构,采用了调整语序的方法,将状语后置从而翻译成英文被动句,也体现了被动句客观严谨的文体功能;对于“NP+V+得+补语”的结构,采用了词性转换的方式,将补语译为了谓语动词,使译文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而对于“NP+V+了/着/过”,则采用了增词法,使译文更具有连贯性。(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期刊2016-05-16)

张轻洋[2](2014)在《《搜神记》有标志被动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南北朝是汉语发展的过渡时期,上承先秦两汉,下启唐宋元明清,晋代干宝撰写的《搜神记》对于我们研究中古时期的被动句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搜神记》有标志的被动句,本文对《搜神记》中的有标志被动句进行了穷尽式调查和描写分析,归纳其中的语法特点。(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4年24期)

王鸿雁[3](2014)在《《世说新语》中的有标志被动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世说新语》一书口语性较强,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面貌,因此被称为中古汉语的活化石。时间上,《世说新语》上承上古汉语,下接近古汉语,是古代汉语被动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对于《世说新语》中所有有被动标志的被动句进行了统计调查,研究《世说新语》中被动句的语法特点,并从历时的角度加以对比分析,找出中古汉语初期汉语被动句式的发展脉络。(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4年05期)

林艳新[4](2013)在《现代汉语无标志被动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认为,现代汉语里的被动句以是否有显性标记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显性的被动标记的被动句,以“被”字句为代表;另一类是受事出现在施事前,不以被动标记“被”和其他准被动标记“让”、“叫”、“给”为标记的被动句,我们称之为无标志被动句。无标志被动句的研究对于现代汉语被动范畴的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都有一定帮助。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前人对无标志被动句研究的成果和不足。除了无标志被动句单独一节的研究现状之外,我们还搜集了无标志被动句和其他句式相关的研究成果。一方面是因为现有成果较为分散,很多散见于和其他句式的对比研究中;另一方面可以呼应下文的章节安排。绪论中还确立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一章对无标志被动句作全面分类和描写。首先把无标志被动句分为“NP受+VP”、“NP受+NP施+VP”两类。第一节主要内容是根据VP短语的构成细化小类,分析NP和VP的语义特征;第二、叁节除了描写之外,还要分析施事的隐现、出现在不同位置的原因,以及施事和受事的相互制约。第二章讨论无标志被动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本章首先从手语应用、儿童语言习得和汉语史叁方面,说明无标志被动句的结构形式符合被动范畴的表达要求,是汉语最原始最基本的被动句;再从语义分析入手,考察二者转换的不对称现象,区分它们在汉语被动句中的使用域,进一步明确无标志被动句的语法特征。第叁章讨论了无标志被动句的原型及其非典型范畴。本章首先从理想化认知模型出发,得出把过程化的事件状态化是无标志被动句产生的重要原因。然后从范畴理论出发,讨论了原型无标志被动句和非典型的派生无标志被动句问题。第四章分析无标志被动句的认知动机。首先利用图形和背景理论,阐述了无标志被动句的使用动机是突显受事。然后考察了突显与话题和焦点是否矛盾,以及无标志被动句是否属于话题句的问题。第五章总结本文的结论并对本文写作过程中涉及到但未及深入讨论的问题进行整理并提出相关的设想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3-04-01)

罗庄[5](2012)在《对《大唐新语》中有标志被动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大唐新语》中的有标志被动句进行穷尽性的探讨分析,并从汉语发展史的角度,比较研究《大唐新语》有标志被动句的结构和语义特点,从而窥见唐初汉语有标志被动句的发展状况。(本文来源于《宿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安俊丽[6](2009)在《古代汉语中典型标志被动句句法结构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关古代汉语中典型标志被动句句法结构的研究文献层出不穷,成果主要集中在:各类标志被动句产生的年代及主要使用年代;谓语部分由单一动词到复杂结构的过程;各类标志被动句变式的产生等。以"于"字式、"见"字式、"为"字式和"被"字式等标志被动句的句法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几类典型被动句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及其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进行梳理,认为仍然有一些问题尚待进一步探究。(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岳守雯[7](2009)在《《吴越春秋》标志被动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动句是上古时期才出现的一种句式,《吴越春秋》作为成书于东汉的一部着作,其中的被动句全面地反映出了上古时期被动句的各种情况:"于(于)"字式;"见"字式;"为"字式;"为……"式;"为……所"式;"为所"式;"被"字式;"受(于/于)"式等。对《吴越春秋》的标志被动句进行穷尽性的调查分析,对于研究古代汉语被动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安俊丽,陈绂[8](2007)在《汉魏六朝佛教典籍标志被动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答辩日期:2007年6月本文对《大正新修大藏经》为代表的佛教典籍中汉魏六朝时期标志被动句语料做了一次近乎穷尽式的考察,在前人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各类标志被动句的句法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效果做了较为全面的描写。汉魏六朝佛教典籍中的标志被动句,最为发达(本文来源于《语言文字应用》期刊2007年04期)

许进[9](2004)在《“标志被动句”质疑》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汉语被动句形式复杂 ,学者论及 ,有“标志被动句”之说。笔者从古汉语的语言实际及理论上对此提出了质疑 ,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这对正确把握被动句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邵桂珍[10](2001)在《现代汉语无标志被动句及其功能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汉语中,无标志被动句所占比例远远大于有标志被动句,然而在语法学界,人们对无标志被动句的研究尚不深入。本文首先对前人关于被动句功能的研究进行了评述,认为传统语法和结构主义语法虽然对被动句的研究颇多贡献,但由于将句法分析和意义分析割裂开来,因而未能真正找到被动句研究的出路,更忽视了对无标志被动句的研究。据此,本文运用形式和意义相互验证的方法先从形式出发将无标志被动句句法结构序列分为五类,进而讨论无标志被动句的五种基本句法成分的构成。然后,对无标志被动句的功能进行了分析,认为无标志被动句的主语都具有定指性,在表意功能上,充当句子的主题语,是被说明、评判、和描写的对象。受事作主语造成了谓语表意功能的转化,受事作主语还要求谓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必须是及物性的。而谓语,在表意功能上充当述题语,是新信息的载体和表达理解的重点,是句子的语义重心所在,是对主题语进行说明、评判和描写的。接着,从表意功能入手,将无标志被动句分为说明句、描写句和评判句叁类,具体探讨了各类无标志被动句的语义特征及各成分对整句功能的语义制约。最后,着重对“既带状语又带补语的无标志被动句的语义重心的判别”这一难点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提出了这类无标志被动句的语义重心判别模型。(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01-11-10)

无标志被动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魏晋南北朝是汉语发展的过渡时期,上承先秦两汉,下启唐宋元明清,晋代干宝撰写的《搜神记》对于我们研究中古时期的被动句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搜神记》有标志的被动句,本文对《搜神记》中的有标志被动句进行了穷尽式调查和描写分析,归纳其中的语法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标志被动句论文参考文献

[1].谭志中华.《电站辅机技术特点说明》中无标志被动句的英译[D].湖南科技大学.2016

[2].张轻洋.《搜神记》有标志被动句研究[J].语文学刊.2014

[3].王鸿雁.《世说新语》中的有标志被动句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

[4].林艳新.现代汉语无标志被动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5].罗庄.对《大唐新语》中有标志被动句的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

[6].安俊丽.古代汉语中典型标志被动句句法结构研究综述[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7].岳守雯.《吴越春秋》标志被动句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8].安俊丽,陈绂.汉魏六朝佛教典籍标志被动句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7

[9].许进.“标志被动句”质疑[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

[10].邵桂珍.现代汉语无标志被动句及其功能探析[D].暨南大学.2001

论文知识图

、被动句

标签:;  ;  ;  ;  ;  ;  ;  

无标志被动句论文_谭志中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