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陈英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希望小学645250

【摘要】新课标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其理念是课堂教学的操作指南。教学时,就是把理念化为实际教学行为,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而数学教学就是将数学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应用其中,让教学沿着有序之路进行。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标理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112-01

新课标是国家教育意志的体现,其理念是课堂教学的操作指南。教学时,我们应把此作为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依据,甚至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是我们实践新课标的前提,也是关键所在。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学科,必然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只有这样,我们课堂教学行为才能得以规范,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才能得以保障。然而,受传统因素影响和“应试”桎梏,部分数学课堂仍是师传生受的“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一言堂”。这种模式既不利于学生发展,也违新课标理念。如何践行?下面我以多年的教学实践予以述之。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激发

新课标在其“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因此,作为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必须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因为我们知道,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对于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有拒人于门外之嫌,提高了小学生进入数学殿堂大门的难度。为此,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我认为,这既是教学必需,也是我们教学首始,必须加以重点落实,才能让我们学生主体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实践中,我们除了应加强新课导入设计外,在其他教学流程中也应注重学生兴趣激发,使之时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学习动力,唯有如此,学生才会产生“我要学”的学习内需,因而自觉学习。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对于小学生,我们可采用游戏、音乐、故事、竞赛等方式加以进行。例如在教学“数的大小比较”时,我用儿歌来让学生掌握大于、小于符号:开口朝前大于号,尖嘴朝前小于号,又平又直是等号,谁大谁小我知道。学生很快就学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在学习周长和面积、容积和体积时,运用儿歌:长度一条线,面积一大片,体积占空间,容积算里面。就把各个概念清晰的表达了出来。运用这样短小精悍的儿歌,不仅能趣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主体积极性,还能把繁琐的内容浓缩总结为几句话,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提升教学效果。

二、创设生活情境教学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中应当努力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好的‘现实情境’,应当是学生熟悉的、简明的、有利于引向数学实质的、真实或合理的。”如何践行这一理念,教师必须要有生活化教学思想,才能把生活之源引入课堂教学中,寓知识于实际生活中。这样,既能让学生在似曾相识的生活经验中学数学,降低学习难度,体验数学实用性,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例如在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我们就可以在教室里创设一个小超市情境,标注一些物品价格:苹果3个6元,火腿肠4支12元,牛奶5盒20元,问:老师带了30元可以各买多少食品?老师想买品种多又实惠的食品,应该怎么买呢?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草坪上设计一个半径是2米的圆形花坛,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实践,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不仅能当堂消化知识点,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而且还能锻炼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促进意义建构。

三、灵活运用电教媒体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全面落实,以电子白板和智能大屏电视为呈现终端的现代教育多媒体成功入驻课堂,成为教师创新开展教学的良好辅助利器。既丰富了教学手段,又拓展了学生学习方式,因而倍受教师青睐。我们知道,多媒体就是集图像、动画、声音、文字、视频于一体的教学媒介,不但能营造图文并茂、声像辉映的教学情境,还能展现数学的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可展示天坛、天安门、艾菲儿铁塔等建筑图片,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不仅如此,最重要的是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起到快捷高效作用。如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时,如果我们采用实物演示,要让每个学生都看清楚是有一定难度的,而运用多媒体放大、通过慢放演示,则可呈现出这样的效果:圆柱体沿母线展开,出现一个长方形。把一个抽象的曲面转化为一个简单图形——长方形,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这既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标“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的强烈要求。不过,我们要防止三个误区出现:一是重结果、轻过程,把现成的结论投映到屏幕上,不注重揭示知识产生的过程,使学生缺少感知、理解、记忆、训练的过程。二是重机器,轻学生。过分依赖多媒体,视自身主导作用于不顾,沦为“鼠标客”,把学生当成观众,忘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三是重形式,轻实效。追求形式新颖,画面宣宾夺了知识的主,音效怪异分散了学生注意力,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成为“机灌”课堂。只有谨防,我们才能合理运用,灵活运用电教媒体。

当然,新课标理念还有很多,如分层教学、更新学生学习方式,学生是主体、多元评价等,我们要践行新课标,必然要熟知深谙这些理念,才能理解其精髓,实现灵活运用的目的。只有理念新了,我们的方法、手段才能更新,才能走出传统,创设出新颖有趣的教学新情境,为学生具有良好数学素养而提供创新载体,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戴廷忠,刍议新课标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14年。

[2]郭瑞,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讨[J].新课程学习,2013年。

[3]刘学营,以新课标为指导,引先进理念入小学数学教学[J].新课程,2014年。

标签:;  ;  ;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