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礼治论文_张明提

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统礼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化,法治,传统,意识,兴县,秩序,规则。

传统礼治论文文献综述

张明提[1](2019)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努力建设新时代“礼治兴县”》一文中研究指出“礼治”是相对法治而言的一种软治理。在漫长的岁月,自诩世界文明中心的大中国,即以讲“礼仪”、重“礼教”、施“礼治”而着称天下。礼治,不仅支撑起数千年的中国封建制度,更构筑起数千年不衰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情血脉、热络精髓;(本文来源于《吕梁日报》期刊2019-03-22)

江畅[2](2019)在《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人治德治礼治法治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价值观最初重视人治和德治,后来有了礼治和法治,传统治理方式是人治、德治、礼治和法治四种治理方式的有机统一。德治、礼治和法治是人治的叁种主要方式。在这叁种方式之中,德治是根本,礼治是为了实现德治,而法治则是礼治的补充和保障。传统治理方式从作为人治的德治,逐渐走向了作为人治的非德治(礼治)。导致这种境况的根源则在于人治,而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治理方式,必须变"人治"为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形成贯彻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基于"法治"的"法治"和"德治"的良性互动。(本文来源于《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吴兴春[3](2018)在《传统礼治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考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陈柳之争折射出的法理柳宗元创作的驳论性奏议《驳复仇议》讲述了一个同州下邽人徐元庆的故事。徐元庆的父亲徐爽被县尉赵师韫杀掉,具体被杀原因不详。后来徐元庆持刀伺机杀死了仇人赵师韫,自己捆绑着赵的尸体到官府投案自首。当时的谏官陈子昂建议处徐元庆以死罪(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期刊2018-08-10)

高家伟[4](2017)在《从传统礼治文化秩序迈向现代软法规范秩序》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传统的礼治文化秩序注重提升官吏的权力理性修养,从日常公务活动的细节层面约束官吏的公权力行为;而西方现代的软法规范秩序注重国民的契约理性培养,从社会合作关系建构的角度引导国民慎重对待法定的权利,两类社会秩序都以人的社会性为出发点。文章主张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出发,围绕新时代完善国家法律体系的法治建设目标,将中国传统礼治文化秩序中的权力理性因素与西方现代软法秩序中的契约理性因素结合起来,建立一种吏治功能与民治功能兼备、权力理性与契约理性并重的现代软法规范体系。(本文来源于《新疆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06期)

吴恒波[5](2017)在《规则意识建构的现代转型——由传统礼治型规则意识到现代法治型规则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市场经济推动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传统人治模式转向现代法治模式。社会结构和治理模式的变化,导致传统社会伦理规则被现代社会法理规则所替代,进而引起规则意识的变迁。现代社会规则意识的建构由礼治型规则意识转向法治型规则意识,要求深入研究法治型规则意识的内涵和规则意识变迁的基本原理。既要自觉建构,也需自发生长,既要考虑规则自身,也要从思想观念入手,方能完成规则意识转型这一历史性变革。(本文来源于《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王海强[6](2017)在《浅析中国之传统“礼治”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礼治文化对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我们国家发展市场经济,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从中国文化实情出发,才能使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更有生命力。(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7年05期)

周国和[7](2016)在《从礼治传统理解法治中国建设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圳特区报讯 (记者 周国和)以茶论法学术沙龙近日在深圳市社科院举办,来自市内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沙龙。本次沙龙由市社科院政法研究所所长李朝晖研究员主讲,她认为,当前中国的法学理论主要建立于西方法学理论基础上,整个法治体系也是在学习借鉴国外(本文来源于《深圳特区报》期刊2016-06-07)

梁前菊[8](2016)在《传统“礼治”介入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新农村文化发展迅速,但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农村“本体”文化建设方面,城市建设及生活方式侵袭农村,人口外流,地方特色文化式微;其次,以道德范式为约束的个体化交往方式退化,在利益化交往方式的影响下,个人本位主义的盛行,文化所强调的社会责任感随社会功利化倾向而减退。在农村社会公共文化空间方面,因公共文化认同意识的淡化,村社共同体趋于解体,私性文化增长。在乡村政府法治文化建设方面,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乡村传统的“礼法”秩序消失,民间法所包含的族规家训、乡规民约对农村社会的调节功能弱化,而农村当下的法治文化建设却没能与新农村文化发展相同步。从多方面入手,探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能更好的提出建设性意见。而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着眼农村“本体”,多方面发展,建设富有特色性的农村文化体系,能够满足农民个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农村社会的稳定。这对于构建乡风文明的和谐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实际的案例调查,结合历史对比分析,以“礼治”文化为切入点,对以上叁方面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以“礼治”文化传统促进农村“本体”文化建设;以“礼治”文化认同加强农村社会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在集体文化精神的作用下重建村社共同体,依托传统公共文化平台丰富文化生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通过“礼法”文化“以礼为体”的现代功用,发挥乡风乡俗中传承的“礼法”意识,重建乡规民约的伦理道德范式,与现代化相结合,完善农村政府的法治文化建设。本文按照“问题分析-实际分析-理论研究-实际案例-对策提出”的思维方法,首先结合调查数据,分析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问题现状。然后研究我国“礼治”文化的优良传统,以淮北临涣古集镇为案例,对农村的“本体”文化建设、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和法治文化建设叁个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焦芳明[9](2015)在《基于传统“礼治”思想反思视域下的现代公民意识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礼治"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治国理民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方法,在历史上曾发挥着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等级秩序、提高民众道德文明素质和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在现阶段,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已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任务。在这种背景下,"礼治"思想与公民意识不可避免地发生碰撞。因此,反思传统"礼治"思想的合理因素和永恒价值,实现与公民意识对接,对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求知导刊》期刊2015年23期)

彭耀光[10](2015)在《“传统礼治与当代‘软法'建设高端学术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5月16—17日,由北京大学软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传统礼治与当代‘软法'建设高端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30余人出席会议,提交论文24篇。本次研讨会围绕传统礼治与软法建设,中国古代的礼、法关系与"礼法合治"传统,传统礼治与当代软法建设对于社会治理与司法实践的意义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本文来源于《中国史研究动态》期刊2015年06期)

传统礼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传统价值观最初重视人治和德治,后来有了礼治和法治,传统治理方式是人治、德治、礼治和法治四种治理方式的有机统一。德治、礼治和法治是人治的叁种主要方式。在这叁种方式之中,德治是根本,礼治是为了实现德治,而法治则是礼治的补充和保障。传统治理方式从作为人治的德治,逐渐走向了作为人治的非德治(礼治)。导致这种境况的根源则在于人治,而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治理方式,必须变"人治"为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形成贯彻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基于"法治"的"法治"和"德治"的良性互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统礼治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明提.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建设新时代“礼治兴县”[N].吕梁日报.2019

[2].江畅.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人治德治礼治法治考论[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9

[3].吴兴春.传统礼治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考量[N].人民法院报.2018

[4].高家伟.从传统礼治文化秩序迈向现代软法规范秩序[J].新疆社会科学.2017

[5].吴恒波.规则意识建构的现代转型——由传统礼治型规则意识到现代法治型规则意识[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

[6].王海强.浅析中国之传统“礼治”文化[J].祖国.2017

[7].周国和.从礼治传统理解法治中国建设实践[N].深圳特区报.2016

[8].梁前菊.传统“礼治”介入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6

[9].焦芳明.基于传统“礼治”思想反思视域下的现代公民意识培养[J].求知导刊.2015

[10].彭耀光.“传统礼治与当代‘软法'建设高端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5

论文知识图

探究绵亘五千年的果香峪村农家院.天津市蓟州区穿芳峪镇...71935年成立的南京新闻学会的成员...鉴泉社社址及标识(图片资料来源:...斜索戏车图汉画像砖拓本冯丈村的火神(张静摄)上刚正火,烧尽...

标签:;  ;  ;  ;  ;  ;  ;  

传统礼治论文_张明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