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在鼻中隔矫正中的应用

鼻内窥镜在鼻中隔矫正中的应用

一、鼻内窥镜在鼻中隔矫正术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丁惠[1](2017)在《鼻内窥镜在伴鼻腔结构异常的鼻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在伴鼻腔结构异常的鼻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同时处理结构异常。方法:我院2007年-2009年在鼻内窥镜下治疗约36例鼻出血患者,有24例同时伴有鼻腔结构异常,为了更好的暴露出血部位,防止术后鼻腔粘连和通气不畅,分别采取下鼻甲粘膜部分切除术和鼻中隔矫正术,暴露出血点后采用电凝术治疗。结果:一次性止血成功34例,二次止血成功2例,有效率94.4%,无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下治疗鼻出血同时处理鼻腔结构异常,不仅是止血的需要,而且能恢复鼻腔结构的生理状态,改善鼻腔通气、预防鼻出血的再次发作。

陈宗燕[2](2017)在《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效果对比》文中提出目的:对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同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方法:选取鼻中隔偏曲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4例。参照组患者实施传统鼻中隔矫正术方式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粘骨膜的完整性以及术后发症的发生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着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情况以及粘骨膜的完整性、并发症产生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组患者均显着的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中隔偏曲患者应用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同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疗效相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其创伤小,并且能够改善术后患者的疼痛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康洪涛[3](2013)在《经鼻内窥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矫正鼻中隔疗效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经鼻内窥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矫正鼻中隔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Ⅰ组(采用传统鼻中隔矫正术)40例和治疗Ⅱ组(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Ⅰ组手术时间(52.3±7.4)min、术中出血量(33.3±8.5)ml,明显多于治疗Ⅱ组的(43.3±5.6)min、(20.1±7.8)ml(t=6.13、7.24,均P<0.05);治疗Ⅰ组治愈15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治疗Ⅱ组治愈22例、有效1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7,P<0.05)。结论经鼻内窥镜治疗鼻中隔偏曲创伤小、出血量少、疗效显着。

吴敬东[4](2012)在《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比较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比较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鼻中隔偏曲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组)30例和观察组(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组)30例。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术后疼痛、粘骨膜完整性、术后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创伤小、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祥[5](2010)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380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鼻内窥镜技术的发展,鼻中隔矫正术成为鼻内窥镜下以矫正鼻中隔偏曲为主要症侯群的治疗方法,包括对中、下鼻甲及钩突、鼻窦的处理。本科自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对380例患者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取得

赵璟,李其庆[6](2009)在《鼻内窥镜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性鼻中隔偏曲88例,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窦炎、鼻息肉32例。结果:120例患者,术后鼻腔通气均取得满意的效果,鼻中隔居中,伴随症状明显减轻,无1例发生鼻中隔穿孔、血肿等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具有操作精细,灵活简便,损伤小,出血少等特点,术后效果好。

郭凤,陈伟刚,李慧军[7](2008)在《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比较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比较经鼻内窥镜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缺点。方法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和传统鼻中隔矫正术临床回顾对比分析。结果手术时间:鼻内窥镜组平均40min,传统组平均50min;术中出血量:鼻内窥镜组平均25ml,传统组平均35ml;术中疼痛:鼻内窥镜组24%,传统组30%;后位及高位复杂偏曲矫正满意度:鼻内窥镜组86%,传统组53%;黏骨膜完整性:鼻内窥镜组88%,传统组65%。结论两组总体手术效果均满意,在处理复杂偏曲及伴行其它鼻腔、鼻窦手术时经鼻内窥镜手术组明显优于传统组,但在手术技术、设备要求上也明显高于传统组。

吴新权,张孝文[8](2006)在《鼻内窥镜联合电钻行鼻中隔偏曲再次矫正术》文中认为

刘煜,贺曼,陈君[9](2004)在《鼻内窥镜在鼻中隔矫正术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疗效。方法采用鼻内窥镜技术行鼻中隔矫正术。结果对89例患者术后6~50个月的疗效观察表明,鼻中隔偏曲得到矫正,特别是高位、后段的鼻中隔偏曲,满意地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有效地控制鼻腔粘连的发生和减少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结论该法与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比较,具有安全和疗效持久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彭德嘉[10](2004)在《鼻内窥镜下局限性鼻中隔偏曲切除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耳鼻咽喉手术动力系统 (XPS)在局限性鼻中隔偏曲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12 0例局限性鼻中隔偏曲患者的嵴突、棘突在鼻内窥镜下使用XPS切除。结果 术后随访 3~ 6月 ,均取得满意的鼻腔通气效果 ,无鼻中隔穿孔、血肿、感染等发生。结论 鼻内窥镜下应用XPS直接切除局限性的鼻中隔偏曲 ,尤其是嵴突、棘突 ,手术时间短 ,出血少 ,创伤小 ,减少了对周围黏膜的损伤及软骨、骨结构的破坏 ,患者反应轻 ,痛苦小 ,术后恢复较快 ;但该方法有一定的适应证

二、鼻内窥镜在鼻中隔矫正术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鼻内窥镜在鼻中隔矫正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效果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粘骨膜完整性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4)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比较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5)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38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鼻内窥镜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切口部位的选择:
    3.2 偏曲的软骨与骨部的处理:
    3.3 合并有下鼻甲肥大患者的处理:
    3.4 鼻中隔偏曲伴随鼻息肉、鼻窦炎患者的处理:
    3.5 鼻中隔严重偏曲的儿童或青少年的处理:
    3.6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较传统的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具有明显优越性:

(8)鼻内窥镜联合电钻行鼻中隔偏曲再次矫正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手术器械
        1.2.2 体位与麻醉
        1.2.3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鼻内窥镜在鼻中隔矫正术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鼻内窥镜在伴鼻腔结构异常的鼻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 丁惠. 健康之路, 2017(04)
  • [2]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效果对比[J]. 陈宗燕. 吉林医学, 2017(01)
  • [3]经鼻内窥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矫正鼻中隔疗效比较[J]. 康洪涛. 中国基层医药, 2013(06)
  • [4]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比较观察[J]. 吴敬东. 中国医药导刊, 2012(12)
  • [5]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380例临床分析[J]. 王祥. 中国临床研究, 2010(10)
  • [6]鼻内窥镜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的应用[J]. 赵璟,李其庆.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 [7]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比较分析[J]. 郭凤,陈伟刚,李慧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06)
  • [8]鼻内窥镜联合电钻行鼻中隔偏曲再次矫正术[J]. 吴新权,张孝文. 微创医学, 2006(01)
  • [9]鼻内窥镜在鼻中隔矫正术中的应用[J]. 刘煜,贺曼,陈君. 中国厂矿医学, 2004(06)
  • [10]鼻内窥镜下局限性鼻中隔偏曲切除术[J]. 彭德嘉. 临床军医杂志, 2004(02)

标签:;  ;  

鼻内窥镜在鼻中隔矫正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