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噬菌体论文-谷丰

高温噬菌体论文-谷丰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温噬菌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噬菌体TSP4,分子伴侣,分子伴侣CPN47,热稳定性

高温噬菌体论文文献综述

谷丰[1](2014)在《高温噬菌体TSP4分子伴侣CPN47对酶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是一类在进化上十分保守的蛋白家族,它们能非特异性的结合不同大小、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并能介导催化这些蛋白质形成特定构象,在生物体内起着稳定新生蛋白、辅助其他蛋白并使其能准确组装、转运、折迭甚至降解,对于蛋白质功能的正常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克隆表达,获得来自腾冲热海的噬菌体TSP4(其宿主菌为栖热菌TC16菌株)的分子伴侣CPN47和裂解酶lysin、来自宿主菌为栖热菌TC16菌株的脱氧尿苷焦磷酸酶(dUTPase),并购买商业化的胆碱酯酶,分析CPN47对不同来源的酶蛋白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子伴侣CPN47能显着提高来自栖热菌TC16噬菌体TSP4的裂解酶lysin的热稳定性,在78℃的条件下处理20分钟,未加入CPN47时,裂解酶lysin的抑菌圈大小为没经过高温处理对照组的一半,而经过78℃高温处理并加入了CPN47的裂解酶lysin的抑菌圈和对照组大小相似。在高温条件下,dUTPase在加入CPN47的情况下能保持更高的酶活性。同样的方法也证明,CPN47能使外源的胆碱酯酶在高温下的保持较高的酶活性。此外,通过将带有CPN47质粒的大肠杆菌在46℃下进行培养表明,大量表达的分子伴侣CPN47可以显着提高大肠杆菌对高温的耐受性,提高其生存率。值得一提的是,分子伴侣CPN47作为从高温噬菌体中分离得到的分子伴侣,室温放置48小时后分子伴侣CPN47的ATPase活性开始明显降低。本文还将带有11is标签的分子伴侣CPN47吸附于镍柱上,然后将未带有his标签的酶蛋白分子通过镍柱,最后用咪唑洗脱镍柱后,将洗脱液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证明了分子伴侣CPN47能与酶蛋白分子进行高效的结合,形成蛋白复合体。综上所述,分子伴侣CPN47能提高酶蛋白的热稳定性,其没有蛋白种类和来源的偏好性,保护蛋白分子不受高温破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4-05-01)

何进[2](2013)在《高温噬菌体TSP4脱氧尿苷焦磷酸酶的克隆表达及其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脱氧尿苷焦磷酸酶(dUTPase)是DNA合成中一种重要水解酶,它能水解脱氧尿苷叁磷酸(dUTP)形成脱氧尿苷单磷酸(dUMP)和无机焦磷酸PPi,防止DNA复制过程中dUTP浓度过高而引起错误掺入,从而降低细胞中dUTP/dTTP的比例,保证DNA复制的正确性和顺利进行。dUTPase作为细胞内dUTP水平的主要调节者,已经被用作许多抗癌和抗病毒感染性疾病药物的作用靶子,临床上也已经有了用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和二氢叶酸还原酶拮抗剂进行治疗。本文以腾冲热海栖热菌噬菌体TSP4为材料,对高温噬菌体脱氧尿苷焦磷酸酶进行了相关研究。将编码TSP4dUTP焦磷酸酶的TSPdUTPase基因通过PCR扩增、连接、转化后得到重组表达菌pET-32a-TSPdUTPase/Rosetta(DE3),重组蛋白pET-32a-TSPdUTPase在16℃、终浓度为1mM IPTG诱导8小时的条件下能大量的表达。使用Ni-NTA agarose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的TSPdUTPase,并对其活性,最适作用温度、pH、底物特异性以及金属离子对其活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它的最适催化温度和pH分别为65℃和7.5,最佳催化底物为dUTP, Mg2+对dUTPase的活性非常重要,而且如果没有Mg2+的参与,脱氧尿苷焦磷酸酶dUTPase则不能显示其活性。同时发现EDTA能够抑制脱氧尿苷焦磷酸酶dUTPase的活性,它能够与Mg2+竞争的和脱氧尿苷焦磷酸酶dUTPase相结合,从而使其酶活降低。为了检测重组蛋白TSPdUTPase在不同温度下热稳定性和酶活变化,本文采用ANS荧光探针法检测其在不同温度下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TSPdUTPase在65℃以下比较稳定,在75℃下处理半小时酶活会下降到一半左右,在80℃下会没有酶活。为了探索分子伴侣TSPcpn47对重组蛋白TSPdUTPase热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将同样从噬菌体TSP4基因组中克隆表达出的分子伴侣TSPcpn47与TSPdUTPase进行相互作用,结果发现,在两者共存的条件下,dUTP焦磷酸酶的热稳定性有了很大的提升,证明了分子伴侣TSPcpn47能提高蛋白质热稳定性,这表明分子伴侣可能与嗜热菌能够生存在极端高温的环境相关。本实验对进一步深入研究高温噬菌体的耐热抗逆的分子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3-04-18)

高婷婷[3](2013)在《高温噬菌体TSP4 dCTP脱氨酶的克隆表达及其熵值与热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胞苷脱氨酶(Cytidine deaminase)属于一种细胞浆内酶,它催化胞苷的水解脱氨反应,在革兰氏阳性细菌和真核生物嘧啶利用途径中,dCTP脱氨酶能催化dCMP转化成dUMP,在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中,dCTP在dCTP脱氨酶的作用下生成dUTP,为dTTP合成的关键酶。脱氧胞苷脱氨酶还能够使5-氟胞嘧啶脱氨形成5-氟脲嘧啶(5-FU),5-FU为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化疗药物且对由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如肝、胃、肠癌等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将编码TSP4dCTP脱氨酶的tspdCTP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和pET-32a中,并将重组质粒pET-28a-tspdCTP和pET-32a-tspdCTP转化至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目的蛋白经1mM的IPTG诱导后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高效表达。通过Ni-NTA agarose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的tspdCTP,并对其活性,最适作用温度、pH、底物特异性以及金属离子和有机溶剂对其活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蛋白活性达到4.12U/mmg,它的最适作用温度和pH分别为60℃和7.5,最佳反应底物是dCTP,2mmol/L的Ca2+和Mg2+对其活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同浓度的Ni2+和Cu2+对其活性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10%(V/V)的乙酸乙酯和异丙醇对其活性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同体积比的丙酮对其活性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本文对tspdCTP脱氨酶的熵值及其热稳定性的关系进行探索,并探索在功能位点及其周围残基结构熵值分布特征对于蛋白的活性以及热稳定性的影响。根据Chan等人提出的蛋白质改造原则,对TSP4的dCTP脱氨酶设计四个突变体,并进行克隆表达及热稳定性分析。结果其中两个dCTP脱氨酶突变体在pET-32a表达系统中表达,在研究其热稳定性时发现,在同一温度下温育同样的时间,系统平均结构熵高的dCTP脱氨酶突变体较未突变的dCTP脱氨酶的热稳定性明显降低,系统平均结构熵低的却明显升高,研究结果符合蛋白质熵值越低,热稳定性越高的理论,但是具体的函数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验证。同时还证明了在蛋白的保守残基前后4至9个氨基酸处对蛋白进行改造,不会导致蛋白的活性破坏,但是热稳定性发生明显变化。这些结果都为探索高温环境下高温噬菌体生命活动特征提供了更进一步的数据,并为利用熵值研究蛋白质热稳定性机制奠定初步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3-04-18)

陈彦江[4](2013)在《Geobacillus sp.E263分子伴侣GroEL及骨架蛋白MreB在高温噬菌体GVE2感染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噬菌体在感染宿主过程中会对宿主的DNA复制、RNA转录等生理过程进行改造,控制宿主菌的死亡,进而影响噬菌体所生存环境的生物群落和营养循环。虽然噬菌体感染的相关报道很多,但是高温噬菌体并没有被广泛地研究过,高温噬菌体与其宿主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更是知之甚少。对深海热液口高温噬菌体的研究,不但能让我们了解噬菌体控制深海热液口极端生态环境的内部机制,而且对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及生命起源的探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试验研究了深海热液口高温噬菌体GVE2与其宿主嗜热细菌Geobacillus sp. E263之间的互作关系,发现宿主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分子伴侣GroEL与GVE2的衣壳蛋白VP371之间存在着互作关系,叁者构成一个线性复合体,即GroEL分别与AST和VP371互作,但AST与VP371之间不存在互作。其中,VP371为噬菌体GVE2的核衣壳蛋白,是噬菌体存活与感染都不可缺少的蛋白;AST可以催化氨基酸与酮戊二酸之间的转化,这是叁羧酸循环中重要的一个中间过程,因此AST可能是维持高温环境下宿主细菌正常代谢所必须的中间酶;GroEL则是分子伴侣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能够促进未正常折迭的蛋白正确折迭,尤其在高温这一蛋白容易变性的极端环境下,分子伴侣的作用尤为重要。本试验首先通过Nor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研究AST、VP371以及GroEL这叁种蛋白在GVE2感染中的转录与表达水平变化,证明了AST、GroEL均与GVE2的感染正相关,随着感染的发生,这两种蛋白都发生了上调表达。然后通过Co-IP与GST-pull down这两种方法研究与AST、VP371分别相互作用的蛋白,证明AST与VP371均能与GroEL互作,而AST与VP371之间也存在互作,然而在随后采用细菌双杂交法进行体内的互作验证时发现,AST与VP371无法直接互作,但两者均能与GroEL直接互作,因此叁种蛋白构成AST-GroEL-VP371线性复合体。本试验还通过免疫荧光标记法研究该复合体的体内定位情况,发现GroEL集中分布于杆状细菌的中间与两端,AST与VP371也与其呈现共定位关系。最后,本试验利用等温滴定量热法进行了蛋白互作热动力学的体外分析,研究了叁种蛋白互作反应的热力学结合特性。综上所述,GroEL可能对VP371与AST这两种噬菌体感染中的关键蛋白的正确折迭起着促进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噬菌体的感染,说明噬菌体GVE2在进化过程中对宿主菌产生了适应机制。在研究AST-GroEL-VP371复合体的互作过程中,本试验曾使用一种在宿主菌中表达量与分布都非常稳定的蛋白MreB作为阴性对照。MreB是一种在大多数杆状细菌中都存在的actin(真核生物细胞的肌动蛋白)同源蛋白。它在维持细菌细胞形态以及引导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合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MreB在宿主细菌中的表达及分布都较为稳定,不随着噬菌体的感染而发生变化,但本研究在后续试验中发现该蛋白与GVE2感染同样存在密切的联系。目前大多数关于病毒与细胞骨架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都来自真核生物。由于真核生物的骨架蛋白尤其是actin蛋白在细胞中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病毒已经发展出了许多种利用actin的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是利用宿主细胞actin在摄食和小范围胞内运输(例如黑素体的运输)中的作用来帮助自己侵染和繁殖。MreB是actin的一种原核同源异构体,可想而知,噬菌体同样可能进化出利用宿主MreB的感染体系。以往的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的MreB可参与其噬菌体phi29的DNA复制,并与该噬菌体的末端蛋白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后续报道也指出MreB在phi29的基因组DNA复制过程中起到支架和牵引的作用。但是除此之外,宿主细菌MreB是否涉及噬菌体感染的其它几个步骤则尚未见报道,尤其在高温系统下,嗜热细菌的MreB蛋白在噬菌体感染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作用也同样未有文献证实。本试验从高温噬菌体GVE2的宿主细菌Geobacillus sp. E263中克隆并表达了MreB基因,利用MreB的特异性抑制剂A22及MP265对MreB进行抑制处理,并构建了GVE2拷贝数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用来检测GVE2的感染情况,发现MreB被抑制后GVE2感染效率显着下降。但这个现象只能说明GVE2的感染在总体上受到抑制,并不能反映感染的具体步骤,所以本试验进一步研究了MreB在GVE2的吸附和复制两个过程中的作用,发现在MreB被抑制的情况下,噬菌体的吸附与基因组DNA复制都受到了显着抑制,而去除抑制剂后的MreB功能回复实验表明这种抑制确实是由MreB的功能缺失引起的。本试验还通过免疫荧光标记法观察了抑制剂作用下MreB及GVE2在宿主细胞内的定位变化,结果表明MreB对GVE2感染的定位偏好性有重要作用,在正常杆状宿主菌中,GVE2倾向于感染细菌的两极,而MreB受到抑制的细胞则不存在这种噬菌体感染分布的偏好性。本试验成功构建了能在高温菌系统下稳定表达的GFP-MreB融合载体,并观察了MreB在嗜热菌E263中过表达时的分布变化,发现在过表达MreB大量积累之后,GVE2蛋白与MreB的分布出现了共定位。综上所述,高温噬菌体GVE2的感染与真核生物病毒类似,成功利用了宿主细菌的骨架蛋白MreB,在其吸附、复制过程以及感染偏好性上都与MreB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此外,本试验还对宿主细菌的其它骨架蛋白进行了克隆,成功克隆了真核细胞中微管蛋白的原核同源蛋白FtsZ,另外在A22抑制试验中还发现MreB受到抑制后宿主细菌的泳动能力受到了一定影响。本论文围绕高温噬菌体GVE2与其宿主Geobacillus sp. E263之间的相互作用展开研究,首先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AST-GroEL-VP371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并通过等温滴定量热法研究了叁种蛋白互作的热动力学。其次,我们对宿主细菌骨架蛋白MreB在GVE2感染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该蛋白在GVE2吸附、复制、以及极性偏好等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噬菌体对其宿主菌的死亡率、碳循环等基本的生态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论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极端环境生物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理解。(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3-04-01)

宋青[5](2008)在《海洋高温噬菌体非特异性核酸酶及溶原相关蛋白的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生产对热稳定生物催化需求的增加,嗜热微生物作为有价值的酶的来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试验中,一种新的非特异性核酸酶GBSV1-NSN从海洋嗜热细菌噬菌体GBSV1中第一次被发现,它与已知的核酸酶氨基酸序列没有明显的同源性。GBSV1-NSN在Escherichia coli中重组表达纯化后,呈现出非特异性核酸酶的性质,能够降解各种类型的核酸,包括环状双链DNA、线状双链DNA、单链DNA和RNA。核酸酶GBSV1-NSN的最适反应温度是60℃,最适pH是7.5,它的活性被EDTA、2-ME、SDS、citrate、guanidine hydrochloride、urea和DTT抑制,相反被Tween 20、Chaps和Triton X-100增强。它对不同的底物具有不同的Km ,双链DNA是231μmol/L,单链DNA是61μmol/L,RNA是92μmol/L。综上所述,它的发现对于科学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深海嗜热细菌噬菌体GVE2的溶原性研究中,我们发现噬菌体GVE2开放阅读框的排列模式与λ噬菌体有明显的区别,二者之间裂解基因的排列顺序相差较大,而且λ噬菌体中cⅠ基因和重组酶之间的距离较GVE2远。为了进一步研究噬菌体GVE2的溶原性,我们克隆表达了溶原建立蛋白(特异位点重组酶VP462)以及溶原维持蛋白(CⅠ调控子)。通过Nor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对它们在宿主体内的转录翻译状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vp462从噬菌体感染宿主后0.5h到6h均有转录表达,而且以二聚体的形式在体内存在,但是在宿主体外VP462蛋白在不同温度下却均以单体的形式存在。CⅠ蛋白从噬菌体感染宿主后0.5h到6h表达量逐渐加大,并且呈二聚体和四聚体形式,二聚体比四聚体多;但是GVE2感染宿主菌8h后,CⅠ大部分形成四聚体,这表明CⅠ维持溶原的能力增强。此外,CⅠ在宿主菌体内与体外,大约从50℃开始会形成多聚体,这体现出嗜热细菌噬菌体的部分蛋白只有在高温环境下才会形成具有生物学功能形式的特性。CⅠ在体外从pH5.0到pH10.5,60℃条件下具有降解自身的肽酶性质,此性质与λ噬菌体中的CⅠ蛋白在体外碱性条件下降解自身的肽酶性质相符合。通过ChIP我们寻找获得CⅠ蛋白在GVE2基因组上的操纵基因,该基因位于cⅠ基因的启动子区。为了进一步验证以及找寻CⅠ蛋白控制溶原状态的作用位点,通过凝胶阻滞将ChIP找到的CⅠ的操纵基因以及其它五段预测的序列一一验证。结果显示,CⅠ蛋白只与通过ChIP得到的序列结合,与其它的预测序列均不结合,即CⅠ蛋白只与一个操纵基因结合,该操纵基因可能与立即早期转录起始位点相重迭。所以,GVE2的立即早期转录起始位点可能不同于λ噬菌体,它只从一个位点开始转录,而不是从两个位点向相反的方向转录。λ噬菌体中Cro蛋白是打破溶原状态,使噬菌体向着裂解方向进行的调控蛋白,它的阅读框与cⅠ基因邻近;在GVE2中,由于cⅠ基因的左侧是重组酶,所以,试验cⅠ右侧的ORF28(vp55)和ORF29(vp64)两个未知基因,先将其克隆表达,但是只有ORF29(vp64)表达,但是EMSA显示ORF29(vp64)蛋白与CⅠ的操纵基因不结合。之后,用CⅠ的操纵基因去钓Cro,但是仍没有钓到相应的蛋白,推测GVE2中可能不存在Cro蛋白。在λ噬菌体中, CⅡ是控制溶原发生的早期调控蛋白,它调节重组酶启动子,但是在GVE2中用重组酶启动子DNA钓CⅡ,并没有获得预期的结果。可以看出,GVE2与λ噬菌体在控制溶原的过程中可能有不同的调控机制,GVE2中可能不存在Cro蛋白和CⅡ蛋白。根据λ噬菌体重组酶在噬菌体基因组上作用位点的分布特征,在GVE2中发现特异位点重组酶VP462与其基因附近的序列有明显的结合。用凝胶阻滞初步得到GVE2基因组上VP462的结合位点attP所在的大致区域。综上所述,GVE2噬菌体立即早期基因的转录以及溶原的建立都与λ噬菌体有显著不同,GVE2噬菌体的生活方式比起λ噬菌体可能更加简约,这些需要以后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国家海洋局第叁海洋研究所》期刊2008-07-01)

刘斌[6](2006)在《高温噬菌体分子特征及热稳定麦芽糖基淀粉酶的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是人类最大也是最后一块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生物资源宝库,在陆地资源开发已日趋饱和的今天,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和注意到海洋生物资源研究的重要性,纷纷将研究注意力转向海洋生物。海洋微生物,尤其是嗜热微生物已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现代理论和环境证据表明嗜热菌是地球上形成的第一类生命形式,研究它对探索生命起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嗜热微生物及其嗜热酶在工业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有重要的用途。近年来,感染嗜热微生物的高温病毒(高温嗜菌体)引起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因为,高温嗜菌体可以作为一种模式系统来研究海洋微生物的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而且它们还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和生态系统进化过程,包括营养循环、生物分类、微生物多样性和种群分布、遗传转换、生物进化等。高温嗜菌体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对生命形式的认识,而且在构建嗜热菌表达系统的人工载体和开发热稳定的工业用酶以及分子生物学工具酶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从太平洋深海热液区和厦门近海温泉分离到170株嗜热菌。为了使这些嗜热菌的鉴定工作更加简便,我们首先通过全菌体蛋白凝胶电泳(SDS-PAGE)对170株嗜热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存在四种不同的带型,说明170株嗜热菌可能属于四个种或属。9株代表菌DNA指纹多态性(RAPD)分析结果与SDS-PAGE结果完全一致。为了进一步鉴定9株代表菌,进行了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9株代表菌属于叁个属中的四个种,这与SDS-PAGE分析结果也一致。因此,我们认为全菌体蛋白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是一种简便、快速的菌株筛选方法,可以作为嗜热菌鉴定的第一个步骤。在嗜热菌的分离过程中,我们从西太平洋深海热液区样品中分离到一株产淀粉酶的嗜热菌WPD616,根据16S rDNA序列,该嗜热菌属于Bacillus sp.WPD616。接着,从Bacillus sp.WPD616中克隆了一个编码588个氨基酸的麦芽糖基淀粉酶基因,并在Escherichia coli中进行表达。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在50℃,pH6.0条件下,重组麦芽糖基淀粉酶的酶活性最高。在pH6.0条件下,反应温度达到70℃时,该重组酶还有酶活。在50℃条件下,pH值在6.0-8.0之间时,重组酶保持稳定状态。进一步实验表明1mM或10mM的DTT,0.1%或1%Tween 20、Chaps和0.1%的Triton X-100对该重组酶的酶活性几乎没什么影响,但EDTA(1mM或10mM)、2-ME(1mM或10mM)、SDS(1mM)、PMSF(1mM)可以抑制大约18-55%的重组麦芽糖基淀粉酶活性,而10mM的PMSF或SDS可以完全抑制重组麦芽糖基淀粉酶活性。1mM或10mM的K~+和Li~+对酶活性无明显影响,1mM或10mM的Ba~(2+),Mg~(2+),Mn~(2+),10mM的Ca~(2+)或1mM的Fe~(2+)可以抑制大约13-56.7%的重组麦芽糖基淀粉酶活性,1mM或10mM的Zn~(2+),Fe~(3+),Cu~(2+)和10mM的Fe~(2+)则可以完全抑制重组麦芽糖基淀粉酶活性。在嗜热菌的培养过程中,我们从厦门近海温泉中分离到一株高温噬菌体Geobacillus sp.Virus 1 (GBSV1),从太平洋深海热液区获得叁株高温噬菌体Bacillus Virus W13(BVW13)、Geobacillus Vires E26323(GVE26323)和Geobacillus sp.Vires E1(GSVE1)。我们对GBSV1和GSVE1进行了深入研究。GBSV1分离自温泉嗜热菌6eobacillus sp.6K51。GBSV1是一个典型的Myoviridae噬菌体,包括一个直径为60nm的六角型的头,一条长为120-135nm的尾巴。根据PCR检测结果,说明噬菌体GBSV1可以感染Bacillus和Geobacillus属的5种嗜热菌。GBSV1的基因组是一个双链线型DNA,大小为34579bp,预测编码了55个阅读框(ORF)。其中有8个阅读框与人疾病有关的细菌的基因存在较高的同源性。这是高温噬菌体中首次发现的与人疾病相关的病源菌基因。根据GBSV1的形态及基因组特征,认为6BSV1是一株新的高温噬菌体。通过蛋白质组分析,GBSV1的5个主要蛋白被鉴定,其中VP425得到了进一步的分析。对噬菌体GBSV1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有利于更好的理解噬菌体与嗜热菌的互作机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从东太平洋深海热液区嗜热菌Geobacillus sp.E263中纯化获得高温噬菌体GSVE1。GSVE1是个典型的Siphoviridae噬菌体,包含一个大小为40863bp的双链线型DNA,编码了62个阅读框(ORF)。其中也有6个阅读框序列与人类致病菌的噬菌体基因存在较高的同源性,2个阅读框与人类致病菌的蛋白同源性较高。芯片分析表明,74.2%的预测阅读框在GSVE1感染嗜热菌Geobacillus sp.E263后4小时得到了表达。通过质谱分析,GSVE1有6个主要蛋白带得到了鉴定,其中第四条蛋白带的VP371蛋白得到了进一步的分析。Western blot印迹杂交分析结果显示,GST-VP371的抗体与第四条蛋白带强烈反应。免疫电镜结果说明VP371蛋白是噬菌体GSVE1的一个主要的衣壳蛋白。这是第一次对深海热液区的高温噬菌体进行功能基因组学分析。GSVE1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对阐明深海热液区的高温噬菌体的角色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06-10-01)

高温噬菌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脱氧尿苷焦磷酸酶(dUTPase)是DNA合成中一种重要水解酶,它能水解脱氧尿苷叁磷酸(dUTP)形成脱氧尿苷单磷酸(dUMP)和无机焦磷酸PPi,防止DNA复制过程中dUTP浓度过高而引起错误掺入,从而降低细胞中dUTP/dTTP的比例,保证DNA复制的正确性和顺利进行。dUTPase作为细胞内dUTP水平的主要调节者,已经被用作许多抗癌和抗病毒感染性疾病药物的作用靶子,临床上也已经有了用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和二氢叶酸还原酶拮抗剂进行治疗。本文以腾冲热海栖热菌噬菌体TSP4为材料,对高温噬菌体脱氧尿苷焦磷酸酶进行了相关研究。将编码TSP4dUTP焦磷酸酶的TSPdUTPase基因通过PCR扩增、连接、转化后得到重组表达菌pET-32a-TSPdUTPase/Rosetta(DE3),重组蛋白pET-32a-TSPdUTPase在16℃、终浓度为1mM IPTG诱导8小时的条件下能大量的表达。使用Ni-NTA agarose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的TSPdUTPase,并对其活性,最适作用温度、pH、底物特异性以及金属离子对其活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它的最适催化温度和pH分别为65℃和7.5,最佳催化底物为dUTP, Mg2+对dUTPase的活性非常重要,而且如果没有Mg2+的参与,脱氧尿苷焦磷酸酶dUTPase则不能显示其活性。同时发现EDTA能够抑制脱氧尿苷焦磷酸酶dUTPase的活性,它能够与Mg2+竞争的和脱氧尿苷焦磷酸酶dUTPase相结合,从而使其酶活降低。为了检测重组蛋白TSPdUTPase在不同温度下热稳定性和酶活变化,本文采用ANS荧光探针法检测其在不同温度下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TSPdUTPase在65℃以下比较稳定,在75℃下处理半小时酶活会下降到一半左右,在80℃下会没有酶活。为了探索分子伴侣TSPcpn47对重组蛋白TSPdUTPase热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将同样从噬菌体TSP4基因组中克隆表达出的分子伴侣TSPcpn47与TSPdUTPase进行相互作用,结果发现,在两者共存的条件下,dUTP焦磷酸酶的热稳定性有了很大的提升,证明了分子伴侣TSPcpn47能提高蛋白质热稳定性,这表明分子伴侣可能与嗜热菌能够生存在极端高温的环境相关。本实验对进一步深入研究高温噬菌体的耐热抗逆的分子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温噬菌体论文参考文献

[1].谷丰.高温噬菌体TSP4分子伴侣CPN47对酶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

[2].何进.高温噬菌体TSP4脱氧尿苷焦磷酸酶的克隆表达及其特征[D].昆明理工大学.2013

[3].高婷婷.高温噬菌体TSP4dCTP脱氨酶的克隆表达及其熵值与热稳定性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3

[4].陈彦江.Geobacillussp.E263分子伴侣GroEL及骨架蛋白MreB在高温噬菌体GVE2感染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13

[5].宋青.海洋高温噬菌体非特异性核酸酶及溶原相关蛋白的性质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叁海洋研究所.2008

[6].刘斌.高温噬菌体分子特征及热稳定麦芽糖基淀粉酶的性质[D].福建农林大学.2006

标签:;  ;  ;  ;  

高温噬菌体论文-谷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