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压铆设备论文和设计-李成泉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自动压铆设备,包括机台、转盘驱动装置、转盘、铆座、安装框架、压铆驱动装置、铆头和支撑柱;转盘驱动装置设置在机台内;转盘转动设置在机台上,并且转盘与转盘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传动连接;铆座包括底座、弹性支撑件、定位座和承接柱;底座设置在转盘上;弹性支撑件设置在底座上;定位座设置在弹性支撑件上;承接柱设置在定位座的底部;承接柱竖直穿过底座和转盘;安装框架设置在机台上;压铆驱动装置设置在安装框架的顶部;铆头固定在压铆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并且铆头位于定位座的上方;支撑柱竖直设置在安装框架的底部;支撑柱位于转盘的下方,并且支撑柱位于铆头的正下方。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保护转盘。

主设计要求

1.自动压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转盘驱动装置、转盘、铆座、安装框架、压铆驱动装置、铆头和支撑柱;所述转盘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台内;所述转盘转动设置在所述机台上,并且所述转盘与所述转盘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传动连接;所述铆座包括底座、弹性支撑件、定位座和承接柱;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转盘上;所述弹性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定位座设置在所述弹性支撑件上;所述承接柱设置在所述定位座的底部;所述承接柱竖直穿过所述底座和所述转盘;所述安装框架设置在所述机台上;所述压铆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的顶部;所述铆头固定在所述压铆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并且所述铆头位于所述定位座的上方;所述支撑柱竖直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的底部;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转盘的下方,并且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铆头的正下方。

设计方案

1.自动压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转盘驱动装置、转盘、铆座、安装框架、压铆驱动装置、铆头和支撑柱;

所述转盘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台内;所述转盘转动设置在所述机台上,并且所述转盘与所述转盘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传动连接;

所述铆座包括底座、弹性支撑件、定位座和承接柱;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转盘上;所述弹性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定位座设置在所述弹性支撑件上;所述承接柱设置在所述定位座的底部;所述承接柱竖直穿过所述底座和所述转盘;

所述安装框架设置在所述机台上;所述压铆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的顶部;所述铆头固定在所述压铆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并且所述铆头位于所述定位座的上方;所述支撑柱竖直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的底部;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转盘的下方,并且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铆头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压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和所述转盘内设置有滑动通道;所述承接柱竖直滑动穿过所述滑动通道;所述底座的侧边开设有与所述滑动通道连通的观测口;所述承接柱侧边设置有测量块;所述测量块竖直滑动设置在所述观测口的侧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压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块底部与所述观测口底壁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承接柱底部与所述支撑柱顶部之间的垂直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压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和所述转盘内还设置有滑动通孔;所述定位座的底部设置有平衡杆;所述平衡杆竖直滑动穿过所述滑动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压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柱竖直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支撑座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压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的两侧之间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安装框架的底部和所述固定板之间竖直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上滑动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压铆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设置在所述导向板的顶部;所述铆头设置在所述导向板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压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铆驱动装置为液压缸。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铆机领域,具体公开了自动压铆设备。

背景技术

压铆机也称之为铆钉机、旋铆机、铆合机、辗铆机等,是依据冷辗原理研制而成的一种新型铆接设备,就是指能用铆钉把物品铆接起来机械装备,解决了部分钣金件折弯后不能直接套放在普通斜坡式铸钢机械上进行压铆的问题。

现有的压铆设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各个工序的加工设备通常集于一体,通过电机驱动转盘转动将物品转移到各加工设备前,然后对物品进行上料、装配和压铆处理。为了将物品之间铆接起来,压铆机往往需要用到液压缸等具有高压力输出的设备来作为压铆的驱动力,而转盘结构较为薄弱,在超高压力的作用下容易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自动压铆设备。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其技术效果而采用的解决方案为:

自动压铆设备,包括机台、转盘驱动装置、转盘、铆座、安装框架、压铆驱动装置、铆头和支撑柱;所述转盘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台内;所述转盘转动设置在所述机台上,并且所述转盘与所述转盘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传动连接;所述铆座包括底座、弹性支撑件、定位座和承接柱;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转盘上;所述弹性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定位座设置在所述弹性支撑件上;所述承接柱设置在所述定位座的底部;所述承接柱竖直穿过所述底座和所述转盘;所述安装框架设置在所述机台上;所述压铆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的顶部;所述铆头固定在所述压铆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并且所述铆头位于所述定位座的上方;所述支撑柱竖直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的底部;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转盘的下方,并且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铆头的正下方。

优选地,所述底座和所述转盘内设置有滑动通道;所述承接柱竖直滑动穿过所述滑动通道;所述底座的侧边开设有与所述滑动通道连通的观测口;所述承接柱侧边设置有测量块;所述测量块竖直滑动设置在所述观测口的侧壁之间。

优选地,所述测量块底部与所述观测口底壁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承接柱底部与所述支撑柱顶部之间的垂直距离。

优选地,所述底座和所述转盘内还设置有滑动通孔;所述定位座的底部设置有平衡杆;所述平衡杆竖直滑动穿过所述滑动通孔。

优选地,所述安装框架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柱竖直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支撑座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安装框架的两侧之间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安装框架的底部和所述固定板之间竖直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上滑动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压铆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设置在所述导向板的顶部;所述铆头设置在所述导向板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压铆驱动装置为液压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设置有承接柱和支撑柱,当压铆驱动装置驱动铆头压铆的时候,压力作用在定位座上使弹性支撑件变形,从而使定位座下移,进而带动承接柱下移知道承接柱与支撑柱接触,此时压铆时产生的压力绝大部分转移到支撑柱上,从而起到保护转盘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自动压铆设备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自动压铆设备去机台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定位支撑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铆座示意图。

标识说明:1-机台,2-转盘驱动装置,3-转盘,4-铆座,41-底座,411-观测口,42-弹性支撑件,43-定位座,44-承接柱,441-测量块,45-平衡杆,5-安装框架,51-支撑座,52-固定板,53-导柱,54-导向板,6-压铆驱动装置,7-铆头,8-支撑柱,9-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4,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公开了自动压铆设备,包括机台1、转盘驱动装置2、转盘3、铆座4、安装框架5、压铆驱动装置6、铆头7和支撑柱8;所述转盘驱动装置2设置在所述机台1内,该转盘驱动装置2为电机;所述转盘3转动设置在所述机台1上,并且所述转盘3与所述转盘驱动装置2的驱动端传动连接;所述铆座4包括底座41、弹性支撑件42、定位座43和承接柱44;所述底座41设置在所述转盘3上;所述弹性支撑件42设置在所述底座41上,该弹性支撑件42为弹簧;所述定位座43设置在所述弹性支撑件42上;所述承接柱44设置在所述定位座43的底部;所述承接柱44竖直穿过所述底座41和所述转盘3;所述安装框架5设置在所述机台1上;所述压铆驱动装置6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5的顶部,该压铆驱动装置6为液压缸;所述铆头7固定在所述压铆驱动装置6的驱动端,并且所述铆头7位于所述定位座43的上方;所述支撑柱8竖直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5的底部;所述支撑柱8位于所述转盘3的下方,并且所述支撑柱8位于所述铆头7的正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底座41和所述转盘3内设置有滑动通道,所述承接柱44竖直滑动穿过所述滑动通道。所述底座41的侧边开设有与所述滑动通道连通的观测口411,所述承接柱44侧边设置有测量块441,所述测量块441竖直滑动设置在所述观测口411的侧壁之间,在压铆过程中,可以通过观测口411观测测量块441的下移的情况来了解承接柱44的下移情况。特别地,所述测量块441底部与所述观测口411底壁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承接柱44底部与所述支撑柱8顶部之间的垂直距离,避免压铆的压力传递到底座41上。进一步地,测量块441底部与观测口411底壁之间的最大距离为一点五毫米,承接柱44底部与支撑柱8顶部之间的最大距离为一毫米。所述底座41和所述转盘3内还设置有滑动通孔,所述定位座43的底部设置有平衡杆45,所述平衡杆45竖直滑动穿过所述滑动通孔。具体地,平衡杆45设置有四根,四根平衡杆45滑动设置在四道滑动通孔内,可以有效抵消弹性支撑件42变形时产生的弹力,避免定位座43下移过程中产生晃动。所述安装框架5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座51,所述支撑柱8竖直设置在所述支撑座51上,所述支撑座51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9,该压力传感器9用于测量支撑柱8受到压力,方便调整压铆驱动装置6的输出压力。所述安装框架5的两侧之间设置有固定板52,所述安装框架5的底部和所述固定板52之间竖直设置有导柱53,所述导柱53上滑动设置有导向板54,所述压铆驱动装置6的驱动端设置在所述导向板54的顶部,所述铆头7设置在所述导向板54的底部。通过导柱53引导铆头7下移的方向,可以避免压铆时压铆驱动装置6的驱动端产生晃动,保证压铆过程的平稳性。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首先通过配合的设备将物品放置、装配在定位座43上,然后转盘驱动装置2驱动转盘3转动,使装有待压铆物品的定位座43转移到铆头7的下方,之后启动压铆驱动装置6,驱动铆头7下压将待压铆物品相互铆接起来,完成压铆的过程。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转移压铆过程产生的压力,有效起到保护转盘的作用。

以上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详细阐述,应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说明书附图中公开的具体结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所述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其他实施例,任何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新理念的简单变形或等同替换,均涵盖于本实用新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自动压铆设备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8273.8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830168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B21J15/10

专利分类号:B21J15/10;B21J15/16;B21J15/36;B21J15/38

范畴分类:26D;

申请人:东莞市铭计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东莞市铭计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西沙路单屋村金地广场9-10号

发明人:李成泉

第一发明人:李成泉

当前权利人:东莞市铭计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代理人:石艳丽

代理机构:44460

代理机构编号:东莞市浩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自动压铆设备论文和设计-李成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