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淤的污水处理管道论文和设计-王小平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清淤的污水处理管道,属于污水处理领域,一种便于清淤的污水处理管道,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固定连接有清淤箱,清淤箱内部固定连接有滤板和隔板,滤板和隔板均位于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下方,且隔板位于滤板正下方,滤板上端和清淤箱内顶端之间设有双层滤网,双层滤网包括主滤网和副滤网,主滤网位于副滤网左侧,主滤网和副滤网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卡板和下卡板,上卡板和下卡板分别与清淤箱内顶端和滤板上端卡接,下卡板内端开凿有上通孔,上通孔位于主滤网和副滤网之间,滤板中端开凿有下通孔,可以实现集中管道中泥沙的效果,从而便于对泥沙进行集中处理,提高清理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便于清淤的污水处理管道,包括进水管(2)和出水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和出水管(3)之间固定连接有清淤箱(1),所述清淤箱(1)内部固定连接有滤板(5)和隔板(6),所述滤板(5)和隔板(6)均位于进水管(2)和出水管(3)的下方,且隔板(6)位于滤板(5)正下方,所述滤板(5)上端和清淤箱(1)内顶端之间设有双层滤网(4),所述双层滤网(4)包括主滤网(401)和副滤网(402),所述主滤网(401)位于副滤网(402)左侧,所述主滤网(401)和副滤网(402)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卡板(9)和下卡板(10),所述上卡板(9)和下卡板(10)分别与清淤箱(1)内顶端和滤板(5)上端卡接,所述下卡板(10)内端开凿有上通孔(702),所述上通孔(702)位于主滤网(401)和副滤网(402)之间,所述滤板(5)中端开凿有下通孔(701),所述下通孔(701)与上通孔(702)相通,所述清淤箱(1)右下端开凿有清淤口,所述清淤口槽口处转动连接有活动门(11)。

设计方案

1.一种便于清淤的污水处理管道,包括进水管(2)和出水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和出水管(3)之间固定连接有清淤箱(1),所述清淤箱(1)内部固定连接有滤板(5)和隔板(6),所述滤板(5)和隔板(6)均位于进水管(2)和出水管(3)的下方,且隔板(6)位于滤板(5)正下方,所述滤板(5)上端和清淤箱(1)内顶端之间设有双层滤网(4),所述双层滤网(4)包括主滤网(401)和副滤网(402),所述主滤网(401)位于副滤网(402)左侧,所述主滤网(401)和副滤网(402)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卡板(9)和下卡板(10),所述上卡板(9)和下卡板(10)分别与清淤箱(1)内顶端和滤板(5)上端卡接,所述下卡板(10)内端开凿有上通孔(702),所述上通孔(702)位于主滤网(401)和副滤网(402)之间,所述滤板(5)中端开凿有下通孔(701),所述下通孔(701)与上通孔(702)相通,所述清淤箱(1)右下端开凿有清淤口,所述清淤口槽口处转动连接有活动门(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淤的污水处理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板(5)包括左网板(501)和右网板(502),所述左网板(501)和右网板(502)固定连接,且左网板(501)位于右网板(502)左侧,所述下通孔(701)位于左网板(501)和右网板(50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淤的污水处理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网板(501)和右网板(502)的网孔大小不同,且左网板(501)网孔直径大于右网板(502)网孔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淤的污水处理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6)左下端和清淤箱(1)内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伸缩杆(8),所述隔板(6)左端与清淤箱(1)左内壁之间不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淤的污水处理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箱(1)内底端和隔板(6)均为倾斜设计,且清淤箱(1)内底端和隔板(6)的倾斜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淤的污水处理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6)上表面和清淤箱(1)内底端均设有抛光层。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于清淤的污水处理管道。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20世纪以来,全球人口迅猛增长,科学技术快速进步,工农业生产迅猛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水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对于人类及其他地球生物的生存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当下有众多科研工作者致力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中。

在下水管道中的污水中经常会含有大量泥沙,现有的污水处理管道经常会由于泥沙沉积在过滤网上而被堵住,而这些泥沙相对分散,导致清理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清淤的污水处理管道,它可以实现集中管道中泥沙的效果,从而便于对泥沙进行集中处理,提高清理效率。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清淤的污水处理管道,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固定连接有清淤箱,所述清淤箱内部固定连接有滤板和隔板,所述滤板和隔板均位于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下方,且隔板位于滤板正下方,所述滤板上端和清淤箱内顶端之间设有双层滤网,所述双层滤网包括主滤网和副滤网,所述主滤网位于副滤网左侧,所述主滤网和副滤网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卡板和下卡板,所述上卡板和下卡板分别与清淤箱内顶端和滤板上端卡接,所述下卡板内端开凿有上通孔,所述上通孔位于主滤网和副滤网之间,所述滤板中端开凿有下通孔,所述下通孔与上通孔相通,所述清淤箱右下端开凿有清淤口,所述清淤口槽口处转动连接有活动门,可以实现集中管道中泥沙的效果,从而便于对泥沙进行集中处理,提高清理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滤板包括左网板和右网板,所述左网板和右网板固定连接,且左网板位于右网板左侧,所述下通孔位于左网板和右网板之间,从进水管进入清淤箱的污水中含有的泥沙会由于重力作用通过左网板掉入清淤箱内底端。

进一步的,所述左网板和右网板的网孔大小不同,且左网板网孔直径大于右网板网孔直径,由于右网板的网孔直径比滤板小,使得从左网板处进入滤板下方的泥沙不易通过右网板进入双层滤网右侧。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左下端和清淤箱内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伸缩杆,所述隔板左端与清淤箱左内壁之间不接触,存在一定空隙,伴随着泥沙向下掉落在隔板上或随着污水的冲击,隔板会向下微微颤动,弹性伸缩杆对隔板起到支撑作用,使得隔板不易断裂,同时在受到冲击时,会随着隔板不断颤动,从而使得泥沙不易堵在隔板和清淤箱左内壁之间的空隙。

进一步的,所述清淤箱内底端和隔板均为倾斜设计,且清淤箱内底端和隔板的倾斜方向相反,使得通过滤板下落的泥沙不易沉积在隔板表面,会随着倾斜角度向左下方滑落进清淤箱内底端,并随着清淤箱内底端的角度滑落到右侧,使得隔板和清淤箱左内壁之间的空隙不易因清淤箱内底端堆积太多泥沙而被堵住。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上表面和清淤箱内底端均设有抛光层,提高两者的光滑度,使得泥沙不易粘附在其表面。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可以实现集中管道中泥沙的效果,从而便于对泥沙进行集中处理,提高清理效率。

(2)滤板包括左网板和右网板,左网板和右网板固定连接,且左网板位于右网板左侧,下通孔位于左网板和右网板之间,从进水管进入清淤箱的污水中含有的泥沙会由于重力作用通过左网板掉入清淤箱内底端,左网板和右网板的网孔大小不同,且左网板网孔直径大于右网板网孔直径,由于右网板的网孔直径比滤板小,使得从左网板处进入滤板下方的泥沙不易通过右网板进入双层滤网右侧。

(3)隔板左下端和清淤箱内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伸缩杆,隔板左端与清淤箱左内壁之间不接触,存在一定空隙,伴随着泥沙向下掉落在隔板上或随着污水的冲击,隔板会向下微微颤动,弹性伸缩杆对隔板起到支撑作用,使得隔板不易断裂,同时在受到冲击时,会随着隔板不断颤动,从而使得泥沙不易堵在隔板和清淤箱左内壁之间的空隙。

(4)清淤箱内底端和隔板均为倾斜设计,且清淤箱内底端和隔板的倾斜方向相反,使得通过滤板下落的泥沙不易沉积在隔板表面,会随着倾斜角度向左下方滑落进清淤箱内底端,并随着清淤箱内底端的角度滑落到右侧,使得隔板和清淤箱左内壁之间的空隙不易因清淤箱内底端堆积太多泥沙而被堵住。

(5)隔板上表面和清淤箱内底端均设有抛光层,提高两者的光滑度,使得泥沙不易粘附在其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滤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清淤箱、2进水管、3出水管、4双层滤网、401主滤网、402副滤网、5滤板、501左网板、502右网板、6隔板、701下通孔、702上通孔、8弹性伸缩杆、9上卡板、10下卡板、11活动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一种便于清淤的污水处理管道,包括进水管2和出水管3, 进水管2和出水管3之间固定连接有清淤箱1,清淤箱1内部固定连接有滤板 5和隔板6,滤板5和隔板6均位于进水管2和出水管3的下方,且隔板6位于滤板5正下方,滤板5上端和清淤箱1内顶端之间设有双层滤网4,隔板6 左下端和清淤箱1内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伸缩杆8,隔板6左端与清淤箱 1左内壁之间不接触,存在一定空隙,伴随着泥沙向下掉落在隔板6上或随着污水的冲击,隔板6会向下微微颤动,弹性伸缩杆8对隔板6起到支撑作用,使得隔板6不易断裂,同时在受到冲击时,会随着隔板6不断颤动,从而使得泥沙不易堵在隔板6和清淤箱1左内壁之间的空隙,清淤箱1内底端和隔板6均为倾斜设计,且清淤箱1内底端和隔板6的倾斜方向相反,使得通过滤板5下落的泥沙不易沉积在隔板6表面,会随着倾斜角度向左下方滑落进清淤箱1内底端,并随着清淤箱1内底端的角度滑落到右侧,使得隔板6和清淤箱1左内壁之间的空隙不易因清淤箱1内底端堆积太多泥沙而被堵住,隔板6上表面和清淤箱1内底端均设有抛光层,提高两者的光滑度,使得泥沙不易粘附在其表面。

请参阅图2,双层滤网4包括主滤网401和副滤网402,主滤网401位于副滤网402左侧,主滤网401和副滤网402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卡板9和下卡板10,上卡板9和下卡板10分别与清淤箱1内顶端和滤板5上端卡接,下卡板10内端开凿有上通孔702,上通孔702位于主滤网401和副滤网402之间,滤板5中端开凿有下通孔701,下通孔701与上通孔702相通,清淤箱1右下端开凿有清淤口,清淤口槽口处转动连接有活动门11,活动门 11为透明材质,可以通过活动门11观察清淤箱1内部的泥沙沉积情况,可以实现集中管道中泥沙的效果,从而便于对泥沙进行集中处理,提高清理效率。

请参阅图3,滤板5包括左网板501和右网板502,左网板501和右网板 502固定连接,且左网板501位于右网板502左侧,下通孔701位于左网板 501和右网板502之间,从进水管2进入清淤箱1的污水中含有的泥沙会由于重力作用通过左网板501掉入清淤箱1内底端,左网板501和右网板502的网孔大小不同,且左网板501网孔直径大于右网板502网孔直径,由于右网板502的网孔直径比滤板5小,使得从左网板501处进入滤板5下方的泥沙不易通过右网板502进入双层滤网4右侧。

使用时,污水从进水管2进入清淤箱1内,部分污水携带泥沙穿过左网板501掉入滤板5下方,另一部分污水会穿过双层滤网4,部分泥沙被主滤网 401阻挡留在滤板5上,并掉入滤板5下方,进入双层滤网4内的污水中的泥沙,会穿过下通孔701和上通孔702掉落到隔板6上方,之后污水在水的冲击力作用下继续向右穿过副滤网402,进入双层滤网4右侧,并从出水管3排出,通过左网板501、双层滤网4的双重过滤作用下,污水中的大量泥沙均掉落到滤板5下方,穿过副滤网402的少量泥沙会穿过右网板502掉落到隔板6 上,多重过滤后掉落到滤板5下方的泥沙,会沿着隔板6通过隔板6和清淤箱1左内壁之间的空隙滑落到清淤箱1内底端,并集中沉积在清淤箱1内底端的右侧,可以通过活动门11观察清淤箱1内泥沙的沉积情况,当观察到泥沙沉积量淹没弹性伸缩杆8时,可以停止污水的通入,然后手动打开活动门 11,进行清淤,可以实现集中管道中泥沙的效果,从而便于对泥沙进行集中处理,提高清理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一种便于清淤的污水处理管道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1944.5

申请日:2019-01-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752343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B01D35/02

专利分类号:B01D35/02;B01D35/16

范畴分类:23A;

申请人:王小平

第一申请人:王小平

申请人地址: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红花乡后三塘村59号

发明人:王小平

第一发明人:王小平

当前权利人:王小平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一种便于清淤的污水处理管道论文和设计-王小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