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舆情的演变过程及治理路径

高校网络舆情的演变过程及治理路径

论文摘要

互联网时代,网络平台已成为人们思想交流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互联网是舆情生发的主阵地,社交媒体的作用愈发重要。大学生作为网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网络舆情的生产者、传播者和受影响者。高校网络舆情存在舆情主体的情绪化与群体极化、舆情客体的突发性与多样性和舆情传播的交互性与裂变性的特点。目前,高校网络舆情治理存在网络舆情队伍建设单一、舆情体制机制建设滞后、思想价值引领式微等困境。加强高校网络舆情治理,要深入了解网络舆情的特点和演变规律,加强舆情团队建设、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和完善舆情保障机制,才能有效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实现网络育人效果。

论文目录

  •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
  •   1.舆情主体的情绪化与群体极化
  •   2.舆情客体的突发性与多样性
  •   3.舆情传播的交互性与裂变性
  •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演变过程
  •   1.孕育与诞生阶段
  •   2.成长与扩散阶段
  •   3.鼎盛与转折阶段
  •   4.衰退与消散阶段
  • 三、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
  •   1.网络舆情队伍建设单一
  •   2.舆情体制机制建设滞后
  •   3.高校思想价值引领方式式微
  • 四、高校网络舆情的治理路径
  •   1.加强舆情团队建设,实现高校网络舆情的正面引导
  •   2.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及时发现高校网络舆情的负面苗头
  •   3.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有效化解高校网络舆情危机
  •   4.完善舆情保障机制,筑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防线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陈志勇,詹红燕

    关键词: 高校,网络舆情,演变,治理

    来源: 高校共青团研究 2019年04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Ⅰ辑,社会科学Ⅱ辑

    专业: 社会学及统计学,高等教育

    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 2018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战略课题“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理论与实务研究”(课题批准号:2018ZL04)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 G647;C912.63

    页码: 2-7

    总页数: 6

    文件大小: 1143K

    下载量: 162

    相关论文文献

    • [1].网络群体极化机制及治理研究[J]. 新媒体研究 2020(03)
    • [2].突发事件关注点对网络群体极化的导向研究——基于“重庆公交车事件”案例分析[J]. 科技传播 2020(06)
    • [3].高校回应网络群体极化能力提升研究[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4].新媒体网络群体极化特征初解[J]. 发展 2020(08)
    • [5].网络群体极化引发的道德风险及对策分析[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6].政治参与中的群体极化:管理与防治[J]. 领导科学论坛 2018(17)
    • [7].互联网时代的群体极化问题——基于《网络共和国》的思考[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24)
    • [8].新浪微博机制下的群体极化现象研究[J]. 新媒体研究 2019(01)
    • [9].“群体极化”之考辨[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9(03)
    • [10].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J]. 声屏世界 2019(03)
    • [11].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J]. 新闻论坛 2019(03)
    • [12].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发展与治理对策[J]. 视听界 2019(03)
    • [13].推荐算法驱动下“被动”群体极化现象及消解[J]. 青年记者 2019(31)
    • [14].网络群体极化的现象分析与启示[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1)
    • [15].从私人道德到普遍权利:“吴亦凡事件”中的群体极化与舆论转换[J]. 新闻研究导刊 2017(23)
    • [16].桑斯坦的群体极化观研究[J]. 青年记者 2018(05)
    • [17].网络群体极化的形成机制[J]. 新媒体研究 2018(11)
    • [18].微博群体极化现象研究[J]. 新闻论坛 2018(05)
    • [19].从群体特征看网络群体极化的形成与消解——以新浪微博“东莞挺住”事件为例[J]. 电子政务 2017(05)
    • [20].微博中诱发群体极化现象的心理因素[J]. 西部广播电视 2017(20)
    • [21].网络舆论中群体极化现象的心理探析[J]. 青年记者 2016(03)
    • [22].信息茧房效应下微博群体极化现象分析[J]. 新闻研究导刊 2015(07)
    • [23].群体性事件中“网络群体极化”的作用机制研究[J].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02)
    • [24].构建网络群体极化与约束机制[J]. 学术交流 2015(06)
    • [25].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现象的分析与引导[J]. 新闻研究导刊 2015(14)
    • [26].网络群体极化的判定、测量与干预策略研究[J]. 电子政务 2015(10)
    • [27].谈谈中职生家长群使用中的群体心理现象[J]. 苏州教育信息化 2017(01)
    • [28].谈谈中职生家长群使用中的群体心理现象[J]. 山西青年 2017(06)
    • [29].微博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探析——以新浪体育微博为例[J]. 东南传播 2013(12)
    • [30].微博对群体极化现象的影响[J]. 青年记者 2013(36)

    标签:;  ;  ;  ;  

    高校网络舆情的演变过程及治理路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