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盼玲:企业社工方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朱盼玲:企业社工方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摘 要: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要目标。目前,企业社会工作方向人才培养存在专业方向分化不清晰、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综合能力缺乏等问题。本文提出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内化社会工作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优化企业社会工作方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职业化导向;企业社会工作;复合型人才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列为六大人才队伍之一。[1]企业社会工作(下文简称“企业社工”)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实务领域,它是以工会为依托,以NGO、NPO为辅助,介入内容主要有职工基本权益的争取与维护、职工心理疏导、建立职工与企业的有效沟通网络等。企业社工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具有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与实务技巧的能够胜任社会组织、社会福服务团体岗位的高技能人才。对照培养目标,可归纳出人才的共性模式,即同时具备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这与本文提出的培养复合型人才理念高度一致。本文引用复合能力的定义,即学生在专业的教育过程中培养起来的综合的、系统的、多元的思考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服务能力、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2]有效提供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是企业社工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的出发点和归宿。目前,企业社工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强,导致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和就业质量较低。解决人才培养的“趋同性”和“供需两张皮”的问题,必须深入调研了解社会需求,并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协同育人。[3]因此,如何“深化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意义

当今社会与传统社会相比会出现更加复杂的问题,继而对社会工作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必须培养复合型人才,而不再是单一型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The dissipation due to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capacitances Edyn can be calculated as

1.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需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依赖于高校、政府、企业的共同参与,多方相互合作、资源共享、融合发展。高校应深入了解人才需求情况,根据社会用人的信号,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2.提高就业对口率,促进社会发展。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四者密不可分,但最终目的都将体现在服务社会上。以就业为导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将教学资源转变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智力资源,将理论研究与创新成果回馈社会,促进社会的健康运转,真正体现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二、企业社工方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社会需求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导向。企业社工方向的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因此,深入了解社会需求便成为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笔者通过深度访谈了解社工机构对企业社工方向人才的专业素质、人才特质、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制定全面的培养方案,满足社会需求。

2.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企业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限选课,每学期的课时为32学时,无实训课时配套。很显然,学时太少,教师授课时间紧张,只能压缩讲授内容或快速略过,不利于企业社工知识的系统讲授;学校没有实训课时,无法安排高校与企业的链接,学生容易缺乏企业管理与文化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因此,笔者建议增加实训课时,并与企业、社工机构建立实习基地,加强学生对企业管理、人事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了解,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

访谈资料显示,当问到“贵机构希望企业社工方向学生在学校学到哪些除专业基础知识以外的知识”时,比较集中的答案有“正向沟通能力”“职场礼仪”“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与企业、劳工相关的政策法规”;当问到“贵机构招聘企业社工时,最看重的三项品质是什么”时,经过统计,排在前三名的是“沟通能力”“文案策划能力”“为人处世的能力”。可见,在高校课堂中,教师除了教授企业社工的专业基础知识外,应该扩充企业文化与管理方面的知识,补充沟通能力、职场礼仪等训练环节,这个环节既可以写入教学日历,增加到理论课中,也可以专门设立实训课程。

仪器设备:美国安捷伦GC7890-5975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CP-Wax(50 m×0.25 mm i.d.×0.25 μm);德国Gerstel多功能样品前处理平台萃取装置MPS 2(配带顶空固相微萃取装置的多功能自动进样器);美国 Supelco公司 2 cm 50/30 μm DVB/CAR/PDMS三相萃取头;顶空进样瓶(20 mL)。

三、企业社工方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路径

1.专业方向不够清晰。根据文献资料和笔者了解,目前很多高校的本科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面临着专业方向不清晰的问题,只是笼统地定义为培养社工人才,并没有老年人社工、青少年社工、妇女社工、学校社工、企业社工等清晰的培养方向,企业社工方向的人才培养也受到了限制。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现在课内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方面,多样化的培养体现在专业方向清晰、面向就业的课外社会实践获得等方面。[4]当然,专业方向不够清晰有很多客观原因,如专业发展时间短、师资力量有限等。但是,在本科高年级时给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提供一些具体方向的引导和实践,使其获得相对个性的发展,将对以后的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对于犊牛饲养方式、新生犊牛护理、犊牛舒适度等均需高度重视。在规模化牛场,哺乳期犊牛多用独立的犊牛岛单独饲养,断奶后犊牛按月龄段混饲。哺乳期使用高床犊牛岛单独饲养的犊牛,病原污染机会较少,可有效降低犊牛腹泻的发生。

4.学生的综合能力缺乏。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综合能力缺乏,尤其是沟通和协调能力。社会工作是对人的服务,更强调沟通和协调能力。在与社工机构负责人的访谈中,笔者让他们列出最看重企业社工方向毕业生的三种特质时,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文案策划能力排名靠前,可见,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视。因此,任课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讲授基础知识,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在上课方式、作业形式等方面做出创新,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师资力量薄弱,普遍缺乏实务经验。部分高校开设企业社工的专业,而在这部分高校里,企业社工方向师资薄弱,大都没有实务经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金碧华在她的“社区工作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中也曾提到类似问题。[5]因此,高校应该加强专任教师的实务锻炼,通过与社工机构、民政局、社工委、企业等合作开展企业社会工作实务,共同研发社会服务项目。

2.校内外资源整合利用是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在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高校、市场、政府等多方要共同参与、协同育人,这样既能弥补传统的高校单一育人模式的缺陷,也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此,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建立完善的实习机制,加强高校与机构、企业间的紧密合作。在大学期间,高校可通过实训课程或者实习,为学生提供模拟企业运营机会,使学生体会企业和企业人的情景;高校通过资源链接,参与企业走访,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了解企业背景和企业运营,为以后就业奠定基础。第二,联合申报校企协同育人项目,争取更多资源。学校通过“企业社会工作”课程与佛山原点调查公司联合申报广东省教育厅校企协同育人项目,目前企业评审已通过,同意企业社工方向的学生到原点公司实习,原点公司与企业任课教师共同提供技术支持和情感支持,共同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第三,高校联合社工机构、社工委、社工协会等单位共同研发社会服务项目。高校企业社工任课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参加省、市、区组织的优秀实习案例征集大赛、调研比赛,并联合社工委、社工协会开发服务项目,为学生提供实务机会,也为以后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提供素材,打造“理论学习-实务培养-知识总结”一体化培养模式。如访谈中有机构倾向于“社工驻企模式实践”,探索广、深、莞、佛四地区的企业社工实践模式。

据考,五色养生蔬菜汤源于日本,发明者是一名叫立石和的博士,他著书立说,出版了《元租蔬菜汤强健法》。书中详细记载了五色蔬菜汤的好处及熬煮法。这个配方在民间流传开后,许多注重饮食健康的家庭主妇,更是把五色蔬菜汤“发扬光大”。就连一些企业采用了低温脱水技术,制作成的专门用于冲泡的五色蔬菜汤快餐食品,在市场上,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3.内化社会工作价值观是人才培养的思想保障。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尊重、平等、非批判、个别化等,不应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应该在实践中内化。如社会工作学者高登斯坦(H.Goldstein)指出:“价值被认为是社会工作定义的基础,它们同时被看作是它的唯一基础或不可缺少的基础之一。它们还被认为是社会工作技巧的来源,是对某些人进入某种职业的动机和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关系互动的特征、关系的解释。总之,在社会工作结构中,价值被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企业社会工作方向学生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秉承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并将专业价值观贯彻到社会工作实务中去。高校、企业、社工机构应该以人为本,联合培养社会工作复合型人才,不应只注重服务技巧的学习,更要注重个人特质的培养,即具备良好的正向沟通能力、职场礼仪、内化专业价值观的人才。

4.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高校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只是企业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与服务技能。如有关社工机构负责人在访谈中表示:“如果作为一名工会项目社工,需要和企业中20-65岁的职工交流,如果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工作起来会容易一些,相反,如果沟通能力较差,是很不利于开展工作的。”学生综合素质包括沟通能力、文案策划能力、协调能力等,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除了任课教师在课堂上的努力,还可以通过暑期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协助老师完成课题,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等方式来锻炼。

参考文献:

[1][6]闻英.职业化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0-84.

[2]刘风.现代需求视角下社会工作专业复合能力培养[J].社会工作,2014,(3):128-135.

[3]石岩,舒宗礼.适应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体育学刊,2008,(7):38-41.

[4]李琪,张利,彭丽芳.多样化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经济管理,2007,(14):58-63.

[5]金碧华.职业化导向下社区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社会工作,2015,(4):86-95.

作者简介:朱盼玲,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学。(广东 佛山528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商科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企业社工方向以就业为导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SKJYKT-186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3-0124-03

责任编辑 张庆晓

标签:;  ;  ;  ;  ;  ;  ;  ;  ;  ;  ;  ;  

朱盼玲:企业社工方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