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渠道和渡槽落水自救装置论文和设计-黄锦林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渠道和渡槽落水自救装置,包括网体、水上铁链、水下铁链和护面,网体的上边和下边分别通过水上铁链和水下铁链固定在护面上,使网体横截于渠道或渡槽水流,网体的下边位于渠道或渡槽水流的上游处,网体的上边位于渠道或渡槽水流的下游处,使网体沿渠道或渡槽水流倾斜安;该渠道和渡槽落水自救装置在人类活动频繁区域科学布置“防线”,拦住落水者的几率几乎达到100%;网体向水流方向倾斜的设计,可以让落水者较为容易向上攀爬,大大降低落水溺亡的惨剧的发生。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渠道和渡槽落水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网体、水上铁链、水下铁链和护面,所述网体的上边和下边分别通过水上铁链和水下铁链固定在护面上,使网体横截于渠道或渡槽水流,所述网体的下边位于渠道或渡槽水流的上游处,所述网体的上边位于渠道或渡槽水流的下游处,使网体沿渠道或渡槽水流倾斜安装。

设计方案

1.一种渠道和渡槽落水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网体、水上铁链、水下铁链和护面,所述网体的上边和下边分别通过水上铁链和水下铁链固定在护面上,使网体横截于渠道或渡槽水流,所述网体的下边位于渠道或渡槽水流的上游处,所述网体的上边位于渠道或渡槽水流的下游处,使网体沿渠道或渡槽水流倾斜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渠道和渡槽落水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上铁链和水下铁链的两端均安装有快速接环,所述护面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水上铁链和水下铁链的快速接环扣合安装于固定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渠道和渡槽落水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设置有用于固定水上铁链的水上固定件和用于固定水下铁链的水下固定件,所述水上固定件和水下固定件均设置有两个,所述水上固定件和水下固定件均对称分布在护面两侧,所述水下固定件位于渠道或渡槽水流方向的上游处,所述水上固定件位于渠道或渡槽水流方向的下游处,从而形成一个斜角,所述水上铁链的快速接环扣合安装在水上固定件上,所述水下铁链的快速接环扣合安装在水下固定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渠道和渡槽落水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吊环和固定于吊环的膨胀螺栓,所述膨胀螺栓埋设与护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渠道和渡槽落水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固定件距离渠道或渡槽底部不大于1.4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渠道和渡槽落水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体由若干的网片拼装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渠道和渡槽落水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片包括网丝和边丝,网丝和边丝编织形成六铰状、六边形网目结构的网片,所述网片的铰合长度为60mm,所述网片的六边形网目的铰合中心线的轴线距离为100mm,所述网片的六边形网目的对角间距离为12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渠道和渡槽落水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丝和边丝的外表高镀锌,所述网丝直径为2.2mm-3.2mm,所述边丝直径为3.4mm-4.4m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落水安全救护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渠道和渡槽落水自救装置。

背景技术

渠道是一种开挖的水道,用来进行灌溉和输水的通道。地面上的渠道多为开敞式明渠。渠道按用途可分为:灌溉渠道、动力渠道(用于引水发电)、供水渠道、通航渠道和排水渠道(用于排除农田涝水、废水和城市污水)等,一般断面形式为梯形、矩形、U形。渡槽也称高架水渠,是跨越河流、道路、山冲、谷口等地的架空输水建筑物,除用于输送渠水外,还可排洪、排沙、通航和导流,断面形式为矩形和U形。渠道主要以混凝土、砌石、砌砖作为护面,而渡槽主要为砌石和钢筋混凝土结构。自建国以来,我国建设了大量的渠道和渡槽,这些渠道和渡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绝大部分渠道和渡槽缺少防护和营救设施,比如护栏、救生圈、救生绳、救生梯等。为了提高过流能力,渠道和渡槽表面相对光滑,渠道和渡槽的断面形式决定了其内部壁面陡峻,难以攀爬,而且在长期使用下长满青苔,内壁更加湿滑。如果不慎落水,在水较深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有效自救,极易造成溺亡事件。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因安全监护缺失,溺亡事故频发。据统计,溺亡现已成为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

目前,已有的一些河道岸边救护装置对落水者的成功救护几率较低,而且由于岸线长,装置结构复杂,如果全部装备成本较高。

为解决渠道和渡槽内落水人(畜)自救,以及渠道和渡槽管理部门民事责任承担的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救成功率高、低成本、施工改造难度小的渠道和渡槽落水自救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自救成功率高、成本低、施工改造难度小的渠道和渡槽落水自救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渠道和渡槽落水自救装置,包括网体、水上铁链、水下铁链和护面,所述网体的上边和下边分别通过水上铁链和水下铁链固定在护面上,使网体横截于渠道或渡槽水流,所述网体的下边位于渠道或渡槽水流的上游处,所述网体的上边位于渠道或渡槽水流的下游处,使网体沿渠道或渡槽水流倾斜安装。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水上铁链和水下铁链的两端均安装有快速接环,所述护面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水上铁链和水下铁链的快速接环扣合安装于固定件。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件设置有用于固定水上铁链的水上固定件和用于固定水下铁链的水下固定件,所述水上固定件和水下固定件均设置有两个,所述水上固定件和水下固定件均对称分布在护面两侧,所述水下固定件位于渠道或渡槽水流方向的上游处,所述水上固定件位于渠道或渡槽水流方向的下游处,从而形成一个斜角,所述水上铁链的快速接环扣合安装在水上固定件上,所述水下铁链的快速接环扣合安装在水下固定件上。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件包括吊环和固定于吊环的膨胀螺栓,所述膨胀螺栓埋设与护面上。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水下固定件距离渠道或渡槽底部不大于1.4m。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网体由若干的网片拼装形成。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网片包括网丝和边丝,网丝和边丝编织形成六铰状、六边形网目结构的网片,所述网片的铰合长度为60mm,所述网片的六边形网目的铰合中心线的轴线距离为100mm,所述网片的六边形网目的对角间距离为120mm。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网丝和边丝的外表高镀锌,所述网丝直径为2.2mm-3.2mm,所述边丝直径为3.4mm-4.4mm。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自救成功率高、成本低、施工改造难度小;网体在渠道或渡槽全断面设置,在人类活动频繁区域科学布置若干道“防线”,拦住落水者的几率几乎达到100%;网体向水流方向倾斜的设计,可以让落水者较为容易向上攀爬,提高自救成功率,大大降低落水溺亡的惨剧的发生;本实用新型亦能拦截落水家畜、动物、以及渠道或渡槽漂浮物,不仅可以减少农户损失,同时大大减轻主管单位的防护管理成本和相关责任承担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渠道或渡槽横断面为U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渠道或渡槽横断面为矩形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渠道或渡槽横断面为梯形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渠道或渡槽纵断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网片;11、网丝;12、边丝;13、扎丝;2、护面;3、水上铁链;31、快速接环;32、挂环;4、水下铁链;5、固定件;51、水上固定件;52、水下固定件;53、吊环;54、膨胀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渠道和渡槽落水自救装置,包括网体、水上铁链3、水下铁链4和护面2(护面为渠道护面或渡槽护面),其中:

网体的上边和下边分别通过水上铁链3和水下铁链4固定在护面2上,使网体横截于渠道或渡槽水流,网体的下边位于渠道或渡槽水流的上游处,网体的上边位于渠道或渡槽水流的下游处,使网体沿渠道或渡槽水流倾斜安装。

该自救装置可安装在护面2横断面为U型、矩形、梯形等的渠道或渡槽上。

水上铁链3和水下铁链4均通过挂环32与网体固定连接。

水上铁链3和水下铁链4的两端均安装有快速接环31,护面上设置有固定件5,固定件5设置有用于固定水上铁链3的水上固定件51和用于固定水下铁链4的水下固定件52,水上固定件51和水下固定件52均设置有两个,水上固定件51和水下固定件52均对称分布在护面2两侧,水下固定件52距离渠道或渡槽底部不大于1.4m,水下固定件52距离渠道或渡槽底部的距离记为H,水下固定件52位于渠道或渡槽水流方向的上游处,水上固定件51位于渠道或渡槽水流方向的下游处,从而形成一个斜角,水上铁链3的快速接环31扣合安装在水上固定件51上,水下铁链4的快速接环31扣合安装在水下固定件52上。

固定件5包括吊环53和固定于吊环53的膨胀螺栓54,吊环53用于与快速接环31相扣合,膨胀螺栓54埋设与护面2上,更优的,膨胀螺栓54为不锈钢膨胀螺栓。安装固定件时,首先确定四个固定点位置,在护面2钻孔上安装膨胀螺丝,在露出段旋紧吊环,用环氧树脂在孔表面涂抹进行防水。

网体由若干的网片1拼装形成,具体地,将网片1的边缘用扎丝13绑扎连接,每一道绑扎应是双股线并绞紧。

网片1包括网丝11和边丝12,网丝11和边丝12编织形成六铰状、六边形网目结构的网片1,网片1的铰合长度为60mm,铰合长度记为D1,网片1的六边形网目的铰合中心线的轴线距离为100mm,铰合中心线的轴线距离记为D2,网片1的六边形网目的对角间距离为120mm,六边形网目的对角间距离记为D3,该网片1网孔大小既能发挥救护、拦漂作用,同时尽量减小对渠道或渡槽过流能力的影响。

网片1采用机械收边,边丝12设至在网丝11的周边,网丝11缠绕于边丝12上,使网丝11与边丝12牢固固定。网片1为批量生产,单片网片1的尺寸为2m×1m。

网丝11和边丝12的材质均为低碳钢丝,网丝11和边丝12的外表高镀锌,其单根最小抗拉强度350MPa-500MPa,需要说明的是,网丝11和边丝12的外表镀层不仅限于高镀锌,镀锌-5%铝-稀土合金镀层、镀锌-10%铝-稀土合金镀层钢丝或者包覆PVC均可。

网丝11直径为2.2mm-3.2mm,优选为2.5mm,边丝12直径为3.4mm-4.4mm,优选为3.5mm。网体的网丝11细、网孔较大,对渠道或渡槽过流能力的影响微乎其微。

安装落水装置的流程如下:

首先收集渠道或渡槽设计施工资料,调查渠线布置经过的人员活动频繁区,以及事故频发区域,确定救护网安装的位置;然后在渠道或渡槽两端安装固定件,对于新建渠道或渡槽,在设计时应提前设计固定件,在施工时预埋;最后安装网体,吊环与快速接环相扣合;在一条输水渠道或渡槽不同位置布置救护网,最终达到大幅提高落水者救护成功率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落水自救装置在渠道或渡槽全断面设置,在人类活动频繁区域科学布置若干道“防线”,拦住落水者的几率几乎达到100%;网体向水流方向倾斜的设计,可以让落水者较为容易向上攀爬,提高自救成功率,大大降低落水溺亡的惨剧的发生;本实用新型亦能拦截落水家畜、动物、以及渠道或渡槽漂浮物,不仅可以减少农户损失,同时大大减轻主管单位的防护管理成本和相关责任承担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绑扎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实用新型人在此不再详述。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渠道和渡槽落水自救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5070.8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795788U

授权时间:20191217

主分类号:B63C9/26

专利分类号:B63C9/26

范畴分类:32D;

申请人: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第一申请人: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申请人地址:510635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寿路101号

发明人:黄锦林;罗日洪;王立华;黄琬晴;叶合欣

第一发明人:黄锦林

当前权利人: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代理人:汤东凤

代理机构:1135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渠道和渡槽落水自救装置论文和设计-黄锦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