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照邻论文_柳向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卢照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初唐,司马相如,适意,孙思邈,古意,子集,长安。

卢照邻论文文献综述

柳向阳[1](2019)在《卢照邻初次入蜀》一文中研究指出卢照邻(635-682)字升之,范阳涿郡(今河北涿州)人,是初唐四杰之一。弱冠之年,便进入唐高祖李渊之子、邓王李元裕府中担任典签,"王有书十二车,照邻总披览,略能记忆",一个典型的少年学子。此后十年间,邓王辗转多地任职,照邻的足迹也遍及淮南(寿州)、襄阳、兖州、成都等地。正是在此期间,照邻有了他的第一次入蜀经历。显庆二年(657),二十叁岁的照邻奉邓王使命(本文来源于《中国叁峡》期刊2019年10期)

黄新生[2](2019)在《孙思邈与卢照邻的师生缘》一文中研究指出"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自幼体弱多病,却有幸找到当时的名医孙思邈为其治病,并拜孙思邈为师,演绎了一段由医患而成师徒的传奇。因病拜名师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人。卢照邻是一个神童,10岁时就以博学能文名满天下,年纪稍长,就任邓王府典签(本文来源于《人民周刊》期刊2019年13期)

孙艳平[3](2019)在《卢照邻文的接受与经典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卢照邻是初唐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在唐五代时期就备受青睐。在后续的每一个时代中,卢照邻的接受都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以往对卢照邻的研究,只注重其诗文主要内容、艺术特色与风格方面,或者是对其人的生平行迹的研究。对其接受的话题,也只是涉及到卢照邻对前人的接受,尤其是对楚骚的接受,而涉及到后人对他的接受研究是极少的,尤其是对其文的接受研究近乎为零,那么也更加不会出现对卢照邻文的接受进行全面研究。所以笔者则将卢照邻文作为研究对象,从接受史的角度出发,对其在历代的批评接受情况与具体作品的经典化过程进行研究。论文由绪论、主体、结语叁大部分组成。绪论主要阐述卢照邻在初唐文学史上的地位,卢照邻文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主体则论述卢照邻文在历朝历代的批评与接受情况,以及对卢照邻经典作品的经典化过程与原因进行探讨。第一部分论述卢照邻在唐五代时期的接受情况,总体而言是发轫中寓褒贬之象。唐五代卢照邻文集以二十卷本传世,对其文的载录相对偏少,而且这时期对卢照邻及其文的批评情况,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褒贬兼有。第二部分对宋元时期卢照邻文的批评与接受进行梳理,总体呈现出兴起但曲折之象。宋元时期其文集有二十卷本、十卷本、叁卷本的说法,多种着录方式并存。卢照邻的载录情况则是北宋呈现多样化,南宋以私修着作为主,金元是载录的瓶颈期,稍显曲折,相对偏少。种种情况的出现,皆与宋元时期的学术思潮与社会风气有着莫大的关系。由于卢照邻文受六朝与初唐两种文风的影响,自身创作上仍未彻底扫除六朝靡弱文风,有其局限性。宋元人对卢照邻及其文的的批评与接受主要表现在:对唐五代“浮躁浅露”、“轻薄为文”等观点的继承与发展;“宗经尊韩”思潮对卢照邻文的影响;对卢照邻为唐文先驱地位的论定,肯定其为初唐文风上的革新之功。最后再对宋元时期一些文人着作中对卢照邻及其文有过评价的进行说明。第叁部分主要论述明清对卢照邻及其文的接受情况,经历宋元短暂曲折之后,明清则日渐繁荣。在卢照邻文集的流传来看,明代新增了七卷本之说,清代又新增了四卷与二卷之说。在经历金元时期的沉寂之况,受到当时的统治者的喜好、学风走向与文人审美的影响,明清时期对卢照邻文的载录呈复兴态势,总集、选本、类书、别集等着作的出现对其进行大量选录与引用。明清文人对卢照邻及其文在明清时期的接受情况,主要从两个大点来展开论述:一、探讨明代对卢照邻及其文的接受情况:首先分别从明代八股文的行文特色、明代“唐无赋”这一观点出发,论述它们对卢照邻文的影响;接着从明代各家口中的评价来看他们对卢照邻及其文的接受情况;最后再以明代批评大家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中对“四杰”的排序问题来说明其优劣情况。二、探讨清代对卢照邻及其文的接受情况:首先是从“唐无赋”的持续争议出发,看其对卢照邻文的影响情况;接着再具体论述清代各家对卢照邻及其文的品评情况;最后阐述在以六朝骈文为正声的背景下,对卢照邻文的褒赞多于贬损。第四部分论述近现代对卢照邻及其文的接受,总体上繁荣中趋平稳。卢照邻文集流传至近现代,主要以明代的张燮的七卷本为底本对卢照邻文集进行整理,对卢照邻文集的进行点校注释的有六家。近现代对于卢照邻文的载录虽与前代比较来看偏少,但从近现代的一些选本着作来看总体上还是平稳运行。对于分析卢照邻及其文在近现代的批评接受情况,则从沿袭至今的“唐无赋”论人们对它产生争议出发,看卢照邻在此背景下的影响状况;接着从各家文学着作对其文辞声色、情感抒发角度进行品评;最后对其文学地位的否定性论断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对卢照邻具体作品的经典化进行研究。主要针对的是《五悲文》《释疾文》两篇,通过对其在历代的流传与接受情况论述其经典化的过程,得出唐五代是其萌芽期,宋元时期是其发展期,明清时期是其繁盛期,而到了近现代则是其沉淀并保持期的规律。并从其文本内容的重要性、作品的感情共鸣性、各家点评的导向性、语言运用的灵活性等角度来探讨经典作品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大致分析了影响卢照邻有些作品未成经典的原因。结语部分总结卢照邻文在历代的接受与经典化形成的情况。(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田磊[4](2019)在《初唐四杰之卢照邻》一文中研究指出卢照邻(约636-约680),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省涿州)人,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卢照邻出身望族,自幼饱读诗书,十余岁的时候,就远赴江苏,师从文学大儒曹宪、经石专家王义方,学习《苍》《雅》及经史,学成后奔赴长安干渴求仕。卢照邻初到长安,拜渴了王侯公卿。他结识了来济(来济是高宗朝的重臣,才子),很快便得到来济的赏识。在来济的推崇和引荐之下,很快就被邓王李元裕相中。卢照邻博学能文,又是个才(本文来源于《初中生辅导》期刊2019年12期)

[5](2018)在《投水自尽的初唐诗人卢照邻》一文中研究指出岁去忧来兮东流水,地久天长兮人共死。每个生命的个体,都曾有过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也不例外。他少从名师,博学能文。大约在18岁,入邓王府,从事文字工作。王府书多,"有书十二车"。整理图书,抄抄写写,这样一份赋闲的工作,给好学的卢照邻带来了无尽的阅读喜悦。据说卢照邻的记性很好,那么多的书,竟可"略能记忆"。他沉浸在浩瀚文海中,如鱼得水,"下笔则烟飞云动,落纸则鸾回凤(本文来源于《民间传奇故事(A卷)》期刊2018年08期)

蒲向明[6](2017)在《“青泥”之辨与青泥道的得名——以初唐卢照邻诗作《晚渡渭桥寄示京邑游好》为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泥道历史悠久,是蜀道(秦蜀道、陇蜀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泥"之称历史文化含义丰厚,指称青泥岭、青泥道为最。青泥道得名首见于卢照邻诗《晚渡渭桥寄示京邑游好》,该作与诗人任职蜀中多次途经青泥道的独特感受和经历有关,反映了唐初青泥道在秦蜀、陇蜀交通中的重要地位。在古河池县到今徽县的历史变迁中,陇蜀道、秦蜀道在此以青泥道为主轴形成了一个时空上的立体路网系统,在连接南北丝绸之路中发挥了纽带作用。(本文来源于《档案》期刊2017年12期)

胡正旗[7](2017)在《卢照邻染风疾卧病余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人称"初唐四杰"。其中的卢照邻,工于诗,其诗作《长安古意》有"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一句,古往今来为多少才子佳人所称道。然而世人并不尽知,这位才气过人的诗人,不但人生短暂,而且壮年遽染重疾,从此与医药相伴,卧病余生。他虽拜"药王"孙思邈为师,却仍是沉疴难起,最终不堪病痛折磨,投水自尽。卢照邻,字升之,约生于唐太宗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幽州范阳人。先从大(本文来源于《家庭中医药》期刊2017年10期)

徐玥[8](2017)在《论卢照邻蜀中诗歌“适意”的创作心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卢照邻是"初唐四杰"之一,是初唐文坛重要的文学家。他在蜀中生活了较长的时间,他的入蜀经历对其诗歌也有不小的影响,其蜀中诗歌在创作心态上有"适意"的特征。他在诗歌体式的选择上多用古体,并且其蜀中诗歌拥有较强的抒情性特征,这都表现出"适意"的心态。而造成这种"适意"心态的原因,既有蜀中民风民俗的影响也有卢照邻在蜀中所受到的道家思想的原因。(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7年26期)

刘丽静[9](2017)在《卢照邻集汇校集注》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以《四部丛刊》影印张燮《幽忧子集》为底本,对卢照邻的诗文进行汇校汇注。涉及的校注本主要为任国绪《卢照邻集编年笺注》、李云逸《卢照邻集校注》和祝尚书《卢照邻集笺注增订本》。论文前言部分,主要将对比过程中的发现进行归纳:卢照邻受师承因素影响,诗文对《文选》有借鉴;卢照邻騒体文的改造对点校的意义:卢照邻诗文注释不同的原因探析。正文分两部分,其中汇校部分,主要对前人的校记进行汇集,并对纰漏之处进行补充;汇注部分,主要对前人注释的不同之处进行整理并分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卢照邻的诗文。后记部分,主要对各家校注本的优缺点进行概括,指明了论文写作方向,同时指出了论文的不足之处。论文借长避短,力求对卢照邻诗文中的异文进行辩证取舍,并提供取舍的依据;对于部分语似浅显,意实深曲的语句,作简要的语意概括和提示;对部分未尽、牵强或错误的注释,进行新的考证,予以补充。(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05-01)

何香久[10](2016)在《细弱虫吟中的一声霹雳》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河南禹州具茨山下,“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倾尽囊中积蓄买地为自己修了一座坟墓。很多时候久病不愈的卢照邻就是住在自己的坟墓里过生活的。具茨山风景壮美,山势险峻,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幽谷中鸟声纵横,古木参天,鸣泉飞瀑,烟云空蒙。传说轩辕黄(本文来源于《河北日报》期刊2016-09-09)

卢照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自幼体弱多病,却有幸找到当时的名医孙思邈为其治病,并拜孙思邈为师,演绎了一段由医患而成师徒的传奇。因病拜名师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人。卢照邻是一个神童,10岁时就以博学能文名满天下,年纪稍长,就任邓王府典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卢照邻论文参考文献

[1].柳向阳.卢照邻初次入蜀[J].中国叁峡.2019

[2].黄新生.孙思邈与卢照邻的师生缘[J].人民周刊.2019

[3].孙艳平.卢照邻文的接受与经典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4].田磊.初唐四杰之卢照邻[J].初中生辅导.2019

[5]..投水自尽的初唐诗人卢照邻[J].民间传奇故事(A卷).2018

[6].蒲向明.“青泥”之辨与青泥道的得名——以初唐卢照邻诗作《晚渡渭桥寄示京邑游好》为案[J].档案.2017

[7].胡正旗.卢照邻染风疾卧病余生[J].家庭中医药.2017

[8].徐玥.论卢照邻蜀中诗歌“适意”的创作心态[J].长江丛刊.2017

[9].刘丽静.卢照邻集汇校集注[D].西北大学.2017

[10].何香久.细弱虫吟中的一声霹雳[N].河北日报.2016

论文知识图

(b)作品二《初唐四杰之二:卢照邻(a)作品二《初唐四杰之二:卢照邻初唐四杰-王勃像初唐诗坛与陈子昂雄视天下的文化成就西陵峡-西陵峡

标签:;  ;  ;  ;  ;  ;  ;  

卢照邻论文_柳向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