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数据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分析 ——以厦门为例

基于遥感数据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分析 ——以厦门为例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工业化与城镇化而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已经严重危及人类自身利益。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空间优化的重要基础性内容,成为当下城市规划领域的研究热点。当前研究多以行政区划内的统计数据作为数据源,且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性、系统性考量相对缺乏。文章以“海上花园”厦门市为研究案例地,以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MODIS数据产品为数据源,基于遥感技术与GIS技术,通过引入PSR模型框架,科学选取具有内生逻辑关系,并能够通过遥感数据获取的一手信息要素作为研究的综合评价指标,并利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从而构建一种基于遥感数据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分布差异进行分析,通过多时相遥感数据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计算,进行时空演变分析。并通过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厦门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密度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依此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并探讨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以期对厦门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永续发展提供可参考依据,为未来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拓展提供一定的借鉴。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遥感数据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具有可行性。(2)通过厦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实证与分析,厦门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资源环境承载力高,耕地、林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厦门市在2000年-2018年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呈现先逐年降低后上升的趋势,不同时期的规划与政策实施对此具有显著影响。耕地、林地、水体生态系统各级别资源环境承载力占比较建设用地有较强波动性,易受到外界复杂因素的影响。(3)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密度的耦合协调关系仍具潜力。(4)从斑块尺度分类提升,街镇单元分区优化和耦合匹配关系协调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坚持生态优先的规划原则,以持续发展为规划目标,强化资源环境承载力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基础性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持续关注
  •     1.1.2 新时代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新要求
  •     1.1.3 机构改革背景下的遥感应用新契机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含义与研究进展
  •     1.3.2 遥感技术在承载力研究中的应用
  •     1.3.3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不足与PSR模型的引入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框架
  • 2 研究区域与研究数据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自然生态环境
  •     2.1.3 社会经济条件
  •   2.2 研究数据
  •     2.2.1 数据获取
  •     2.2.2 数据预处理
  •     2.2.3 遥感影像分类
  • 3 研究方法
  •   3.1 P-S-R模型
  •   3.2 综合评价法
  •     3.2.1 主要评价指标
  •     3.2.2 权重的确定
  •   3.3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计算
  •   3.4 本章小结
  • 4 厦门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   4.1 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异特征
  •     4.1.1 厦门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格局
  •     4.1.2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布格局
  •   4.2 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动态演化特征
  •     4.2.1 资源环境承载力时间变化特征
  •     4.2.2 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演化特征
  •     4.2.3 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演化
  •   4.3 本章小结
  • 5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的耦合协调关系
  •   5.1 人口分布特征
  •   5.2 耦合协调度模型
  •   5.3 耦合度分析
  •   5.4 耦合协调度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优化策略与政策指引
  •   6.1 资源环境承载力优化策略
  •     6.1.1 斑块尺度分类提升
  •     6.1.2 街镇单元分区优化
  •     6.1.3 耦合匹配关系协调
  •   6.2 厦门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规划探讨
  •     6.2.1 生态优先的规划原则
  •     6.2.2 持续发展的规划目标
  •     6.2.3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创新点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严泽幸

    导师: 李渊

    关键词: 遥感,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系统,模型,耦合协调度,厦门市

    来源: 厦门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资源科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厦门大学

    分类号: X24;X87

    总页数: 105

    文件大小: 10915K

    下载量: 70

    相关论文文献

    • [1].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新视角:行星边界框架的源起、发展与展望[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03)
    • [2].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J]. 西部资源 2020(01)
    • [3].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怎么算的? 一个需要深度研究的真命题——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背景的分析和建议[J]. 中国生态文明 2020(02)
    • [4].云南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及其障碍因素探究——以玉溪市为例[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03)
    • [5].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特征与演进机制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 2020(05)
    • [6].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进展评述[J]. 新疆农垦经济 2020(03)
    • [7].面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与实践应用——以烟台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10)
    • [8].深圳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海洋技术学报 2020(04)
    • [9].山地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区域协调发展分析:以贵州乌江流域为例[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9(03)
    • [10].抚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19(06)
    • [11].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J]. 环境与发展 2018(02)
    • [12].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生态经济 2017(01)
    • [13].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空间差异性分析[J]. 资源与产业 2017(01)
    • [14].搞清雄安资源环境承载力有多大[J]. 中国生态文明 2017(02)
    • [15].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土地 2017(08)
    • [16].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方法与提升路径[J]. 环境与发展 2017(06)
    • [17].中国区域森林资源环境承载力特征探析[J]. 现代园艺 2017(18)
    • [18].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评价——以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为例[J]. 城市问题 2016(02)
    • [19].青海省重点开发区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6(06)
    • [20].广东大鹏半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研究[J]. 生态科学 2014(06)
    • [21].河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及障碍因素诊断[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07)
    • [22].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与提升路径探析[J]. 湖南社会科学 2015(02)
    • [23].试论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展望[J]. 商 2015(18)
    • [24].中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空特征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15(09)
    • [25].辽宁省“十三五”时期资源环境承载力对产业布局影响的对策[J]. 辽宁经济 2015(09)
    • [26].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以电白区为例[J]. 城市地理 2017(18)
    • [27].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江苏省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评价[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35)
    • [28].科学测算村镇资源环境承载力[J]. 中国农村科技 2020(05)
    • [29].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综述[J]. 中国环境管理 2018(06)
    • [30].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安徽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8(22)

    标签:;  ;  ;  ;  ;  ;  

    基于遥感数据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分析 ——以厦门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