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育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航天育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航天育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航天,番茄,可控性,太空,种业,小麦,文昌。

航天育种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陈雪怡,傅人意[1](2019)在《文昌有瓜菜 源自“天上来”》一文中研究指出“快快,过去看‘上过天’的农产品。”12月13日,2019年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现场,正当市民符小姐在澄迈桥头地瓜和屯昌白肚面地瓜间“纠结”时,却被朋友一把拉去了文昌展馆。另一位市民刘先生刚从文昌展馆走出来,和别的逛展市民(本文来源于《海南日报》期刊2019-12-14)

周孟焦,史芳芳,康明,梁晓峰[2](2019)在《航天育种技术对药用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航天育种结合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种植技术,利用太空特殊环境影响植物或种子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特征及遗传变异选育出植物新品系,开创了育种新途径,能有助于解决中药材面临的野生资源匮乏、质量不稳、种植退化等问题。综述了航天育种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航天育种技术对药用植物在生物学性状、生理生化、化学成分、选育新品种和安全性问题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药用植物航天育种需要解决和完善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9年20期)

程方,王鑫,王凤娇,刘萱,骆斌[3](2019)在《航天育种产业助推现代农业高效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简述我国航天育种产业的发展背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与发展前景切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实施航天育种是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选择,并提出了建设稳定的空间搭载平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航天农产品流通、打造航天农业品牌发展新格局以及实施"互联网+农业"等具体措施,为推进现代农业的高效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种业》期刊2019年08期)

陆启飞,颜克亲[4](2019)在《联动合作社插上了“航天翅膀”》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合作社已经成为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上周,龙口航天科普与航天育种院士专家工作站在龙口黄山馆镇茂源果蔬专业合作社揭牌成立,其在传统合作社模式基础上,除了在农业技术上不断创新,未来规划打造的“联动合作社”为当地农业农村发展带来新思路。一(本文来源于《烟台日报》期刊2019-07-16)

王珊珊,周长艳,张向前,路战远,闫景赟[5](2019)在《航天育种小麦品系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及产量差异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航天小麦育种品系主要农艺性状以及产量间的差异性,为航天小麦育种的选育以及呼伦贝尔地区主栽小麦品种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试验对11个经过航天诱变的小麦品系和1个未经过航天诱变的小麦品种(对照)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2个参试小麦品种(系)生育期为78~85 d。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无效小穗数的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最大,其值分别为0.50和18.52%;穗粒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小,其值为0.43;变异系数最小的是容重,其值为1.56%。聚类分析将12个参试小麦品种(系)分成了3个类群。综合不同小麦品种(系)的生育期、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等指标分析得出,T2588-26-14-4品系适宜在呼伦贝尔地区推广种植,可为申请品种审定做准备。(本文来源于《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曹佳慧[6](2019)在《航天育种十余载,闵行展示推介航育新优蔬菜品种》一文中研究指出“航天育种也称太空育种,就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技术。”为进一步将航天育种蔬菜新优品种、自主选育的优良蔬菜品种推向市场,6月13日,闵行区举(本文来源于《东方城乡报》期刊2019-06-18)

杨利伟[7](2019)在《对推动航天育种技术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航天育种(又称空间诱变育种)是指科研人员利用航天器将植物种子或其他有生命的材料送入太空,在空间辐射、微重力、地球磁场、高真空等空间特殊环境的综合作用下诱导DNA产生可能的变异,再返回地面人工培养、观察,从中选育出优良的新种质、新材料,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新方法、新技术、新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期刊2019年06期)

郭锐[8](2019)在《诱变的不可控性(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也是种子的需求大国。年种子需求量高达125亿公斤左右。粮安天下,种筑基石。种业可谓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先进科技的载体,创新注定是种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拓宽育种途径、创制新的种质资源,是我国农业种业的头等大事。在国家“(本文来源于《陕西日报》期刊2019-05-17)

郭锐[9](2019)在《诱变的不可控性(上)》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也是种子的需求大国,年种子需求量高达125亿公斤左右。拓宽育种途径,创制新的种质资源,是我国农业种业的头等大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胎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两句俗语充分诠释了生物遗传和变异之间的关系。生物遗传一方(本文来源于《陕西日报》期刊2019-05-09)

王泽昊[10](2019)在《《航天育种简史》系列图书出版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普图书出版产业日益繁荣,作为图书种类的一个分支,其意义对于人类文明极为重要。然而当下我国科普图书出版却面临着选题重复、抄袭现象严重、创作理念和手法相对落后、科普作者匮乏等一系列问题,科普图书事业发展正遭遇瓶颈期。2016年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航天育种简史》凭借独到的选题视角、优质的图书内容、精准的营销策略等多方面因素斩获2016年度科普类“中国好书”奖,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是近年来一部难得的国产原创科普佳作。本文以图书出版流程为基本框架,并对出版全流程进行了整合分类,将图书信息采集、选题策划合为图书选题策划;将组稿、审稿和编辑加工整理合为图书内容编辑;将图书整体设计和制作生产合为图书装帧设计;将图书产品流通与市场营销合为图书宣传营销。笔者从以上四个部分对《航天育种简史》系列图书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并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结合出版学、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提炼出该书在创作编辑过程中的成功之处。本文从编辑出版的实践层面、微观角度出发,立足陕西,旨在反思问题,给从事科普图书出版的编辑和作者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思路。笔者经研究分析后总结出如下结论:在选题策划环节,出版社编辑应端正职业态度,并积极结合本地方科技资源优势,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策划优质选题,同时根据选题的内容有选择性地进行深加工,适应当前出版趋势打造多元化图书IP;在图书内容编辑环节,出版社应积极发现和培养一批专业性强、文学素养高的科普作者团队,善于整合作者资源。同时编辑要不断创新,不拘泥俗套,将科普作品的科学性与文学性有机融合,多尝试利用新媒体技术来不断丰富科普图书表现形式;在装帧设计环节,策划编辑、责任编辑应与美术编辑加强沟通交流,全程参与图书的装帧设计过程,设计出新颖夺目“神形”统一的图书封面,并注重使用文字排版、插图设计、字体字号、纸张等符号表达技巧;在宣传营销环节,出版社可以巧借名人效应,利用名人的影响力扩大图书知名度,同时还要熟悉掌握新媒体营销模式,抢占电商和网络社群阵地,壮大网络宣传力度,主动策划线下活动加强与读者之间联系,树立好品牌形象。最后,本文结合当前图书出版行业的新业态,从出版流程的不同环节对未来科普图书发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期望我国科普图书能够不断创造辉煌。(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航天育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航天育种结合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种植技术,利用太空特殊环境影响植物或种子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特征及遗传变异选育出植物新品系,开创了育种新途径,能有助于解决中药材面临的野生资源匮乏、质量不稳、种植退化等问题。综述了航天育种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航天育种技术对药用植物在生物学性状、生理生化、化学成分、选育新品种和安全性问题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药用植物航天育种需要解决和完善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航天育种论文参考文献

[1].陈雪怡,傅人意.文昌有瓜菜源自“天上来”[N].海南日报.2019

[2].周孟焦,史芳芳,康明,梁晓峰.航天育种技术对药用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

[3].程方,王鑫,王凤娇,刘萱,骆斌.航天育种产业助推现代农业高效发展[J].中国种业.2019

[4].陆启飞,颜克亲.联动合作社插上了“航天翅膀”[N].烟台日报.2019

[5].王珊珊,周长艳,张向前,路战远,闫景赟.航天育种小麦品系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及产量差异性分析[J].北方农业学报.2019

[6].曹佳慧.航天育种十余载,闵行展示推介航育新优蔬菜品种[N].东方城乡报.2019

[7].杨利伟.对推动航天育种技术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航天.2019

[8].郭锐.诱变的不可控性(下)[N].陕西日报.2019

[9].郭锐.诱变的不可控性(上)[N].陕西日报.2019

[10].王泽昊.《航天育种简史》系列图书出版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标签:;  ;  ;  ;  ;  ;  ;  

航天育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