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贫困生在数学教学中的转化

论贫困生在数学教学中的转化

一、谈数学教学中差生的转化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王玉萍[1](2021)在《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的培养途径与策略的调查研究 ——以内蒙古两所蒙语授课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记忆是人们进行思维、思考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记忆是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培养和形成数学精神和思维的最直接的途径,具有良好的数学记忆能力是培养其他数学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多种思想观点的记忆联系起来会形成新的思想与观点,这是至关重要的。初中生的认知发展是从具体运演阶段过渡到形式运演阶段的重要时期。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数学成绩以及学生灵活使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搜集相关文献从而确定研究思路,构建论文框架。其次使用调查研究法、师生访谈法在内蒙古市级和旗(县)级两所蒙语授课学校进行相关调查得到了如下结论:(1)记忆数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2)市级初三学生数学记忆能力“基本达到及格水平,但灵活记忆能力较差”。(3)旗(县)级初中生数学课堂上记笔记的行为明显比其他文科类学科记得少,男生记笔记的总数也低于女生记笔记的总数。最后依据调查结论并结合相关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本文提出了影响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的因素,以及提升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的具体途径与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兴趣与态度。(2)融入背景知识,加深概念理解。(3)通过实践,丰富基本活动经验。(4)反思过程,提高记忆效果。(5)优化学习方案,落实记忆策略。

卢芹[2](2021)在《初中留守“数学学困生”非智力因素调查》文中研究说明初中留守儿童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成为了广大社会关注的重点。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科目,需要监护人给学生提供监督和指导。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由于空间、时间等原因对儿童的关心不够,学习和生活上不能以身作则,以至他们在数学学习上的非智力因素表现较差。留守儿童在数学学习上的困难值得我们深思和剖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论文主要研究初中留守“数学学困生”在非智力因素上的表现。问卷调查“数学学困生”在动机、情绪情感、态度、意志、性格上的表现,得到三个结论:(1)男生与女生比在数学学习上的动机、情绪情感、态度、意志这4个因素上的表现均优于女生;(2)非留守儿童和由父亲或母亲一方单独照顾的留守儿童相比,在数学学习上的动机、情绪情感、态度、意志、性格这5个方面表现均优于其他类型的留守儿童;(3)留守时间越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动机、情绪、情感态度、意志、性格这5个方面表现越来越差。对学生的访谈直观的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非智力因素表现。对初中数学老师的访谈,了解他们是否关注到留守儿童的非智力因素表现,是否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而因材施教。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发现初中留守“数学学困生”有以下五个特点:(1)内在学习动机不强,对数学知识不感到好奇,不愿意学习数学,同时外部也没有足够的刺激和指导学生学习;(2)他们的数学学习情感不稳定,不能够自己调节数学学习情绪,常常会对数学知识,数学符号,数学公式感到紧张和不安,对数学学习只有乐观和消极的态度;(3)不愿意主动完成学习任务,认为数学没有学习的价值;(4)不能坚持完成学习任务,自律性很差;(5)他们对数学没有好胜心和质疑心,不愿意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数学成就,也不愿与他人竞争,不敢反驳数学知识和老师讲解的内容。最后根据调查问卷、教师和学生访谈以及文献分析,提出了四点对“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建议。第一,激发学困生学习动机,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第二,调动情感,提高对数学的热爱;第三,减小压力,锻炼留守儿童意志;第四,改正不良习惯,端正数学学习态度。

冉彦桃[3](2020)在《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构成及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问题提出”成为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作为对“问题提出”课程理念和目标的反映,数学课堂教学、教材例题习题编排或者数学试卷的试题中都相应增加了“问题提出”的数学任务。然而,问题提出课程理念落地转化与教学现实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来自教学现实的挑战。譬如,教师虽认可问题提出课程理念,却未形成自觉转化问题提出课程理念为课堂教学行为的意识;既缺乏必要的有关“问题提出”的教学资料,也缺乏必要的有关问题提出的教学知识与技能。从已有相关研究来看,多数学者关注问题提出的内涵以及教学实践,尤其将视角聚焦于问题提出教学实践层面,鲜有学者关注问题提出教学背后的教师教学知识因素。基于此,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笔者对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本体意蕴的理解,通过访谈法和专家咨询法建构了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的5个一级维度和14个二级指标,并以此为依据,编制调查问卷对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调查,旨在从整体上把握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现状,并结合问卷调查以及案例分析探寻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的突出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小学数学教师问题提出教学的PCK发展策略。具体而言,本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导论,首先阐释问题提出、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接着,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进一步明确本研究的研究问题。随后,明确本研究的两个理论基础。最后,确定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从内涵、特征及价值等方面论述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的本体意蕴。首先澄清了“问题提出教学”与“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的内涵,接着从知识的本身、属性、功能、构成、获得五个方面阐述其所具有的专业独特性、个人缄默性、教学情境性、多重融合性、实践发展性等特征。随后,明确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具有引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升,促进开放型数学课堂的打造,提高教师问题提出教学能力的重要价值。第三部分对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核心要素展开论述。笔者基于研究文献,先是厘清已有研究者对PCK核心要素的理解及阐释,借鉴其中包含的共性PCK核心要素,再结合访谈10位一线教师对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的理解,初拟教师PCK框架。然后根据两轮的专家咨询法验证,最终确定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的5个一级维度和14个二级指标。第四部分主要从问卷数据的视角出发,揭示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现实水平。此部分以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核心要素为依据编制问卷,以小学数学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调查,并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从整体上呈现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现状水平。第五部分深入研究在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教学录像为基础,结合问卷数据发现其存在如下问题:关于学生问题意识、能力的认识存在误区;问题提出教学信念及目的认识有待提高;数学问题提出课程知识有待丰富;数学问题提出引导知识缺乏;数学问题提出评价反馈知识有待加强等。分析其原因发现以个人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观摩为主的教师个人因素和以参与培训讲座、学校重视以及校长引领为主的群体因素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等。第六部分从教师及学校两个方面阐述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的发展策略。具体而言,一是从教师个人知识建构方式提出:增强问题提出意识,了解学生问题提出能力;树立正确问题提出教学目的观,转变问题提出课堂角色;准确把握问题提出课程知识,扩充问题提出课程资料来源;加强问题提出教学策略知识,践行问题提出教学;丰富问题提出教学评价知识,加强问题提出教学反思。二是从群体建构方式角度出发,包括开展问题提出主题式培训、形成教师问题提出教学PCK发展共同体、建立教师问题提出教学资源库。

曹翔[4](2020)在《初中生整式解题障碍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义务教育阶段“整式”的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次转折点,是学生在学习完“用字母表示数”和“有理数”后,代数学习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部分的核心知识.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数与代数”的一条主线是:数→式→方程→函数,可见“整式”在其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但在另一方面,由于整式相较于有理数的运算更为抽象,且运算量往往较复杂,也是学生极易产生学习障碍的一个学习内容.G·波利亚曾经说过:“没有一道题可以解的十全十美,总存在值得我们探究的地方”,可见解题是数学的核心.而学困生的转化,更是每一名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面对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也是数学教育界关注的课题之一.但现有针对学生整式解题障碍的研究大多仅关注单一的错误类型,对错误因素以及解题障碍的转化等更深层次内容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选取华东地区H市某初中初二年级某班学生,班级整体数学成绩排名年级第10/23(以最近一次期中考试为标准)作为实际研究对象.首先查阅有关文献,并与一线教师和相关专家沟通,确定影响学生整式学习障碍的可能因素,在此基础上,编制、发放针对初中生整式解题障碍的测试卷,对测试卷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出学生整式解题的错误类型,对错误类型进行归因,给出初中生整式解题障碍的三种表现形式(记忆障碍型、思维贫瘠型和解题迟钝型).然后进一步进行个案研究,首先对样本进行筛选,进行非智力因素(情绪稳定性、意志品质、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问卷测试,进而研究非智力因素对初中生整式解题障碍的影响,最后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选取有代表性的部分研究对象进行无结构式访谈,探究更多外因对学生整式解题障碍产生的影响.以研究结果为指导,本文结合一线教师教学实际,分类总结初中生整式解题障碍的转化策略,从而为数学教师的实际教学给出可操作的对策,帮助教师以问题为导向,补齐学生培养短板.研究发现,影响学生整式解题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全面影响的结果,对于出现整式解题甚至是数学学习障碍的学生来说,首要任务是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化,同时,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以及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家庭环境的改善,也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之一.

刘祖鸣[5](2020)在《高二理科生圆锥曲线学习障碍的研究》文中提出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平面解析几何的核心内容。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分值较高,并且其题型及难度主要遍布填空题与解答题中难档题部分。圆锥曲线在高中数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不仅是对(高一年级)必修2所学的解析几何知识以及数学思想的拓展与综合,也是为学习大学数学奠定了基础。然而,相对于其他章节,圆锥曲线试题的计算要求和数学思维要求较高,因此导致学生在分析问题、提炼条件和处理数据等环节较容易形成学习障碍。本研究以盐城市某重点中学高二理科班11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首先,进行圆锥曲线学习现状调查研究,通过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的初步了解,编制了含有10个选择题的调查问卷,主要收集并分析学生对圆锥曲线学习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时伴随的情绪情感的情况。然后,进行圆锥曲线学习障碍研究,依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浅显的了解了学生在学习圆锥曲线时所存在的学习障碍。根据初步了解的学习障碍,借助SOLO评价理论制定了圆锥曲线学习障碍测试题。测试题内容主要将前结构、单结构、多元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五个层面融合圆锥曲线知识点设置测试题,并通过SOLO分类法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层次分析。在调查问卷的辅佐下,主要依据测试卷不同层次的答题情况来合理地分析学生在学习圆锥曲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通过以上两个研究,得到本文结论,高二理科生圆锥曲线学习障碍主要有如下几点:(1)圆锥曲线基础知识理解不全面,存在机械记忆的情况,无法从题目中提取有效条件,更无法从已知条件延伸出其他条件。(2)运算能力不完善,对于已知条件所得到的信息,无法整理、分析以及处理信息,各水平阶段计算能力不同情况的问题。(3)数学思维不严谨,无法从根本上归纳总结知识体系,从而无法形成圆锥曲线的思维导图。解题过程中,缺乏应具有的思维和技巧。(4)情感态度上缺乏成就感与自我效能感,畏难心理越加严重,从而恶性循环加深对数学的厌烦心理。最后,对学生产生学习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构建了相关几个方面的应对策略,具体如下:(1)改变基础教学模式,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精炼练习试题,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探究拓展活动,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2)从典型示范、练习模式、运算技巧等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端正学生的解题态度,使学生克服惧怕心理,敢于挑战。(3)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新教学模式对思维能力的训练;提升数学思想归纳总结的能力。

刘莞[6](2020)在《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教师影响因素个案研究》文中提出“教育2030行动框架”在第38次联合国教科文大会发布,教育给每个人公平的机会,教育的使命被扩大至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大会还指出未来十五年教育发展的重点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学习困难学生在学校和班集体里面是处于弱势或被边缘化的人群,为了更好实现教育公平,解决新课改的难题,使每个人接受全纳与优质教育,需要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提升学习效果,研究影响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本文以期望效应、标签理论、教育病理为基础,运用个案研究方法,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对六名小学语文学习困难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跟踪研究,呈现出他们的语文学习困难具体表现,根据学习困难的表现分析形成的具体原因。本研究重点研究教师因素,研究发现,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受到教师如下影响:在教师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存在课堂内容缺乏趣味性、传统课堂形式过于单一和忽视学生的困难差异的问题;在师生关系方面,存在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要求过高、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缺乏鼓励和赞扬、部分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贴上标签的问题;在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存在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帮助有限、忽视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善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应做到:改善教师教育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良师益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经过研究调查,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受到教师因素的多方面影响,笔者重点从教师这个角度提出了一些改善语文学习困难的建议,希望能给广大教师提供参考。对学习困难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笔者希望今后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继续深入地研究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困难问题,也希望社会上更对的人给予他们最真诚的关爱,关心学习困难学生这个弱势群体。只有在关心和爱护下长大的学生,才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和发展,这是广大教育者们的共同目标。

赵丽[7](2020)在《初中数学课堂留白的教学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小学的课堂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已经渗透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行为。然而,放眼当今的初中数学课堂,很多教师为了能及时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从上课铃声一响一直讲到铃声结束还意犹未尽。这样“满堂灌”的课堂,很难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基于此背景,本文将从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增强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出发,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留白进行研究。本文从留白现状、留白策略和留白后的反馈三个维度,围绕观念和策略两个层面展开研究。首先,针对学生和教师分别采用了问卷和访谈的调查方法,以此掌握初中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留白的态度、教师对课堂留白的理解与运用,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然后通过课堂观察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不同教学内容中运用课堂留白的策略;最后,为了验证留白的有效性,笔者进行了教育实验研究。选择了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在两个班中分别选择基础相当、前测在统计学中无差异的40名学生作为实验学生和控制学生,在实验班中实施了近五个月的课堂留白的教学模式和自主学习的策略。本研究的结论如下:(1)观念层面:许多初中数学教师对课堂留白的认识不全面,且在实际的教学运用中存在不少问题。(2)策略层面:在原则上,为实现各层学生的发展提出了适度性原则;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出了主体性原则;为关注学生个体进行因材施教提出了差异性原则。在教学内容上,概念教学时留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感悟力;重难点处留白能提升学生的思考力、迁移力;拓展中留白更能增进学生的实践力、创造力。(3)反馈层面:再精妙的课堂留白如果缺少了教师的中肯评价,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课堂反馈能促进师生间的良好互动,需要关注激励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4)实验发现,课堂留白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有显着效果,促进学生整体数学水平提升的同时,还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能力均有所提高,尤其是中等生和学困生的进步显着。论文在每一论点下给出相应的案例加以说明,结论处还加入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陈燕[8](2018)在《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文中研究说明初中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然而数学学困生问题不仅是一部分学生成长成才的绊脚石,更是困扰许多一线教师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突出问题之一,世界各国专家学者越来越重视学困生,并在学困生的转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教学理念,笔者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历,深入探寻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教学策略,以期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为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可行性参考。本文主要研究影响数学学困生的相关因素及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可行性策略,是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教育学、心理学为理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日常观察,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探究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困难的相关因素,主要从学生心理和教师课堂教学两方面角度探寻应对数学学困生的策略,并采用案例分析法验证转化数学学困生策略的可行性。本文客观地将影响初中数学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分为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其中社会因素包括教育机制不完善,社会舆论导向偏失等,学校因素包括学校的教学设备不足和管理机制不健全,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不高等,家庭因素包括父母期望过高或关注不够,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等,个人因素包括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等。针对以上各方面因素,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历,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进行问卷调查及个案研究,主要在学生心理方面和课堂教学方面提出一些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策略。在学生心理方面,要帮助数困生客服消极情绪,培养进取的个性;帮助数困生增强自信心,培养乐观的心态;帮助数困生“对症下药”,增强学习的意志。在课堂教学方面,主要从备课和上课两方面给出如下一些建议:巧设情境,易于理解;精心设疑,巧妙提问;分组学习,合作探究等。

李先姬[9](2018)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文中研究说明在小学课程的教学中,差生的存在是客观的,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转化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有充分的了解,选择有效的策略与方法对差生进行巧妙的指导与转化,引导他们发现数学的趣味性,帮助其增强学习的动机,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努力学习,把差生转化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合格人才。

杨俐俐[10](2015)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学业困难转化策略研究 ——以青海省某县为个案》文中研究表明现行的人才选拔方法中考试作为一种相对较为客观的评价方法被社会普遍认可和接受,从宏观角度来看,考试成绩不仅代表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也是社会人才选拔的主要衡量指标;而从微观角度来看,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决定个体的未来发展的主要指标。学困生是指学校中低学业成就学生群体,在现行的考试招生制度和人才选拔方式中,低学业成就学生的发展不可避免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学困生的存在不仅是某个地区或者学校的特殊现象,不论是在经济发达城市、农村地区或是少数民族地区,各个学校都存在一定比例的学困生。不同地区、学校的学困生数量与学困程度,受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教育资源分配比例以及学校教育质量等因素影响而有所差别,其中以少数民族地区学困生比例居高。受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分配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国家为了保障教育公平,促进少数民族个体的发展,在教育资金和教育政策上都给予少数民族地区倾斜,但仍然未能从根本上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学困生比例居高不下的现实状况。教育最根本的原则是教育公平,从表象上来看少数民族学困生比例较高的现象,仅是涉及到少数民族学生个体的升学、就业和未来发展的问题,但从本质来看还关系到社会结构、分层流动以及群体的文化变迁与传承。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业成就状况,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质量,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学困生问题的研究,全文共分为四章。绪论旨在介绍研究的选题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研究动态。第一章概述个案研究地的社会背景、教育状况以及低学业成就学生现状;分别阐述学校教师、学生自身、家长对少数民族学困生的认识,从社会环境、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等外部因素,对少数民族低学业成就问题进行归因。第二章是从主、客位的角度阐述目前学校学困生转化的现状,分析学校主位陈述与研究者客位观察之间矛盾。第三章将美国加速学校项目作为他山之石,总结美国加速学校项目在转化美国低学业就的少数民族学生和贫困生的实践经验;第四章结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学困生的实际情况,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提出对少数民族学困生转化策略的思考。通过调查与分析,本研究认为:一、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师对少数民族学困生的特殊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少数民族学困生的特殊性是客观存在的,要秉承费孝通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这美、美美与共”的态度,以平等、客观、尊重的原则认识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学困生的特殊性是改善少数民族学困生的现状、制定符合少数民族学困生特殊性的转化策略,实现少数民族学困生转化的根本。二、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素养是提高对少数民族学生潜力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少数民族学困生学生观,改善对少数民族学困生态度和转化方式的关键。培养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针对且有效的教师培训和正确的民族语双语教育观是提升教师多元文化素养,形成正确的多元文化教育观主要途径

二、谈数学教学中差生的转化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数学教学中差生的转化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的培养途径与策略的调查研究 ——以内蒙古两所蒙语授课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调查研究法
        1.4.3 师生访谈法
    1.5 研究思路与进度计划
    1.6 创新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能力
        2.1.2 记忆能力
        2.1.3 数学记忆能力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加工理论
        2.2.2 格式塔记忆理论
        2.2.3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
第3章 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调查分析
    3.1 学生问卷调查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测试卷的编制
        3.1.4 记忆能力调查分析
    3.2 本科生访谈调查
        3.2.1 访谈目的
        3.2.2 访谈对象
        3.2.3 访谈内容
        3.2.4 访谈调查分析
    3.3 初中教师访谈调查
        3.3.1 访谈目的
        3.3.2 访谈对象
        3.3.3 访谈内容
        3.3.4 访谈调查分析
第4章 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的影响因素
    4.1 兴趣与态度
    4.2 概念理解
    4.3 基本活动经验
    4.4 认知基础
    4.5 数学学习策略
第5章 提升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的培养途径与策略
    5.1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兴趣与态度
    5.2 融入背景知识,加深概念理解
    5.3 通过实践,丰富基本活动经验
    5.4 反思过程,提高记忆效果
    5.5 优化学习方案,落实记忆策略
    5.6 有关“无理数”的教学案例
        5.6.1 设计与实施
        5.6.2 教学评价与反思
        5.6.3 教学建议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教学建议
    6.3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学数学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2 教师关于数学学科记忆能力访谈提纲
附录3 本科生关于数学学科记忆能力访谈提纲
附录4 初中三年级学生数学记忆能力测试题
致谢

(2)初中留守“数学学困生”非智力因素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
    1.4 相关研究概述
        1.4.1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1.4.2 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1.4.3 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研究
        1.4.4 综述小结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访谈法
    1.6 研究工具
第二章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 非智力因素
    2.2 初中留守儿童
    2.3 “数学学困生”
第三章 调查的过程及实施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方法
    3.3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3.3.1 编写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3.3.2 研究对象的选择
    3.4 被调查学生基本情况
第四章 初中留守“数学学困生”非智力因素分析
    4.1 动机维度
    4.2 情绪情感维度
    4.3 态度维度
    4.4 意志维度
    4.5 性格维度
    4.6 调查结论
第五章 初中留守“数学学困生”的师生访谈
    5.1 访谈目的
    5.2 访谈对象
    5.3 学生访谈
    5.4 教师访谈
    5.5 访谈小结
第六章 初中留守儿童“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建议
    6.1 激发动机,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6.1.1 培养学困生的认知动机
        6.1.2 激发学困生的成就需要
        6.1.3 增加学困生的外部认知
    6.2 调动情感,提高对数学的热爱
        6.2.1 减少数学认知焦虑
        6.2.2 增强数学学习效能
        6.2.3 稳定数学学习情绪
    6.3 减小压力,锻炼初中留守儿童意志
        6.3.1 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信念
        6.3.2 改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压迫感
        6.3.3 建立更加多元的数学学习评判标准
    6.4 改正不良习惯,端正数学学习态度
        6.4.1 学困生强抓基础
        6.4.2 找准知识漏洞,完善欠缺
        6.4.3 制定阶段性目标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3)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构成及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问题
    (五)理论基础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的内涵、特征及价值
    (一)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的内涵意蕴
    (二)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的衍生特征
    (三)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的多重价值
二、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构成要素探析
    (一)教师PCK构成一级维度的学理分析
    (二)教师PCK构成二级指标的质性分析
三、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构成要素验证
    (一)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构成要素认同度调查
    (二)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构成要素的主要内容
四、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现实考察
    (一)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现状调查
    (二)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调查结果分析
五、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实践反思
    (一)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存在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的问题归因
六、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教师PCK发展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师问题提出教学PCK的个体建构
    (二)小学数学教师问题提出教学PCK的群体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4)初中生整式解题障碍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对象和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数学学困生
        2.1.2 整式
        2.1.3 整式解题思维障碍
    2.2 研究现状
        2.2.1 学困生成因研究现状
        2.2.2 解题障碍研究现状
        2.2.3 整式解题障碍的研究现状
第3章 初中生整式解题障碍测试卷结果分析
    3.1 测试问卷的编制
    3.2 测试方式
    3.3 测试结果
        3.3.1 计算题测试结果及分析
        3.3.2 因式分解题测试结果及分析
        3.3.3 配方题测试结果及分析
        3.3.4 应用题测试结果及分析
    3.4 错因分析
        3.4.1 记忆障碍型
        3.4.2 思维贫瘠型
        3.4.3 解题迟钝型
    3.5 转化建议
        3.5.1 记忆障碍型学生转化建议
        3.5.2 思维贫瘠型学生转化建议
        3.5.3 解题迟钝型学生转化建议
第4章 非智力因素及外因对初中生整式解题障碍影响个案研究
    4.1 研究过程
    4.2 问卷的选择和测试
    4.3 非智力因素测试结果
        4.3.1 情绪稳定性因素
        4.3.2 意志品质因素
        4.3.3 数学学习兴趣因素
        4.3.4 学习态度因素
        4.3.5 学习方法因素
        4.3.6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整式解题障碍的影响
    4.4 外因研究结果
        4.4.1 对象一访谈摘录及外因分析
        4.4.2 对象二访谈摘录及外因分析
        4.4.3 对象三访谈摘录及外因分析
        4.4.4 外因对初中生整式解题障碍的影响
    4.5 转化建议
        4.5.1 优化数学方法教学,提升学生思维水平
        4.5.2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4.5.3 强化意志品质教育,端正数学学习态度
        4.5.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综合素质发展
        4.5.5 推进多方协同联动,化解外因因素干扰
        4.5.6 关注教师学科素养,突出人文精神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情绪稳定性诊断量表
附录二: 意志品质诊断量表
附录三: 数学学习兴趣度诊断量表
附录四: 学习态度诊断量表
附录六: 整式测试卷
附录七: 整式运算数学技能测试量表
附录八: 访谈提纲
附录九: 实验学生在各智力因素下的表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高二理科生圆锥曲线学习障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新课标对圆锥曲线教学要求
        1.1.3 圆锥曲线在高考中考查的情况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综述
        1.3.1 关于学习障碍的研究
        1.3.2 数学学习障碍研究
        1.3.3 圆锥曲线学习障碍、认知和错因研究
    1.4 研究不足与问题提出
    1.5 研究总体设计
        1.5.1 研究问题及思路
        1.5.2 研究方法及流程
        1.5.3 研究工具
第二章 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学习障碍的概念界定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学习障碍的分类及其表现
        2.2.2 SOLO分类评价理论
        2.2.3 元认知理论
        2.2.4 本文研究的理论架构
第三章 高二理科生圆锥曲线学习障碍现状的调查研究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的对象
    3.3 调查问卷设计及调查方式
    3.4 圆锥曲线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
    3.5 小结与结论
第四章 高二理科生圆锥曲线学习障碍成因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对象
    4.3 测试卷的设计
    4.4 研究过程及方法
    4.5 研究结果分析
    4.6 测试卷综合分析
        4.6.1 基础知识点
        4.6.2 溯源过程
        4.6.3 基本计算能力
        4.6.4 数学思维
        4.6.5 情感态度
    4.7 结论
第五章 结论与成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5.1 研究结论
    5.2 圆锥曲线障碍成因分析讨论
        5.2.1 对定义的理解障碍的成因分析
        5.2.2 对圆锥曲线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
        5.2.3 对运算能力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
        5.2.4 对思想方法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
        5.2.5 圆锥曲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3 圆锥曲线教学策略
第六章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二学生圆锥曲线学习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2 :高二学生圆锥曲线学习障碍测试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教师影响因素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1.时代需要:对教育公平的诉求
        2.现实问题: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是新课改的难题
        3.个人支教经历:教师对语文学习困难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和意义
        2.研究内容
        3.研究思路
        4.研究方法
        5.理论基础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学习困难
        2.语文学习困难
    (二)关于学习困难的相关研究
        1.学习困难的概念
        2.学习困难的类型
        3.学习困难的成因
    (三)关于语文学习困难的相关研究
        1.语文学习困难的概念
        2.语文学习困难的类型
        3.语文学习困难的成因
三、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成因的教师因素
    (一)教师教学方法方面
        1.课堂内容缺乏趣味性
        2.传统课堂形式过于单一
        3.教师忽视学生的困难差异
    (二)师生关系方面
        1.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要求过高
        2.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缺乏鼓励和赞美
        3.部分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贴上标签
    (三)教师专业素养方面
        1.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帮助有限
        2.忽视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教师策略
    (一)改善教师教育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1.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
        2.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良师益友
        1.教师要对学生充满期待
        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3.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1.坚持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2.发展良好的家长关系支持学生学习和成长
五、结语
    (一)小结
    (二)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初中数学课堂留白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课堂留白的理论基础
        2.2.1 蔡格尼克效应
        2.2.2 主体教育理论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2.3 国内研究现状
        2.3.1 课堂留白的时机
        2.3.2 课堂留白的方式
        2.3.3 课堂留白的意义
        2.3.4 小结
    2.4 国外研究现状
    2.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3. 初中数学课堂留白的现状与分析
    3.1 学生问卷调查设计
    3.2 学生问卷调查数据与结果分析
    3.3 教师访谈设计
    3.4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3.5 小结
4. 初中数学课堂留白的原则与策略
    4.1 课堂留白应遵循的原则
        4.1.1 适度性原则
        4.1.2 主体性原则
        4.1.3 差异性原则
    4.2 课堂留白的策略
        4.2.1 概念留白——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感悟力
        4.2.2 重难点留白——提升学生的思考力、迁移力
        4.2.3 拓展留白——增进学生的实践力、创造力
    4.3 注重留白后的反馈评价
5. 初中数学课堂留白的对比实验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假设、实验对象与变量
    5.3 无关因子的控制
    5.4 实验方法
    5.5 实验案例——以北师大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一课时为例
    5.6 实验结果与分析
    5.7 实验结论
    5.8 实验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6. 结论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及思路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资料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观察法
        1.4.4 访谈法
        1.4.5 个案研究法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理论依据
        2.2.1 多元智能理论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3 元认知理论
3. 数困生成因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的设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方法
        3.1.3 调查对象
        3.1.4 调查问卷的设计
    3.2 调查的实施
    3.3 调查结果及分析
        3.3.1 关于数困生学习兴趣的调查结果分析
        3.3.2 关于数困生学习目标的调查结果分析
        3.3.3 关于数困生自信心的调查结果分析
        3.3.4 关于数困生学习态度的调查结果分析
        3.3.5 关于数困生学习习惯与方法的调查结果分析
        3.3.6 关于数困生对教师、家长的看法与期待的调查结果分析
    3.4 数困生的表现特点
4. 数困生转化策略的思考
    4.1 学生心理策略
    4.2 课堂教学策略
    4.3 其他策略
    4.4 数困生转化实践的个案研究
        4.4.1 X生的案例
        4.4.2 Y生的案例
        4.4.3 Z生的案例
5.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学数学差生形成的原因
二、差生转化的策略
    1. 加强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2.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差生, 消除差生自卑感
    3. 调整教学方法, 以适应差生的学习特点
    4. 重视差生的家访工作
三、结语

(10)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学业困难转化策略研究 ——以青海省某县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及研究目的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文献研究综述
        一、学困生相关研究
        二、少数民族学困生相关研究
        三、文献梳理结果分析:
    第三节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概念界定
        一、学困生
        二、At-risk students
    第五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二、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地区少数民族学困生的现状及认识
    第一节 田野点背景概述
        一、地域生态环境状况
        二、社会经济与文化
        三、A县教育状况概述
    第二节 如何认识少数民族学困生
        一、教师眼中的学困生
        二、学生眼中的学困生
        三、家长对学困生的认识
    第三节 少数民族学困生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一、社会环境因素
        二、学校与教师因素
        三、家庭影响因素
第二章 学校学困生转化的现状
    第一节 学校现行转化工作的主位陈述
        一、以丰富的校园活动,提高学生的阅历与见识
        二、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加强教师校本培训,优化教师结构
        四、教师在教学过程实施的具体转化策略
    第二节 学校现行转化工作的客位观察
        一、学校办学的理念与现实
        二、双语教学的理想与现实
        三、教师多元文化素养的需求与不足
        四、教师对家庭教育的需要与轻视
第三章 他山之石——美国“加速学校项目”的实践研究
    第一节 加速学校项目的缘起及目标
        一、加速学校项目的创建及发展
        二、加速学校的目标与成就
    第二节 At risk students的状况及转化
        一、美国的At risk students概况
        二、加速学校中针对“At risk students”的转化
    第三节 美国加速学校项目的案例分析
        一、H学校的概况
        二、存在的问题与“加速”的过程
        三、“加速”后的H学校
第四章 对少数民族学困生转化策略的思考
    第一节 以“石”为镜
        一、对少数民族学困生的正确认识与教育公平
        二、少数民族学困生的个体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
        三、有效的教师培训与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
        四、团结家长共同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第二节 对少数民族学困生具体转化策略的思考
        一、宏观层面
        二、中观层面
        三、微观层面
结语
    一、研究基本结论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调查问卷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谈数学教学中差生的转化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的培养途径与策略的调查研究 ——以内蒙古两所蒙语授课学校为例[D]. 王玉萍.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2]初中留守“数学学困生”非智力因素调查[D]. 卢芹.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3]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中教师PCK构成及发展策略研究[D]. 冉彦桃. 西南大学, 2020(01)
  • [4]初中生整式解题障碍的调查研究[D]. 曹翔. 扬州大学, 2020(05)
  • [5]高二理科生圆锥曲线学习障碍的研究[D]. 刘祖鸣. 南宁师范大学, 2020(02)
  • [6]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教师影响因素个案研究[D]. 刘莞. 西南大学, 2020(01)
  • [7]初中数学课堂留白的教学研究[D]. 赵丽. 西南大学, 2020(01)
  • [8]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D]. 陈燕.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9]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J]. 李先姬. 现代交际, 2018(01)
  • [10]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学业困难转化策略研究 ——以青海省某县为个案[D]. 杨俐俐. 中央民族大学, 2015(06)

标签:;  ;  ;  ;  ;  

论贫困生在数学教学中的转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