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原基论文-董甜甜,王雪,刘思雯,张立定,龙健梅

根原基论文-董甜甜,王雪,刘思雯,张立定,龙健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根原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梁木,不定根原基,激光显微切割,石蜡切片

根原基论文文献综述

董甜甜,王雪,刘思雯,张立定,龙健梅[1](2019)在《激光显微切割分离黄梁木不定根原基的技术体系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挖掘黄梁木不定根原基发生的关键基因,获取特异性高的根原基起始细胞群是分析根原基表达图谱的重要前提。激光显微切割是目前获取特异细胞群的一种常用手段。本研究通过分析石蜡切片过程中固定剂、脱水时间、渗透剂、切片厚度、粘片试剂和烘片温度等对RNA质量的影响,以及对激光显微切割参数的调试,建立了采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分离黄粱木不定根原基细胞的体系,获得的RNA可以满足后续RNA-seq文库构建的要求,为揭示黄粱木不定根原基发生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关键基础。(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徐麟[2](2018)在《多能性根原基细胞:不定根和不定芽再生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器官从头发生(denovoorganogenesis)是植物再生的重要方式,它是指受伤的植物体再生出不定根和不定芽的过程,这补充了植物的分枝和根系,使得植物能够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对发育过程进行可塑调控。为了研究器官从头发生,我们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建立了研究根从头发生(de novo root organogenesis)和芽从头发生(de novo shoot organogenesis)的两套体系。这两套体系都不使用外源激素,依靠植物自身内源激素来完成再生过程,因此模拟了自然界再生现象。研究结果发现,根从头发生过程是一个生长素激活再生潜能细胞使其命运逐步转变为根原基、再分化为根尖分生组织的过程。而芽从头发生过程需要依赖于根原基的出现,并利用细胞分裂素使根原基命运转变为芽祖细胞。WOX转录因子家族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功能。(本文来源于《第七届长叁角植物科学研讨会暨青年学术报告会摘要集》期刊2018-10-12)

李丰,张丽霞[3](2011)在《茶树空中压条不定根原基发育影响因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出促使茶树茎段空中压条后发根的最佳技术方案,研究了成熟度、外施激素浓度、枝梢茎粗以及环割方式对根原基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生长健壮、茎粗为0.252~0.280 cm的当年生枝条,在黄绿色或青绿色茎段处进行传统环割,外用100 mg/L的ABT 1号生根粉处理,能有效缩短根原基发育周期。经过40~50 d,当茎段表皮隆起或出现白色根点时,即可剪离母体继续进行基质根系培养。(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9期)

周燕,高述民,李凤兰[4](2009)在《胡杨不定根原基发生的分生细胞结构特征及内源激素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胡杨实生苗去根插穗为试材,采用显微技术、气质(GC/MS)联用技术和同工酶分析技术观察和研究了外源3-吲哚丁酸(IBA)对其不定根原基(干细胞)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胡杨插穗培养在无IBA的培养基上,36h时有大核细胞发生,60 h时大核细胞聚集成团形成根原基,72 h时生成不定根;而添加了IBA的培养基上插穗培养60 h时大核细胞分散,出现许多薄壁细胞,72 h时薄壁细胞变大,没有根原基的形成和根的发生,表现出细胞组织愈伤化,不再分化出干细胞。添加外源IBA抑制了胡杨插穗不定根形成。(2)组织化学观察显示,在无IBA的培养基上的插穗,60 h时具双环状核仁的干细胞细胞质浓,富含蛋白质;而此时添加了IBA的插穗,具双环状核仁的细胞细胞质很少,蛋白质含量也少。(3)整个胡杨不定根形成的过程中,内源激素IAA和ABA可能作为诱导根原基发生的重要信号分子;内源激素IAA和GA3处于一个较稳定状态,有利于不定根的形成。(4)过氧化物酶(POD)2b酶带的持续表达有利于根原基的诱导;淀粉酶在60 h时表达增强,是根原基发育的标志;根原基诱导时不需要酯酶,而根原基发育时需要酯酶。(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09年07期)

朱春云,杨占武,陈武生[5](2006)在《祁连圆柏扦插插条处理及促进根原基形成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就祁连圆柏扦插育苗插穗的药剂处理的浓度范围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用100—200mg.kg-1生根粉对插条浸泡24h后扦插,插后20d开始,每隔10d喷洒1—5mg.kg-1叁十烷醇液,共喷叁次,扦插成活率能达到70%以上;在两种药剂的配比上,应以生根粉的高浓度200mg.kg-1与叁十烷醇的高浓度5mg.kg-1搭配,其扦插成活效果好。(本文来源于《青海农林科技》期刊2006年04期)

王首锋[6](2005)在《控制水稻不定根原基形成的关键基因ARL1的表达及激素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定根在植物固着、养分和水的吸收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水稻不定根在水稻的生长发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拟南芥很少形成不定根相比,水稻等单子叶植物能产生许多不定根,这些使水稻成为不定根发育研究的模式材料。然而,关于水稻根系发育的遗传和分子信息非常有限,涉及不定根发生发育的基因及分子机理知之甚少。主要原因在与双子叶植物相比,不定根发育的突变体很少被筛选和鉴定. 本文以水稻不定根缺失突变体arll为材料,研究了ARI1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和激素调控,ARI1基因的超量表达和基因的抑制表达.通过基因的表达研究dRI1基因的功能。主要结果如下: 1.在野生型中,ARL1基因主要在不定根原基,穗轴枝梗连接处,分蘖原基、小穗原基、侧根原基等处表达,这里可看出,ARL1基因肯定参与不定根的发生和发育;在arll突变体中的表达与野生型类似。但由于不是专一性表达;可推测ALI基因可能通过调控下游基因而起作用。dRL1基因在不定根整个发育过程都持续表达。 2.ARL1启动子启动的GUS蛋白表达主要集中在水稻不定根原基部位、根的中柱维管组织及侧根原基。侧根横切显示ARL1基因在除表皮细胞外的所有细胞中表达。这一结果与ARL1基因转录本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是一致的。 3.通过LCM对中柱鞘不定根原基起始分裂的标记基因的表达分析,证明突变体中不定根原基启动细胞的平周分裂受阻。 4.外源添加1.0μM α-NAA,150μM Etheephon,促进不定根的发生,但并不能恢复arll突变体的不定根生长。侧根的生长都受到程度不同的抑制。 1μM NPA完全抑制植株的不定根和侧根的生长,根生长失去向地性而对主根的生长没有抑制,地上部分弯曲。 10μL~-1NBD,除了抑制抑制植株的不定根和侧根的生长(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5-05-01)

崔秀梅,徐开晴[7](1992)在《几种柏先成不定根原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沙地柏、翠柏、鹿角柏、铺地柏等4种柏树1—8年生枝条(铺地柏1—4年生枝条)上先成不定根原基的分布作了统计分析,并且在显微镜下观察了这些不定根原基的形成部位、形成过程,确定了4种柏树的不定根原基都是由第2—4年形成的年轮中的木射线产生,因发生到形成需要一个生长季的时间,经扦插试验证实了4种柏树的不定根原基在5年生枝条上的分布最多,生根率也最高,为扦插选条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甘肃林业科技》期刊1992年02期)

吕清燕,蒋先明[8](1992)在《马铃薯种薯芽条根原基的发生与发育过程的解剖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种薯芽条根原基的切片观察发现:根原基发生在芽条上各侧芽原基附近,由靠近形成层的一团薄壁细胞再分化形成,属内生源;每节约有3~6个根原基,成对地分布在侧芽原基的上、中、下3个部位,中部的1对根原基先发生且较长;芽条上的根原基一般依由基向顶的顺序发生,但基部1~2节的发生较晚,尤其是在用高浓度GA处理切块的芽条中;基部几节的根原基往往在栽种到大田后才发生,芽条越长根原基的数目越多、越长,当长度大于2cm时,根原基已接近或突破表皮,这是催大芽可提早出苗的基础;根原基的分化和伸长可能与芽条生长速度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马铃薯》期刊1992年01期)

张继华,李京寅,周宇[9](1990)在《毛白杨苗期根原基诱导试验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种条先成根原基数量少,又集中于基部,是其无性繁殖困难的内因.因此,如何增加其根原基数量和扩大分布范围,无疑是解决这个难题的重要途径.我们于1986年开展了毛白杨苗期根原基诱导试验.本试验有两项内容:一是试验毛白杨苗期根原基诱导剂的配制;二是试验毛白杨苗期根原基诱导剂的施用方法.现将这两方面试验结果,初报如下.(本文来源于《北京农业科学》期刊1990年06期)

云其芳[10](1989)在《小叶杨根原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Carr.)扦插苗的成活率与根原基的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以解剖学观察手段研究小叶杨一年生苗茎与根原基的着生部位、数量、分布高度及其与其它树种的比较,根原基数量在几种不同类型小叶杨苗茎上的表现及其与高度的关系,根原基数量与成活率的关系,以及提高小叶杨扦插苗根原基数量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北京农学院学报》期刊1989年03期)

根原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器官从头发生(denovoorganogenesis)是植物再生的重要方式,它是指受伤的植物体再生出不定根和不定芽的过程,这补充了植物的分枝和根系,使得植物能够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对发育过程进行可塑调控。为了研究器官从头发生,我们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建立了研究根从头发生(de novo root organogenesis)和芽从头发生(de novo shoot organogenesis)的两套体系。这两套体系都不使用外源激素,依靠植物自身内源激素来完成再生过程,因此模拟了自然界再生现象。研究结果发现,根从头发生过程是一个生长素激活再生潜能细胞使其命运逐步转变为根原基、再分化为根尖分生组织的过程。而芽从头发生过程需要依赖于根原基的出现,并利用细胞分裂素使根原基命运转变为芽祖细胞。WOX转录因子家族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根原基论文参考文献

[1].董甜甜,王雪,刘思雯,张立定,龙健梅.激光显微切割分离黄梁木不定根原基的技术体系建立[J].植物生理学报.2019

[2].徐麟.多能性根原基细胞:不定根和不定芽再生的机制研究[C].第七届长叁角植物科学研讨会暨青年学术报告会摘要集.2018

[3].李丰,张丽霞.茶树空中压条不定根原基发育影响因子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1

[4].周燕,高述民,李凤兰.胡杨不定根原基发生的分生细胞结构特征及内源激素变化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9

[5].朱春云,杨占武,陈武生.祁连圆柏扦插插条处理及促进根原基形成试验研究[J].青海农林科技.2006

[6].王首锋.控制水稻不定根原基形成的关键基因ARL1的表达及激素调控[D].浙江大学.2005

[7].崔秀梅,徐开晴.几种柏先成不定根原基的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1992

[8].吕清燕,蒋先明.马铃薯种薯芽条根原基的发生与发育过程的解剖观察[J].中国马铃薯.1992

[9].张继华,李京寅,周宇.毛白杨苗期根原基诱导试验初报[J].北京农业科学.1990

[10].云其芳.小叶杨根原基的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1989

标签:;  ;  ;  ;  

根原基论文-董甜甜,王雪,刘思雯,张立定,龙健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