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问题论文_韩莉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卑问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自卑,心理,学生,小组,文化,工作,统计表。

自卑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韩莉莉[1](2019)在《走出自卑的迷惘 点亮自信的明灯——问题学生辅导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早上六点半左右,电话那头传来小亮妈妈激动的声音:"韩老师,我家小亮不知哪里得罪小秦同学了,小秦老在小亮面前说我家穷,难道他家很富有吗?再说,即使我家穷也跟他没有关系吧。""哦,您能跟我说一下事情的具体经过吗?"……听了小亮妈妈一番带着哭腔的叙述,笔者大致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马上安慰道:"小亮妈妈,您放心!我今天(本文来源于《小学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24期)

王梦梅[2](2019)在《大专生自卑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卑心理是很多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心理表现,特别是大专生,出于学校等级和管理的原因,更加容易出现这种心理。长期的自卑心理对于大专生整个大学生涯会造成影响,一方面无法正常完成学业,另一方面也会造成身心危害,所以重视大专生自卑心理问题至关重要。文章以大专生自卑心理问题为出发点,了解大专生的自卑心理特点,并且分析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针对这种现象提出教育对策。(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34期)

郭斯亮[3](2019)在《个案工作改善社区矫正青少年的自卑心理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犯罪率也高居不下,在这个趋势下,青少年的犯罪率也越来越高。处理好青少年犯罪问题,使他们顺利地再社会化,是国家和政府应该做好的工作,同时也应该加强社会工作在该领域的研究。为了跟上社会的发展,这些年国家和社会的相关领导和学者都在大力提倡发展社区矫正,因此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如春笋般蓬勃发展,但发展中也同时面对着一些问题。我国大部分学者在研究中更多的是关注他们的外在表现以及社会的融入情况,对他们本身心理的问题关注很少。犯罪青少年回归社会时有时会面临着自卑心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有助于其再社会化,实现顺利解矫,降低国家的司法成本。本文在司法所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并与司法所相关工作人员沟通后,决定将G司法所的矫正对象周某作为案主。将个案工作的技巧与社会工作的相关优势理论想结合,采取访谈法、文献阅读法和问卷调查法,从多个方面、多角度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了解其目前的需求,改善案主的自卑心理,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使其顺利解矫,适应社会。本文从积极的角度出发,帮助犯罪青少年寻找他们的优势和潜能,使其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进而进步成更好的自己,顺利解矫。本文将优势视角理论和性格优势理论运用到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中,不仅可以显着缓解他们的自卑心理,重燃对生活的希望,还可以将这两种理论引进到社区矫正领域中,进一步丰富该领域的工作方法,使其更加的科学化和专业化。当然解决犯罪青少年的自卑心理问题并不是一蹴即至的,还需要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因此,我们要相信他们可以早日改变,帮助他们顺利解矫,早日健康的融入到家庭和社会中。最后对整个研究的实施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出优势视角理论和性格优势理论运用在我国社区矫正中犯罪青少年自卑心理问题改善方面的对策建议,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两种优势理论相结合,充分发掘犯罪青少年自身的优势资源以及潜能,不只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同时也关注问题过程中对案主的影响。社会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实务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在实务过程中,帮助犯罪青少年发掘自身的优势和潜能,使其在回归社会后可以运用自己的优势去解决生活中面对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4-01)

雷思烨[4](2019)在《农村贫困家庭儿童自卑心理问题的实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贫困问题都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贫困家庭在子女教育、社会交往等方面存在问题,大量贫困家庭的存在说明有相当数量的贫困儿童群体。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民族兴旺的保障,贫困儿童在物质和精神上难以达到同龄较为富裕家庭儿童的水平。物质上的匮乏,使得贫困儿童在生活质量、医疗卫生、教育领域的基本权利难以得到保障;物质上的匮乏也使得贫困儿童较同龄人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对自我认知的偏差、低自尊、害怕进行人际互动等;其中贫困导致儿童产生自卑心理引发的问题尤其需要我们的关注。自卑是指当人们的某种生理或能力缺陷遭到周围环境中人们的嘲讽、贬低和侮辱时,会强化个体敏感和脆弱的自卑心理,情况严重时可表现为有暴力行为、逃避、暴怒、哭泣等。生活在贫困家庭中的儿童,极易被污名化和标签化,同时伴随着成长环境中对自我的否定、无法得到来自父母的情感支持,使得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具体表现在:消极思想严重,遇事极易逃避、抗拒甚至否定自我;更容易出现孤僻、自卑、冷漠等多种精神障碍1;缺乏社会交往能力,极易被边缘化。同时也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这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非常不利。笔者通过对X小学学校教务处的学生档案信息进行筛选,选取了4-6年级的贫困家庭儿童共20人,根据SES自信心测量问卷的评分标准,通过对四年级到六年级共20名儿童进行问卷测量发现有13人的得分在“自卑者”的区间,同时通过对贫困家庭儿童的访谈和观察发现其具有自卑心理的一般表现,具体表现在:第一,对自我的怀疑,极其容易否定自己。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来自周围人的笑声、言语及其敏感,容易捕风捉影和过度解读别人的言语信息,即使周围人谈论的对象并不是他,他也觉得自己是被不认可和不接受的,从而进一步否定自己。第二,具有逃避、胆怯、懦弱的心理状态,过度腼腆、羞怯也是一种具有自卑心理的表现,具有羞怯性格、易产生内心孤独和胡思乱想的特点。第叁,经常用抱怨或哭泣,甚至暴力行为的方式来吸引周围人们的注意。贫困家庭儿童表现出的自卑行为是由于孩子的非理性信念导致,ABC理论强调“人的情绪困扰通常不是由某一客观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一个人的信念系统所造成的”1。因此导致自卑结果的原因是儿童对自己持有的非理性信念。本文以ABC性格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采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对农村贫困家庭儿童自卑心理问题进行介入,通过五次小组活动“我是小小画家”之你我初相识;“告诉世界我最棒”之我的秘密宝箱;“向着星辰大海出发”之我最棒;我在,故我行;踏上新征程之我有我梦想。改变贫困儿童原有的非理性信念,满足其对自我的认同、加强人际交往,获得情感支持,提升其自信心。效果评估从目标达成评估、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估、社工自我评估和督导评估四个方面开展,通过对SES自信心量表得分实验组和参照组的前后测分数进行对比,发现在小组干预过后实验组儿童的自信心分数均达到了“自信者”的分数等级。通过对项目的实施和总结,证明小组工作在介入贫困家庭儿童自卑心理问题方面确实起到了改变。(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3-01)

袁哲,韩鑫[5](2018)在《浅析95后大学生文化自卑问题及其破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叙述了在我们国家经济、文化、教育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95后在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度与日俱减,叙述了大学生群体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的转变以及过度西化的现象,潜意识中的文化自卑现象凸显。根据对这些自卑现象的分析,总结出教育方面存在的忽视传统文化以及商业媒体对西方文化的过度炒作等问题,发现95后大学生文化自卑问题亟待解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破解这些文化自卑问题的建议和措施,从而引导95后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群体重新建立文化自信。(本文来源于《报刊荟萃》期刊2018年08期)

孔堰宏[6](2018)在《改“四缺”成“四激” 变“自卑”为“超越”——例析小学“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下,我们小学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尚存在"四缺",即教育理念缺位、关怀之情缺少、宽容之理缺失、关爱之心缺乏。为改变现状,笔者自2014年秋季以来开始着手研究,本文例析了"问题学生"扭转的重要性,提出了用"微课题"的形式对"问题学生"进行"四激"转化措施,促使这部分学生由自卑转变成自信,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自尊、自信、自主、自觉的习惯,进而变为正常、阳光、自律、自强的好学生。(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8年58期)

张星星[7](2018)在《小组工作方法介入院舍孤儿的自卑心理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孤儿的生活条件得以改善,传统院舍孤儿的生存问题基本得以解决,但是长期脱离家庭,缺乏原生家庭的养护,相比较与其他传统家庭的孩子而言,孤儿群体中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在众多心理问题中表现较为明显的当属自卑心理问题。对于院舍中的群体孤儿而言,自卑心理是一种较为消极的情感表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为对自我的否定、消极应对、不能团结同学、厌学、对自我的评价过低等。对于孤儿来说,多重弱势身份使得他们在成长中困难重重,如果长期处于自卑心理的阴影下,对孤儿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因此,结合孤儿自身心理需求,本文对院舍孤儿的自卑心理问题进行介入研究。本研究以J省孤儿学校作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以小组工作介入为主个案介入为辅的工作方法对孤儿的自卑心理问题进行实务研究。本篇研究以认知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生态系统理论,从专业的理论视角出发对孤儿群体的自卑问题做出分析。本研究以自然观察法、访谈法、量表法、文献法为主要研究工具,通过这四大方法对孤儿群体的自卑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经过实践调查发现,孤儿群体中存在自卑问题。根据观察和量表所得结果,招募合适组员,制定干预小组计划;通过五次小组活动以及个案辅导来达到干预目标。具体的主要内容有建立对自我的正确评价、发现自身优点、激励和引导组员相互之间的正向鼓励和评价、展现自我才能、在生活中树立自信心这五个阶段进行干预。在干预过程中同时通过非正式的访谈及时了解组员的变化,并适时根据组员表现出的问题做出及时回应。通过长期观察和量表测量结果发现,在院舍孤儿群体中,自卑群体的规模大、自卑问题源较为单一、自卑对孤儿的影响大、院舍内针对自卑问题的干预少。经过长时间的干预结果表明,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对于改善孤儿群体的自卑问题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小组活动的干预和辅之以必要的个案辅导,小组组员在小组中基本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小组凝聚力强,组员自卑问题得以改善,自信心有明显提升。(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何志涛,李卫华[8](2018)在《高校问题学生自卑心理成因分析及矫治管理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问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问题学生的自卑心理为重点研究对象,分析形成原因,并结合高校工作实际,提出做好问题学生的矫治和管理策略,树立健康人格,实现问题学生的积极转化。(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8年10期)

张莉羚[9](2018)在《优势视角介入农村社区矫正对象自卑问题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矫正是人类刑罚史上的一大进步,强调对矫正对象的教育改造。运用优势视角介入农村社区矫正对象自卑问题的个案研究,一方面为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矫正对象自卑问题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农村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是实现恢复性司法的体现,利于农村的和谐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学者们关于农村社区矫正微观操作的研究成果较少,从社会工作角度介入农村社区矫正的研究成果更少。本课题采用优势视角改善农村社区矫正对象的自卑心理问题,运用行动研究法探索出一套个案工作介入矫正对象自卑心理问题的操作流程,提出解决好矫正对象自卑心理问题需要提高矫正对象的素质、需要营造社会的接纳氛围、需要完善农村社区矫正的制度和增加农村社区矫正的投入等方面的建议。由此,为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社区矫正提高了司法价值和社会价值,符合了社区矫正和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共同价值理念。(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大学》期刊2018-03-30)

朱美蓉[10](2017)在《克服自卑心理,走出失恋阴影——由失恋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案例求助者刘某因失恋引发自卑、焦虑等情绪,出现挂科、失眠、人际交往受挫等影响生活和学习情况,症状时间持续较短,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应用中心疗法,通过倾听、理解来了解刘某内心的困惑和焦虑,帮助他认识到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调整自己的认知。应用合理情绪疗法,结合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帮助他建立合理的认知,使其走出失恋阴影,缓解自卑、痛苦、焦虑情绪,重塑自信,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本文来源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自卑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卑心理是很多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心理表现,特别是大专生,出于学校等级和管理的原因,更加容易出现这种心理。长期的自卑心理对于大专生整个大学生涯会造成影响,一方面无法正常完成学业,另一方面也会造成身心危害,所以重视大专生自卑心理问题至关重要。文章以大专生自卑心理问题为出发点,了解大专生的自卑心理特点,并且分析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针对这种现象提出教育对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卑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1].韩莉莉.走出自卑的迷惘点亮自信的明灯——问题学生辅导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9

[2].王梦梅.大专生自卑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9

[3].郭斯亮.个案工作改善社区矫正青少年的自卑心理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9

[4].雷思烨.农村贫困家庭儿童自卑心理问题的实务研究[D].兰州大学.2019

[5].袁哲,韩鑫.浅析95后大学生文化自卑问题及其破解[J].报刊荟萃.2018

[6].孔堰宏.改“四缺”成“四激”变“自卑”为“超越”——例析小学“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措施[J].考试周刊.2018

[7].张星星.小组工作方法介入院舍孤儿的自卑心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8

[8].何志涛,李卫华.高校问题学生自卑心理成因分析及矫治管理策略[J].中国新通信.2018

[9].张莉羚.优势视角介入农村社区矫正对象自卑问题的个案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8

[10].朱美蓉.克服自卑心理,走出失恋阴影——由失恋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案例分析[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论文知识图

自卑情结系统反应结构对比2007~2009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统计...问题学生与受调查学生总人数比较图心...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获奖成果(2)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获奖成果(3)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获奖成果(4)

标签:;  ;  ;  ;  ;  ;  ;  

自卑问题论文_韩莉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