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载体论文_张婷,李昀,冯新慧,周晓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孔载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载体,氧化铝,喜树碱,羟基,羧基,咪唑,靶向。

大孔载体论文文献综述

张婷,李昀,冯新慧,周晓龙[1](2019)在《大孔磁性聚合物载体的制备及其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油酸修饰的Fe_3O_4颗粒,以苯乙烯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Fe_3O_4颗粒为稳定剂,采用高内相乳液模板法合成了磁性大孔聚合物小球(MPMS),并对MPMS的形貌、疏水性、结构、热稳定性、磁性等进行了表征。将硫酸盐还原菌(SRB)固定于MPMS,以模拟硫酸盐废水,比较了固定化SRB与游离SRB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大孔材料MPMS呈现多级孔道结构,具有丰富的泡孔和窗孔,MPMS的饱和磁化强度为2.043 A·m~2/kg,固定化SRB后的MPMS饱和磁化强度为0.188 A·m~2/kg,聚合物载体在负载后仍保留一定磁性;SRB在MPMS上固定化一周左右,可生成稳定的生物膜,对比固定化SRB和游离SRB的脱硫性能,可得出:固定化SRB生长状态优于游离SRB,当硫酸根浓度为2 000 mg/L时,脱硫速率达到2 597.76 mg/(L·d)。(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03期)

魏亚倩[2](2018)在《贯通大孔氧化铝载体的制备与孔道扩散因子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加氢反应过程中,经常存在反应分子的扩散速率小于反应速率的情况,此时反应受催化剂内扩散控制。而分子在多孔材料孔道中的扩散速率受到孔结构的显着影响。因此,本论文提出对加氢催化剂的氧化铝载体进行孔结构的调变,增大分子在其中的扩散速率;并提出孔道扩散因子的概念,来表征多孔材料孔结构对分子扩散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以拟薄水铝石为氧化铝前驱体,以纤维、炭黑为模板剂制备贯通大孔氧化铝载体。首先确定了氧化铝成型助剂的较优添加配比,为硝酸3 wt%(占拟薄水铝石质量比,下同),柠檬酸5 wt%,田菁粉3 wt%,水105 wt%。在此基础上,加入0~3 wt%的纤维、0~40 wt%炭黑模板剂,制备了贯通大孔氧化铝载体。使用低温氮吸附、SEM和压碎强度测试等手段对载体的孔道结构、表面形态等性质进行了表征,发现纤维对氧化铝的孔径分布、孔体积和压碎强度等性质几乎没有影响,只是引入了贯通大孔;炭黑的加入会降低氧化铝的压碎强度和比表面积,增大平均孔径及孔体积。然后,提出孔道扩散因子的概念,即孔道受限因子与曲折因子的比值,来表征多孔材料的孔结构对分子扩散速率的影响。建立了测定多孔材料孔道扩散因子的方法:即以孔道结构规整、均一已知的模型多孔材料为参比样,在同一条件下,测定模型多孔材料与普通多孔材料的有效扩散系数并进行对比,得到普通多孔材料的孔道扩散因子。然后测定了上述制备的贯通大孔氧化铝载体的孔道扩散因子,研究孔道扩散因子随纤维、炭黑加入量的变化规律。以表面Al_2O_3改性的单分散SiO_2微球有序组装的opal为模型多孔材料,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扩散溶质分子,以含1000 ppm的2,6-二甲基吡啶的正辛烷与均叁甲苯质量比1:1的混合物为扩散溶剂,测定DBT贯通大孔氧化铝载体与模型多孔材料的有效扩散系数,进一步测定贯通大孔氧化铝载体的孔道扩散因子。通过测定发现,DBT在载体中的有效扩散系数随载体的纤维量、炭黑量的增加而增大;载体的孔道扩散因子随纤维量的增加稳步增加,纤维量增加3 wt%时,孔道扩散因子从0.136增加到0.180,随炭黑量的增加,增加趋势越来越明显,炭黑量增加40 wt%时,孔道扩散因子从0.180增加到0.243。通过DBT、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芘和一种重油胶质四种物质,探究了氧化铝可接近性的定量表征方法。实验结果表明,DBT、4,6-DMDBT、芘的分子对于本文合成的氧化铝而言直径太小,无法表征出氧化铝可接近性的不同。而采用重油胶质为吸附扩散溶质,能够对氧化铝载体的可接近性进行定量表征。以孔道完全贯通的表面Al_2O_3改性的SiO_2 opal为模型载体,分别测量氧化铝载体及模型载体表面吸附分子的量。模型载体表面可接近性为1,以其吸附分子的量为参比,计算加入不同纤维量的贯通孔氧化铝载体的可接近性。当纤维量增加到3 wt%时,氧化铝的可接近性提高了24.0%。(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黄孝明,陈瑶,田景芝,郑永杰[3](2018)在《叁维有序大孔硅材料载体固定化脂肪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苯乙烯胶体晶体为模板制备叁维有序大孔硅材料(3DOM-SiO_2),以其作为载体来固定脂肪酶。分别考察了脂肪酶加入量、反应体系pH、固定反应时间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DOM-SiO_2材料固定脂肪酶的最佳酶液加入量为200 mL/g,固定化最适宜pH为7.0,最佳反应时间为5 h。固定化的脂肪酶在催化性能上与游离脂肪酶相比优势明显,最适宜反应温度提高到40℃左右,并且酶活随温度变化率低,热稳定性明显提高;脂肪酶固定化后对pH的敏感度降低,适应范围更宽,催化反应的最适pH为8.0;固定化脂肪酶重复使用8次后,相对酶活保持在62%。由此可见,3DOMSiO_2材料是固定脂肪酶的优良载体,在酶固定化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8年02期)

唐先智,李虎,罗曼,肖文德[4](2016)在《大孔α-Al_2O_3载体制备及其在制备CO偶联反应催化剂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γ-Al_2O_3为原料,经酸洗和矿化剂NH4F处理等步骤,在马弗炉里高温焙烧制备得到大孔径α-Al_2O_3,并通过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压汞仪等设备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1050℃下焙烧得到的α-Al_2O_3晶相纯度高,结晶度好,孔径分布均匀,平均孔径约为2066nm。进一步将得到的α-Al_2O_3作为活性组分Pd的载体,制得Pd/α-Al_2O_3催化剂,应用于CO偶联亚硝酸甲酯制备草酸二甲酯的反应中,反应转化率高达89.0%,选择性为97.6%。(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期刊2016年03期)

王爽,丁巍,赵德智,王鼎聪[5](2016)在《钛改性纳米自组装大孔氧化铝载体的制备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纳米自组装法合成大孔氧化铝,加入不同摩尔分数的TiO_2,制备系列TiO_2-Al_2O_3复合载体FAT1~FAT5。通过BET、XRD、TEM和NH3-TPD等手段对复合载体进行表征,并与纳米自组装氧化铝载体FAT0进行比较。发现FAT3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331.68 m2/g,且载体孔道的均一性较好,此时TiO_2和Al_2O_3具有完整的晶型结构。随着TiO_2的增加,Ti-Al键逐渐形成,TiO_2在Al_2O_3表面的分散状态得到有效改善。FAT3具有较高的酸量17.47 m L/g,其中弱酸和中强酸量占总酸比例的93.6%,有利于加氢反应的顺利进行。因此,TiO_2的加入对于改善Al_2O_3的孔结构、晶型结构和表面酸性具有重要作用。当TiO_2含量为50%时,复合载体具有最适宜加氢催化的孔道和表面酸性。(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6年09期)

吴飞超,张雄福[6](2015)在《大孔陶瓷管载体引入氧化锌亚微米粒子层诱导制备高稳定ZIF-7膜》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骨架(MOFs)膜因其优良的性能,是当今膜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ZIF-7的孔径(0.3nm)小于ZIF-8的孔径,对小分子气体分离能表现出更好的筛分性能,故ZIF-7膜是很好的MOFs膜研究对象。同源金属诱导法利用金属氧化物诱导生成相应的连续MOFs膜,为MOFs膜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1-3]。本文以廉价大孔氧化铝陶瓷管为载体,利用氧化锌有利于诱导生长(本文来源于《第18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下)》期刊2015-10-25)

王和禹,刚晶,高清河[7](2015)在《羧基化叁维有序大孔炭载体用于提高羟基喜树碱的溶出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羧基化叁维有序大孔炭载体,提高水难溶性药物羟基喜树碱的溶出度。方法采用硬模板法制备叁维有序大孔炭载体,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进行表征。采用表面氧化法进行羧基化修饰,对修饰前后的载体进行IR表征及Zeta电位测定。采用溶剂挥发法载药,测定载药量并对载药体系的水分散性进行考察。以DSC考察药物于载体中的存在状态,对原料药及羧基化修饰前后的载药体系的药物溶出度进行测定。结果制得的叁维有序大孔炭载体孔道呈互相连通的叁维结构,外孔孔径为500nm,内孔孔径为200nm。羧基化修饰后载体的Zeta电位显着降至-16mV,IR谱图中可见明显的羧基吸收峰。羟基喜树碱的载药量质量分数约为24%,羧基化修饰的载药体系水分散性显着提高,DSC显示其中所载药物的结晶峰明显减弱。原料药1h累计释放度仅为24.7%,羧基化修饰的载药体系药物累计释放度升至83.6%。结论制备的羧基化叁维有序大孔炭载体可利用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及改善的水分散性显着提高羟基喜树碱的溶出度。(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吕金印[8](2015)在《大孔α-Al_2O_3载体管上类沸石咪唑骨架化合物ZIF-78膜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膜分离作为一种新型分离技术,相比传统分离技术,有节约能耗、环境友好等优点。分离膜可以分为有机分离膜和无机分离膜,相对有机膜易溶胀、热稳定性差等不可避免的缺陷问题,无机膜拥有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高,耐酸碱及有机溶剂,抗溶胀,机械强度大,孔径为分子水平(<0.8 rim)且孔径均一,具有不同的亲水/疏水性等优势。随着配位化学的快速发展,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成为继分子筛膜和炭膜之后的又一种新型微孔膜材料。类沸石咪唑骨架化合物(ZIFs)是MOFs中的一大分支,ZIFs既具有与沸石分子筛相似的高稳定性,又具有大的孔容积和高的比表面积,并且通过修饰或者改性咪唑配体,可调节ZIFs的孔径和功能。本文以ZIF-78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溶剂热法及动态晶化法、添加叁乙胺法制备ZIF-78晶体,探究不同制备工艺制备ZIF-78膜,主要研究如下:(1)在反应液中添加去质子化剂叁乙胺,合成出的ZIF-78晶体结晶度高,晶型好,产率高达90%以上。当Zn(NO3)2·6H2O:2-nIM:5-nbIM:叁乙胺:DMF=4:5:5:5:904时,合成出的产物为2~4μm伞状六角棱柱形晶体。(2)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的摩尔配比,反应液的浓度,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对ZIF-78晶体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按照Zn(NO3)2·6H2O:2-nIM:5-nbIM:叁乙胺:DMF=4:5:5:5:904的摩尔配比配制反应液晶化合成ZIF-78,采用110℃旋转晶化12h,140℃旋转晶化3h的合成工艺得到的ZIF-78晶体形貌最好。(3)粒度不同的α-Al203粒子对大孔α-Al2O3都存在一定的修饰作用,600-700 nm的a-Al203粒子对大孔载体修饰效果最好,能够填平大孔载体表面的大孔缺陷,提供更多的异相成核点。(4)温度对晶体生长的影响显着,低温有利于诱导晶核的形成。100℃,24h是合成ZIF-78膜的最佳工艺条件,合成出的ZIF-78膜性能最好。(5)配制晶种液时,添加PEG有助于增强载体和晶种层之间的结合力,PEG的最佳添加量为4%时。(6)晶化时间对ZIF-78膜影响重大,晶化时间低于12 h,会导致膜表面的晶体生长不好,结晶度不高;晶化时间长于24 h,会导致晶体生长的过大,晶粒之间连接不紧密,导致大的晶间孔。(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5-06-01)

黄旖旎[9](2015)在《结肠靶向10-羟基喜树碱脂质体大孔树脂载体的构建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10-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ecine,HCPT)是我国特有的珙垌科乔木喜树种子中分离提取的一种纯天然生物碱。本研究旨在提高HCPT的生物利用度,并且达到药物可在结肠缓释靶向释放,把HCPT制备成脂质体,使内酯环结构嵌人双层磷脂膜中,可避免其开环,保持了它的生物活性,并且提高了药物在体内的溶解性。但脂质体稳定性不好,在胃肠道中容易破坏,难以达到结直肠缓释靶向释放的效果。本研究在HCPT脂质体的基础上,将含药脂质体载至大孔树脂D101上,可将脂质体固体化,然后通过结直肠靶向材料进行包衣,达到更精准的靶向效果。它结合脂质体、大孔树脂载药固体化和包衣的优点,将含药脂质体传递到目标部位后,脂质体缓慢释放出来,通过脂质体与目标部位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传递到目标部位,从而达到缓释靶向治疗的目的。本课题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文献研究。对10-羟基喜树碱的研究进展、结肠靶向材料和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等进行了综述。2.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HCPT脂质体。以其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筛选出影响脂质体包封率的叁个主要因素:药脂比、磷脂胆固醇比和磷脂浓度。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出制备含药脂质体的优化处方,采用Sephadex G-50凝胶色谱-HPLC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用p H3.5醋酸缓冲溶液洗脱脂质体后,进样分析,根据其包封率的计算方法测定HCPT的包封率,使包封率达到80%以上。3.HCPT脂质体大孔树脂载药。以载有HCPT脂质体大孔树脂释放后大孔树脂D101中含药脂质体的残留量为考察指标,用大孔树脂D101作为载体,将HCPT通过吸附和渐干式载至大孔树脂D101上,达到脂质体固体化和进一步缓释的目的。通过单因素考察,筛选出影响其释放的主要因素:吐温-80用量,甘露醇用量,吐温-80的加入方式。再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出优化处方,Sephadex G-50凝胶色谱-HPLC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和残留量,根据包封率残留量的计算方法获得相关数据结果。4.HCPT脂质体大孔树脂的包衣。以释放率为考察指标,运用乳化溶剂挥发法,进行制备工艺和处方因素的单因素考察,通过正交法优化处方因素。在制备工艺中,筛选出叁个主要影响因素:固化温度、固化时间和搅拌速度。在处方因素考察中,筛选出叁个主要影响因素:包衣材料与含药D101的比例、增塑剂DEP用量,致孔剂PEG400用量。5.包衣的HCPT脂质体大孔树脂的评价。主要包括其XRD、DSC的分析;HCPT脂质体大孔树脂的体外释放实验及释放模型建立。体外实验是分别在人工胃液(p H=1.0)、人工小肠液(p H=6.8)和人工结肠液(p H=7.8)中进行,依次在人工胃液中2h(1~2h),人工小肠液3h(2~5h),人工结肠液7h(5~12h)时取样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和公式,制作释放曲线和建立模型。使得包衣HCPT脂质体大孔树脂在人工结肠液中,体外释放率达到90%以上,达到相关要求。6.体内释放实验。大鼠12只,随机分成叁组,分别为:含游离药物的D101、未包衣的含药脂质体大孔树脂及包衣的含药脂质体大孔树脂。各组大鼠口服样品后,定时取样,用高效液相测定药物在胃、小肠和大肠的释放量,考察药物在各组织中的分布,使得包衣组中,大鼠的胃和小肠几乎不释药,进入结肠后开始释放药物,以达到结肠靶向的效果。本课题以前期药效学评价为基础,采用现代制剂技术实现10-羟基喜树碱脂质大孔树脂载药,工艺简便、可行性好。对该制剂体外释放和体内释药行为进行研究,系统评价了制剂的结肠靶向释药特性。本研究工作对探讨新型结肠给药系统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为HCPT的制剂开发作出了一次有益的探索,具有较强的应用开发价值。(本文来源于《广东药学院》期刊2015-05-01)

王亮,李倩倩,余江南,徐希明[10](2014)在《叁维有序大孔二氧化硅作为药物载体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叁维有序大孔(three-dimensional ordered macroporous,3DOM)二氧化硅作为难溶性药物尼群地平的载体,对叁维有序大孔结构进行表征,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胶体晶体模板法制备3DOM二氧化硅载体,通过溶剂沉积法将药物载入载体中。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孔结构的表征,粉末X射线衍射法(XRD)考察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法研究药物与载体的相互作用,考察载药量对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PMMA胶体晶体模板法制得的3DOM二氧化硅载体呈叁维有序多孔网状结构,当药物-载体质量比为1∶3和1∶5时,药物的结晶状态明显减弱,在2 h时体外释放度达到80%。结论:PMMA胶体晶体模板法成功制备了3DOM二氧化硅,作为难溶性药物载体能显着提高其体外溶出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大孔载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加氢反应过程中,经常存在反应分子的扩散速率小于反应速率的情况,此时反应受催化剂内扩散控制。而分子在多孔材料孔道中的扩散速率受到孔结构的显着影响。因此,本论文提出对加氢催化剂的氧化铝载体进行孔结构的调变,增大分子在其中的扩散速率;并提出孔道扩散因子的概念,来表征多孔材料孔结构对分子扩散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以拟薄水铝石为氧化铝前驱体,以纤维、炭黑为模板剂制备贯通大孔氧化铝载体。首先确定了氧化铝成型助剂的较优添加配比,为硝酸3 wt%(占拟薄水铝石质量比,下同),柠檬酸5 wt%,田菁粉3 wt%,水105 wt%。在此基础上,加入0~3 wt%的纤维、0~40 wt%炭黑模板剂,制备了贯通大孔氧化铝载体。使用低温氮吸附、SEM和压碎强度测试等手段对载体的孔道结构、表面形态等性质进行了表征,发现纤维对氧化铝的孔径分布、孔体积和压碎强度等性质几乎没有影响,只是引入了贯通大孔;炭黑的加入会降低氧化铝的压碎强度和比表面积,增大平均孔径及孔体积。然后,提出孔道扩散因子的概念,即孔道受限因子与曲折因子的比值,来表征多孔材料的孔结构对分子扩散速率的影响。建立了测定多孔材料孔道扩散因子的方法:即以孔道结构规整、均一已知的模型多孔材料为参比样,在同一条件下,测定模型多孔材料与普通多孔材料的有效扩散系数并进行对比,得到普通多孔材料的孔道扩散因子。然后测定了上述制备的贯通大孔氧化铝载体的孔道扩散因子,研究孔道扩散因子随纤维、炭黑加入量的变化规律。以表面Al_2O_3改性的单分散SiO_2微球有序组装的opal为模型多孔材料,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扩散溶质分子,以含1000 ppm的2,6-二甲基吡啶的正辛烷与均叁甲苯质量比1:1的混合物为扩散溶剂,测定DBT贯通大孔氧化铝载体与模型多孔材料的有效扩散系数,进一步测定贯通大孔氧化铝载体的孔道扩散因子。通过测定发现,DBT在载体中的有效扩散系数随载体的纤维量、炭黑量的增加而增大;载体的孔道扩散因子随纤维量的增加稳步增加,纤维量增加3 wt%时,孔道扩散因子从0.136增加到0.180,随炭黑量的增加,增加趋势越来越明显,炭黑量增加40 wt%时,孔道扩散因子从0.180增加到0.243。通过DBT、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芘和一种重油胶质四种物质,探究了氧化铝可接近性的定量表征方法。实验结果表明,DBT、4,6-DMDBT、芘的分子对于本文合成的氧化铝而言直径太小,无法表征出氧化铝可接近性的不同。而采用重油胶质为吸附扩散溶质,能够对氧化铝载体的可接近性进行定量表征。以孔道完全贯通的表面Al_2O_3改性的SiO_2 opal为模型载体,分别测量氧化铝载体及模型载体表面吸附分子的量。模型载体表面可接近性为1,以其吸附分子的量为参比,计算加入不同纤维量的贯通孔氧化铝载体的可接近性。当纤维量增加到3 wt%时,氧化铝的可接近性提高了24.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孔载体论文参考文献

[1].张婷,李昀,冯新慧,周晓龙.大孔磁性聚合物载体的制备及其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的研究[J].功能材料.2019

[2].魏亚倩.贯通大孔氧化铝载体的制备与孔道扩散因子的测定[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3].黄孝明,陈瑶,田景芝,郑永杰.叁维有序大孔硅材料载体固定化脂肪酶研究[J].化学试剂.2018

[4].唐先智,李虎,罗曼,肖文德.大孔α-Al_2O_3载体制备及其在制备CO偶联反应催化剂中的应用[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6

[5].王爽,丁巍,赵德智,王鼎聪.钛改性纳米自组装大孔氧化铝载体的制备及表征[J].应用化工.2016

[6].吴飞超,张雄福.大孔陶瓷管载体引入氧化锌亚微米粒子层诱导制备高稳定ZIF-7膜[C].第18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下).2015

[7].王和禹,刚晶,高清河.羧基化叁维有序大孔炭载体用于提高羟基喜树碱的溶出度[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5

[8].吕金印.大孔α-Al_2O_3载体管上类沸石咪唑骨架化合物ZIF-78膜的制备[D].大连理工大学.2015

[9].黄旖旎.结肠靶向10-羟基喜树碱脂质体大孔树脂载体的构建及评价[D].广东药学院.2015

[10].王亮,李倩倩,余江南,徐希明.叁维有序大孔二氧化硅作为药物载体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

论文知识图

用辅助识别聚合物链合成蛋白质印迹聚...聚氨酯大孔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前(a...大孔载体滴滤塔脱除H2S装置系统...聚氨酯大孔载体的 FT-IR 图大孔载体固定化脂肪酶固定前A及...大孔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前后电子...

标签:;  ;  ;  ;  ;  ;  ;  

大孔载体论文_张婷,李昀,冯新慧,周晓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