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金断裂带论文_孙松领,张正刚,荣光来,石亚军,侯栗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阿尔金断裂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阿尔,速率,阿尔泰山,层析,阿拉善,祁连,敦煌。

阿尔金断裂带论文文献综述

孙松领,张正刚,荣光来,石亚军,侯栗丽[1](2019)在《阿尔金断裂带中段中生代盆地形成及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金断裂带是中国西北地区北东—南西走向的大型转换断裂,在不同时代受区域应力作用的影响,断裂运动的方向不同,断裂带两侧也相应的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盆地。通过对断裂带两侧的中生界盆地和地面露头分布的研究,应用大量学者对阿尔金断裂带走滑作用研究的认识,结合与右行离散平移断裂有关的构造组合模型,开展了阿尔金断裂带两侧中生界盆地演化过程、盆地类型、沉积环境以及阿尔金断裂带与周缘盆地演化之间的关系。根据阿尔金断裂带两侧中生界盆地露头和盆地形态、岩相之间的契合关系,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新生代以来阿尔金走滑断裂带左行走滑距离在350 km左右;泥饼右行走滑实验模型和阿尔金中段中生代原型盆地之间,在成盆环境和盆地类型上,均具有良好的构造契合关系;阿尔金断裂带走滑复位以后的中生代原型盆地分布研究,对认识现今中生界盆地类型及油气勘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刘亢,李海兵,王长在,姚生海,龚正[2](2019)在《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地区深浅部构造综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一直是地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小震资料越来越多应用到活动断裂空间展布、深浅构造分析及动力学机制研究领域。本文应用双差定位法获得研究区域2008~2017年间6013次地震事件的精确定位数据,通过多条小震深度剖面清晰刻画出断裂系统的空间展布形态。综合石油地震剖面、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人工地震深反射剖面,充分利用小震精确定位信息以及浅表活动构造研究成果,建立研究区断裂系统的深浅部构造模型。研究区莫霍面由北往南逐渐加深,存在叁处断错,呈阶梯状展布,地壳内存在一条厚约10km的低速层,在该层以上为地震多发区,断裂系统总体呈"Y"字型,上部为一系列迭瓦状逆冲断裂,造成祁连山的隆升,向下并入一条主干断层。最后探讨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构造运动的动力学机制,亚洲板块俯冲至祁连山前,上地壳以逆冲推覆构造模式造成上地壳增厚现象,而中下地壳主要为亚洲岩石圈地幔下插,上地幔的拖曳作用下发生流动引起地壳增厚,上下地壳整体增厚。(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鹏[3](2018)在《宽幅InSAR观测阿尔金断裂带西段震间应变累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最显着的左旋走滑断裂带,关于该断裂带如何控制青藏高原北部构造变形、如何吸收调整印亚会聚的作用是争论的焦点,其中断裂带走滑速率是重要依据。但是目前关于该断裂带走滑速率的讨论集中在中段和东段,西段(84°E以西)大部分地区属于高海拔无人区,仍然缺少传统大地测量学、地震学、(本文来源于《测绘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刘亢,李海兵,王长在,张辉,肖根如[4](2018)在《基于小震定位与震源机制解信息的阿尔金断裂带东段构造转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地区的造转换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一直是地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双差定位法获取研究区域2008—2017年间6013次地震事件的精确定位数据;整理筛选前人震源机制解36个,并采用P/S波振幅比方法计算获得221个以及CAP方法获得25个震源机制解信息.选择野马河—大雪山断裂作为研究区构造转换研究的突破口,综合小震定位数据与震源机制解信息,并开展野外地质调查进行验证,清晰刻画出该断裂的深部构造形态以及现今的运动特征:由阿尔金断裂带向祁连山方向过渡,断层产状由近直立逐渐转变为倾向南,倾角变缓,震源机制解由走滑性质为主转变为逆冲性质为主,是一个连续渐变的过程,为研究区的构造转换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刘传金,孙赫,季灵运[5](2018)在《基于InSAR技术的阿尔金断裂带东段震间形变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金断裂带是亚洲大陆内部一条长期活动的巨型走滑断裂带,该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之间的Ⅰ级块体边界构造带,晚第四纪以来活动强烈,具有发生高震级地震的构造条件。在阿尔金南缘断裂与阿尔金北缘断裂相互重迭的二百多公里区域内(即拉配泉北至肃北段),史上无高震级地震记录,形成了明显的5级地震空段。此外,小震精定位结果显示,该地区自2002年出现了小震活动增强的现象,累积应变释放也呈现加速特征。阿尔金断裂带东段(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8年08期)

邱江涛,朱良玉,王随随[6](2018)在《阿尔金断裂带中段现今构造形变模式的InSAR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7~2010年间14景ALOS PALSAR数据及SBAS InSAR技术,获取阿尔金断裂带中段91°E附近现今地壳形变速率场,并反演该地区断层的滑动速率和闭锁深度。结果表明,阿尔金断裂中段地区的形变速率自北向南呈3个线性梯度变化区,分别为阿尔金山东段8~12mm/a、索尔库里盆地6~7mm/a、阿尔金断裂带以南约0mm/a。3个速率梯度变化区主要集中在喀腊达坂断裂和阿尔金主断裂上;拟合的断层就位于金雁山南缘、喀腊达坂断裂南邻,走滑速率从西(7.1mm/a)向东(14.0mm/a)逐渐增大,闭锁深度自西(4.5km)向东(10.6km)逐渐趋深。结合前人研究推测,金雁山(阿尔金山链东部)与索尔库里拉分盆地组成的复合破裂构造模式,是转换断层运动时应力和应变调整的主要驱动机制。(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8年08期)

周春华,李云安,尹健民,汪洋,艾凯[7](2018)在《阿尔泰山山前活动断裂带内现今地应力状态及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阿尔泰地区分布着亚洲大陆内部一个规模宏大的活动构造带,同时,历史地震资料也显示阿尔泰山是一个比较活跃的地震带,分析断裂带内现今地应力状态对评价其地震活动的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布置在阿尔泰山山前活动断裂带内2个近700 m的深孔进行原位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试,揭示了活动带内现今应力状态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测试范围内空间主应力状态在埋深320 m左右由逆断型向走滑型转换,进而说明该复合断层近场存在应力分区现象;两孔实测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主要呈NW向,与震源机制解综合印证了区内NWW向断裂右旋走滑的活动特征。最后,基于实测地应力资料,结合库伦摩擦滑动准则及Byerlee定律对研究区内活动断裂的稳定性进行了力学分析,分析得出截至目前该活动断裂尚未具备诱发失稳的力学条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为其现今活动性研究补充了新的基础地质力学资料,为近场有关工程项目的选址提供科学参考。(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8年03期)

王楠,吴才来,马昌前[8](2017)在《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古生代花岗岩浆作用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造山带花岗岩浆作用一直是地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它记录了地球动力学深部过程的信息,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可以更好的了解板块汇聚环境的陆壳生长和再造以及壳幔之间的相互作用。北祁连造山带是一典型的早古生代造山带,先后经历了洋盆的打开到闭合,敦煌地块则是主要由前寒武纪TTG片麻岩和变质表壳岩组成。北祁连造山带和敦煌地块分别位于阿尔金断裂带东段的东南侧和西北侧,且均出露有大面积的古生代花岗岩体。本文以阿尔(本文来源于《地球学报》期刊2017年S1期)

邹长桥,贺日政,段永红,魏运浩,刘巧霞[9](2017)在《远震P波层析成像研究阿尔金断裂带东端及其邻区深部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南北地震带北段"项目在内蒙古阿拉善西部及甘肃西北部地区布设的80个流动宽频带地震仪及16个固定台站,于2013年10月—2015年6月所记录的787个远震事件,采用波形相关方法拾取了共49052个高质量的P波走时残差数据,并利用Fast-Marching远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反演获取了研究区下方的叁维P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阿尔金断裂带东段、祁连山、北山地区下方地壳结构表现为低速异常特征,具有明显的造山带构造特征;阿拉善地体下方地壳结构表现为高速异常特征,为典型的大陆地壳结构特征;阿拉善地块沿着青藏高原北边界逆冲断裂(NBT)南向俯冲,其在祁连山造山带下与北向俯冲的柴达木岩石圈形成了面对面的碰撞接触关系;阿尔金断裂带的末端并没有北东向延伸到阿拉善块体,而是受到刚性的阿拉善岩石圈阻挡沿着其南缘断裂带继续向东发展.(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刘海龙[10](2017)在《探析阿尔金南缘断裂带东段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金南缘断裂带自形成以来,历经多次活动,是划分塔里木地台与东昆仑褶皱系的超岩石圈深断裂,不仅控制了区内多种岩浆岩、变质岩的分布,同时其产生的次级断裂构造也给各种成矿热液提供了滞存空间。(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7年02期)

阿尔金断裂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一直是地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小震资料越来越多应用到活动断裂空间展布、深浅构造分析及动力学机制研究领域。本文应用双差定位法获得研究区域2008~2017年间6013次地震事件的精确定位数据,通过多条小震深度剖面清晰刻画出断裂系统的空间展布形态。综合石油地震剖面、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人工地震深反射剖面,充分利用小震精确定位信息以及浅表活动构造研究成果,建立研究区断裂系统的深浅部构造模型。研究区莫霍面由北往南逐渐加深,存在叁处断错,呈阶梯状展布,地壳内存在一条厚约10km的低速层,在该层以上为地震多发区,断裂系统总体呈"Y"字型,上部为一系列迭瓦状逆冲断裂,造成祁连山的隆升,向下并入一条主干断层。最后探讨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构造运动的动力学机制,亚洲板块俯冲至祁连山前,上地壳以逆冲推覆构造模式造成上地壳增厚现象,而中下地壳主要为亚洲岩石圈地幔下插,上地幔的拖曳作用下发生流动引起地壳增厚,上下地壳整体增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阿尔金断裂带论文参考文献

[1].孙松领,张正刚,荣光来,石亚军,侯栗丽.阿尔金断裂带中段中生代盆地形成及演化[J].新疆石油地质.2019

[2].刘亢,李海兵,王长在,姚生海,龚正.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地区深浅部构造综合分析[J].岩石学报.2019

[3].李鹏.宽幅InSAR观测阿尔金断裂带西段震间应变累积的研究[J].测绘学报.2018

[4].刘亢,李海兵,王长在,张辉,肖根如.基于小震定位与震源机制解信息的阿尔金断裂带东段构造转换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8

[5].刘传金,孙赫,季灵运.基于InSAR技术的阿尔金断裂带东段震间形变监测[J].国际地震动态.2018

[6].邱江涛,朱良玉,王随随.阿尔金断裂带中段现今构造形变模式的InSAR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8

[7].周春华,李云安,尹健民,汪洋,艾凯.阿尔泰山山前活动断裂带内现今地应力状态及稳定性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8

[8].王楠,吴才来,马昌前.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古生代花岗岩浆作用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J].地球学报.2017

[9].邹长桥,贺日政,段永红,魏运浩,刘巧霞.远震P波层析成像研究阿尔金断裂带东端及其邻区深部结构[J].地球物理学报.2017

[10].刘海龙.探析阿尔金南缘断裂带东段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世界有色金属.2017

论文知识图

青藏高缘东缘构造变形模式图青藏高原段走滑断裂系统分布图(据...东昆仑断裂带与阿万仓断裂东、西...‐8宽频大地电磁测深点数据处理结果阿尔金断裂带下干柴沟组晚期构造...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及邻区构造简...

标签:;  ;  ;  ;  ;  ;  ;  

阿尔金断裂带论文_孙松领,张正刚,荣光来,石亚军,侯栗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