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手术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

眼科手术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

云南省腾冲市人民医院眼科679100

摘要:眼科手术技术复杂,操作难度大,又因病发敏感部分,疾患的种类、用药种类及给药途径较多,护理技术要求十分精细复杂,对眼科手术护理上的特殊性进行分析探讨。现代护理工作对护理管理水平的需要在不断提高。眼科手术是一项极其精密的手术,其操作难度大,用药种类及给药途径较多,因此对眼科手术护理技术要求十分的精细复杂,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护理工作对手术患者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在手术前后及实施过程中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严格管理与要求,从而使手术感染率降到最低。

关键词:眼科;手术;护理

前言:

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手术全过程护理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眼科手术室作为对患者实施眼科手术的重要场所,其护理人员工作所担负的风险系数也越来越高,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大,如何确保护理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一、眼科手术室管理存在的风险

1.手术前的护理安全隐患

①没有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出现接错患者、手术眼别搞错等;②健康宣教、术前指导不到位。患者易在术前产生精神性焦虑,还可伴随相应的躯体焦虑。由于眼科手术大多是在表麻和局麻下进行,患者对手术室环境不熟悉,存在恐惧心理,特别是眼科高龄患者,因紧张引起血压升高而产生心脑血管疾病等各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③手术间安排不当。没有严格按照内眼、外眼手术区分标准,易发生交叉感染;④各种术中用气体标示不明及药品管理不当等。

2.手术中的护理安全隐患

老年及小儿生理功能低下,易发生呼吸抑制,特别是铺上消毒巾后颜面不易观察变化,多数老年患者感觉不灵敏,反应迟慢[3]。全麻气管插管复苏期小儿躁动[4]易发生坠床。手术进行中患者咳嗽或头部移动会发生眼球损伤,影响视力,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手术中未严控人员流动及加强消毒隔离,会造成手术室感染。对复杂的手术器械准备不够全面,如:冷冻器不能冷冻,手术中途氮气用完临时换瓶等,影响手术进程和医生的手术情绪。

3.术后的护理安全隐患

手术结束后,急速将患者扶起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出现头晕不适;②患者双眼包扎易碰撞跌倒,造成外伤;③术后未交代患者注意事项及体位,引起术后高眼压、复位的视网膜再脱离及人工晶体移位等,严重影响手术效果。

二、防范对策

1.全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手术室护士业务素质,定期进行眼科专业知识培训和手术室业务培训。从思想上重视查对制度的重要性,严格落实查对制度,保证手术患者安全、避免差错的发生。①病房护士送患者到手术室时,应经二人共同查对腕带信息,腕带上填写好患者的信息,包括: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药物过敏。并在术眼侧做标记,分别注明左侧(L),右侧(R),手术室接诊护士要认真核对上述内容,做到"五查"即:接患者时查、患者进入手术间查、点表麻药前查、消毒铺巾前查、手术开始操作前与主刀医生核对;②术中用药、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特别是植入物的使用,如人工晶体、义眼台等,使用前应认真查看外包装有无破损,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灭菌方法、灭菌(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完全符合一次性医疗用品质量标准的方可使用;③术中用各类气体气瓶要有醒目标识,并挂上"空""满"牌;⑤各种仪器设备按常规保养良好,经常检查性能,定期维修,以备手术顺利进行。

2.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无菌物品使用前必须检查灭菌指示卡和灭菌日期。药品开启后须写明开启时间,固定位置摆放,防止忙中出错;②严格掌握外眼内眼手术区分标准,合理安排手术间,防止交叉感染。感染性手术的术前准备、手术过程和终末处理均严格执行感染处理流程。接台手术要严格执行消毒控制要求;③落实手术参观制度,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流动,限制参观人数,对于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急性感染者,禁止进入手术室,定期做空气细菌培养,以检测消毒灭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创造舒适安全的手术环境,做好心理护理

注意保持地面干燥、防止患者跌倒;②对视力差、高龄和行走不便的患者予以轮椅送至手术室床旁,协助躺下后固定好双上肢,必要时使用约束带,注意松紧适宜;③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安慰鼓励患者,以消除其对手术室陌生环境及对手术害怕所产生的紧张、恐惧心理。对局麻患者简单介绍手术过程、术中配合注意事项,嘱其术中尽量保持头部不动,不能咳嗽,教会他抑制咳嗽的方法。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④手术结束时不要急速将患者扶起,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特别是老年患者,要先将其扶起半坐位,继而坐位,无不适感后才下床扶走。

4.学习法律、法规,加强护理安全与法制知识教育

护士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维护好患者的合法权益,也要学会用法律自我约束、自我保护。入手术室应先关闭个人通讯工具,以避免造成医疗纠纷。在手术室,患者处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医护人员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不当场评论手术过程。

5.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抓好护理安全监控工作

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差错及纠纷的重要环节,也是优质服务可全面实现的关键因素。围绕护理质量管理和护理安全的要求,发现各个护理环节中潜在的危险因素,使护理质量从根本上提高,为患者提供一个有效的和安全的治疗及护理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护理部、护士长应定期组织召开护理安全分析会,落实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护理缺陷进行讨论、分析,制定相应护理安全制度及操作流程并抓好落实。以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

结论

防范手术室眼科护理安全作为一个长期持续的工作,因此具有合理的人员安排,完善的制度体系,眼科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其自身业务水平是患者手术安全的前提保障。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还给出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对与手术过程有关的每一步都做好详细的准备并加以核查,不断提高眼科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以及业务能力,防止事故的发生,并定期讨论安全教育与眼科护理安全,及时处理存在的眼科护理隐患,且进行风险评估,建立一个和谐的手术室环境,真正为患者提供满意、高效,、安全的眼科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冯丹.眼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国卫生产业,2011(29):41-42.

[2]余辉霞,陈凤玲,陈锦香.眼科局麻手术128例围术期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7):83-84.

[3]陶凤萍,邬艳月,胡丽薇.围手术期针对性心理护理在老年眼科患者中的应用.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11(2):226-277.

标签:;  ;  ;  

眼科手术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