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单元及蒸汽烹饪装置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供水单元及蒸汽烹饪装置,涉及厨房电器的技术领域,该供水单元包括储水组件、排水组件和连通控制组件,连通控制组件的进水端与储水组件连通,连通控制组件的出水端与排水组件的进水端连通。排水组件包括设置有进水口、供水口和排水口的水路切换阀,进水口与连通控制组件的出水端连通,供水口向用水组件供水,排水口排放储水组件中的水。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一状态,进水口与供水口连通。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二状态,进水口与排水口连通。该蒸汽烹饪装置设置有上述供水单元。该供水单元及蒸汽烹饪装置均解决了使用蒸箱时,每次烹饪结束后需要用户人工将储水箱中的水倒出,经常取放储水箱,会造成蒸箱中的储水箱接头磨损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供水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组件(1)、排水组件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储水组件(1)与所述排水组件之间的连通状态的连通控制组件(2),其中,所述连通控制组件(2)的进水端与所述储水组件(1)连通,所述连通控制组件(2)的出水端与所述排水组件连通;所述排水组件包括设置有进水口(31)、供水口(32)以及排水口(33)的水路切换阀(3),所述进水口(31)与所述连通控制组件(2)的出水端连通,所述供水口(32)用于向用水组件供水,所述排水口(33)用于排放所述储水组件(1)中的水;所述水路切换阀(3)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进水口(31)与所述供水口(32)连通;所述水路切换阀(3)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进水口(31)与所述排水口(33)连通。

设计方案

1.一种供水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组件(1)、排水组件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储水组件(1)与所述排水组件之间的连通状态的连通控制组件(2),其中,所述连通控制组件(2)的进水端与所述储水组件(1)连通,所述连通控制组件(2)的出水端与所述排水组件连通;

所述排水组件包括设置有进水口(31)、供水口(32)以及排水口(33)的水路切换阀(3),所述进水口(31)与所述连通控制组件(2)的出水端连通,所述供水口(32)用于向用水组件供水,所述排水口(33)用于排放所述储水组件(1)中的水;所述水路切换阀(3)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进水口(31)与所述供水口(32)连通;所述水路切换阀(3)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进水口(31)与所述排水口(3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切换阀(3)包括阀体(34)、阀塞(35)和阀塞驱动部(36),所述阀体(34)上设置有所述进水口(31)、所述供水口(32)以及所述排水口(33),所述阀塞(35)设置于所述阀体(34)中;当所述水路切换阀(3)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阀塞(35)处于第一位置,封堵所述排水口(33);当所述水路切换阀(3)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阀塞(35)处于第二位置,封堵所述供水口(32);所述阀塞驱动部(36)用于驱动所述阀塞(35)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塞驱动部(36)包括铁芯(361)和用于驱动所述铁芯(361)运动的线圈(362),所述线圈(362)固设于所述阀体(34)的一端,所述铁芯(361)与所述阀塞(35)固接;

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连线与所述铁芯(361)的运动方向平行,且所述第二位置较所述第一位置靠近所述线圈(36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34)包括固接的第一部(341)和第二部(342),所述进水口(31)、所述排水口(33)以及所述供水口(32)均设置于所述第一部(341)上,所述线圈(362)固设于所述第二部(342)中;

所述阀体(34)中设置有用于隔离各水口与所述线圈(362)的密封部(37),所述铁芯(361)固设于所述密封部(37)朝向所述线圈(362)的一端,所述阀塞(35)固设于所述密封部(37)背离所述线圈(362)的一端;各水口始终位于所述密封部(37)背离所述线圈(362)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塞驱动部(36)包括套设于所述铁芯(361)上的弹性件(363),所述弹性件(363)能够使所述阀塞(35)由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供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控制组件(2)包括供水泵,所述供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储水组件(1)连通,所述供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水路切换阀(3)的进水口(31)的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供水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向所述储水组件(1)中加水的加水组件(4),所述加水组件(4)的进水端与外界供水管路连通,所述加水组件(4)的出水端与所述储水组件(1)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水组件(4)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电磁阀或者加水泵,所述储水组件(1)包括储水箱(11)和设置于所述储水箱(11)中的水位传感器(12);所述水位传感器(12)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储水箱(11)中的水位。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供水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水组件(5),所述回水组件(5)的进水端与所述用水组件连通,所述回水组件(5)的出水端与所述储水组件(1)连通。

10.一种蒸汽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供水单元。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供水单元及蒸汽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蒸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代烹饪设备,其采用动态蒸汽平衡技术,不但能够在烹饪过程中保留食物的原有营养成分,而且相比于传统的蒸制装置也更加智能化,使用更为便捷。因而,广受广大用户的喜爱。

众所周知,蒸箱包括储水箱,通过储水箱储存蒸制食物过程中所需的水。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储水箱中的余水(烹饪结束后,储水箱中剩余的水)长时间蓄存产生水渍和异味,所以在每次烹饪结束后需要用户人工将储水箱中的水倒出。然而,经常取放储水箱,会造成蒸箱中的储水箱接头磨损,容易出现漏水的情况,会降低蒸箱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水单元,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使用蒸箱时,每次烹饪结束后需要用户人工将储水箱中的水倒出,这样经常取放储水箱,会造成蒸箱中的储水箱接头磨损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水单元包括储水组件、排水组件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储水组件与所述排水组件之间的连通状态的连通控制组件,其中,所述连通控制组件的进水端与所述储水组件连通,所述连通控制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排水组件连通;

所述排水组件包括设置有进水口、供水口以及排水口的水路切换阀,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连通控制组件的出水端连通,所述供水口用于向用水组件供水,所述排水口用于排放所述储水组件中的水;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进水口与所述供水口连通;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排水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水路切换阀包括阀体、阀塞和阀塞驱动部,所述阀体上设置有所述进水口、所述供水口以及所述排水口,所述阀塞设置于所述阀体中;当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阀塞处于第一位置,封堵所述排水口;当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阀塞处于第二位置,封堵所述供水口;所述阀塞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阀塞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阀塞驱动部包括铁芯和用于驱动所述铁芯运动的线圈,所述线圈固设于所述阀体的一端,所述铁芯与所述阀塞固接;

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连线与所述铁芯的运动方向平行,且所述第二位置较所述第一位置靠近所述线圈。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包括固接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进水口、所述排水口以及所述供水口均设置于所述第一部上,所述线圈固设于所述第二部中;

所述阀体中设置有用于隔离各水口与所述线圈的密封部,所述铁芯固设于所述密封部朝向所述线圈的一端,所述阀塞固设于所述密封部背离所述线圈的一端;各水口始终位于所述密封部背离所述线圈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阀塞驱动部包括套设于所述铁芯上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能够使所述阀塞由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通控制组件包括供水泵,所述供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储水组件连通,所述供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水路切换阀的进水口的连通。

进一步的,供水单元包括用于向所述储水组件中加水的加水组件,所述加水组件的进水端与外界供水管路连通,所述加水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储水组件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加水组件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电磁阀或者加水泵,所述储水组件包括储水箱和设置于所述储水箱中的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储水箱中的水位。

进一步的,供水单元包括回水组件,所述回水组件的进水端与所述用水组件连通,所述回水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储水组件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水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水单元包括储水组件、排水组件以及用于控制储水组件与排水组件之间的连通状态的连通控制组件,连通控制组件的进水端与储水组件连通,连通控制组件的出水端与排水组件的进水端连通。排水组件包括设置有进水口、供水口和排水口的水路切换阀,进水口与连通控制组件的出水端连通,供水口用于向用水组件供水,排水口用于排放储水组件中的水。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一状态时,进水口与供水口连通。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二状态时,进水口与排水口连通。

当蒸箱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水单元时,处于烹饪状态时,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一状态,连通控制组件连通储水组件与水路切换阀的进水口,水路切换阀的进水口与供水口连通,从而向用水组件供水;烹饪工作结束后,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二状态,连通控制组件依然连通储水组件与水路切换阀的进水口,水路切换阀的进水口与排水口连通,从而能够将储水组件中的余水排放掉。由此可见,当蒸箱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水装置时,对储水组件进行排水时,无需再移动储水组件。因而,当蒸箱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水装置时,在对储水组件中的余水进行排放时,能够减少甚至避免经常取放储水组件,造成蒸箱中与储水组件连接的接头磨损的情况出现,降低因接头磨损导致漏水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烹饪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使用蒸箱时,每次烹饪结束后需要用户人工将储水箱中的水倒出,这样经常取放储水箱,会造成蒸箱中的储水箱接头磨损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汽烹饪装置设置有上述内容所述的供水单元,对储水组件进行排水时,无需再移动储水组件,能够减少甚至避免经常取放储水组件,造成蒸箱中与储水组件连接的接头磨损的情况出现,降低因接头磨损导致漏水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水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路切换阀的剖视图。

图标:1-储水组件;11-储水箱;12-水位传感器;2-连通控制组件;3-水路切换阀;31-进水口;32-供水口;33-排水口;34-阀体; 341-第一部;342-第二部;35-阀塞;36-阀塞驱动部;361-铁芯;362-线圈;363-弹性件;37-密封部;4-加水组件;5-回水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供水单元包括储水组件1、排水组件以及用于控制储水组件1与排水组件之间的连通状态的连通控制组件2,其中,连通控制组件2的进水端与储水组件1连通,连通控制组件2的出水端与排水组件连通。排水组件包括设置有进水口31、供水口32以及排水口33的水路切换阀3,进水口31与连通控制组件2的出水端连通,供水口32用于向用水组件供水,排水口 33用于排放储水组件1中的水。水路切换阀3处于第一状态时,进水口31与供水口32连通。水路切换阀3处于第二状态时,进水口 31与排水口33连通。

当蒸箱设置有本实施例提供的供水单元时,处于烹饪状态时,水路切换阀3处于第一状态,连通控制组件2连通储水组件1与水路切换阀3的进水口31,水路切换阀3的进水口31与供水口32连通,从而向用水组件供水;烹饪工作结束后,水路切换阀3处于第二状态,连通控制组件2依然连通储水组件1与水路切换阀3的进水口31,水路切换阀3的进水口31与排水口33连通,从而能够将储水组件1 中的余水排放掉。由此可见,当蒸箱设置有本实施例提供的供水装置时,对储水组件1进行排水时,无需再移动储水组件1。因而,当蒸箱设置有本实施例提供的供水装置时,在对储水组件1中的余水进行排放时,能够减少甚至避免经常取放储水组件1,造成蒸箱中与储水组件1连接的接头磨损的情况出现,降低因接头磨损导致漏水的可能性。

此外,通过水路切换阀3实现供水水路与排水水路的切换,可以减少一个水泵,能够降低成本及水路复杂度。

排水口33用于排放储水组件1中的水,可选的,排水口33可以是与用户家中的下水管道或废水桶相连。

本实施例中,用水组件可以是蒸箱中的蒸汽发生器。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水路切换阀3包括阀体34、阀塞35和阀塞驱动部36,阀体34上设置有进水口31、供水口32以及排水口33,阀塞35设置于阀体34中。当水路切换阀3处于第一状态时,阀塞35处于第一位置,封堵排水口33。当水路切换阀3处于第二状态时,阀塞35处于第二位置,封堵供水口32。阀塞驱动部36用于驱动阀塞35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阀塞驱动部36包括铁芯361和用于驱动铁芯361运动的线圈362,线圈362固设于阀体34的一端,铁芯361插设于线圈362中并与阀塞35固接。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连线与铁芯361的运动方向平行,且第二位置较第一位置靠近线圈362。

当水路切换阀3竖直设置时,线圈362通电后产生磁场,吸引铁芯361,促使铁芯361向上运动,铁芯361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带动阀塞35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实现水路的切换;线圈362断电时,铁芯361及阀塞35则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由第二位置回至第一位置。

作为一种替换方式,阀塞驱动部36可以包括电磁铁,阀塞35 固设于由铁磁性物质(如铁、镍、钴等金属)制成的阀塞杆上,电磁铁通电时能够吸引阀塞杆,使阀塞35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电磁铁断电时,阀塞35在重力的作用下由第二位置回至第一位置。

可选的,铁芯361为长条状,长条状的铁芯361插设于线圈362 的内孔中,且铁芯361的长度方向与线圈362内孔的轴线方向平行。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阀体34包括固接的第一部341和第二部342,进水口31、排水口33以及供水口32均设置于第一部 341上,线圈362固设于第二部342中。阀体34中设置有用于隔离各水口与线圈362的密封部37,铁芯361固设于密封部37朝向线圈 362的一端,阀塞35固设于密封部37背离线圈362的一端;各水口始终位于密封部37背离线圈362的一侧。

通过密封部37隔离各水口与线圈362,即密封部37始终与阀体 34的内壁紧密抵接,如此一来,一方面,能够防止第一部341的内腔中的水进入第二部342,避免影响水路切换阀3正常工作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密封部37具有一定的厚度,还能够为铁芯361的运动提供导向作用。

可选的,阀塞35固设于连接杆上,通过连接杆与密封部37背离阀体34的第二部342的一端固接,铁芯361与密封部37背离阀体 34的第一部341的一端固接。

本实施例中,密封部37可以为密封塞。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阀塞驱动部36包括套设于铁芯361 上的弹性件363,弹性件363能够使阀塞35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

当水路切换阀3水平设置时(以图3所示的方位为例),线圈362 通电后产生磁场,吸引铁芯361,促使铁芯361向右运动,铁芯361 向右运动的过程中带动阀塞35由第一位运动至第二位置,实现水路的切换;线圈362断电时,铁芯361及阀塞35则能够在弹性件363 的弹力作用下由第二位置回至第一位置。

当水路切换阀3竖直设置时,线圈362通电后产生磁场,吸引铁芯361,促使铁芯361向上运动,铁芯361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带动阀塞35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实现水路的切换;线圈362断电时,铁芯361及阀塞35则能够在重力及弹性件363的弹力的作用下由第二位置回至第一位置。

可选的,弹性件363可以为弹簧,弹性件363位于密封部37朝向第二部342的一侧时(以图3所示的方位为例),线圈362通电后,随着密封部37在铁芯361的带动下向右运动,弹性件363被压缩;线圈362断电后,弹性件363恢复原长,推动密封部37,密封部37 带动铁芯361向左运动,以使阀塞35封堵排水口33。

弹性件363位于密封部37朝向第一部341的一侧,且水路切换阀3水平设置时(以图3所示的方位为例),弹性件363可以是一端与阀体34远离线圈362的一端固接,另一端与阀塞35固接。线圈 362通电后,随着密封部37在铁芯361的带动下向右运动,弹性件 363被拉伸;线圈362断电后,弹性件363恢复原长,拉动密封部37,密封部37带动铁芯361向左运动,以使阀塞35封堵排水口33。

需要说明的是,阀塞35运动过程中,与线圈362的最大距离(即阀塞35处于第一位置时,与线圈362的距离),可以是通过阀体34 背离线圈362的一端来限位的;阀塞35与线圈362的最小距离(即阀塞35处于第二位置时,与线圈362的距离)可以是通过线圈362 通电后,铁芯361受到的合力的作用实现的,也可以是通过阀体34 靠近线圈362的一端限定的。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连通控制组件2包括供水泵,供水泵的进水端与储水组件1连通,供水泵的出水端与水路切换阀3的进水口31的连通。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供水单元包括用于向储水组件1 中加水的加水组件4,加水组件4的进水端与外界供水管路连通,加水组件4的出水端与储水组件1连通。

通过加水组件4向储水组件1中加水,当本实施例提供的供水单元设置于蒸箱中时,一方面,自动加水更加节省人力,能够减少用户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向储水组件1中加水时无需取出储水组件1,能够进一步减少甚至避免经常取放储水组件1,造成蒸箱中与储水组件1连接的接头磨损的情况出现,降低因接头磨损导致漏水的可能性。

加水组件4可以是与用于家中的供水管道相连。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加水组件4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电磁阀或者加水泵,储水组件1包括储水箱11和设置于储水箱11中的水位传感器12;水位传感器12与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储水箱11 中的水位。水路切换阀3与控制器连接。

在储水箱11中设置与控制器连接的水位传感器12,当水位传感器12检测到储水箱11水位到达设定下线值时,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收到该信号后向电磁阀或者加水泵发送开启的信号,电磁阀或者加水泵开启,开始给储水箱11中加水;当水位传感器12检测到储水箱11水位到达设定上线值时,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收到该信号后向电磁阀或者加水泵发送停止工作的信号,电磁阀或者加水泵关闭,停止向储水箱11中加水。如此一来,既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用户,又能够避免因水量不够而导致烹饪中途停止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供水单元包括回水组件5,回水组件5的进水端与用水组件连通,回水组件5的出水端与储水组件1 连通,通过回水组件5能够将用水组件中的剩余的水回抽至储水组件 1中,使得工作结束后,用户无需再费力的清理用水组件中的余水。

可选的,回水组件5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回水泵,回水泵的进水端与供水口32连通(亦即与用水组件的进水口连通),回水泵的出水端与储水组件1连通。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通常可以是单片机或者PLC控制器 (Programmable Logic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供水单元包括三通接头,回水泵的进水端、水路切换阀3的供水口32以及用水组件的进水口各与三通接头的一个接头连接,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蒸汽烹饪装置设置有上述供水单元,对储水组件 1进行排水时,无需再移动储水组件1,能够减少甚至避免经常取放储水组件1,造成蒸箱中与储水组件1连接的接头磨损的情况出现,降低因接头磨损导致漏水的可能性。

本实施例中提到的蒸汽烹饪装置可以为蒸箱、蒸烤一体机、微蒸一体机或者微蒸烤一体机。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汽烹饪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蒸汽烹饪装置启动蒸功能时,供水泵通电打开,水路切换阀3 不供电(进水口31与供水口32相连通),给蒸汽发生器组件供水,蒸汽发生器组件通电工作,产生蒸汽加热食物;烹饪结束后,回水泵通电打开,将蒸汽发生器组件中残余的水通过管路抽回到储水箱11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蒸汽烹饪装置还能够自动清洗储水箱11及蒸汽发生器组件,排出储水箱11中的储水,工作过程可以如下:

自动排出储水箱11中的储水:供水泵通电打开,水路切换阀3 通电(使进水口31与排水口33相连通),从而实现自动排出储水箱 11中的储水。

自动清洗储水箱11及蒸汽发生器组件:

第一步,通过供水泵将储水箱11中的水抽到蒸汽发生器组件中;

第二步,通过回水泵将蒸汽发生器组件中的水抽回储水箱11;

第三步,通过连通控制组件2和水路切换阀3将储水箱11中的水排出到用户家中下水管道或废水桶;

第四步,通过加水组件4向储水箱11中加入干净的水,重复几次进水、排水,就能将储水箱11及蒸汽发生器组件冲洗干净。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设计图

供水单元及蒸汽烹饪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12039.5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6(杭州)

授权编号:CN209733485U

授权时间:20191206

主分类号:A47J27/04

专利分类号:A47J27/04;A47J36/00

范畴分类:15F;

申请人: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经济开发区临平大道592号

发明人:任富佳;李信合;陈晓伟

第一发明人:任富佳

当前权利人: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韩梦嘉

代理机构:11646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超成律师事务所 11646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供水单元及蒸汽烹饪装置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