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胶囊中心杆固定螺栓装置,包括胶囊、上夹板、内圆环、上压环、圆台柱、螺纹杆、支撑圆环、下夹板以及中心杆,所述中心杆环形外端套装内圆环,所述内圆环环形外端下部位置安装下夹板,所述下夹板外端设有胶囊,所述下夹板上端固定支撑圆环,所述支撑圆环上端安装上夹板,所述胶囊安装在上夹板外端且延伸至上夹板内部,所述上夹板上端安装上压环,所述上压环安装在内圆环上端,所述上压环上端设有圆台柱,所述圆台柱下端固定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安装在中心杆内部,该设计提高了安装便捷性,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安装定位效果好,操作便捷。
主设计要求
1.胶囊中心杆固定螺栓装置,包括胶囊(1)、上夹板(2)、内圆环(3)、上压环(4)、圆台柱(5)、螺纹杆(6)、支撑圆环(7)、下夹板(8)以及中心杆(9),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杆(9)环形外端套装内圆环(3),所述内圆环(3)环形外端下部位置安装下夹板(8),所述下夹板(8)外端设有胶囊(1),所述胶囊(1)延伸至下夹板(8)内部,所述下夹板(8)上端固定支撑圆环(7),所述支撑圆环(7)上端安装上夹板(2),所述胶囊(1)安装在上夹板(2)外端且延伸至上夹板(2)内部,所述上夹板(2)套装在内圆环(3)环形外端,所述上夹板(2)上端安装上压环(4),所述上压环(4)安装在内圆环(3)上端,所述上压环(4)上端设有圆台柱(5),所述圆台柱(5)下端固定螺纹杆(6),所述螺纹杆(6)安装在中心杆(9)内部。
设计方案
1.胶囊中心杆固定螺栓装置,包括胶囊(1)、上夹板(2)、内圆环(3)、上压环(4)、圆台柱(5)、螺纹杆(6)、支撑圆环(7)、下夹板(8)以及中心杆(9),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杆(9)环形外端套装内圆环(3),所述内圆环(3)环形外端下部位置安装下夹板(8),所述下夹板(8)外端设有胶囊(1),所述胶囊(1)延伸至下夹板(8)内部,所述下夹板(8)上端固定支撑圆环(7),所述支撑圆环(7)上端安装上夹板(2),所述胶囊(1)安装在上夹板(2)外端且延伸至上夹板(2)内部,所述上夹板(2)套装在内圆环(3)环形外端,所述上夹板(2)上端安装上压环(4),所述上压环(4)安装在内圆环(3)上端,所述上压环(4)上端设有圆台柱(5),所述圆台柱(5)下端固定螺纹杆(6),所述螺纹杆(6)安装在中心杆(9)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中心杆固定螺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板(8)环形外端中间位置开设环形槽一,且环形槽一内部设有胶囊(1),所述下夹板(8)内部开设L形槽,且L形槽内部设有进管,且进管下端延伸至下夹板(8)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中心杆固定螺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2)环形外端中间位置开设环形槽二,且环形槽二内部设有胶囊(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中心杆固定螺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杆(9)上端开设连接孔(92)以及螺纹孔(91),所述螺纹孔(91)开设在连接孔(92)下端,所述内圆环(3)环形外端下部位置固定限位圆环(31),所述限位圆环(31)上端设有下夹板(8),所述内圆环(3)内端上部位置固定内筒一(33),所述内筒一(33)内部底端中间位置开设中心孔(32),所述上压环(4)内部固定内筒二(41),所述内筒一(33)设在连接孔(92)内部,所述中心孔(32)安装在螺纹孔(91)上端,所述内筒二(41)设在内筒一(33)内部,所述圆台柱(5)下端安装圆柱(51),所述圆柱(51)固定在螺纹杆(6)上端,所述圆柱(51)安装在内筒二(41)内部,所述螺纹杆(6)穿过中心孔(32)且延伸至螺纹孔(91)内部,所述螺纹杆(6) 通过螺纹与螺纹孔(91)相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胶囊中心杆固定螺栓装置,属于胶囊固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轮胎生产过程中,轮胎硫化工序在整个轮胎制造业中极为重要一环,其主要是依靠胶囊内的压力和温度以及模具本身的温度导热给胎胚,实现轮胎硫化的目的。
现有的胶囊通过多个螺栓中心杆进行连接,安装拆卸较为麻烦,操作难度较高,不便于胶囊的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胶囊中心杆固定螺栓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安装定位效果好,操作便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胶囊中心杆固定螺栓装置,包括胶囊、上夹板、内圆环、上压环、圆台柱、螺纹杆、支撑圆环、下夹板以及中心杆,所述中心杆环形外端套装内圆环,所述内圆环环形外端下部位置安装下夹板,所述下夹板外端设有胶囊,所述胶囊延伸至下夹板内部,所述下夹板上端固定支撑圆环,所述支撑圆环上端安装上夹板,所述胶囊安装在上夹板外端且延伸至上夹板内部,所述上夹板套装在内圆环环形外端,所述上夹板上端安装上压环,所述上压环安装在内圆环上端,所述上压环上端设有圆台柱,所述圆台柱下端固定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安装在中心杆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下夹板环形外端中间位置开设环形槽一,且环形槽一内部设有胶囊,所述下夹板内部开设L形槽,且L形槽内部设有进管,且进管下端延伸至下夹板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上夹板环形外端中间位置开设环形槽二,且环形槽二内部设有胶囊。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杆上端开设连接孔以及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开设在连接孔下端,所述内圆环环形外端下部位置固定限位圆环,所述限位圆环上端设有下夹板,所述内圆环内端上部位置固定内筒一,所述内筒一内部底端中间位置开设中心孔,所述上压环内部固定内筒二,所述内筒一设在连接孔内部,所述中心孔安装在螺纹孔上端,所述内筒二设在内筒一内部,所述圆台柱下端安装圆柱,所述圆柱固定在螺纹杆上端,所述圆柱安装在内筒二内部,所述螺纹杆穿过中心孔且延伸至螺纹孔内部,所述螺纹杆通过螺纹与螺纹孔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胶囊中心杆固定螺栓装置,本实用新型因增加胶囊、上夹板、内圆环、上压环、圆台柱、螺纹杆、支撑圆环、下夹板以及中心杆,该设计中内圆环对胶囊进行中心限位以及下端限位,上压环对胶囊进行上端限位,从而提高了胶囊的安装定位准确性,且仅仅通过圆台柱以及螺纹杆实现将胶囊锁定在中心杆上,使安装以及拆卸较为便捷,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安装定位效果好,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胶囊中心杆固定螺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胶囊中心杆固定螺栓装置中中心杆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胶囊中心杆固定螺栓装置中内圆环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胶囊中心杆固定螺栓装置中上压环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胶囊中心杆固定螺栓装置中圆台柱以及螺纹杆的组装图;
图中:1-胶囊、2-上夹板、3-内圆环、4-上压环、5-圆台柱、6-螺纹杆、 7-支撑圆环、8-下夹板、9-中心杆、31-限位圆环、32-中心孔、33-内筒一、 41-内筒二、51-圆柱、91-螺纹孔、92-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胶囊中心杆固定螺栓装置,包括胶囊1、上夹板2、内圆环3、上压环4、圆台柱5、螺纹杆6、支撑圆环7、下夹板8以及中心杆9,中心杆9环形外端套装内圆环3,内圆环 3环形外端下部位置安装下夹板8,下夹板8外端设有胶囊1,胶囊1延伸至下夹板8内部,下夹板8上端焊接支撑圆环7,支撑圆环7上端焊接上夹板2,胶囊1安装在上夹板2外端且延伸至上夹板2内部,上夹板2套装在内圆环3 环形外端,上夹板2上端安装上压环4,上压环4安装在内圆环3上端,上压环4上端设有圆台柱5,圆台柱5下端固定螺纹杆6,螺纹杆6安装在中心杆 9内部,螺纹杆6与中心杆9通过螺纹相连接,上夹板2以及下夹板8均套装在内圆环3上,内圆环3套装在中心杆9环形外端,故内圆环3对胶囊1进行中心限位以及下端限位,上压环4安装在上夹板2上端,故上压环4对胶囊1进行上端限位,从而实现了胶囊1的定位安装,且仅仅通过圆台柱5以及螺纹杆6即可实现将胶囊1锁定在中心杆9上,使安装以及拆卸较为便捷,当需要将胶囊1从中心杆9上拆卸下来时,人员先转动圆台柱5,圆台柱5转动带动螺纹杆6转动,由于螺纹杆6通过螺纹与中心杆9相连接,故螺纹杆6 转动同时向上移动,进而带动圆台柱5向上移动,实现将圆台柱5以及螺纹杆6从中心杆9内部移出,然后向上移动上压环4,实现将上压环4与中心杆 9以及上夹板2进行分离,实现解除对上夹板2的锁定,然后向上移动上夹板 2、胶囊1以及下夹板8,实现将胶囊1、上夹板2以及下夹板8与内圆环3 进行分离,然后向上移动内圆环3,实现将内圆环3与中心杆9进行分离,实现将胶囊1、上夹板2以及下夹板8从中心杆9上拆卸下来,然后选择合适规格的胶囊1进行组装。
下夹板8环形外端中间位置开设环形槽一,且环形槽一内部设有胶囊1,下夹板8内部开设L形槽,且L形槽内部设有进管,且进管下端延伸至下夹板8下端,环形槽一的设计便于胶囊1与下夹板8的连接,进管便于高温气体或液体等进入到胶囊1内部。
上夹板2环形外端中间位置开设环形槽二,且环形槽二内部设有胶囊1,环形槽二的设计便于胶囊1与上夹板2的组装。
中心杆9上端开设连接孔92以及螺纹孔91,螺纹孔91开设在连接孔92 下端,内圆环3环形外端下部位置固定限位圆环31,限位圆环31上端设有下夹板8,内圆环3内端上部位置固定内筒一33,内筒一33内部底端中间位置开设中心孔32,上压环4内部固定内筒二41,内筒一33设在连接孔92内部,中心孔32安装在螺纹孔91上端,内筒二41设在内筒一33内部,圆台柱5 下端安装圆柱51,圆柱51固定在螺纹杆6上端,圆柱51安装在内筒二41内部,螺纹杆6穿过中心孔32且延伸至螺纹孔91内部,螺纹杆6通过螺纹与螺纹孔91相连接,限位圆环31便于对下夹板8进行托起,且便于对下夹板8 下端进行限位,内筒一33以及内筒二41均设在连接孔92内部,且利用圆柱 51以及圆台柱5进行限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8339.1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534228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B29D 30/06
专利分类号:B29D30/06
范畴分类:17K;
申请人:潍坊市华东橡胶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潍坊市华东橡胶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61000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台头镇刘家河头村
发明人:杨同昆
第一发明人:杨同昆
当前权利人:潍坊市华东橡胶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