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制冷剂论文_蒋漳河,陈志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燃制冷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制冷剂,空调器,元件,抑制,极限,家用空调,安全标准。

可燃制冷剂论文文献综述

蒋漳河,陈志明[1](2019)在《可燃制冷剂空调用开关元件点燃危险及防爆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范围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R290,R32等新型制冷剂因优良的环保性能和节能效果被广泛应用于空调行业,但其属于IIA级爆炸性气体,为了进一步分析其运行过程中的防爆安全性能。通过文献数据和测试分析,可燃制冷剂空调电气元件的点燃源主要来自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气火花。其中空调开关元件最容易产生电火花、电弧,且通过试验验证这些火花或电弧能点爆(6. 5±0. 5)%乙烯/空气混合物。综合IEC 60335-2-40,GB 4706. 32标准要求和空调开关元件的结构特征,分析确定其应符合"nC"型防爆技术要求,并能通过"nC"型爆炸试验。针对开关元件结构尺寸小、存在爆炸试验中爆炸性混合气体多次置换和负载通、断电操作的难点问题,提出一套合理可行的爆炸试验实施方案,并通过测试应用得到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2](2019)在《IEC投票通过提高商用制冷器具可燃制冷剂充注量限值》一文中研究指出5月9日,在经过重新计票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通过IEC 60335-2-89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性:自携或远置冷凝机组或压缩机的商用制冷器具的特殊要求中将A3类(可燃易爆)制冷剂充注量限值从150 g提高至500 g,将A2类(可燃)和A2L类(弱可燃)制冷剂充注量限值从150 g提高到1200 g的提(本文来源于《冷藏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吴晓丽,蔡宁,胡志强[3](2018)在《房间空调器安全标准IEC 60335-2-40:2018对可燃制冷剂空调器的特殊要求》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可燃制冷剂在房间空调器中的不断应用,可燃制冷剂空调器的安全性也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国际标准IEC 60335-2-40:201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中对可燃制冷剂的特殊要求进行了介绍,并对产品如何符合要求进行了分析,以便相关人员理解消化标准。(本文来源于《家电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李雄亚[4](2018)在《美国低GWP值可燃制冷剂评估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10月,国际社会在《蒙特利尔议定书》框架下围绕HFCs的削减达成了新的基加利修正案,开发综合性能优异的低GWP值替代品成为近年来行业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美国在低GWP值可燃制冷剂研究与评估方面的最新进展,为我国低GWP值替代品的研究开发,特别是可燃制冷剂的安全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期刊2018年10期)

林志雄,王凯音,范建波,刘智亮[5](2018)在《基于LPC 2134微处理器的可燃制冷剂模拟泄漏测试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国家标准对空调产品的安全检测要求,提出一种基于LPC 2134微处理器的可燃制冷剂模拟泄漏测试系统设计,阐述测量系统的控制原理,详细介绍测量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重点对电子膨胀阀电路、通信电路进行分析,并给出整个系统的软件设计流程。该系统具有参数设定、数据采集、数据显示等功能,主要实现空调可燃制冷剂模拟泄漏测试。最后制作检测工装并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安全性强、测量精度高、工作稳定可靠、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期刊2018年04期)

孙尔雁,李振明,公茂琼,吴剑锋[6](2018)在《全卤代烃对可燃制冷剂燃烧极限的抑制性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国标GB/T12474-90,对7组二元混合物的燃烧极限进行了实验测量,分别是丙烷/叁氟碘甲烷、丙烷/四氟甲烷、1,1-二氟乙烷/四氟甲烷、甲烷/六氟乙烷、1,1-二氟乙烷/叁氟碘甲烷、乙烷/叁氟碘甲烷和甲烷/叁氟碘甲烷。所有测量都在大气压力和室温条件下进行,测量不确定度低于0.27 mol%。通过对已经修正过的Le Chatelier的预测模型进一步的修改和开发,并用新的模型预测了全卤代烃对可燃的混合物制冷剂燃烧极限的抑制性。通过分析预测结果和实验数据,发现改进后的公式能够很好地拟合经过全卤代烃稀释后的可燃制冷剂的燃烧极限实验数据。(本文来源于《低温工程》期刊2018年02期)

戚文端,李廷勋,莫善军[7](2017)在《可燃制冷剂易燃易爆自主保护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ODP值为0、GWP值较低的环保制冷剂一般具有易燃易爆特性,如R32、R290、R600a、R161等。本文通过研究测试空调器在循环流路存在堵塞、制冷剂发生泄漏两类异常工作条件下运行参数,通过对排气压力、吸气压力、排气温度、蒸发温度和室内温度五个参数对比分析,提出关于空调器自主保护控制技术建议,避免可燃制冷剂发生燃烧爆炸,降低可燃制冷剂使用风险。(本文来源于《家电科技》期刊2017年11期)

慈玉鹏[8](2017)在《新型可燃制冷剂是空调爆炸的“罪魁祸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访专家杨永安(天津商业大学制冷与空调工程系高级工程师)王宝龙(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副教授)何国庚(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陈敬良(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圣春(天津商业大学(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报》期刊2017-06-26)

田贯叁,高云峰,宋成璋[9](2016)在《可燃制冷剂爆炸抑制模拟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FC_5(氯氟烃)及HCFC_5(氢氯氟烃)正在逐步淘汰,研究制冷用替代物并安全使用已成为制冷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文章通过建立可燃制冷剂爆炸极限测试实验台,研究了叁种阻燃工质分别与六种可燃制冷剂混合后爆炸极限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可燃制冷剂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阻燃工质对单一组元可燃工质抑爆程度受阻燃工质自身物化特性、外界环境温度、遇明火火焰能量高低、盛装计量容器外形尺寸等因素的影响。主要探索了不可燃工质对爆炸极限的抑制作用,并通过建立两种临界抑制浓度估算模型,对具有阻燃作用的制冷剂与可燃制冷剂的混合工质进行了深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HFC类可燃制冷剂加入阻燃工质后爆炸极限范围变化明显,而HC类可燃工质变化不大;计算出不可燃组元混合工质临界抑爆浓度,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小于10%;研究得到具有理想阻燃作用的哈龙替代物(CF_3I、R134a等),其不同程度的掺混,将使可燃制冷剂失去可燃特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姬志飞[10](2016)在《基于可燃制冷剂泄漏引发燃烧爆炸问题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可燃制冷剂在房间内泄漏后浓度变化的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家用空调机组可燃制冷剂发生泄漏后引发爆炸的隐患仅局限于空调系统附近的局部区域内。利用高斯烟羽模型计算了大中型空调机组可燃制冷剂发生室外泄漏后的扩散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可燃制冷剂在大气中的扩散浓度过低,不会发生爆炸,一般也不会引发火灾。(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期刊2016-10-14)

可燃制冷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5月9日,在经过重新计票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通过IEC 60335-2-89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性:自携或远置冷凝机组或压缩机的商用制冷器具的特殊要求中将A3类(可燃易爆)制冷剂充注量限值从150 g提高至500 g,将A2类(可燃)和A2L类(弱可燃)制冷剂充注量限值从150 g提高到1200 g的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燃制冷剂论文参考文献

[1].蒋漳河,陈志明.可燃制冷剂空调用开关元件点燃危险及防爆试验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

[2]..IEC投票通过提高商用制冷器具可燃制冷剂充注量限值[J].冷藏技术.2019

[3].吴晓丽,蔡宁,胡志强.房间空调器安全标准IEC60335-2-40:2018对可燃制冷剂空调器的特殊要求[J].家电科技.2018

[4].李雄亚.美国低GWP值可燃制冷剂评估研究进展[J].制冷与空调.2018

[5].林志雄,王凯音,范建波,刘智亮.基于LPC2134微处理器的可燃制冷剂模拟泄漏测试系统设计[J].制冷与空调.2018

[6].孙尔雁,李振明,公茂琼,吴剑锋.全卤代烃对可燃制冷剂燃烧极限的抑制性研究(英文)[J].低温工程.2018

[7].戚文端,李廷勋,莫善军.可燃制冷剂易燃易爆自主保护技术研究[J].家电科技.2017

[8].慈玉鹏.新型可燃制冷剂是空调爆炸的“罪魁祸首”?[N].北京科技报.2017

[9].田贯叁,高云峰,宋成璋.可燃制冷剂爆炸抑制模拟实验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6

[10].姬志飞.基于可燃制冷剂泄漏引发燃烧爆炸问题探究[C].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2016

论文知识图

可燃制冷剂浓度与泄漏速度的关...可燃制冷剂浓度与房间体积的关...可燃制冷剂浓度与房间体积的关...可燃制冷剂浓度与换气次数的关...R290破坏半径与泄漏量的关系R32破坏半径与泄漏量的关系

标签:;  ;  ;  ;  ;  ;  ;  

可燃制冷剂论文_蒋漳河,陈志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