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样采集设备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径流采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样采集设备,其包括:管道结构,包括与待采集设施径流出口连通设置的进水口以及用于将大部分径流排出的出水口;采样杯,与管道结构连通设置,用于采集从进水口流入的径流水样;采样管,一端与采样杯连通设置,另一端与用于从采样杯中收集径流水样的采样器入水口连通设置;虹吸溢流管,与采样杯连通设置,虹吸溢流管的第一端延伸至采样杯内部底端,第二端位于采样杯的外部,且低于采样杯的底端设置,虹吸溢流管用于将采样杯中滞留的径流排出。本实用新型的水样采集设备能将滞留于采样杯中的滞留水样及时排出,结构简单,同时还具有节能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水样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结构(1),包括与待采集设施径流出口连通设置的进水口(2)以及用于将大部分径流排出的出水口(3);采样杯(4),与所述管道结构(1)连通设置,用于采集从所述进水口(2)流入的径流水样;采样管(5),一端与所述采样杯(4)连通设置,另一端与用于从所述采样杯(4)中收集径流水样的采样器入水口连通设置;虹吸溢流管(7),与所述采样杯(4)连通设置,所述虹吸溢流管(7)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采样杯(4)内部底端,第二端位于所述采样杯(4)的外部,且低于所述采样杯(4)的底端设置,所述虹吸溢流管(7)用于将所述采样杯(4)中滞留的径流排出。

设计方案

1.一种水样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道结构(1),包括与待采集设施径流出口连通设置的进水口(2)以及用于将大部分径流排出的出水口(3);

采样杯(4),与所述管道结构(1)连通设置,用于采集从所述进水口(2)流入的径流水样;

采样管(5),一端与所述采样杯(4)连通设置,另一端与用于从所述采样杯(4)中收集径流水样的采样器入水口连通设置;

虹吸溢流管(7),与所述采样杯(4)连通设置,所述虹吸溢流管(7)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采样杯(4)内部底端,第二端位于所述采样杯(4)的外部,且低于所述采样杯(4)的底端设置,所述虹吸溢流管(7)用于将所述采样杯(4)中滞留的径流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样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溢流管(7)呈倒置的U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样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溢流管(7)包括位于所述采样杯(4)中的第一段以及位于所述采样杯(4)外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连接处位于所述采样杯(4)的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水样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采样杯(4)底部的液位传感器(6),所述液位传感器(6)与采样器控制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样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管(5)靠近所述采样杯(4)的底部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样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管(5)的进口低于所述液位传感器(6)的顶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样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杯(4)设置于所述管道结构(1)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样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结构(1)与所述采样杯(4)呈T型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样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溢流管(7)的管径小于所述管道结构(1)的管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样采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样采集设备。

背景技术

中国城市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雨洪问题,LID(低影响开发)作为一种生态的雨水处理方法,已在国外的诸多实践中取得明显效果。为了研究透水铺装地面、生物滞留槽、植草沟等LID设施径流与污染效果,需要对不同时段的径流水质特性进行监测,因此先需要对LID设施出流过程的第一个水样进行采集,然后再对采集的水样进行检测。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些水样采集设备,但是水样采集设备对某一时段的水样采集后,采样杯中仍然会滞留一些滞留水样,从而会影响后续采样的检测效果,通常现有技术中的水样采集设备是通过排水阀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排水阀需要控制系统控制其开启与关闭,结构复杂,同时排水阀的节能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水样采集设备通过排水阀排出滞留在采样杯中的滞留水样,排水阀节能效果不好且结构复杂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将滞留于采样杯中的滞留水样及时排出,且结构简单,同时还具有节能效果的水样采集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样采集设备,包括:

管道结构,包括与待采集设施径流出口连通设置的进水口以及用于将大部分径流排出的出水口;

采样杯,与所述管道结构连通设置,用于采集从所述进水口流入的径流水样;

采样管,一端与所述采样杯连通设置,另一端与用于从所述采样杯中收集径流水样的采样器入水口连通设置;

虹吸溢流管,与所述采样杯连通设置,所述虹吸溢流管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采样杯内部底端,第二端位于所述采样杯的外部,且低于所述采样杯的底端设置,所述虹吸溢流管用于将所述采样杯中滞留的径流排出。

上述水样采集设备中,所述虹吸溢流管呈倒置的U型设置。

上述水样采集设备中,所述虹吸溢流管包括位于所述采样杯中的第一段以及位于所述采样杯外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连接处位于所述采样杯的上部。

上述水样采集设备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采样杯底部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采样器控制器连接。

上述水样采集设备中,所述采样管靠近所述采样杯的底部设置。

上述水样采集设备中,所述采样管的进口低于所述液位传感器的顶端。

上述水样采集设备中,所述采样杯设置于所述管道结构下方。

上述水样采集设备中,所述管道结构与所述采样杯呈T型设置。

上述水样采集设备中,所述虹吸溢流管的管径小于所述管道结构的管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样采集设备,包括:管道结构,包括与待采集设施径流出口连通设置的进水口以及用于将大部分径流排出的出水口;采样杯,与所述管道结构连通设置,用于采集从所述进水口流入的径流水样;采样管,一端与所述采样杯连通设置,另一端与用于从所述采样杯中收集径流水样的采样器入水口连通设置;虹吸溢流管,与所述采样杯连通设置,所述虹吸溢流管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采样杯内部底端,第二端位于所述采样杯的外部,且低于所述采样杯的底端设置,所述虹吸溢流管用于将所述采样杯中滞留的径流排出。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使采集器从采样杯中收集水样后,通过虹吸溢流管及时的将采样杯中滞留的水样排除,从而不影响后续采样效果;且这样的设计结构简单,虹吸排水还可以加快排水速度且噪音小;同时还具有管路直径小、总长度少、节约成本、安装简便的效果;虹吸溢流管相对于排水阀还具有节能效果。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样采集设备,所述虹吸溢流管呈倒置的U型设置。所述虹吸溢流管包括位于所述采样杯中的第一段以及位于所述采样杯外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连接处位于所述采样杯的上部。这样的设计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排水效果好。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样采集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采样杯底部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采样器控制器连接。液位传感器的设计可以实时对采样杯中的水位(或流量)参数进行测量,当液位到达设定的高度时,将信号传递给采样器控制器,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程度。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样采集设备,所述采样管靠近所述采样杯的底部设置。这样的设计可以使采样器从采样杯中收集水样后,采样杯中滞留的水样较少,从而减少滞留水样的排出时间,提高一个水样采集过程的工作效率。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样采集设备,所述采样管的进口低于所述液位传感器的顶端。这样的设计可以使结构之间得到有效配合,以提高工作效率。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样采集设备,所述采样杯设置于所述管道结构下方。所述管道结构与所述采样杯呈T型设置。这样的设计可以使采样杯能够更好地采集设施出流过程的第一个水样。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样采集设备,所述虹吸溢流管的管径小于所述管道结构的管径。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径流大部分从出水口排出,同时使采样杯中能够始终保存径流,以便水样采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样采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管道结构;2-进水口;3-出水口;4-采样杯;5-采样管;6-液位传感器;7-虹吸溢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水样采集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水样采集设备主要用于透水铺装地面、生物滞留槽、植草沟等LID设施径流与污染效果监测的测坑内,所述水样采集设备包括:管道结构1、采样杯4、采样管5以及虹吸溢流管7。

在本实施例中,管道结构1包括与待采集设施径流出口连通设置的进水口2以及用于将大部分径流排出的出水口3,即管道结构1的进水口2与带采集的LID设施的出水管连通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采样杯4与所述管道结构1连通设置,用于采集从所述进水口2流入的径流水样,当LID设施有雨水排出时,雨水优先从进水口2进入采样杯4中。进一步地,所述采样杯4设置于所述管道结构1下方。进一步地,所述管道结构1与所述采样杯4呈T型设置。这样的设计可以使采样杯4能够更好地采集设施出流过程的第一个水样。

在本实施例中,采样管5一端与所述采样杯4连通设置,另一端与用于从所述采样杯4中收集径流水样的采样器入水口连通设置,即采样器通过采样管5从采样杯4中收集已采集的径流水样。

进一步地,所述采样管5靠近所述采样杯4的底部设置。这样的设计可以使采样器从采样杯4中收集水样后,采样杯4中滞留的水样较少,从而减少滞留水样的排出时间,提高一个水样采集过程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采样杯4底部的液位传感器6,所述液位传感器6与采样器控制器连接。液位传感器6可以实时对采样杯4中的水位(或流量)参数进行测量,当液位到达设定的高度时,液位传感器6将信号传递给采样器控制器,由控制器发送指令启动水泵,从而经采样管5收集水样,实现了采水的自动化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虹吸溢流管7与所述采样杯4连通设置,所述虹吸溢流管7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采样杯4内部底端,第二端位于所述采样杯4的外部,且低于所述采样杯4的底端设置,所述虹吸溢流管7用于将所述采样杯4中滞留的径流排出。进一步地,所述虹吸溢流管7的管径小于所述管道结构1的管径。虹吸溢流管7的设计可以避免雨水滞留在采样杯4中影响后续采样效果,且这样的设计结构简单,虹吸溢流管7的排水速度快,还具有节能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虹吸溢流管7呈倒置的U型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虹吸溢流管7包括位于所述采样杯4中的第一段以及位于所述采样杯4外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连接处位于所述采样杯4的上部。这样的设计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排水效果好。

进一步地,所述采样管5的进口低于所述液位传感器6的顶端。这样的设计可以使结构之间得到有效配合,以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水样采集设备能够采集LID设施出流过程的第一个水样,并能够按照设置的时间间隔采集不同时间点的水样,当LID设施有雨水排出时,雨水优先进入采样杯4,当采样杯4中存满水后,雨水就会通过出水口3流出;采样杯4内安装的液位传感器6实时对采样杯4中的水位(或流量)参数进行测量,当液位到达设定的高度时,将信号传递给采样器控制器,由采样器控制器发送指令启动水泵,经采样管5收集水样至采样器中;为避免采样杯4中的雨水滞留在采样杯4中影响后续采样效果,采用虹吸溢流管7将采样杯4内滞留水样排除,至此一个水样采集过程结束。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设计图

一种水样采集设备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1106.3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783976U

授权时间:20191213

主分类号:G01N1/14

专利分类号:G01N1/14

范畴分类:31E;

申请人: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第一申请人: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申请人地址: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1号

发明人:张书函;卢亚静;井艳文;潘兴瑶;刘洪禄;邸苏闯;赵飞;于磊;杨默远

第一发明人:张书函

当前权利人: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代理人:尚素丽

代理机构:1125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水样采集设备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