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敏剂修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八聚精氨酸,还原敏感型,叶酸靶向,光敏剂
光敏剂修饰论文文献综述
李鹏熙,刘忠洪,杨玲玲,杨兵[1](2019)在《多肽修饰的还原敏感型靶向光敏剂的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穿膜肽(八聚精氨酸)作为连接基团,双硫键为敏感化学键,叶酸作为靶向基团,修饰光敏剂替莫卟吩(m-THPC),制备了一种多肽修饰的还原敏感型靶向光敏剂1,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基质辅助激光离子化飞行时间型质谱仪(MALDI-TOF-MS)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八聚精氨酸的引入,可显着改善m-THPC的溶解度和提高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在谷光甘肽(GSH)作用下,光敏剂1可释放出m-THPC, 6 h时的释放率大于80%.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光敏剂1在浓度为15μmol/L时, HeLa细胞的存活率可降至36.1%,细胞毒性大于叶酸-PEG-羧酸卟吩(光敏剂7).(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7期)
梁天华[2](2019)在《近红外光驱动纳米光敏剂的制备、表面修饰及活体PET/CT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癌症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学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影像学技术是获得肿瘤所处的部位、评估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状况的重要方法,肿瘤的准确识别对于提高癌症的治愈率至关重要。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是当前临床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但严重的毒副作用、疗效受限、多药耐药、转移性肿瘤疗效差等因素让癌症治疗效果差强人意。光动力疗法(PDT)是一种借助在光照射下光敏剂产生致死性氧化损伤并导致肿瘤坏死的方法。与化疗和放射治疗相比,PDT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包括局部化程度高、伤害程度轻微、特异性高、安全性和经济性好等。然而,目前PDT的主要缺点在于:由于生物组织的光吸收和散射作用,激发光敏剂所需要的可见光或紫外光在组织内的穿透深度有限,PDT对组织深处或尺寸较大的肿瘤的治疗效果不佳。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UCN)是一种吸收长波长光子后辐射短波长光子的材料,当UCN与光敏剂复合后,UCN在近红外光(NIR)激发下发射的紫外光或可见光激活光敏剂,后者产生的活性氧物种(ROS)杀死癌细胞,可以克服当前PDT的缺点。借助稀土离子的光学和磁学性质,UCN复合材料还可用作MRI或CT造影剂以及多模态成像探针。本论文构建了一种具有多模态成像/光动力治疗功能的纳米光敏剂材料UCN@TiO_2-Au,研究了材料的表面修饰策略对其产物应用性能的影响,借助优选的修饰路线对UCN@TiO_2-Au偶联不同配体,制备了两种靶向纳米光敏剂,研究了放射性核素~(18)F~-标记的靶向纳米光敏剂在肿瘤模型鼠体内的PET/CT成像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溶剂热的方法制备了NaYF_4:Yb,Tm@NaGdF_4:Yb(简称UCN),然后通过水解法包覆TiO_2,进一步采用光化学法负载Au,制备得到纳米光敏剂UCN@TiO_2-Au,并研究了光照时间和氯金酸用量两个反应因素对UCN@TiO_2-Au的形貌、发光强度以及ROS产生能力的影响,通过体外MRI和CT测试判估其作为MRI、CT造影剂的可行性。对比了当前主流的硅烷偶联剂改性TiO_2与Au-S组装化学的表面修饰方法所得产物聚乙二醇修饰的UCN@TiO_2-Au的Zeta电位、发光强度、分散稳定性和ROS产生能力等性能的差异性,确定基于Au-S组装化学的修饰路线制备的产物具有更好的应用性能。(2)借助Au-S组装化学路线在UCN@TiO_2-Au表面进一步分别偶联了具有不同靶向功能的配体叶酸(FA)和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环肽(RGD),表征了所得的靶向纳米光敏剂的化学组成、Zeta电位、上转换发光、对放射性离子~(18)F~-的标记效率以及分散稳定性;研究~(18)F~-标记的靶向纳米光敏剂在肿瘤模型鼠体内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PET/CT)成像性能。结果证明纳米光敏剂对肿瘤具有靶向作用,有望作为光动力治疗/多模态成像双功能的纳米药物平台。(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6)
秦悦,屠春来[3](2018)在《基于稀土上转换纳米棒表面修饰聚乙二醇血卟啉的光敏剂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乙二醇选择性接枝的血卟啉衍生物(HP-diPEG),经过相转移和配体交换,通过配位作用的方式紧密包裹尺寸均一的稀土上转换纳米棒(UCNRs),制备了一类基于发光共振能量转移的近红外光敏剂体系。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核磁共振表征了其结构和形貌,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在980nm的近红外光照射下,UCNRs和HPdiPEG之间产生了高效的发光共振能量转移,激发了血卟啉的荧光,并生成单线态氧。(本文来源于《功能高分子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郭倩倩,申元娜,罗雷[4](2017)在《PEG修饰的介孔二氧化钛的合成及疏水光敏剂的装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介孔二氧化钛(TiO_2),对其表面进行聚乙二醇(PEG)修饰,并利用其包载疏水光敏剂。方法以钛酸丁酯为原料,十六烷基氯化吡啶为模板剂,采用室温水解法制备介孔TiO_2;用PEG对TiO_2表面进行亲水性修饰;改变溶剂的比例和光敏剂的浓度以优化载药工艺,测定载药后产生单线态氧的效率。结果PEG修饰后TiO_2的沉降速度显着降低,分散稳定性提高;优化后包封率达80.01%;660 nm激光照射后载药TiO_2产生大量单线态氧。结论经PEG修饰后载药系统具有较高的单线态氧产率。(本文来源于《食品与药品》期刊2017年04期)
蔡颖[5](2017)在《D-甘露糖修饰载光敏剂纳米体系的构建及其靶向光动力治疗乳腺癌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癌症(恶性肿瘤)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其中化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化疗全身给药的特点,降低了抗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时也会对正常组织和细胞产生毒副作用并引起癌细胞的耐药性等问题,这些严重限制了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通过不断研究与探索,科研工作者开发出各种靶向药物输送体系,在改善化疗性能方面成果显着。目前,一种新型安全高效的靶向光动力疗法被开发出来,并将其用于癌症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利用靶向输送载体,将低暗毒性的光敏药物富集于肿瘤部位,经特定波长的光照后,诱导产生氧化性很强的单线态氧,进而实现对癌细胞的杀伤。由于光敏药物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高效的光疗性能,这种用于光动力疗法的纳米光敏制剂在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与应用中具有很大的潜力。本研究设计合成了一种共价键连金刚烷的叁臂BODIPY光敏剂分子,通过β-环糊精和金刚烷超分子识别作用将D-甘露糖化环糊精固定到光敏剂纳米粒子表面,从而制备了表面甘露糖分子功能修饰的光敏剂纳米粒子(BTA@CD-Man7)。这种设计赋予了BTA@CD-Man7的甘露糖受体靶向性和光动力治疗的功能。CD-Man7和BTA的分子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时间辅助飞行质谱等进行确认。BTA@CD-Man7的形貌和流体力学直径及溶液稳定性通过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甘露糖对于维持生物溶剂中BTA@CD-Man7纳米结构的均一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单线态氧捕获剂ABDA荧光强度的变化来表征不同状态下BTA@CD-Man7产单线态氧的性能,结果表明BTA@CD-Man7需解组装释放光敏剂BTA,并在665 nm LED光源辐射下,才能产生单线态氧。以表面甘露糖受体过度表达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作为模型,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评价BTA@CD-Man7经受体识别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和光动力治疗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表面甘露糖受体高表达的癌细胞MDA-MB-231能够大量摄取BTA@CD-Man7,并在溶酶体中解组装释放光敏剂BTA,在665 nm LED灯光照下生成大量的单线态氧,单态氧能与附近的生物大分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细胞毒性进而导致癌细胞凋亡。而对于表面甘露糖受体低表达的正常细胞MCF-10A,BTA@CD-Man7则很少被摄取,且光动力治疗效率低。最后,采用MTT细胞毒性评价法评价BTA@CD-Man7和BTA@CD的细胞光暗毒性。结果表明BTA@CD-Man7和BTA@CD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黑暗条件下,两者对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几乎没有细胞毒性,而在给予665 nm LED光照的条件下,BTA@CD-Man7表现出更加高效的靶向光疗性能。荷瘤(MDA-MB231)小鼠光疗实验进一步证明BTA@CD-Man7在靶向光动力治疗乳腺癌的应用中很有潜力。(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7-06-01)
董倩倩[6](2017)在《透明质酸修饰的CaCO_3负载光敏剂及在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动力疗法是一种新型治疗肿瘤疾病的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手术、化疗和放疗,其具有组织选择性好、对肿瘤微血管损伤强、可局部治疗、副反应少、创伤小、毒性低微及可重复治疗等优点。但与光动力疗法密切相关的光敏剂存在水溶性差、易被清除、靶向性差等问题,因此发展生物相容性好、高负载率、靶向性强的抗癌药物纳米载体成为研究光动力疗法的关键。基于此,本文选用经修饰碳酸钙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制备性能优异的复合载药纳米颗粒用于体外光动力治疗。首先,制备尺寸均一且具有多孔结构的碳酸钙纳米颗粒,通过乙二醇和明胶的双重调控来制备具有纳米尺寸的碳酸钙颗粒。该设计主要是基于具有纳米尺寸粒子可以透过血管丰富且壁间隙宽的肿瘤组织,使其具有高通透性和滞留性,从而使纳米粒子容易富集于肿瘤,另外碳酸钙纳米材料可以在肿瘤微环境的弱酸性条件下分解,无毒副作用且避免在体内积累。其次,对碳酸钙纳米颗粒表面进行物理修饰,可以增强碳酸钙纳米颗粒在水介质中稳定性。本文选用可与受体CD44特异性结合的透明质酸修饰纳米颗粒。首先透明质酸采用EDC/NHS活化,对其表面修饰胱胺,经DTT还原二硫键,PEGDA交联透明质酸后,可在碳酸钙颗粒表面形成透明质酸修饰层。研究结果表明:载有光敏剂竹红菌素(HB)的碳酸钙纳米颗粒可靶向聚集于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质中,细胞内化效率高达85%,光照以后其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好的光动力治疗效果。因此,所设计的载药复合纳米颗粒可以作为理想的药物载体应用于光动力治疗方面。(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7-03-01)
张长丽,沈佳丽,宣芳,刘少贤,王碧华[7](2016)在《光敏剂修饰的铁掺杂TiO_2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制备甲基橙(MO)、苋菜红(AM)修饰掺杂铁的二氧化钛复合材料MO-Fe-TiO_2和AM-Fe-TiO_2.X射线粉末衍射结果表明光敏剂甲基橙和苋菜红修饰没有改变TiO_2的晶相,紫外-可见漫反射证明甲基橙、苋菜红修饰掺杂铁的二氧化钛复合材料波长吸收范围变宽.用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复合材料对氯虫苯甲酰胺的光催化后残留量,表明甲基橙、苋菜红修饰掺杂铁的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对氯虫苯甲酰胺光催化效率明显高于掺杂铁的二氧化钛材料.(本文来源于《南京晓庄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卢仔倚[8](2016)在《氮吡咯噻吩修饰的BODIPY光敏剂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人类对资源无休止的掠夺,使我们要面对能源枯竭和开发新能源的现状。替代能源很多,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地热能等多种清洁能源,而太阳能的优势毋庸置疑。本文主要研究新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染料种类繁多,但主要的问题是对可见光600-700 nm的利用不多,这段波长范围是太阳能量最高的部分,氟化硼二吡咯甲川(BODIPY)类染料具有较宽的光谱,拥有更好的光捕获性能,但因为这类染料的总光电转化率不高,一直没有较多的研究和突破。论文通过设计合成了叁种新型BODIPY化合物,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光伏性能与结构的关系,并阐明这类结构的染料影响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率的原因,具体内容如下。1合成了叁种连接不同桥的BODIPY类染料(M61-M63),同时还设计了LB1-LB5五种敏化剂,详细介绍了染料及其中间体的合成过程。染料M63的合成,改进了此类敏化剂终产物的合成方法。先得到BODIPY前体化合物醛的氰基乙酸,再进行BODIPY的合成,改进之后的方法可以高效的合成此类敏化剂。LB3-LB5的合成主要说明了连接了噻吩和噻吩衍生物的BODIPY化合物的上醛反应活性问题,氮吡咯噻吩桥(DTP)的噻吩环活性大于吡咯环,咔唑修饰的吡咯环活性和DTP噻吩环活性相近。由于活性相近导致产物较杂,不易分离产物,不利于终产物的合成。同时在BODIPY的合成中使用了两种溶剂,溶剂影响反应的活性,决定终产物能否合成,可以改变溶剂种类,优化合成BODIPY条件。2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相比参比染料RB,M61-M63吸收光谱拓宽,出现了新的吸收峰,其中M62和M63了红移15 nm,说明DTP在BODIPY类化合物母核8位的修饰,能够调整BODIPY类染料的能级,改善化合物的光谱性质。3通过微分脉冲伏安法(DPV)测试,计算出染料的最高占有轨道(HOMO)的能级,按照M62(0.904 V)>M61(0.846 V)>M63(0.808 V)的顺序依次减小,说明连接桥会影响染料的HOMO能级,共轭桥越长HOMO能级负移。通过量子化学计算,从理论上解释DTP影响了BODIPY类染料能级的原因,共轭桥中DTP增加了最低未占有轨道(LUMO)的离域性,使电子更容易经连接桥传导至锚定基团,并有效地注入到二氧化钛导带中。4通过测试染料的单色光光电转换效率(IPCE)和光电流电压(J-V),发现染料M61/M63的光电数据远高于M62/RB,是后两者的数倍,这种光电数据现象与紫外光谱趋势不符。通过强度调控光电压谱(IMVS)和充放电测试,计算出电子浓度和电子寿命,证明了在二氧化钛半导体膜、染料和电解质之间存在着迟缓的电子复合,长连接桥更有效的阻滞二氧化钛膜上的电子与电解质中的电子受体之间的电子复合,很好的解释了IPCE和J-V数据与紫外光谱不符的现象,因此共轭桥最长的染料M63光电转化效率(PCE)最高,达到3.45%。(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6-02-01)
张静,李园,何婷[9](2014)在《化学修饰光敏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敏剂作为光动力疗法的关键因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传统光敏剂水溶性差、对肿瘤组织的靶向特异性有限。综述近年来光敏剂研究的发展,介绍了通过偶联靶向生物分子对光敏分子进行化学修饰,比较全面地总结了蛋白质、氨基酸、多肽、糖基和叶酸等生物分子对光敏剂生物活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4年11期)
杨小清[10](2014)在《轴向cRGD修饰硅酞菁抗癌光敏剂的合成、表征与光动力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动力疗法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肿瘤治疗新技术,光敏剂的性能是决定其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在硅酞菁的轴向引入两个取代基不但可以调整其理化性质,而且可有效避免酞菁因π-π聚集而失活的缺点,因此,轴向取代硅酞菁作为抗癌光敏剂的研究已引起重视,但如何进一步提高硅酞菁对肿瘤细胞和组织的选择性是当前该领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考虑到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环肽(cRGD)能与整合素ααvβ3特异性结合,而αvβ3具有在某些类型癌细胞和肿瘤血管内皮细胞高表达的特性,因此,本文合成和表征了一系列轴向含cRGD基团的硅酞菁,并研究了它们的理化性质和光动力活性,期望为发展靶向性抗癌光敏剂提供参考。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概括如下:1.首先合成了 3种轴向低聚乙二醇取代的硅酞菁,进而通过对端羟基进行选择性迭氮化处理,获得了 6种含有端迭氮基的轴向取代硅酞菁,在此基础上,利用点击反应合成了 6种cRGD修饰硅酞菁。同时,利用质谱、核磁和电子吸收光谱等手段对以上合成物的组成结构进行表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合成物的纯度进行分析。文献检索表明,以上6种cRGD轴向修饰硅酞菁及6种端迭氮基轴向取代硅酞菁尚未见报道。2.研究了上述硅酞菁化合物的相关物理化学性质,包括:电子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荧光量子产率、光敏化能力和光稳定性。结果表明:它们在DMF中以单体的形式存在,Q带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73 nm,荧光发射波长位于680 nm,荧光量子产率在0.34-0.51之间,单线态氧产率在0.29-0.37之间,均具有较佳的光稳定性;cRGD修饰硅酞菁在水中或含1%CEL水溶液中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Q带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位于675 nm和682 nm,这些为有利于光动力治疗的光谱特征。3.研究了 cRGD修饰硅酞菁(7c,8c)和端迭氮基取代硅酞菁(5c,6c)的细胞摄取率和离体光动力抗癌活性。结果表明,8c被人肺腺癌细胞A549(αvβ3高表达)摄取的程度明显高于被人乳腺癌细胞MCF-7(αvβ3不表达)摄取的程度,且A549对8c的摄取可被cRGD竞争抑制。尽管MCF-7细胞对光动力效应较A549细胞敏感,但孵育24h后,7c和8c仍对A549和MCF-7表现出相似的光动力抑制效应,7c对A549细胞和MCF-7细胞的IC50值(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098μ和0.110 μM,8c对A549细胞和MCF-7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0.026 μM和0.032 μM。以上结果说明cRGD修饰硅酞菁(7c,8c)对αvβ3高表达细胞A549具有一定的靶向性。(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4-06-01)
光敏剂修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癌症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学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影像学技术是获得肿瘤所处的部位、评估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状况的重要方法,肿瘤的准确识别对于提高癌症的治愈率至关重要。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是当前临床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但严重的毒副作用、疗效受限、多药耐药、转移性肿瘤疗效差等因素让癌症治疗效果差强人意。光动力疗法(PDT)是一种借助在光照射下光敏剂产生致死性氧化损伤并导致肿瘤坏死的方法。与化疗和放射治疗相比,PDT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包括局部化程度高、伤害程度轻微、特异性高、安全性和经济性好等。然而,目前PDT的主要缺点在于:由于生物组织的光吸收和散射作用,激发光敏剂所需要的可见光或紫外光在组织内的穿透深度有限,PDT对组织深处或尺寸较大的肿瘤的治疗效果不佳。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UCN)是一种吸收长波长光子后辐射短波长光子的材料,当UCN与光敏剂复合后,UCN在近红外光(NIR)激发下发射的紫外光或可见光激活光敏剂,后者产生的活性氧物种(ROS)杀死癌细胞,可以克服当前PDT的缺点。借助稀土离子的光学和磁学性质,UCN复合材料还可用作MRI或CT造影剂以及多模态成像探针。本论文构建了一种具有多模态成像/光动力治疗功能的纳米光敏剂材料UCN@TiO_2-Au,研究了材料的表面修饰策略对其产物应用性能的影响,借助优选的修饰路线对UCN@TiO_2-Au偶联不同配体,制备了两种靶向纳米光敏剂,研究了放射性核素~(18)F~-标记的靶向纳米光敏剂在肿瘤模型鼠体内的PET/CT成像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溶剂热的方法制备了NaYF_4:Yb,Tm@NaGdF_4:Yb(简称UCN),然后通过水解法包覆TiO_2,进一步采用光化学法负载Au,制备得到纳米光敏剂UCN@TiO_2-Au,并研究了光照时间和氯金酸用量两个反应因素对UCN@TiO_2-Au的形貌、发光强度以及ROS产生能力的影响,通过体外MRI和CT测试判估其作为MRI、CT造影剂的可行性。对比了当前主流的硅烷偶联剂改性TiO_2与Au-S组装化学的表面修饰方法所得产物聚乙二醇修饰的UCN@TiO_2-Au的Zeta电位、发光强度、分散稳定性和ROS产生能力等性能的差异性,确定基于Au-S组装化学的修饰路线制备的产物具有更好的应用性能。(2)借助Au-S组装化学路线在UCN@TiO_2-Au表面进一步分别偶联了具有不同靶向功能的配体叶酸(FA)和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环肽(RGD),表征了所得的靶向纳米光敏剂的化学组成、Zeta电位、上转换发光、对放射性离子~(18)F~-的标记效率以及分散稳定性;研究~(18)F~-标记的靶向纳米光敏剂在肿瘤模型鼠体内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PET/CT)成像性能。结果证明纳米光敏剂对肿瘤具有靶向作用,有望作为光动力治疗/多模态成像双功能的纳米药物平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敏剂修饰论文参考文献
[1].李鹏熙,刘忠洪,杨玲玲,杨兵.多肽修饰的还原敏感型靶向光敏剂的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梁天华.近红外光驱动纳米光敏剂的制备、表面修饰及活体PET/CT成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9
[3].秦悦,屠春来.基于稀土上转换纳米棒表面修饰聚乙二醇血卟啉的光敏剂体系[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8
[4].郭倩倩,申元娜,罗雷.PEG修饰的介孔二氧化钛的合成及疏水光敏剂的装载[J].食品与药品.2017
[5].蔡颖.D-甘露糖修饰载光敏剂纳米体系的构建及其靶向光动力治疗乳腺癌的应用[D].江南大学.2017
[6].董倩倩.透明质酸修饰的CaCO_3负载光敏剂及在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7
[7].张长丽,沈佳丽,宣芳,刘少贤,王碧华.光敏剂修饰的铁掺杂TiO_2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6
[8].卢仔倚.氮吡咯噻吩修饰的BODIPY光敏剂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6
[9].张静,李园,何婷.化学修饰光敏剂的研究进展[J].化学试剂.2014
[10].杨小清.轴向cRGD修饰硅酞菁抗癌光敏剂的合成、表征与光动力活性研究[D].福州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