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定有罪论文_袁世豪

导读:本文包含了推定有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无罪,刑事诉讼,原则,制度,司法部门,预审,转基因。

推定有罪论文文献综述

袁世豪[1](2018)在《无罪推定视角下有罪假设合理性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任何诉讼阶段均需贯彻无罪推定原则,体现无罪推定的精神已毫无争议。然而,对侦查阶段中惯用的有罪假设是否合法、合理,无论实务还是理论界均尚未形成共识。侦查阶段的有罪假设具有合法性、正当性、必要性、阶段性等特征。有罪假设合理性之证成,须从叁个方面进行:第一,有假设符合刑事案件的认识规律;第二,无罪推定不同于无罪认定,有罪假设不等同于有罪认定;第叁,有罪假设的二元阶层观察。最终得出,无罪推定原则视域下仍应当承认有罪假设的合理性,但需对其现存问题予以系统剖析,以达到自洽的应然状态。(本文来源于《辽宁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周成[2](2018)在《《推定有罪》:“路西法效应”下的人性之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讲述了阿兰·玛雷高的困局——这是一个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2001年预审法官乌特尔以涉嫌重大儿童性交易案的理由,下令逮捕了阿兰等十几位嫌疑人,但嫌疑人对此拒不认罪。此事令这些无辜的人生活忽然坠入地狱,他们的人生和人际关系被这桩案件弄得支离破碎。影片以阿兰·玛雷高的视角入手,重现了这件法国司法史上着名的冤案,为观众展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不公正的,不人道的司法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律师》期刊2018年02期)

王法军,辛梅[3](2017)在《“有罪推定”要不得》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司法界普遍认同“无罪推定”原则,但在新闻媒体的案件报道中,却常见有悖这一原则的表述,如“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等待××的将是法律的严惩”等。这既不符合无罪推定原则和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原则,也违背了真实客观的新闻报道原则和《中国新(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期刊2017-07-04)

王晓华[4](2016)在《走出有罪推定的误区》一文中研究指出每个人都是自己内心剧场的导演,但没有谁是宇宙的主宰。在由己及人的过程中,坚守证实原则至关重要。每个推理都是假设。假设需要证实。在最近的公共论争中,有罪推定时常流行无阻,构成了网络内外的一个奇观。无需采集证据,省略了辩护程序,仅凭道听途说,许多个(本文来源于《深圳特区报》期刊2016-10-25)

徐隽[5](2016)在《有罪没罪,法院说了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量刑证据存疑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认定”“对采取刑讯逼供、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言词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印发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6-10-19)

刘英团[6](2016)在《“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是法治社会的刚性要求》一文中研究指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规定“完善讯问制度,防止刑讯逼供,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在规范的讯问场所讯问犯罪嫌疑人。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本文来源于《人民公安报》期刊2016-10-13)

吴永生[7](2016)在《有罪推定:权力监督的理论基石》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无罪推定原则在刑事司法领域渐受认同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日益普及的权力监督应当从中获得启示,在明确监督目的的同时秉持有罪推定的理念。虽然这一理念难以超越以无知为据的逻辑困境,却具有无可否认的价值理性,即能够改变对权力的传统认知,强化权力监督的制度创新,提升全民的监督能力。将有罪推定设定为权力监督的理论基石,则能够筑牢其理论基础,丰富其理论内涵,促进其理论繁荣。(本文来源于《行政论坛》期刊2016年05期)

孙凡[8](2016)在《破除有罪推定思维定势的律师职责》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有罪推定思维定势的危害思维定势又称习惯性思维,是指按习惯和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及分析问题,表现为习惯于用特定的思维方式简单化处理问题,阻碍了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造成思维的僵化和呆板。思维定势也是思维的惯性或惰性,影响对不断变化的客观事物作出准确的判断。就刑事案件而言,司法机关办案人员头脑中有罪推定思维定势的存在,是导致无罪案件被错误认定有罪的重要主观因素。办案人员有罪推定思维定势一旦(本文来源于《中国律师》期刊2016年02期)

胡加祥[9](2015)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法律思辨——“无罪推定”还是“有罪推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罪推定"和"有罪推定"不仅是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法原则,也是人们常见的习惯思维倾向。从逻辑理性角度讲,"有罪推定"和"无罪推定"都是论证上诉诸无知的谬误,两者所蕴含的论证思路是通过强调对方缺乏证据证明自己观点的绝对成立,因而都不符合形式逻辑规律。自转基因食品问世以来,人们对于它的安全性争论就从未间断。赞成者和反对者都没有充分的证据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作为认识论上的一个盲点,转基因食品在我国应该被"无罪推定"还是被"有罪推定",这取决于我们的价值理性。无论从科技创新还是从粮食安全角度而论,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都不能放弃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而任何技术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能检验其价值并得以完善。因此,作为认识论上的一种妥协,我们对待转基因食品应该采取"无罪推定"的态度。惟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对转基因技术有进一步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接近事实的真相。(本文来源于《法学》期刊2015年12期)

陈亮[10](2015)在《“偷跑”流量的“有罪”推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这世道,自证清白可能是最麻烦的事情。指责者永远都有说不完的理由和似是而非的证据,而且往往还不用承担法律和道义的责任。反观被指责者,如果本着"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态度置之不理,便会被冠以"面对真相、无话可说";如果忙不迭给出证据澄清,一些非理性的指责者和旁观者又会说"急于撇清、必定有鬼"。近日来部分网民和消费者对电信运营商"偷跑"流量的指责和电信运营商的自证清白依旧无果,便是最佳佐证。(本文来源于《通信世界》期刊2015年29期)

推定有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影讲述了阿兰·玛雷高的困局——这是一个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2001年预审法官乌特尔以涉嫌重大儿童性交易案的理由,下令逮捕了阿兰等十几位嫌疑人,但嫌疑人对此拒不认罪。此事令这些无辜的人生活忽然坠入地狱,他们的人生和人际关系被这桩案件弄得支离破碎。影片以阿兰·玛雷高的视角入手,重现了这件法国司法史上着名的冤案,为观众展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不公正的,不人道的司法体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推定有罪论文参考文献

[1].袁世豪.无罪推定视角下有罪假设合理性实证分析[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18

[2].周成.《推定有罪》:“路西法效应”下的人性之恶[J].中国律师.2018

[3].王法军,辛梅.“有罪推定”要不得[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

[4].王晓华.走出有罪推定的误区[N].深圳特区报.2016

[5].徐隽.有罪没罪,法院说了算[N].人民日报.2016

[6].刘英团.“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是法治社会的刚性要求[N].人民公安报.2016

[7].吴永生.有罪推定:权力监督的理论基石[J].行政论坛.2016

[8].孙凡.破除有罪推定思维定势的律师职责[J].中国律师.2016

[9].胡加祥.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法律思辨——“无罪推定”还是“有罪推定”[J].法学.2015

[10].陈亮.“偷跑”流量的“有罪”推定[J].通信世界.2015

论文知识图

中新社/配备齐全/雷 浩在央视访谈节目中如是解释住房问题:无罪推定的证据链构建:有罪推定的证据链构建一线监狱民警最关心的问题统计图

标签:;  ;  ;  ;  ;  ;  ;  

推定有罪论文_袁世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