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香坊区幸福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确诊的6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常规治疗的3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31例采用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研究组患者的SBP、DBP与HR等水平比对照组降低,LVEF水平则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缬沙坦;倍他乐克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effectofvalsartancombinedwithbetalocinthetreatmentofchroniccongestiveheartfailure.Methods:fromJune2017toJune2018,62patientswithchronic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diagnosed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asstudysubjects,and31patientswhoweretreatedwithroutinetherapywereincludedinthecontrolgroup.Another31patientstreatedwithvalsartancombinedwithbetalocwereincludedinthestudygroup.Results:after6monthsoftreatment,thetotaleffectiverateintheobservationgroupwashigh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0.05),whiletheratioofSBP,DBPandHRinthestudygroupwashigh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0.05).ThelevelofLVEFintheirradi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valsartancombinedwithbetalochasahighvalueinthetreatmentofchroniccongestiveheartfailure.
Keywords:chroniccongestiveheartfailure;valsartan;betaloc
近年来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有效药物有了很大程度的进展,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存率。临床常通过联合应用多种药物以改善患者症状,改善和延缓病情。本研究采用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62例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排除合并肺源性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以及精神障碍患者,在患者自愿情况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41~73(56.5±1.4)岁;研究组31例,男15例,女16例,年龄43~77(56.9±1.5)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内科药物治疗,例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地高辛等药物。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缬沙坦(代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和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酒石酸美托洛尔,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治疗。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注意根据患者的病情调节各种药物的剂量,均对患者实施常规的临床检查。
1.3观察指标
疗效评定:显效:心功能如改善2级及以上。有效:心功能如改善1级。无效:心功能无改善甚或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
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各项指标以(x±s)表示,使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总的有效率明显地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R、SBP、DBP、LVEF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各指标相比,HR、SBP、DBP等指标均明显下降,LVEF明显增高,两组间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构成了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各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发展迁延的最严重的阶段。本病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较高,据临床调查显示,该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每10年大概增加一倍。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如硝酸酯类、阿司匹林,效果不甚理想。本文将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的治疗方法与常规的治疗方法相较,比较其疗效。
缬沙坦属于一种AT拮抗剂,能够减少患者体内的钠水潴留,改善患者心功能,逆转心肌的重塑。倍他乐克属于一种β受体阻滞剂,可与患者组织的β受体相结合,阻滞其与肾上腺素结合产生激动作用,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表1显示,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证明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充分发挥了协同作用,药效增强。
本研究结果证明,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方法,安全、有效、经济,有助于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效果显著,治疗总体有效率高,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良好,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艳.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J].药品评价,2018,15(07):42-44+48.
[2]杨翠兵.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07):83-85.
[3]李志峰.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2017,37(08):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