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整体便于安装分装式传感器,包括整装基板、通风网和整装盖板,所述整装基板的内侧安置有分装架,且分装架的内部安置有单一传感器,所述分装架与整装基板之间为活动连接,且分装架与单一传感器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通风网固定在整装基板的上下两端,且通风网的内部安装有滤布,所述滤布与通风网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整装盖板安置在整装基板的外侧,且整装盖板的内侧安置有卡板,所述整装盖板与整装基板之间为活动连接,且整装盖板与卡板之间为固定连接。该整体便于安装分装式传感器设置有填充层,通过填充层能够减少单一传感器与分装架发生晃动的可能,从而避免了单一传感器与分装架发生撞击。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整体便于安装分装式传感器,包括整装基板(1)、通风网(4)和整装盖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装基板(1)的内侧安置有分装架(2),且分装架(2)的内部安置有单一传感器(3),所述分装架(2)与整装基板(1)之间为活动连接,且分装架(2)与单一传感器(3)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通风网(4)固定在整装基板(1)的上下两端,且通风网(4)的内部安装有滤布(5),所述滤布(5)与通风网(4)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整装盖板(6)安置在整装基板(1)的外侧,且整装盖板(6)的内侧安置有卡板(7),所述整装盖板(6)与整装基板(1)之间为活动连接,且整装盖板(6)与卡板(7)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整装基板(1)右侧的内壁贯穿有引脚伸出孔(8)。
设计方案
1.一种整体便于安装分装式传感器,包括整装基板(1)、通风网(4)和整装盖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装基板(1)的内侧安置有分装架(2),且分装架(2)的内部安置有单一传感器(3),所述分装架(2)与整装基板(1)之间为活动连接,且分装架(2)与单一传感器(3)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通风网(4)固定在整装基板(1)的上下两端,且通风网(4)的内部安装有滤布(5),所述滤布(5)与通风网(4)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整装盖板(6)安置在整装基板(1)的外侧,且整装盖板(6)的内侧安置有卡板(7),所述整装盖板(6)与整装基板(1)之间为活动连接,且整装盖板(6)与卡板(7)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整装基板(1)右侧的内壁贯穿有引脚伸出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便于安装分装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装架(2)包括填充层(201)和降温扇(202),所述分装架(2)的内部安装有填充层(201),所述分装架(2)的外侧安置有降温扇(202),且降温扇(202)与整装基板(1)之间为螺钉连接,所述分装架(2)的内壁与填充层(201)的外侧之间紧密贴合,且分装架(2)与填充层(201)之间为粘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便于安装分装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网(4)设置有两个,且其均匀的分布在整装基板(1)的上下两端,并且通风网(4)与滤布(5)之间为嵌套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便于安装分装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装盖板(6)包括斜坡(601)、滑槽(602)、滑板(603)、合板(604)、防护圆盘(605)、复位弹簧(606)和压板(607),所述整装盖板(6)的内部固定有斜坡(601),且斜坡(601)的上方粘接有滑槽(602),所述滑槽(602)的内侧安置有滑板(603),且滑板(603)的内侧固定有合板(604),所述滑槽(602)与滑板(603)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滑板(603)的上方连接有防护圆盘(605),且防护圆盘(605)与滑板(603)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滑槽(602)顶部的外侧安置有复位弹簧(606),且复位弹簧(606)的顶部固定有压板(607),所述复位弹簧(606)与斜坡(60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滑板(603)通过滑槽(602)与斜坡(601)构成滑动结构,且滑板(603)与防护圆盘(605)之间为拆卸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整体便于安装分装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603)通过压板(607)与构成固定结构,且整装盖板(6)通过卡板(7)与斜坡(601)构成卡合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便于安装分装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伸出孔(8)包括夹紧弹簧(801)和间隙圈板(802),所述引脚伸出孔(8)的内侧固定有夹紧弹簧(801),且夹紧弹簧(801)的顶部连接有间隙圈板(802),所述间隙圈板(802)与夹紧弹簧(80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间隙圈板(802)的形状为半环状结构,且间隙圈板(802)通过夹紧弹簧(801)与引脚伸出孔(8)构成弹性结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整体便于安装分装式传感器。
背景技术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整体便于安装分装式传感器是一种将单个的传感器组合成传感器组的一种组合装置。
市场上的整体传感器在组装时组装时间长,而且单个的传感器可能会在整体传感器中发生晃动,从而造成单个传感器受到碰撞损伤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整体便于安装分装式传感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便于安装分装式传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整体传感器在组装时组装时间长,而且单个的传感器可能会在整体传感器中发生晃动,从而造成单个传感器受到碰撞损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整体便于安装分装式传感器,包括整装基板、通风网和整装盖板,所述整装基板的内侧安置有分装架,且分装架的内部安置有单一传感器,所述分装架与整装基板之间为活动连接,且分装架与单一传感器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通风网固定在整装基板的上下两端,且通风网的内部安装有滤布,所述滤布与通风网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整装盖板安置在整装基板的外侧,且整装盖板的内侧安置有卡板,所述整装盖板与整装基板之间为活动连接,且整装盖板与卡板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整装基板右侧的内壁贯穿有引脚伸出孔。
优选的,所述分装架包括填充层和降温扇,所述分装架的内部安装有填充层,所述分装架的外侧安置有降温扇,且降温扇与整装基板之间为螺钉连接,所述分装架的内壁与填充层的外侧之间紧密贴合,且分装架与填充层之间为粘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通风网设置有两个,且其均匀的分布在整装基板的上下两端,并且通风网与滤布之间为嵌套结构。
优选的,所述整装盖板包括斜坡、滑槽、滑板、合板、防护圆盘、复位弹簧和压板,所述整装盖板的内部固定有斜坡,且斜坡的上方粘接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安置有滑板,且滑板的内侧固定有合板,所述滑槽与滑板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滑板的上方连接有防护圆盘,且防护圆盘与滑板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滑槽顶部的外侧安置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顶部固定有压板,所述复位弹簧与斜坡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滑板通过滑槽与斜坡构成滑动结构,且滑板与防护圆盘之间为拆卸结构。
优选的,所述滑板通过压板与构成固定结构,且整装盖板通过卡板与斜坡构成卡合结构。
优选的,所述引脚伸出孔包括夹紧弹簧和间隙圈板,所述引脚伸出孔的内侧固定有夹紧弹簧,且夹紧弹簧的顶部连接有间隙圈板,所述间隙圈板与夹紧弹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间隙圈板的形状为半环状结构,且间隙圈板通过夹紧弹簧与引脚伸出孔构成弹性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整体便于安装分装式传感器设置有填充层,通过填充层能够减少单一传感器与分装架发生晃动的可能,从而避免了单一传感器与分装架发生撞击,进而降低了单一传感器受到损坏的可能,从而提高了整个传感器组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修更换单一传感器的次数,从而让节省了维护更换传感器的成本;
2、该整体便于安装分装式传感器设置有通风网和滤布,通风网和滤布的能够在保持装置能够稳定通风的同时,能够防止灰尘顺着通风网的空隙进入到装置内,从而避免了装置内部内部进入灰尘,防止了装置中的灰尘干扰传感器的正常工作,从而让减少了传感器数据测量的不准确的情况发生;
3、该整体便于安装分装式传感器设置有防护圆盘,通过防护圆盘能够对单一传感器进行位置限定,防止其在使用时与装置发生用移动,同时也能够避免滑板与单一传感器直接接触,防止了滑板对其造成伤害,从而提高了装置使用的安全性,降低了不必要的损耗,通过夹紧弹簧和间隙圈板的使用,能够防止传感引脚在进行插接在电路板上时收回装置中,从而降低了传感器焊接的效率,增强了装置组装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斜坡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装基板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闭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整装基板;2、分装架;201、填充层;202、降温扇;3、单一传感器;4、通风网;5、滤布;6、整装盖板;601、斜坡;602、滑槽;603、滑板;604、合板;605、防护圆盘;606、复位弹簧;607、压板;7、卡板;8、引脚伸出孔;801、夹紧弹簧;802、间隙圈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整体便于安装分装式传感器,包括整装基板1、分装架2、填充层201、降温扇202、单一传感器3、通风网4、滤布5、整装盖板6、斜坡601、滑槽602、滑板603、合板604、防护圆盘605、复位弹簧606、压板607、卡板7、引脚伸出孔8、夹紧弹簧801和间隙圈板802,整装基板1的内侧安置有分装架2,且分装架2的内部安置有单一传感器3,分装架2与整装基板1之间为活动连接,且分装架2与单一传感器3之间为活动连接,分装架2包括填充层201和降温扇202,分装架2的内部安装有填充层201,分装架2的外侧安置有降温扇202,且降温扇202与整装基板1之间为螺钉连接,分装架2的内壁与填充层201的外侧之间紧密贴合,且分装架2与填充层201之间为粘接连接,将单一传感器3放入分装架2中,接着将分装架2推入整装基板1中,通过填充层201能够减少单一传感器3与分装架2发生晃动的可能,从而避免了单一传感器3与分装架2发生撞击,进而降低了单一传感器3受到损坏的可能,从而提高了整个传感器组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修更换单一传感器3的次数,从而让节省了维护更换传感器的成本,通风网4固定在整装基板1的上下两端,且通风网4的内部安装有滤布5,滤布5与通风网4之间为固定连接,通风网4设置有两个,且其均匀的分布在整装基板1的上下两端,并且通风网4与滤布5之间为嵌套结构,降温扇202运行,带动风将单一传感器3运行丝产生的热量输送至装置外侧,通风网4和滤布5的能够在保持装置能够稳定通风的同时,能够防止灰尘顺着通风网4的空隙进入到装置内,从而避免了装置内部内部进入灰尘,防止了装置中的灰尘干扰传感器的正常工作,从而让减少了传感器数据测量的不准确的情况发生;
整装盖板6安置在整装基板1的外侧,且整装盖板6的内侧安置有卡板7,整装盖板6与整装基板1之间为活动连接,且整装盖板6与卡板7之间为固定连接,整装盖板6包括斜坡601、滑槽602、滑板603、合板604、防护圆盘605、复位弹簧606和压板607,整装盖板6的内部固定有斜坡601,且斜坡601的上方粘接有滑槽602,滑槽602的内侧安置有滑板603,且滑板603的内侧固定有合板604,滑槽602与滑板603之间为活动连接,滑板603的上方连接有防护圆盘605,且防护圆盘605与滑板603之间为活动连接,滑槽602顶部的外侧安置有复位弹簧606,且复位弹簧606的顶部固定有压板607,复位弹簧606与斜坡601之间为固定连接,滑板603通过滑槽602与斜坡601构成滑动结构,且滑板603与防护圆盘605之间为拆卸结构,滑板603通过压板607与构成固定结构,且整装盖板6通过卡板7与斜坡601构成卡合结构,向上拉动压板607,接着顺着滑槽602将滑板603推动斜坡601上,接着松开压板607,压板607在复位弹簧606的作用下与合板604固定在一起,接着转动整装盖板6,卡板7随着整装盖板6转动而发生转动,然后卡板7与分装架2的凹槽固定在一起,最后将整装基板1与整装盖板6固定在一起,通过防护圆盘605能够对单一传感器3进行位置限定,防止其在使用时与装置发生用移动,同时也能够避免滑板603与单一传感器3直接接触,防止了滑板603对其造成伤害,从而提高了装置使用的安全性,降低了不必要的损耗,整装基板1右侧的内壁贯穿有引脚伸出孔8,引脚伸出孔8包括夹紧弹簧801和间隙圈板802,引脚伸出孔8的内侧固定有夹紧弹簧801,且夹紧弹簧801的顶部连接有间隙圈板802,间隙圈板802与夹紧弹簧801之间为固定连接,间隙圈板802的形状为半环状结构,且间隙圈板802通过夹紧弹簧801与引脚伸出孔8构成弹性结构,传感器引脚进入引脚伸出孔8中,接着间隙圈板802在夹紧弹簧801的作用下对其进行夹紧,通过夹紧弹簧801和间隙圈板802的使用,能够防止传感引脚在进行插接在电路板上时收回装置中,从而降低了传感器焊接的效率,增强了装置组装的效率。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整体便于安装分装式传感器,首先将单一传感器3放入分装架2中,接着将分装架2推入整装基板1中,通过填充层201能够减少单一传感器3与分装架2发生晃动的可能,从而避免了单一传感器3与分装架2发生撞击,进而降低了单一传感器3受到损坏的可能,然后传感器引脚进入引脚伸出孔8中,接着间隙圈板802在夹紧弹簧801的作用下对其进行夹紧,通过夹紧弹簧801和间隙圈板802的使用,能够防止传感引脚在进行插接在电路板上时收回装置中,从而降低了传感器焊接的效率,增强了装置组装的效率,然后向上拉动压板607,接着顺着滑槽602将滑板603推动斜坡601上,接着松开压板607,压板607在复位弹簧606的作用下与合板604固定在一起,接着转动整装盖板6,卡板7随着整装盖板6转动而发生转动,然后卡板7与分装架2的凹槽固定在一起,最后将整装基板1与整装盖板6固定在一起,通过防护圆盘605能够对单一传感器3进行位置限定,防止其在使用时与装置发生用移动,就这样完成整个整体便于安装分装式传感器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4763.0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372106U
授权时间:20190910
主分类号:G01D 11/16
专利分类号:G01D11/16;G01D11/00;B01D46/00
范畴分类:31P;
申请人:深圳市杰易微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杰易微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油松社区上油松尚游公馆2103-04室
发明人:刘建平
第一发明人:刘建平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杰易微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传感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