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智能车库论文和设计-林伟通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智能车库,包括立体车库及设置于立体车库内的搬运器、载车板、存车架及充电供电柜,立体车库设有停车出入口,载车板设置于停车出入口的底部,载车板上设有铜排,存车架上设有停车位,搬运器可移动地设置于立体车库内并可往返于停车出入口与停车位之间,停车位安装有导电刷,充电供电柜设置于存车架的一侧,充电供电柜用于与外界电源连接并形成第一充电通路,充电供电柜与导电刷电性连接并形成第二充电通路,借由搬运器移动至载车板的底部并将载车板搬运至停车位,使得铜排与导电刷接触联通并形成第三充电通路,借由第一充电通路、第二充电通路及第三通路的同时导通,实现对位于载车板上的车辆进行充电。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充电智能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立体车库及设置于所述立体车库内的搬运器、载车板、存车架及充电供电柜,所述立体车库设有供车辆进入或驶出的停车出入口,所述载车板设置于所述停车出入口的底部并用于承载车辆,所述载车板上设有铜排,所述存车架上设有供车辆存放的停车位,所述搬运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立体车库内并可往返于所述停车出入口与所述停车位之间,所述停车位安装有导电刷,所述充电供电柜设置于所述存车架的一侧,所述充电供电柜用于与外界电源连接并形成第一充电通路,所述充电供电柜与所述导电刷电性连接并形成第二充电通路,借由所述搬运器移动至所述载车板的底部并将所述载车板搬运至停车位,使得所述铜排与所述导电刷接触联通并形成第三充电通路,借由所述第一充电通路、所述第二充电通路及所述第三充电通路的同时导通,实现对位于所述载车板上的车辆进行充电。

设计方案

1.一种充电智能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立体车库及设置于所述立体车库内的搬运器、载车板、存车架及充电供电柜,所述立体车库设有供车辆进入或驶出的停车出入口,所述载车板设置于所述停车出入口的底部并用于承载车辆,所述载车板上设有铜排,所述存车架上设有供车辆存放的停车位,所述搬运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立体车库内并可往返于所述停车出入口与所述停车位之间,所述停车位安装有导电刷,所述充电供电柜设置于所述存车架的一侧,所述充电供电柜用于与外界电源连接并形成第一充电通路,所述充电供电柜与所述导电刷电性连接并形成第二充电通路,借由所述搬运器移动至所述载车板的底部并将所述载车板搬运至停车位,使得所述铜排与所述导电刷接触联通并形成第三充电通路,借由所述第一充电通路、所述第二充电通路及所述第三充电通路的同时导通,实现对位于所述载车板上的车辆进行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智能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器为AGV搬运器,所述立体车库在所述停车出入口与所述停车位之间设有用于引导所述搬运器行走的导向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智能车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桩,所述充电桩设置于所述存车架的一侧并用于供所述搬运器充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智能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出入口内设有升降机,所述载车板设置于所述升降机内,所述升降机可驱使所述载车板升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智能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车库内设有多个所述存车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智能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存车架上设有多个所述停车位。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智能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越来越多的进入干家万户,电动汽车的电瓶续航一直是电动汽车的一个重要问题,驾驶者需要考虑在续航能力范围内找到充电处,因此便出现了若干充电桩,以解决该问题。如果在外出停车时就能够把电瓶补满,对电动汽车来说,无疑是非常必要的,电动汽车的充电、停放将会形成一个新的市场,因此,若能将电动汽车的充电与停放结合起来,做成充电车库,可一举解决充电与停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存放车辆,又可给车辆充电的充电智能车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智能车库,包括立体车库及设置于所述立体车库内的搬运器、载车板、存车架及充电供电柜,所述立体车库设有供车辆进入或驶出的停车出入口,所述载车板设置于所述停车出入口的底部并用于承载车辆,所述载车板上设有铜排,所述存车架上设有供车辆存放的停车位,所述搬运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立体车库内并可往返于所述停车出入口与所述停车位之间,所述停车位安装有导电刷,所述充电供电柜设置于所述存车架的一侧,所述充电供电柜用于与外界电源连接并形成第一充电通路,所述充电供电柜与所述导电刷电性连接并形成第二充电通路,借由所述搬运器移动至所述载车板的底部并将所述载车板搬运至停车位,使得所述铜排与所述导电刷接触联通并形成第三充电通路,借由所述第一充电通路、所述第二充电通路及所述第三通路的同时导通,实现对位于所述载车板上的车辆进行充电。

较佳地,所述搬运器为AGV搬运器,所述立体车库在所述停车出入口与所述停车位之间设有用于引导所述搬运器行走的导向路径。

较佳地,还包括充电桩,所述充电桩设置于所述存车架的一侧并用于供所述搬运器充电。

较佳地,所述停车出入口内设有升降机,所述载车板设置于所述升降机内,所述升降机可驱使所述载车板升降。

较佳地,所述立体车库内设有多个所述存车架。

较佳地,所述存车架上设有多个所述停车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智能车库通过在载车板上设置铜排,在存车架的停车位上安装导电刷,将充电供电柜与外界电源连接并形成第一充电通路,充电供电柜与导电刷电性连接并形成第二充电通路,当有车辆驶入停车出口时,搬运器移动至载车板的底部并将载车板连同车辆一起搬运至停车位,实现对车辆的存放,同时,铜排与导电刷接触联通并形成第三充电通路,通过第一充电通路、第二充电通路及第三通路的同时导通,实现对位于载车板上的车辆进行充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智能车库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智能车库的充电供电柜、载车板、存车架三者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智能车库100包括立体车库1及设置于立体车库1内的搬运器2、载车板3、存车架4及充电供电柜5,立体车库1设有供车辆进入或驶出的停车出入口11,载车板3设置于停车出入口11的底部并用于承载车辆,载车板3上设有铜排31;存车架4上设有供车辆存放的停车位41,立体车库1内设有多个存车架4,述存车架4上设有多个停车位41,从而提高充电智能车库100的车辆存储量;搬运器2可移动地设置于立体车库1内并可往返于停车出入口11与停车位41之间,具体地,搬运器2采用AGV搬运器,立体车库1在停车出入口11与停车位41之间设有用于引导搬运器2行走的导向路径6,但不以此为限,搬运器2也可采用RGV搬运器,通过在立体车库1内设置导轨供RGV搬运器2。

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停车位41安装有导电刷411,充电供电柜5设置于存车架4的一侧,充电供电柜5用于与外界电源连接并形成第一充电通路,充电供电柜5与导电刷411电性连接并形成第二充电通路,借由搬运器2移动至载车板3的底部并将载车板3搬运至停车位41,使得铜排31与导电刷411接触联通并形成第三充电通路,借由第一充电通路、第二充电通路及第三通路的同时导通,实现对位于载车板3上的车辆进行充电。更具体的如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智能车库100还包括充电桩7,充电桩7设置于存车架4的一侧并用于供搬运器2充电。但搬运器2电量不足时,可移动至充电桩7进行充电,保证搬运有足够的电量运行并搬运载车板3。

再请参阅图1,停车出入口11内设有升降机111,载车板3设置于升降机111内,升降机111可驱使载车板3升降。当有车辆驶入停车出入口11时,车辆停留在载车板3上,通过升降机111驱动载车板3连同车辆一起上升或下降,使载车板3和车辆进入立体车库1的内部,从而便于搬运器2进入升降机111并行使至载车板3的底部,以将载车板3连同车辆一起搬运走。

结合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智能车库100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存车时:车辆驶入停车出入口11并停留在载车板3上,升降机111驱动载车板3连同车辆一起上升或下降至指定高度,搬运器2移动至载车板3的底部并将载车板3连同车辆一起搬运至存车架4上的停车位41,搬运器2等待下一步指令,此时,载车板3上的铜排31与导电刷411接触联通,通过第一充电通路、第二充电通路及第三通路的同时导通,实现对位于载车板3上的车辆进行充电。

取车时:充电供电柜5按指令停止对该停车位41上的载车板3的车辆充电,即第二充电导路断开,搬运器2移动至载车板3的底部并将载车板3连同车辆一起搬运至升降机111上,升降机111驱动载车板3连同车辆一起上升或下降至停车出入口11,使得车辆可驶出停车出入口11。

当搬运器2需要补电(或空闲)时,按指令移动至充电桩7进行充电。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智能车库100通过在载车板3上设置铜排31,在存车架4的停车位41上安装导电刷411,将充电供电柜5与外界电源连接并形成第一充电通路,充电供电柜5与导电刷411电性连接并形成第二充电通路,当有车辆驶入停车出口时,搬运器2移动至载车板3的底部并将载车板3连同车辆一起搬运至停车位41,实现对车辆的存放,同时,铜排31与导电刷411接触联通并形成第三充电通路,通过第一充电通路、第二充电通路及第三通路的同时导通,实现对位于载车板3上的车辆进行充电。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设计图

充电智能车库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9202.1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653521U

授权时间:20191119

主分类号:E04H 6/42

专利分类号:E04H6/42;E04H6/18;E04H6/22;B60L53/16

范畴分类:36C;32B;33A;

申请人:广东伟创五洋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深圳市伟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江苏五洋停车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伟创华鑫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伟创五洋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罗马村委会新长山工业区

发明人:林伟通;胡云高;郭勇金;廖威;曹品

第一发明人:林伟通

当前权利人:广东伟创五洋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深圳市伟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江苏五洋停车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伟创华鑫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艳美;金宏望

代理机构:44202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充电智能车库论文和设计-林伟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