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早期识别和护理干预祝小明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早期识别和护理干预祝小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血液透析室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目的:对临床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合并心衰早期识别进行剖析,并探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HD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发心衰早期识别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10例患者通过早期识别及护理干预,5例并发心衰,发生率4.54%,均得及时处理后好转,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对HD患者并发心衰早期准确识别,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病情,减少死亡发生。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力衰竭;早期识别;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6-0197-02

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终末期肾病常见的方法,但在实际治疗中,易并发充血性心衰,导致机体脏器、组织灌注不足,如未得到及时进行救治及护理,可能引起心源性休克,造成患者死亡或者致残[1]。为保证血透效果,减少并发心衰发生,本文对HD患者并发心衰的早期识别及临床护理干预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血透中心收治的110例HD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患者61例,女患者49例;21~75岁,平均(49.1±3.5)岁;血透时间6~35个月,平均(20.1±3.7)个体,每周血透2~3次;基础疾病:原发性肾炎57例,糖尿病肾病31例,高血压肾病20例,其他2例。

1.2方法

1.2.1临床识别所有患者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包括心电图、心动图、血压等监测,特别是对可能并发心衰患者,必须做到早期识别。主要从这几方面进行:(1)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并逐步加重,尤其在静息状态更为显著。(2)在短时间内,患者的体重大幅增加,并表现明显的水肿,尿量无原因减少。(3)不同程度的咳嗽、喘息,尤其是在平卧时,咳嗽更为剧烈,但坐起时显著缓解,但可听见明显的喘气声或呼吸声。(4)患者出现脸色苍白、四肢无力、出冷汗、血压升高或脉搏异常等体征[2]。(5)老年患者往往会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等情况。对出现以上表现患者,需及时进行全方位监护,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并检查患者的呼吸、心率、脉搏等情况,对患者做全方位的检查,查清患者的主要发病因素。

1.2.2护理干预在早期识别患者并发心衰后,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并给予积极护理干预,主要包括这几方面:

(1)控制高血压:HD患者血压增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为患者存在水钠潴留,透析未能充分;二是因为机体肾素—血管紧张素机制未得到有效激活,且未及时应用降压。如机体长时间持续处在高血压状态,那么会大幅增加心脏负荷,进而会增大急性左心衰的发生风险。基于此,在血透中,科室护理人员需要严格监测并有效控制好患者的血压,尽量稳定的合理范围,以减少心衰发生。如患者血压明显升高,需及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合理应用降压药,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情况。

(2)控制水钠摄入:通常患者所残留肾功能会伴随血透时间增加而逐步减弱,所以多数病例会表现出少尿、无尿等情况,且患者血浆渗透压较高。如患者摄入过量的水钠,又未能及时进行血透,则极易发生心衰、肺水肿等并发症。所以,护理人员对血透期患者的水钠摄入量进行严格控制,对尿量<500ml/d的,需指导患者的饮水量要在前1d尿量基础上增加500mL。对患者每日摄入水量,除计算直接饮水外,还需考虑静脉补液、食物等摄水渠道,需严格控制。此外,还需严格控制每日的钠摄入量,以低盐、低脂清淡食物为主,每日摄盐量控制在3g为佳。

(3)调节合理体重:对于维持性HD患者体重变化的因素较多,需定期评估患者的体重。血透中心责任护士除密切注意患者体重测量值变化外,在临床血透中,还需要仔细查看患者的样貌、肤色、皱纹、精神状态等变化。与此同时,还需仔细留意患者衣服松紧度变化情况。此外,还需主动问询患者了解其水分摄入量、排尿量、饮食量、活动量等情况,观察患者躯体表现,有无发热、恶心、便秘等情况。根据患者的血压、体质量、心率等体征变化,及时调节患者体重,嘱患者科学合理饮食,以预防和减少心衰。

(4)有效纠正贫血:HD患者如出现贫血,则会影响心肌供血,导致心肌组织处于缺血、缺氧、高博出状态[3]。所以,如患者持续性贫血就容易导致心衰。特别是尿毒症患者,在血透中易出现贫血,主要是因为肾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在血透中易导致血红细胞丢失。所以,在临床血透中,科室护士需有效控制温度和Na+浓度,以免出现溶血,且要注意尽量减少透析管路及透析器内的血液丢失量,在必要情况需对患者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及时恢复红细胞水平。

2.结果

本组110例HD患者,均得到密切、全面的体征、症状监测,开展心衰早期识别,并开展系统的护理干预,有5例患者并发心衰,发生率4.54%,在确诊后及时进行治疗和干预得到好转,未出现死亡病例。

3.讨论

临床上HD患者并发心衰的症状不具典型,发病相对隐匿,且HD患者并发心衰因素多种,诊断难度较大[4]。因而,需护理人员掌握心衰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加强监测,尽早识别诊断。

在临床早期准确识别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而言,应做好这几方面工作:

(1)透析前,需对患者的身体、精神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体质量、心率、血压、呼吸、脉搏等,明确心衰病机及症状进行识别。尤其是对咳嗽患者,及时进行干预,控制输液总量、尿量,对于早期心衰需指定针对性预防方法。(2)透析中,需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并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对出现异常表现的患者,需第一时间报告主治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有效治疗干预。(3)指导患者饮食,嘱患者遵医嘱科学、合理用药,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吴树华.对行血液透析时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06:5-7.

[2]贾慧霞.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6:185-186.

[3]刘洪焱.浅析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原因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351-352.

[4]刘雁凌,刘丹,叶艳,李勇.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尿毒症并发左心衰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2,05:890-893.

标签:;  ;  ;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早期识别和护理干预祝小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