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因子论文_钟婧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区位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区位,因子,空间,福州市,风险,旅游,孵化器。

区位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钟婧华[1](2019)在《影响福州市众创空间区位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的开展推动众创空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众创空间作为新生事物,使得众创空间的区位选择也呈现特殊性。本文基于通过因子分析和权重计算的分析方法以福州市鼓楼区、仓山区、晋安区、台江区、闽侯县的众创空间为例,分析众创空间的选址偏好及潜在规律。研究发现,福州市众创空间选址主要受生活服务环境和创业办公环境的影响,体现了明显的创业环境导向,其次受科研环境影响,整体空间格局呈圈层式由市中心向外扩散。同时,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在“双创”环境的大背景下,仓山区、台江区和晋安区仍有较大面积的适宜发展区,福州市众创空间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期刊2019-10-19)

祝影,邓小琪,路光耀[2](2018)在《在华外资研发的区位因子与空间演变: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华外资研发活动的区位选择及其影响因子在2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着动态变化?本文以外资研发活动较为密集的高技术产业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年和2012年两个对比年份,以除西藏外的中国大陆30个省域为研究样本,构建高技术产业外资在华研发区位指标体系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外资在华研发的区位因子由2000年的产业发展水平、研发资源基础、市场规模现状变为2012年的区域综合实力、研发外部环境、本地人力资源,说明环境与人才已取代初期的资源和市场,成为决定性的区位因子;高技术产业外资在华研发空间等级体系中,东部省域仍然处在核心区域或高密区域,而低密区域和弱势区域以西部地区省域为主,2012年与2000年相比,高密区域和中密区域中的中部省域明显增多,而弱势区域的省域数有所增加,通过30个省域对高技术产业外资研发重心迁移的贡献度分解,可以反映出集聚和扩散并存的空间演变特征。(本文来源于《世界地理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卓蓉蓉,郑文升,郑天铭[3](2018)在《城市犯罪风险区位因子与风险地形分析——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犯罪背景空间、场所空间、联接空间和聚集空间四个层次,构建城市犯罪风险区位因子体系。以武汉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以立案判决的"两抢一盗"犯罪为数据源,综合运用空间句法、犯罪近重复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方法进行犯罪风险地形建模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犯罪风险区位因子对犯罪空间分布的影响具有显着的空间异质性;依据多层次的犯罪风险区位因子体系及其对犯罪行为的影响机制,城市犯罪高风险区域可分为城市商业中心、火车站交通枢纽、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等几大类型。基于犯罪地理学理论构建的犯罪风险区位因子体系模拟的犯罪风险地形对实际犯罪空间分布有良好的解释度,可为城市犯罪分布环境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相关借鉴。(本文来源于《人文地理》期刊2018年04期)

滕堂伟,葛冬亚,胡森林[4](2018)在《上海企业孵化器空间布局演化及区位影响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孵化器是促进初创企业发展和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是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举措之一。本文运用Arc GIS工具刻画了上海企业孵化器的空间布局及其演化特征,并以上海各区县为单元分析了企业孵化器区位分布的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上海企业孵化器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多数集中于杨浦区,徐汇区等中心城区和浦东新区,外围区县数量较少;发展阶段差异明显,经历了政府主导,高校科研机构主导以及民营企业主导这叁个主要阶段;空间布局经历了单个"弱中心",多个"弱中心",两个"强中心"和多个"弱中心"的演化特征;多数企业孵化器集聚于大学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附近。多元逐步回归结果表明,产业基础和科研实力显着影响企业孵化器的区位分布。(本文来源于《世界地理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刘敏[5](2018)在《国际产能合作背景下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区位优势测评》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选取的3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与我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区位优势进行测评,研究结果显示,区位优势排名前十的国家依次为韩国、俄罗斯、日本、乌克兰、土耳其、新加坡、以色列、捷克、哈萨克斯坦和匈牙利。按次级区域区位优势情况看,东北亚地区区位优势最大的国家为韩国和日本,中东欧地区区位优势最大的国家为俄罗斯和乌克兰,西亚北非地区区位优势最大的国家为土耳其和以色列,中亚地区区位优势最大的国家为哈萨克斯坦,东南亚地区区位优势最大的国家为新加坡和泰国。(本文来源于《对外经贸》期刊2018年06期)

刘晩停[6](2018)在《西安市博物馆空间分布及微区位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城市居民的生活逐步进入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人均收入的增长,使得居民的消费结构从非物质消费转向非物质消费的自我满足,表现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光顾于中、高档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博物馆作为一种增智型文化娱乐场所,其大规模的建设和快速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相应的,博物馆相关研究也逐渐成为博物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和地理学关注的重点,其中,地理学重点关注博物馆的空间布局研究。本文首先运用最近邻点指数、核密度指数、基尼系数等分析方法,对西安市博物馆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讨。以此为宏观背景,以微区位理论为基础,对西安市博物馆微区位因子进行分析。旨在为政府管理部门和博物馆决策者在实施该地区博物馆的未来建设上提供参考,使博物馆朝着更具合理性和针对性的方向发展。文章从叁部分对西安市博物馆空间分布和微区位因子展开研究:第一部分(第1~3章)为理论研究阶段。首先明确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划定研究范围,理清研究思路。接着对国内外区位理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以及博物馆学、建筑学和人文地理学中关于博物馆空间布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阐释微区位理论、公共设施区位理论、空间结构理论,为研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第二部分(第4~5章)为实证研究阶段。通过网络地图工具和实地调研,收集所需地理信息数据,分析整个西安市与主城区博物馆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后续微区位因子分析提供背景框架。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AHP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因子的重要性程度,进而从中选取西安市博物馆微区位因子分析所需指标,对西安市典型博物馆的微区位因子进行分析;第叁部分(第6~7章)为对策研究阶段。通过实证研究,总结出西安市博物馆微区位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能为西安市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通过以上分析发现,西安市博物馆的微区位因子主要包括区位可入性、可视性、适停性、可达性、布局地区(域)传统形象声誉、历史文化和谐性、经济可进入性、同类业态聚集程度和相关业态分布等。从微区位理论出发,西安市博物馆微区位布局存在空间分布不均衡,可视性和易接近性不高,停车场配置不合理,专业博物馆自身知名度不高的问题。相应的提出平衡内外城分布差异,提高博物馆可视性和易接近性,重视博物馆停车场配置,提升专业博物馆社会影响力,形成博物馆集聚区等优化策略。(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6-01)

白冬冬[7](2018)在《网购背景下虚实二元性零售业区位选择因子体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零售活动作为人文地理学尤其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其区位问题一直备受学者们关注。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零售活动新形式的网络购物日益融入人们生活,并对传统面对面购物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相应引发了地理学者对其“地理问题”的思考。传统的零售业区位研究仅关注现实空间中的区位选址问题,对虚拟网络空间下的区位选择仍缺乏重视。本文以地理网络空间和半现实半虚拟的新地理思维视角,在提出虚拟区位概念基础上,对零售业区位选择因子体系予以重新构建,对现实与虚拟的因子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清河羊绒市场商家的虚拟区位选址实证,验证零售业虚拟区位选择因子体系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研究表明:(1)传统的零售业区位论是在传统地理空间中的现实区位选址理论。其影响因子体系主要包括市场、零售业业态、距离与交通、地租、竞争与共生、政策、决策者等7个一级因子,26个二级因子,53个叁级因子。(2)虚拟区位应纳入零售业区位论研究范畴。虚拟区位是指网络商铺在虚拟网络空间中的位置选择。零售业虚拟区位选择因子体系包括平台和卖家2个一级因子,以及平台注册用户数量、平台注册用户增长潜力、平台自建与否、平台交易对象、平台综合与专业、平台商铺数量、平台市场占有率、平台地租、平台规则、卖家特点、卖家销售资质、卖家自身级别与运营能力、卖家决策能力等13个二级因子,28个叁级因子。(3)通过构建虚实二元性零售业区位选择因子体系,发现零售业现实区位与虚拟区位的因子体系差别较大。两个体系的各级因子间对应状况呈现一定的复杂性,出现了一个二级因子对应另一体系中多个一级因子的情况,且后者更关注零售业业态推论出的6个二级因子。(4)清河羊绒商家的网络商铺选址调查发现,影响它们虚拟区位选址的因素与本文建立的零售业虚拟区位因子体系基本吻合,只不过因子呈现方式及作用幅度不同。(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0)

邰鹏飞[8](2017)在《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区位影响因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旅游是统筹城乡、互动叁次产业的重要媒介,同时也是实现乡村特色城镇化的强劲动力源。中国是以农业为主体的发展中大国,乡村地域广阔,农业人口众多,而农户是介入乡村旅游的主体。通过研究区位影响因子实现其合理配置,是实现乡村人口就业、避免乡村产业空心化、加快乡村地区脱贫等的必要条件。探究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区位影响因子,有助于探求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空间模式和区位空间配置,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乡村旅游发展建议,以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借鉴目前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目的地研究和区位影响因子研究的基础上,以山东省安丘市郚山镇鲁家哨村为实际案例,通过逐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建立科学的数据库,探讨农户介入乡村旅游的区位影响因子。根据整体研究思路,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五部分内容:第一章,在阐释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基础上,对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业发展影响因子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文献梳理,发现目前的研究现状与不足,明晰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等,为后续研究做好基础铺垫。第二章,对本文研究的概念体系和基础理论进行系统梳理与定义,提出乡村旅游区位研究的基本原则,为后文农户介入乡村旅游影响因子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叁章,对农户介入乡村旅游区位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得到交通、经济、资源、社会、文化等区位影响因子;并将乡村旅游区位影响因子研究涉及到的数学模型进行适应性分析,主要为缓冲区分析模型、空间聚类分析模型等。第四章,本章是研究的案例分析部分,实现对安丘市鲁家哨村交通区位、资源区位、经济区位、社会区位、文化区位等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增强交通通达性、提升资源区位竞争力、突出产品综合性、强化“乡村精英”带动性等四方面的建议。第五章,根据文章总体研究,提出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建议。本文认为,在农户介入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必须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合理进行区位配置,强化区位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营造良好的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实现乡村旅游的精准扶贫,实现乡村旅游的集约化与可持续化发展。(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6)

孟国力,吕拉昌,黄茹[9](2016)在《北京“众创空间”区位选择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众创空间"是新兴的创新创业的载体,其区位选择是需要探讨的重要理论问题。将核密度估计分析法和Ripley's K函数分析法相结合来研究北京市"众创空间"的区位分布特点,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众创空间"区位选择的因子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北京市"众创空间"主要位于北京市城区北部叁环至城区北部五环内,尤其是中关村大街。中关村大街是北京市"众创空间"最集聚的地方;不同形式的"众创空间"其集聚特点不同,传统孵化器的区位选择空间范围远远大于新型孵化器的区位选择空间范围,这种现象是受到产业环境、创新环境、创新生活设施等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对未来北京市制订创新创业政策以及不同形式"众创空间"的区位选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陈瑛,马斌,来娇娇[10](2016)在《中国民营企业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最重要的目的地国家,而其中民营企业是对美投资的突出力量。运用EXCEL和ARCGIS软件,定量分析了2000年至2013年中国民营企业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州空间分布特征。运用灰色关联法,探讨了影响投资区位选择的因子,分析结论为:中国民营企业在美投资的空间格局呈现出集中于一点(五大湖地区)两带(太平洋沿岸和大西洋沿岸)的特征。投资动因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性和技术创新导向性。各州的GDP、对中国的进口贸易额、人口数、专利数量以及R&D支出是影响中国民营企业在美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主要因子。(本文来源于《世界地理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区位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华外资研发活动的区位选择及其影响因子在2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着动态变化?本文以外资研发活动较为密集的高技术产业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年和2012年两个对比年份,以除西藏外的中国大陆30个省域为研究样本,构建高技术产业外资在华研发区位指标体系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外资在华研发的区位因子由2000年的产业发展水平、研发资源基础、市场规模现状变为2012年的区域综合实力、研发外部环境、本地人力资源,说明环境与人才已取代初期的资源和市场,成为决定性的区位因子;高技术产业外资在华研发空间等级体系中,东部省域仍然处在核心区域或高密区域,而低密区域和弱势区域以西部地区省域为主,2012年与2000年相比,高密区域和中密区域中的中部省域明显增多,而弱势区域的省域数有所增加,通过30个省域对高技术产业外资研发重心迁移的贡献度分解,可以反映出集聚和扩散并存的空间演变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位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钟婧华.影响福州市众创空间区位因子分析[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2019

[2].祝影,邓小琪,路光耀.在华外资研发的区位因子与空间演变: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J].世界地理研究.2018

[3].卓蓉蓉,郑文升,郑天铭.城市犯罪风险区位因子与风险地形分析——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J].人文地理.2018

[4].滕堂伟,葛冬亚,胡森林.上海企业孵化器空间布局演化及区位影响因子[J].世界地理研究.2018

[5].刘敏.国际产能合作背景下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区位优势测评[J].对外经贸.2018

[6].刘晩停.西安市博物馆空间分布及微区位因子分析[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

[7].白冬冬.网购背景下虚实二元性零售业区位选择因子体系的构建[D].河北师范大学.2018

[8].邰鹏飞.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区位影响因子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7

[9].孟国力,吕拉昌,黄茹.北京“众创空间”区位选择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

[10].陈瑛,马斌,来娇娇.中国民营企业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6

论文知识图

地价随距区位因子距离变化专题图区位因子的分类区位因子评价图区位因子评价图4.11研究区交通区位因子土地适...北堡寨村区位因子

标签:;  ;  ;  ;  ;  ;  ;  

区位因子论文_钟婧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