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叶枣论文_王小媚,任惠,董龙,方位宽,邱文武

导读:本文包含了毛叶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花粉,形态,蜜枣,成熟度,色差,福建,叶片。

毛叶枣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媚,任惠,董龙,方位宽,邱文武[1](2019)在《7个毛叶枣品种花粉育性与花粉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指导毛叶枣生产中选配授粉树,保证着果率和产量,对在广西南宁栽培的高朗1号、JD-2、蜜丝、大蜜、雪蜜、叁木和蜜枣王7个品种的花器官发育特性和花粉育性进行研究,并对花粉进行了扫描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7个品种的开花期、开花习性、花器官发育时序有差异。高朗1号为上午开花类型(花开放当天上午雄蕊成熟,下午雌蕊成熟),而JD-2、蜜丝、大蜜、雪蜜、叁木和蜜枣王为下午开花类型(花开放当天下午雄蕊成熟,翌日上午雌蕊成熟)。进入初花期的时间,高朗1号最早,在8月上旬;大蜜和蜜枣其次,在8月下旬;蜜丝、雪蜜、叁木和JD-2较晚,在9月上旬。从花粉数量、质量和形态进行综合比较,7个品种的花粉育性高低依次为高朗1号>蜜丝>蜜枣王>JD-2>雪蜜>叁木>大蜜。(本文来源于《中国南方果树》期刊2019年06期)

苏新惠[2](2019)在《34个毛叶枣品种叶片及花粉形态解剖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园艺品种混乱的现象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枣树种质资源品种十分丰富,是枣属植物的起源地和栽培中心之一,品种的混乱不仅会对异地引种工作造成困难,对杂交亲本的选育和资源的保存也会造成很大影响。本文供试材料取自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所枣种品种圃。通过实验室分析,对枣属种毛叶枣的34种植物的叶片大小、长宽比、叶缘刺齿密度等形态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研究。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和花粉粒形态特征进行了扫描,旨在为毛叶枣分类鉴定和资源利用提供更多形态学及微形态学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虽然往往叶片形状不足以作为物种分类提供主要依据的特征,但是它仍然作为识别物种的初级步骤。所研究34种植物中,叶片长为3.74cm~8.71cm,最短为缅甸圆种,叶片长度平均为3.74cm,最长为中叶蜜枣,叶片长度平均为8.71cm;34种植物品种叶片宽为2.60cm~7.17cm,最短为缅甸圆种,叶片宽度平均为2.6cm,最长为雪蜜,叶片宽度平均为7.17cm;4种植物品种叶片长宽比为0.68~1.92,最小是雪蜜变异-2,叶片长宽比平均为0.68,最大是JD-2,叶片长宽比平均为1.92。根据叶片长宽比数值可分为叁级:(a)长宽比大于1.5,天蜜、GL-2、牛奶蜜枣、蜜枣王、蜜枣变异-3、平南蜜丝—尖顶、平南蜜丝—圆顶、扶绥长果、12-2、高朗一号、晚熟牛奶、碧云、JD-2、缅甸圆种(b)长宽比1-1.5,叁木(6号)、雪蜜变异-1、中叶蜜枣、雪蜜、圆叶、MS-Y-J、春蜜-J、MS-Y-Y、10-1、12-4、12-3、12-1、SS-Y-J、蜜丝、MS-Y-B、脆蜜、春蜜-S、10号、缅甸圆种。植物叶片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叶缘,对植物叶缘分类也能达到对植物进行分类的目的。叶缘特征的提取对植物损伤小,也是对分类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根据叶缘齿密度,供试材料可分类两类,一种密度小于5,另一种密度大于5。(2)前人研究表明细胞外平周壁轮靡及垂周壁式样存在种间差异,而种内相对稳定,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可为该属某些近缘种的分类鉴定提供依据。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枣属34种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外平周壁轮廓及其垂周壁式样可分为如下几类:表皮细胞平周壁轮廓呈较规则多边形,垂周壁较平直;表皮细胞平周壁呈较规则或不规则多边形,垂周壁近平直或略波状(浅波状);表皮细胞平周壁呈不规则多边形,垂周壁波状;表皮细胞平周壁呈不规则多边形,垂周壁深波状。叶表皮细胞表面角质层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近平滑,细胞表面角质层近光滑无明显瘤点;细胞表面角质层具微小条纹或微小瘤点;细胞表面角质层具明显纹饰;细胞周壁微凸起4种类型。气孔器基本上分布于下表皮。依据气孔器外盖特征与是否具有环形隆起主要分为叁类,气孔器为圆形至椭圆形,外拱盖平滑,周围无环形隆起;根据气孔器内源形态特征可分两类,气孔外拱盖单层,内缘平滑;气孔外拱盖单层,内缘为不规则波状;气孔外拱盖单层,内缘近平滑。一些研究表明,气孔密度大小反映了生长环境的气候,气候越干旱,叶片的气孔密度越大。在本实验研究中发现,原生地在广西和越南的品种气孔密度更大,台湾的气候相对于广西和越南的气候稍微潮湿些,说明气孔密度与生长环境有一定相关性。(3)花粉是植物个体发育的产物,自身具有较强的保守性和稳定性,是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34种枣属植物的花粉极轴长19~34.61μm,其中,12-4种的极轴最长34.61μm,中叶蜜枣的极轴最短19μm;赤道轴长为16.07~26.83μm,其中牛奶蜜枣的赤道轴最长26.83μm,蜜丝的赤道轴最短16.07μm;极轴长于赤道轴长得比值为0.98~1.7,其中,平南蜜丝-圆顶的P/E最大为1.7,扶绥长果的P/E最小,为0.98;萌发沟长15.4~27.9μm,其中12-4的萌发沟最长,为27.9μm,扶绥长果的萌发沟最短,为15.4μm。中叶蜜枣、雪蜜变异-1、圆叶、牛奶蜜枣、蜜枣王、平南蜜丝-尖顶、扶绥长果、蜜丝、MS-Y-B、高朗一号、晚熟牛奶、碧云、春蜜-S、JD-2、缅甸圆种属于微型花粉,叁木6号、天蜜、GL-2、雪蜜、MS-Y-Y、雪蜜变异-2、蜜枣变异-3、平南蜜丝—圆顶、10-1、12-4、12-3、12-2、12-1、SS-Y-J、脆蜜、10号为中型花粉。34种(品种)枣属植株的花粉均以单粒形式存在,极面观均为近叁角形,赤面观则为近圆形和长圆形。(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梁天[3](2019)在《毛叶枣DUS测试指南编制及遗传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毛叶枣(Ziziphus mauritiana),又名印度枣、台湾青枣,是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Ziziphus)植物。近年来,在我国种植面积和消费量持续增长,新品种不断增加,但缺乏毛叶枣品种保护的有效机制,育种者权益难以得到保护,因此制定毛叶枣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DUS)测试指南,可为毛叶枣新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技术和法理依据。另一方面,毛叶枣遗传多样性研究多局限于局部地区或国家,缺乏较深入广泛的研究,因此,研究全球主要分布区域的毛叶枣遗传多样性,对其种质资源保存、起源演化和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及文献查阅等方式对毛叶枣种质资源进行研究,构建毛叶枣已知品种数据库,对我国现有品种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筛选出测试性状和标准品种,编制我国毛叶枣新品种DUS测试指南;此外,基于毛叶枣高通量测序数据,开发稳定、多态性的微卫星(SSR)标记,对来自四个国家(中国、越南、巴基斯坦和缅甸)的117份毛叶枣种质进行DNA指纹图谱构建和遗传多样性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共调查毛叶枣品种140个,在国内实地调查49个,通过文献资料查阅91个;一共调查57个性状,其中质量性状12个;假质量性状21个;数量性状24个。对49个中国毛叶枣品种资源表型性状调查及分析,其中描述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在0.000~1.641之间,平均为0.706;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0.99%~61.80%之间,其中果实大小的变异系数最大,果长/果宽的变异系数最小;对17个数量性状进行分类研究,相关性分析表明数量性状之间多数呈现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有5个,累积贡献率80.95%;R型聚类结果表明表明毛叶枣多数表型性状相互独立,部分性状两两相关性较高;Q型聚类结果将49个毛叶枣品种大致分为3类,分类结果与表型变化一致。(2)基于UPOV的DUS测试指南编制的指南性文件TGP 5~11,14,以及上述表型性状分析结果,筛选出47个测试性状和18个标准品种;测试性状中,质量性状10个,占比21.3%,假质量性状16个,占比34.0%,数量性状21个,占比44.7%;18个为必测性状,占比38.3%;图解性状有17个,占比36.2%。(3)基于毛叶枣高通量测序数据,开发出了具有多态性的55个nSSR标记和2个cpSSR标记,nSSR中,有EST-SSR标记16个,多态性比率为16.0%,G-SSR标记39个,多态性比率为48.8%;cpSSR多态性比率为4.0%。(4)选择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14个nSSR标记对117份毛叶枣种质进行指纹图谱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14个nSSR标记在117份种质中共扩增出137个等位基因,平均为9.8个,117份种质的H多样性指数为3.028,遗传相似性在0.11~1.00之间,UPGMA聚类分析将117份种质在相似系数0.48处划分为8类,大类划分结果基本与其种质地理来源一致。(5)SSR分析表明,117份毛叶枣种质中,有98份种质在某些位点扩增出了3个等位基因,12份种质在某些位点扩增出了4个等位基因;对其中1份种质(缅甸5号)进行根尖压片法观察其染色体数为48条,为四倍体,进一步以‘缅甸5号’为对照,对18份种质进行流式细胞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其中7份种质是四倍体,占比38.9%,3份种质是5倍体,占比16.7%,7份种质是6倍体,占比38.9%,1份种质是8倍体,占比5.6%。(6)两个cpSSR标记在117份种质中共扩增出5个等位基因,平均为2.5个,将117份毛叶枣种质划分为5个单倍型,其中单倍型C是主要单倍型,在四个国家中均出现,共89份种质,占76%;单倍型聚类分析表明,单倍型E与其他单倍型距离较远,网络结构分析表明,单倍型B、D和E是由单倍型C只经过一个单核苷酸变异而来,从单倍型B或D到单倍型A只经过了一个单核苷酸变异。(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林涛,李泳波,陈兴连,周云波,邹艳虹[4](2018)在《毛叶枣中多菌灵、吡虫啉和啶虫脒消解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研究了多菌灵、吡虫啉和啶虫脒在毛叶枣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毛叶枣样品经乙腈提取,低温冷冻液萃取后,采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结果表明:在0.1~10μg/L范围内,3种农药的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06μg/kg,定量限为0.20μg/kg,回收率范围为89.1%~97.0%,相对标准偏差为5.3%~6.9%。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吡虫啉和啶虫脒在毛叶枣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2、3.3、2.8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在毛叶枣采收期时3种农药均有低含量检出,表明3种农药在毛叶枣上的残留时期较长,喷施时需控制好喷施浓度和间隔期。(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许玲,魏秀清,章希娟,许家辉[5](2018)在《质构仪整果穿刺法评价3个毛叶枣品种果实质地参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毛叶枣果实质地的变化规律,本试验采用质构仪整果穿刺法测定脆蜜、高朗1号和桃蜜等3个毛叶枣品种不同成熟度的果实质地,进而分析品种间及不同成熟度时毛叶枣果实质地的差异。结果表明,果皮强度极显着正相关于果皮脆性和韧性,显着正相关于果肉硬度;果肉硬度与黏着性、回复性存在极显着负相关。从七成熟到完熟的成熟过程中,果皮的强度和脆性、果肉的硬度均逐渐下降,品种间的果肉黏着性和回复性变化趋势不同。在完熟时,桃蜜的果皮强度和韧性最强,高朗1号的果肉硬度最大,而脆蜜果肉黏着性和回复性最高,品种间的果皮脆性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张晓林[6](2018)在《畹町镇毛叶枣的种植与发展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畹町镇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一座美丽的边境口岸城镇。近年来,毛叶枣在畹町成功引种和试种,并大面积推广种植,2012年畹町毛叶枣种植面积达到67 hm2,挂果初期单产800 kg,盛果期单产1 500 kg。基于此,结合畹町镇的毛叶枣种植和发展进行简单探索。(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8年06期)

许玲,魏秀清,章希娟,许家辉[7](2017)在《3个毛叶枣品种的果皮色泽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脆蜜’、‘高朗1号’和‘桃蜜’等3个毛叶枣品种为试材,对七成熟、九成熟和完熟等成熟度果皮的色泽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品种间的差异性。完熟时,‘高朗1号’果皮色差参数L*和H°值最低,a*和b*值最高,即果皮明亮度和综合色度最低、果皮色泽的红黄成分最高,绿色成分最低;‘脆蜜’和‘高朗1号’的果皮色泽无显着性差异、相似度大;‘桃蜜’的综合色度最高、果皮色泽最青。(本文来源于《东南园艺》期刊2017年06期)

许玲,章希娟,魏秀清,许家辉[8](2017)在《利用色差仪估测‘脆蜜’毛叶枣成熟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脆蜜’毛叶枣接近成熟的发育过程中,其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与果皮色差参数值存在紧密的相关性,故利用色差仪测定果皮的色差,能直观估测其果实的成熟度。当果实九成熟时,其色差参数L~*、H°、a~*、b~*值分别为68.74、107.40、-10.76、34.20时即可采收。(本文来源于《东南园艺》期刊2017年05期)

王阿桂[9](2016)在《优质大果毛叶枣品种‘蜜枣王’在福建漳州的引种试验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引入‘蜜枣王’毛叶枣接穗,2012年定植自繁自育的1年生‘蜜枣王’嫁接苗,对其植物学特征、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生长结果习性、物候期及抗性等进行观察试验。结果表明,‘蜜枣王’毛叶枣在当地表现为果实硕大、美观,口感清脆爽口,品质优,综合性状明显优于现有主栽品种‘高朗1号’,适应性好、速生、早实、丰产,经济效益高,适宜在漳州地区推广种植。(本文来源于《中国果树》期刊2016年04期)

许玲,薛卫东,陈天佑,章希娟,魏秀清[10](2015)在《脆蜜毛叶枣在福建热区的引种表现及栽培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2002年,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农业局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从广东省引进脆蜜毛叶枣。经多年观察,脆蜜毛叶枣在漳州市表现良好,生长势较强,果实个大,果形美,品质佳,质地清甜脆嫩,品种特性优势明显;早实丰产,高接换种或嫁接苗定植当年即能开花结果,第3年进入盛果期,平均株产105 kg,折合每667 m2产量2 835 kg;抗逆性强,耐寒性好。该品种适宜在福建省热区推广栽培。(本文来源于《中国果树》期刊2015年04期)

毛叶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园艺品种混乱的现象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枣树种质资源品种十分丰富,是枣属植物的起源地和栽培中心之一,品种的混乱不仅会对异地引种工作造成困难,对杂交亲本的选育和资源的保存也会造成很大影响。本文供试材料取自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所枣种品种圃。通过实验室分析,对枣属种毛叶枣的34种植物的叶片大小、长宽比、叶缘刺齿密度等形态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研究。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和花粉粒形态特征进行了扫描,旨在为毛叶枣分类鉴定和资源利用提供更多形态学及微形态学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虽然往往叶片形状不足以作为物种分类提供主要依据的特征,但是它仍然作为识别物种的初级步骤。所研究34种植物中,叶片长为3.74cm~8.71cm,最短为缅甸圆种,叶片长度平均为3.74cm,最长为中叶蜜枣,叶片长度平均为8.71cm;34种植物品种叶片宽为2.60cm~7.17cm,最短为缅甸圆种,叶片宽度平均为2.6cm,最长为雪蜜,叶片宽度平均为7.17cm;4种植物品种叶片长宽比为0.68~1.92,最小是雪蜜变异-2,叶片长宽比平均为0.68,最大是JD-2,叶片长宽比平均为1.92。根据叶片长宽比数值可分为叁级:(a)长宽比大于1.5,天蜜、GL-2、牛奶蜜枣、蜜枣王、蜜枣变异-3、平南蜜丝—尖顶、平南蜜丝—圆顶、扶绥长果、12-2、高朗一号、晚熟牛奶、碧云、JD-2、缅甸圆种(b)长宽比1-1.5,叁木(6号)、雪蜜变异-1、中叶蜜枣、雪蜜、圆叶、MS-Y-J、春蜜-J、MS-Y-Y、10-1、12-4、12-3、12-1、SS-Y-J、蜜丝、MS-Y-B、脆蜜、春蜜-S、10号、缅甸圆种。植物叶片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叶缘,对植物叶缘分类也能达到对植物进行分类的目的。叶缘特征的提取对植物损伤小,也是对分类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根据叶缘齿密度,供试材料可分类两类,一种密度小于5,另一种密度大于5。(2)前人研究表明细胞外平周壁轮靡及垂周壁式样存在种间差异,而种内相对稳定,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可为该属某些近缘种的分类鉴定提供依据。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枣属34种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外平周壁轮廓及其垂周壁式样可分为如下几类:表皮细胞平周壁轮廓呈较规则多边形,垂周壁较平直;表皮细胞平周壁呈较规则或不规则多边形,垂周壁近平直或略波状(浅波状);表皮细胞平周壁呈不规则多边形,垂周壁波状;表皮细胞平周壁呈不规则多边形,垂周壁深波状。叶表皮细胞表面角质层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近平滑,细胞表面角质层近光滑无明显瘤点;细胞表面角质层具微小条纹或微小瘤点;细胞表面角质层具明显纹饰;细胞周壁微凸起4种类型。气孔器基本上分布于下表皮。依据气孔器外盖特征与是否具有环形隆起主要分为叁类,气孔器为圆形至椭圆形,外拱盖平滑,周围无环形隆起;根据气孔器内源形态特征可分两类,气孔外拱盖单层,内缘平滑;气孔外拱盖单层,内缘为不规则波状;气孔外拱盖单层,内缘近平滑。一些研究表明,气孔密度大小反映了生长环境的气候,气候越干旱,叶片的气孔密度越大。在本实验研究中发现,原生地在广西和越南的品种气孔密度更大,台湾的气候相对于广西和越南的气候稍微潮湿些,说明气孔密度与生长环境有一定相关性。(3)花粉是植物个体发育的产物,自身具有较强的保守性和稳定性,是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34种枣属植物的花粉极轴长19~34.61μm,其中,12-4种的极轴最长34.61μm,中叶蜜枣的极轴最短19μm;赤道轴长为16.07~26.83μm,其中牛奶蜜枣的赤道轴最长26.83μm,蜜丝的赤道轴最短16.07μm;极轴长于赤道轴长得比值为0.98~1.7,其中,平南蜜丝-圆顶的P/E最大为1.7,扶绥长果的P/E最小,为0.98;萌发沟长15.4~27.9μm,其中12-4的萌发沟最长,为27.9μm,扶绥长果的萌发沟最短,为15.4μm。中叶蜜枣、雪蜜变异-1、圆叶、牛奶蜜枣、蜜枣王、平南蜜丝-尖顶、扶绥长果、蜜丝、MS-Y-B、高朗一号、晚熟牛奶、碧云、春蜜-S、JD-2、缅甸圆种属于微型花粉,叁木6号、天蜜、GL-2、雪蜜、MS-Y-Y、雪蜜变异-2、蜜枣变异-3、平南蜜丝—圆顶、10-1、12-4、12-3、12-2、12-1、SS-Y-J、脆蜜、10号为中型花粉。34种(品种)枣属植株的花粉均以单粒形式存在,极面观均为近叁角形,赤面观则为近圆形和长圆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毛叶枣论文参考文献

[1].王小媚,任惠,董龙,方位宽,邱文武.7个毛叶枣品种花粉育性与花粉形态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2019

[2].苏新惠.34个毛叶枣品种叶片及花粉形态解剖特征研究[D].广西大学.2019

[3].梁天.毛叶枣DUS测试指南编制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4].林涛,李泳波,陈兴连,周云波,邹艳虹.毛叶枣中多菌灵、吡虫啉和啶虫脒消解动态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8

[5].许玲,魏秀清,章希娟,许家辉.质构仪整果穿刺法评价3个毛叶枣品种果实质地参数[J].福建农业学报.2018

[6].张晓林.畹町镇毛叶枣的种植与发展浅析[J].南方农业.2018

[7].许玲,魏秀清,章希娟,许家辉.3个毛叶枣品种的果皮色泽差异研究[J].东南园艺.2017

[8].许玲,章希娟,魏秀清,许家辉.利用色差仪估测‘脆蜜’毛叶枣成熟度的研究[J].东南园艺.2017

[9].王阿桂.优质大果毛叶枣品种‘蜜枣王’在福建漳州的引种试验初报[J].中国果树.2016

[10].许玲,薛卫东,陈天佑,章希娟,魏秀清.脆蜜毛叶枣在福建热区的引种表现及栽培要点[J].中国果树.2015

论文知识图

不同继代次数对毛叶枣增殖系数的...毛叶枣灰化及目标提取毛叶枣图像的灰化处理2 2~5℃不同涂膜剂毛叶枣的失水...外植体采集时期与毛叶枣启动培养...不同继代次数对毛叶枣生根率的影...

标签:;  ;  ;  ;  ;  ;  ;  

毛叶枣论文_王小媚,任惠,董龙,方位宽,邱文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