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一种智能传感照地夜灯,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面四角均固定连接一根竖向的支撑杆,四根支撑杆的顶端之间通过一个顶面开口的箱体固定连接,箱体的两侧内壁均分别开设两条条形槽,位于箱体同一侧的两条条形槽前后分布且相互平行,每条条形槽的顶端内壁均固定安装一个电机,每个电机的转轴底端均固定连接一根竖向的丝杆的一端,每根丝杆的另一端均通过轴承与对应的一条条形槽的底端内壁活动链接,每根丝杆的外周均设有一个螺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操作便捷。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智能传感照地夜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面四角均固定连接一根竖向的支撑杆(2),四根支撑杆(2)的顶端之间通过一个顶面开口的箱体(3)固定连接,箱体(3)的两侧内壁均分别开设两条条形槽(4),位于箱体(3)同一侧的两条条形槽(4)前后分布且相互平行,每条条形槽(4)的顶端内壁均固定安装一个电机(5),每个电机(5)的转轴底端均固定连接一根竖向的丝杆(6)的一端,每根丝杆(6)的另一端均通过轴承与对应的一条条形槽(4)的底端内壁活动链接,每根丝杆(6)的外周均设有一个螺母(7),螺母(7)与丝杆(6)螺纹连接,位于箱体(3)同一侧的两个螺母(7)之间均通过一块长条块(8)固定连接,每块长条块(8)的顶面均分别固定连接两根竖向的第一连接杆(9),位于同一块长条块(8)上的两根第一连接杆(9)前后分布,四根第一连接杆(9)的顶端之间通过一块横板(10)固定连接,横板(10)的底面中间固定安装照明灯(11),横板(10)的底面固定安装一个声控开关(12)与一个控制器(13),声控开关(12)与控制器(13)分别位于横板(10)的两侧,横板(10)的前面固定安装一个第一光控开关(14)与一个第二光控开关(15),第一光控开关(14)与第二光控开关(15)分别位于横板(10)的两侧,第一光控开关(14)通过线路与电机(5)连接,第二光控开关(15)、控制器(13)与声控开关(12)串联于照明灯(11)的线路中。
设计方案
1.一种智能传感照地夜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面四角均固定连接一根竖向的支撑杆(2),四根支撑杆(2)的顶端之间通过一个顶面开口的箱体(3)固定连接,箱体(3)的两侧内壁均分别开设两条条形槽(4),位于箱体(3)同一侧的两条条形槽(4)前后分布且相互平行,每条条形槽(4)的顶端内壁均固定安装一个电机(5),每个电机(5)的转轴底端均固定连接一根竖向的丝杆(6)的一端,每根丝杆(6)的另一端均通过轴承与对应的一条条形槽(4)的底端内壁活动链接,每根丝杆(6)的外周均设有一个螺母(7),螺母(7)与丝杆(6)螺纹连接,位于箱体(3)同一侧的两个螺母(7)之间均通过一块长条块(8)固定连接,每块长条块(8)的顶面均分别固定连接两根竖向的第一连接杆(9),位于同一块长条块(8)上的两根第一连接杆(9)前后分布,四根第一连接杆(9)的顶端之间通过一块横板(10)固定连接,横板(10)的底面中间固定安装照明灯(11),横板(10)的底面固定安装一个声控开关(12)与一个控制器(13),声控开关(12)与控制器(13)分别位于横板(10)的两侧,横板(10)的前面固定安装一个第一光控开关(14)与一个第二光控开关(15),第一光控开关(14)与第二光控开关(15)分别位于横板(10)的两侧,第一光控开关(14)通过线路与电机(5)连接,第二光控开关(15)、控制器(13)与声控开关(12)串联于照明灯(11)的线路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传感照地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3)的两侧内壁均开设一条截面为燕尾形的滑槽(16),每条滑槽(16)均位于对应的两条条形槽(4)之间,每条滑槽(16)内均设有一块截面为燕尾形的滑块(17),两块滑块(17)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一根水平的第二连接杆(18)的一端,每根第二连接杆(18)的另一端均对应的一块长条块(8)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传感照地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块滑块(17)的上下两面均固定连接一根竖向的弹簧(19)的一端,每根弹簧(19)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一条滑槽(16)的内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传感照地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块长条块(8)的相对面之间固定连接两根水平的第三连接杆(20),两根第三连接杆(20)前后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传感照地夜灯,其特征在于:每相邻的两根所述的支撑杆(2)之间均固定连接一根水平的连杆(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传感照地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板(10)的底面固定安装一块弹性密封垫(22)。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地夜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智能传感照地夜灯。
背景技术
照地夜灯是指给道路提供照明功能的灯具,泛指交通照明中路面照明范围内的灯具,为了节约电能,设计了声光控照地夜灯,但现有的照地夜灯多裸露在外,灯泡容易受到灰尘的影响,影响照明,同时不能进行亮度调节,给使用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传感照地夜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智能传感照地夜灯,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面四角均固定连接一根竖向的支撑杆,四根支撑杆的顶端之间通过一个顶面开口的箱体固定连接,箱体的两侧内壁均分别开设两条条形槽,位于箱体同一侧的两条条形槽前后分布且相互平行,每条条形槽的顶端内壁均固定安装一个电机,每个电机的转轴底端均固定连接一根竖向的丝杆的一端,每根丝杆的另一端均通过轴承与对应的一条条形槽的底端内壁活动链接,每根丝杆的外周均设有一个螺母,螺母与丝杆螺纹连接,位于箱体同一侧的两个螺母之间均通过一块长条块固定连接,每块长条块的顶面均分别固定连接两根竖向的第一连接杆,位于同一块长条块上的两根第一连接杆前后分布,四根第一连接杆的顶端之间通过一块横板固定连接,横板的底面中间固定安装照明灯,横板的底面固定安装一个声控开关与一个控制器,声控开关与控制器分别位于横板的两侧,横板的前面固定安装一个第一光控开关与一个第二光控开关,第一光控开关与第二光控开关分别位于横板的两侧,第一光控开关通过线路与电机连接,第二光控开关、控制器与声控开关串联于照明灯的线路中。
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传感照地夜灯,所述的箱体的两侧内壁均开设一条截面为燕尾形的滑槽,每条滑槽均位于对应的两条条形槽之间,每条滑槽内均设有一块截面为燕尾形的滑块,两块滑块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一根水平的第二连接杆的一端,每根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均对应的一块长条块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传感照地夜灯,所述的每块滑块的上下两面均固定连接一根竖向的弹簧的一端,每根弹簧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一条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传感照地夜灯,所述的两块长条块的相对面之间固定连接两根水平的第三连接杆,两根第三连接杆前后分布。
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传感照地夜灯,每相邻的两根所述的支撑杆之间均固定连接一根水平的连杆。
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传感照地夜灯,所述的横板的底面固定安装一块弹性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操作便捷,使用本实用新型,首先第一光控开关工作,第一光控开关控制电机工作,电机的转轴顺时针转动,电机的转轴转动带动丝杆顺时针转动,丝杆与螺母螺纹连接,长条块限制了螺母的转动,螺母沿丝杆向上运动,螺母运动带动长条块向上运动,长条块运动带动第一连接杆向上运动,第一连接杆运动带动横板向上运动,横板运动带动照明灯向上运动,照明灯从箱体内移出,同时第二光控开关工作,当有人走近时,声控开关工作,照明灯亮起,然后控制器控制照明灯的亮度,使照明灯逐渐亮起,天亮时,第一光控开关控制电机反向工作,电机的转轴逆时针转动,横板向下运动,使照明灯移入箱体内,横板与箱体接触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本装置通过第一光控开光控制电机的工作,在不使用时,横板与箱体接触配合,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避免了灰尘对照明灯造成污染,同时通过控制器调节照明灯的亮度,避免了过亮造成夜间视力瞬间不适应或过暗不能满足人的需求,给使用带来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智能传感照地夜灯,如图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面四角均固定连接一根竖向的支撑杆2,四根支撑杆2的顶端之间通过一个顶面开口的箱体3固定连接,箱体3的两侧内壁均分别开设两条条形槽4,位于箱体3同一侧的两条条形槽4前后分布且相互平行,每条条形槽4的顶端内壁均固定安装一个电机5,每个电机5的转轴底端均固定连接一根竖向的丝杆6的一端,每根丝杆6的另一端均通过轴承与对应的一条条形槽4的底端内壁活动链接,每根丝杆6的外周均设有一个螺母7,螺母7与丝杆6螺纹连接,位于箱体3同一侧的两个螺母7之间均通过一块长条块8固定连接,每块长条块8的顶面均分别固定连接两根竖向的第一连接杆9,位于同一块长条块8上的两根第一连接杆9前后分布,四根第一连接杆9的顶端之间通过一块横板10固定连接,横板10的底面中间固定安装照明灯11,横板10的底面固定安装一个声控开关12与一个控制器13,声控开关12与控制器13分别位于横板10的两侧,横板10的前面固定安装一个第一光控开关14与一个第二光控开关15,第一光控开关14与第二光控开关15分别位于横板10的两侧,第一光控开关14通过线路与电机5连接,第二光控开关15、控制器13与声控开关12串联于照明灯11的线路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操作便捷,使用本实用新型,首先第一光控开关14工作,第一光控开关14控制电机5工作,电机5的转轴顺时针转动,电机5的转轴转动带动丝杆6顺时针转动,丝杆6与螺母7螺纹连接,长条块8限制了螺母7的转动,螺母7沿丝杆6向上运动,螺母7运动带动长条块8向上运动,长条块8运动带动第一连接杆9向上运动,第一连接杆9运动带动横板10向上运动,横板10运动带动照明灯11向上运动,照明灯11从箱体3内移出,同时第二光控开关15工作,当有人走近时,声控开关12工作,照明灯11亮起,然后控制器13控制照明灯11的亮度,使照明灯11逐渐亮起,天亮时,第一光控开关14控制电机5反向工作,电机5的转轴逆时针转动,横板10向下运动,使照明灯11移入箱体3内,横板10与箱体3接触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本装置通过第一光控开光14控制电机5的工作,在不使用时,横板10与箱体3接触配合,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避免了灰尘对照明灯11造成污染,同时通过控制器13调节照明灯11的亮度,避免了过亮造成夜间视力瞬间不适应或过暗不能满足人的需求,给使用带来方便。
具体而言,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箱体3的两侧内壁均开设一条截面为燕尾形的滑槽16,每条滑槽16均位于对应的两条条形槽4之间,每条滑槽16内均设有一块截面为燕尾形的滑块17,两块滑块17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一根水平的第二连接杆18的一端,每根第二连接杆18的另一端均对应的一块长条块8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18对长条块8具有支撑作用,能够避免长条块8发生倾斜运动,同时第二连接杆18使长条块8与螺母7的连接更加牢固,连接更加稳定,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每块滑块17的上下两面均固定连接一根竖向的弹簧19的一端,每根弹簧19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一条滑槽16的内壁固定连接。弹簧19使滑块17的运动更加顺畅,提高了结构的运动性,同时弹簧19使滑块17与滑槽16之间存在一定的的间隙,避免了滑块17与滑槽16发生碰撞。
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两块长条块8的相对面之间固定连接两根水平的第三连接杆20,两根第三连接杆20前后分布。第三连接杆20对长条块8具有支撑作用,能够避免长条块8发生倾斜运动,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每相邻的两根所述的支撑杆2之间均固定连接一根水平的连杆21。连杆21对支撑杆2具有支撑作用,能够避免支撑杆2发生倾斜运动,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横板10的底面固定安装一块弹性密封垫22。弹性密封垫22具有弹性,具有缓冲作用,能够避免横板10与箱体3发生碰撞,同时使横板10与箱体3的接触更加紧密,避免了灰尘进入箱体3内,提高了箱体3的密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6139.0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245850U
授权时间:20190813
主分类号:F21S 8/00
专利分类号:F21S8/00;F21V21/14;F21V21/36;F21V23/00;F21V23/04;F21V31/00;F21W131/103
范畴分类:35A;
申请人:广东财经大学
第一申请人:广东财经大学
申请人地址:51032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仑头路21号
发明人:梁羡荣
第一发明人:梁羡荣
当前权利人:广东财经大学
代理人:黄靖
代理机构:31310
代理机构编号:济南旌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