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病毒2B、3B蛋白对RLRs介导的Ⅰ型干扰素抑制作用研究

口蹄疫病毒2B、3B蛋白对RLRs介导的Ⅰ型干扰素抑制作用研究

论文摘要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种猪、牛、羊等偶蹄动物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疾病。鉴于口蹄疫能够对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在我国为一类动物疫病。当前研究已证实FMDV编码的非结构蛋白Lpro、3A、3Cpro,和结构蛋白VP1等具有抑制宿主先天性免疫应答的特性,但非结构蛋白2B、3B是否在抑制宿主天然免疫应答中发挥作用尚属未知。因此本研究主要对FMDV 2B、3B在天然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作用开展研究,以期阐明其在RIG-Ⅰ样受体(RIG-Ⅰ like receptors,RLR)介导的Ⅰ型干扰素应答中是否具有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反转录实时定量PCR(RT-qPCR)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发现FMDV 2B能显著降低HEK293T细胞中IFN-β、IL-6、ISG15的mRNA水平,并且能够显著抑制由Poly(I:C)诱导或SeV触发的IFN-β、NF-κB、ISRE启动子的激活,结果表明2B能抑制Ⅰ型干扰素和促炎细胞因子的转录激活。为探究FMDV 2B通过何种机制抑制HEK293T细胞中RLR介导的Ⅰ型干扰素应答,通过磷酸化检测发现FMDV 2B过表达后能抑制HEK293T细胞中TBK1和IRF3的磷酸化水平;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和Pull-Down实验结果表明FMDV 2B可与RIG-Ⅰ样受体RIG-Ⅰ、MDA5相互作用;此外,在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2B后发现,FMDV2B能抑制RIG-Ⅰ、MDA5的转录水平,并能够抑制外源性和内源性RIG-Ⅰ、MDA5在蛋白水平表达,但不抑制VISA、TBK1、IRF3的表达。本研究还发现在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FMDV 3B能显著抑制IFN-β、IL-6、ISG15的转录,并降低由Poly(I:C)诱导或SeV触发的IFN-β、NF-κB、ISRE启动子的激活。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表明,FMDV 3B在RIG-Ⅰ和MDA5水平调节RLR介导的Ⅰ型干扰素应答;RT-qPCR实验结果显示FMDV 3B过表达能下调RIG-Ⅰ、MDA5的转录水平。同时,我们发现FMDV 3B1/3B2/3B3三种蛋白均能抑制HEK293T细胞中Ⅰ型干扰素相关启动子的活化。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FMDV 2B能与RIG-Ⅰ和MDA5相互作用,并抑制RIG-Ⅰ和MDA5的转录、表达;此外,FMDV 2B能抑制RLR信号通路中TBK1和IRF3的磷酸化,从而抑制Ⅰ型干扰素的表达。另外,FMDV 3B对HEK293T细胞中的Ⅰ型干扰素应答也具有抑制作用,并且FMDV3B1/3B2/3B3三种蛋白均能够抑制Ⅰ型干扰素相关启动子的活化。本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对FMDV逃避宿主免疫系统机制的理解,同时也为开发新型口蹄疫疫苗以及制定更加有效的口蹄疫防控策略提供借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RLRS模式识别受体研究进展
  •     1.1.1 维甲酸诱导基因Ⅰ
  •     1.1.2 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因子5
  •     1.1.3 遗传学和生理学实验室蛋白2
  •   1.2 口蹄疫简介
  •     1.2.1 口蹄疫病毒基因组结构特征
  •     1.2.2 口蹄疫病毒的前体蛋白酶
  •     1.2.3 口蹄疫病毒的结构蛋白
  •     1.2.4 口蹄疫病毒的非结构蛋白
  •   1.3 口蹄疫病毒拮抗宿主的抗病毒反应
  •     1.3.1 FMDV的前体蛋白在免疫逃逸中的研究进展
  •     1.3.2 FMDV的结构蛋白在免疫逃逸中的研究进展
  •     1.3.3 FMDV的非结构蛋白在免疫逃逸中的研究进展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口蹄疫病毒2B蛋白抑制Ⅰ型干扰素相关因子的转录激活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细胞、病毒和质粒
  •     2.1.2 主要试剂和耗材
  •     2.1.3 主要仪器
  •     2.1.4 相关溶液和试剂的配制
  •     2.1.5 重组质粒的构建
  •     2.1.6 重组质粒的表达鉴定
  •     2.1.7 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2B蛋白对IFN-β、IL-6、ISG15 转录的影响
  •     2.1.8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2B蛋白对IFN-β、NF-κB、ISRE启动子的影响
  •     2.1.9 重组表达质粒的剂量依赖性检测
  •   2.2 实验结果
  •     2.2.1 pEGFP-C1-2B重组质粒的构建
  •     2.2.2 重组质粒的表达鉴定
  •     2.2.3 FMDV2B抑制由Poly(I:C)或SeV介导的IFN-β、IL-6、ISG15转录水平
  •     2.2.4 FMDV2B抑制由Poly(I:C)或SeV介导的IFN-β、NF-κB、SRE启动子的激活
  •     2.2.5 HEK293T细胞中Poly(I:C)介导的Ⅰ型干扰素与pEGFP-C1-2B转染剂量负相关
  •     2.2.6 HEK293T细胞中SeV介导的Ⅰ型干扰素与pEGFP-C1-2B转染剂量负相关
  •   2.3 讨论
  • 第三章 口蹄疫病毒2B蛋白对RLRS通路的抑制作用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细胞、病毒和质粒
  •     3.1.2 主要试剂和耗材
  •     3.1.3 主要仪器
  •     3.1.4 相关溶液和试剂的配制
  •     3.1.5 RLR通路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
  •     3.1.6 FMDV2B对TBK1和IRF3磷酸化的影响
  •     3.1.7 FMDV2B对外源性RLRs通路分子表达的影响
  •     3.1.8 FMDV2B对内源性RLRs通路分子表达的影响
  •     3.1.9 免疫共沉淀检测FMDV2B与外源性RLRs通路分子的相互作用
  •     3.1.10 Pull-Down检测FMDV2B与内源性RLRs通路分子的相互作用
  •   3.2 实验结果
  •     3.2.1 RLRs通路重组质粒的构建
  •     3.2.2 FMDV2B抑制TBK1和IRF3的磷酸化
  •     3.2.3 FMDV2B抑制外源性RIG-Ⅰ和MDA5的表达
  •     3.2.4 FMDV2B抑制内源性RIG-Ⅰ和MDA5的表达
  •     3.2.5 FMDV2B与外源性RIG-Ⅰ和MDA5发生相互作用
  •     3.2.6 FMDV2B与内源性RIG-Ⅰ和MDA5发生相互作用
  •   3.3 讨论
  • 第四章 口蹄疫病毒3B蛋白对RLRS通路调控的初步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细胞、病毒和质粒
  •     4.1.2 主要试剂和耗材
  •     4.1.3 主要仪器
  •     4.1.4 相关溶液和试剂的配制
  •     4.1.5 重组质粒的构建
  •     4.1.6 重组质粒的表达鉴定
  •     4.1.7 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3B蛋白对IFN-β、IL-6、ISG15 转录的影响
  •     4.1.8 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3B蛋白对IFN-β、NF-κB、ISRE启动子的影响
  •     4.1.9 FMDV3B调节RLR信号通路靶向分子的初步鉴定
  •     4.1.10 FMDV3B对 RLR通路分子mRNA表达的影响
  •     4.1.11 FMDV3B1/3B2/3B3蛋白对IFN-β、NF-κB、ISRE启动子的影响
  •   4.2 实验结果
  •     4.2.1 pEGFP-C1-3B和pEGFP-C1-3B1/3B2/3B3重组质粒的构建
  •     4.2.2 重组质粒的表达鉴定
  •     4.2.3 FMDV3B抑制由Poly(I:C)或SeV介导的IFN-β、IL-6、ISG15 转录水平
  •     4.2.4 FMDV3B抑制由Poly(I:C)或SeV介导的IFN-β、NF-κB、ISRE启动子的激活
  •     4.2.5 FMDV3B在 RIG-Ⅰ和MDA5水平调节RLRs通路
  •     4.2.6 FMDV3B抑制RIG-Ⅰ和MDA5分子mRNA的表达
  •     4.2.7 FMDV 3B1/3B2/3B3 蛋白均能抑制IFN-β、NF-κB、ISRE启动子的激活
  •   4.3 讨论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李明

    导师: 崔尚金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先天性免疫,样受体,型干扰素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生物学,畜牧与动物医学

    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17YFD0502302,2017YFD0500906,2017YFD05009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1402232)

    分类号: S852.65

    总页数: 87

    文件大小: 9273K

    下载量: 285

    相关论文文献

    • [1].Ⅰ型干扰素诱导的内在代谢改变是其免疫功能的关键[J]. 中国临床医学 2016(04)
    • [2].Ⅰ型干扰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效性的荟萃分析[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5(06)
    • [3].Ⅰ型干扰素治疗病毒相关肝病的研究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 2015(21)
    • [4].寨卡病毒与Ⅰ型干扰素反应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 科学通报 2018(Z1)
    • [5].MDA5与MAVS介导针对B型柯萨奇病毒的Ⅰ型干扰素反应[J]. 微生物与感染 2010(01)
    • [6].Ⅰ型干扰素诱导沙门菌感染的巨噬细胞发生坏死性凋亡[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2(06)
    • [7].Ⅰ型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研究进展[J]. 军事医学 2015(07)
    • [8].无环鸟苷修饰的环二鸟苷酸合成及其诱导Ⅰ型干扰素释放活性评价(英文)[J].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19(12)
    • [9].Ⅰ型干扰素在HIV-1感染中的作用具有两面性[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8(09)
    • [10].转录因子MafB负向调控抗病毒免疫反应[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1(02)
    • [11].HIV-1感染者外周血Ⅰ型干扰素产生细胞水平变化的研究[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1(02)
    • [12].肠道病毒71型3C蛋白抑制RIG-I介导的IRF3活化和Ⅰ型干扰素反应[J]. 微生物与感染 2010(04)
    • [13].DNA损伤通过STING致敏Ⅰ型干扰素系统促进固有免疫反应[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5(04)
    • [14].细丝蛋白A通过活化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抑制H5N6流感病毒复制[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8(12)
    • [15].EB病毒诱导Ⅰ型干扰素通路活化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6(03)
    • [16].2型单纯疱疹病毒对HaCaT细胞分泌Ⅰ型干扰素的影响[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01)
    • [17].金欣口服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大鼠Ⅰ型干扰素表达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07)
    • [18].TET3通过不依赖DNA去甲基化的方式负性调控Ⅰ型干扰素的产生[J]. 科学新闻 2017(04)
    • [19].E2泛素结合酶UBE2S抑制Ⅰ型干扰素产生的分子机制[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20(10)
    • [20].LPS对丙型肝炎病毒复制以及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影响[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9(04)
    • [21].Ⅰ型干扰素在原虫感染中的作用[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8(04)
    • [22].棘腹蛙Ⅰ型干扰素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J]. 中国兽医杂志 2017(04)
    • [2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通过阻碍STAT1/STAT2核转位抑制Ⅰ型干扰素的信号转导[J]. 中国畜牧兽医 2010(10)
    • [24].人参提取物对Ⅰ型干扰素及下游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J]. 中成药 2019(01)
    • [25].抗病毒免疫和自身免疫中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0(04)
    • [26].ANXA1促进Ⅰ型干扰素表达抑制口蹄疫病毒的复制[J]. 微生物学报 2018(10)
    • [27].miR-378和miR-30e:NK细胞杀伤功能的负向调控分子[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2(06)
    • [28].虹鳟Ⅰ型干扰素基因的表达与纯化[J]. 动物医学进展 2013(04)
    • [29].转录因子MafB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对CD14~+单核细胞分泌Ⅰ型干扰素的影响[J]. 肿瘤学杂志 2020(07)
    • [30].RIG-Ⅰ对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调控[J]. 农业灾害研究 2018(01)

    标签:;  ;  ;  ;  

    口蹄疫病毒2B、3B蛋白对RLRs介导的Ⅰ型干扰素抑制作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