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高分子论文_程莹,蒋文韬,张迪,白仁碧,周晓吉

导读:本文包含了两性高分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两性,高分子,污泥,聚合物,氯化铵,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

两性高分子论文文献综述

程莹,蒋文韬,张迪,白仁碧,周晓吉[1](2019)在《两性离子聚合物改性高分子膜抗污染性能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性离子聚合物因同时含有正电荷和负电荷,可以在水溶液中通过水合化和离子溶剂化的共同作用形成牢固且稳定的水合层,能够很好的抑制蛋白质吸附而成为一种新型的抗污染材料.综述了近年来两性离子功能化改性高分子膜来提高抗污染性能的方法,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建议及展望.(本文来源于《膜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田瑜,李赛,吕琳,郭波[2](2019)在《新型两性高分子污泥脱水剂PADS的合成及其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DAC)和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为单体,采用叁元自由基水溶液共聚法合成两性污泥脱水剂P(AM-DAC-SMAS),简称为PADS。利用响应面法考察了叁元单体配比、引发剂含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等对PADS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单体配比n(AM)∶n(DAC+SMAS)=4.00∶1,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1%,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40℃,体系pH值为6.5,搅拌速度为150 r/min。当PADS的投加量为7 mg/g干泥时,污泥达到最佳脱水效果,污泥含水率W_c可由98.56%降为75.05%,污泥比阻SRF由2.98×10~(13)m/kg降为1.23×10~(13)m/kg。(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田瑜[3](2019)在《基于绿色纳米铁的类芬顿法协同两性高分子污泥脱水剂PADS用于污泥脱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污水排放量与污泥产量逐年递增。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一般含水率高达98%以上,体积庞大且含有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及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如果处置不当,将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核心环节是污泥脱水,如何更有效的进行污泥脱水,减少后续处理难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以山西省晋中市某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池污泥为目标物,分别利用自制的两性高分子污泥脱水剂P(AM-DAC-SMAS)、基于绿色纳米铁的类芬顿法和基于绿色纳米铁的类芬顿法协同PADS的方法,进行污泥脱水的研究。实验结果如下:(1)自制高分子污泥脱水剂PADS,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对其进行表征,结果显示PADS是含有阳离子基团-季铵基团和阴离子基团-磺酸基团的两性高分子聚合物。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和Box-Behnken实验,对PADS的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当单体物质量的配比(AM)/(DAC+SMAS)为4.00,氧化还原引发剂质量分数0.1%,反应时间为3h,反应温度为40℃,体系pH值为6.5,搅拌速度为150r/min时,制备的PADS的脱水效率最高;该条件下PADS投加量为7.0mg/(g干泥)时,污泥含水率Wc可由98.56%降为75.05%,污泥比阻SRF由2.98(10~(13)m/kg)降为1.23(10~(13)m/kg)。在相同投加量下,与传统污泥脱水剂CPAM相比,PADS的脱水效果明显优于CPAM。说明PADS具有更强的电中和作用,可以将污泥中带正、负电荷的物质同时中和;并且高分子链式结构使其拥有更强的吸附架桥作用,可以将污泥颗粒更加快速紧密的团聚在一起。(2)基于绿色纳米铁的类芬顿法用于污泥脱水,分别考察了H_2O_2投加量、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纳米铁的投加量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法适用的pH值范围较宽,pH值在3~7,污泥脱水效果相近。与传统芬顿法比较,基于绿色纳米铁的类芬顿法用于污泥脱水,不需预先酸化调节pH值,在污泥初始pH为6.82的条件下,H_2O_2投加量为3.0g/L,纳米铁的投加量为1.0g/L,反应时间为60min,反应温度为20℃时,污泥的Wc由98.86%降为70.31%,SRF由2.98(10~(13)m/kg)降为0.92(10~(13)m/kg)。在扫描电镜SEM下观察到,经该方法处理后的污泥样品表面结构变得不规则,絮体形态松散,测得处理后污泥上清液中的SCOD、蛋白质和多糖与处理前相比,分别增加了9.07倍、14.93倍和14.22倍。说明该类芬顿法能有效破解污泥中的胶态物质EPS以及包裹在EPS内部的有机物。(3)基于绿色纳米铁的类芬顿法协同PADS用于污泥脱水。考察了类芬顿试剂与PADS投加顺序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研究显示:首先利用类芬顿氧化处理污泥,可有效地将EPS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的细胞壁等物质裂解,形成输水通道,使其中裹挟着的水分释放到外部。然后再投加PADS将裂解后呈细微悬浮状的物质聚集、絮凝、沉淀,从而可以显着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大幅度降低污泥的含水率。调理后,Wc和SRF分别由98.43%和3.14(10~(13)m/kg)降低至69.86%和0.85(10~(13)m/kg)。基于绿色纳米铁的类芬顿法协同PADS用于污泥脱水,利用类芬顿的氧化,在不需酸化调节污泥pH值的条件下,将污泥中EPS包裹着的有机物、细胞壁和细胞膜溶解,将蛋白质、多糖和脂质等物质释放到水相中,使得细胞内裹挟着的束缚水变为游离水释放到体系中,再利用PADS,将边界中较小的带负电荷的颗粒重新凝聚成适合压力过滤的大颗粒和致密颗粒,同时还可以将带有正电荷的各种无机悬浮颗粒聚集成大颗粒物质,从而形成具有良好沉降性能的污泥颗粒,便于后续的机械性脱水,降低污泥脱水成本,提高污水处理厂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王刚,李嘉,何宝菊,徐敏,常青[4](2018)在《两性高分子絮凝剂聚乙烯亚胺基黄原酸钠除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PEI)为母体,通过化学反应将二硫代羧基引入到其分子链中,制备出3种新型高分子絮凝剂聚乙烯亚胺基黄原酸钠(PEX),采用2种性质不同的高岭土配制的含浊水样作为考察对象,通过絮凝实验法研究PEX对水样中浊度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3种PEX对不同性质含浊水样中浊度的去除性能具有一定的差异,浊度的最高去除率随着PEX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随着原浊的增加而略有升高.PEX为两性聚电解质,PEX-1、PEX-6、PEX-60溶液的等电点pH_(iep)分别为3.8、5.0、8.7;当体系初始pH值位于3种PEX各自等电点处,浊度的去除率最高,可分别达到98.6%、96.6%、91.3%.含浊水样中共存Cu(Ⅱ)或Ni(Ⅱ)时,可明显提高浊度的去除效果.体系中余浊随着静置后Zeta电位绝对值的降低(升高)而减小(增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官悦,苏智,张钰涵,朱明,秦丹[5](2018)在《两性高分子脱水剂p(DMDAAC-co-IA-co-DMC)污泥脱水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溶液共聚合方法制备高分子脱水剂p (DMDAAC-co-IA-co-DMC),产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TGA)和差示扫描(DSC)进行了表征。用于污泥脱水试验,投加量为40mg/100g,污泥比阻降低率69. 9%、泥饼含水降低率11. 5%、滤液浊度去除率54. 0%;脱水剂与助剂硅藻土复配,硅藻土与脱水剂质量比为0. 1∶1,污泥比阻降低率73. 8%、滤饼含水降低率17. 4%、滤液浊度去除率77. 8%。对滤饼的电镜扫描(SEM)图像用分形理论的盒子计数法处理,非线性数学计算滤饼空隙分维数D_f与试验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四川环境》期刊2018年05期)

刘敏洁,王鸿儒[6](2018)在《天然高分子改性两性絮凝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高分子改性两性絮凝剂因其在废水处理中的适用范围广,能够避免二次污染,原料天然可再生等优点,被广泛研究。介绍了常见的几种天然高分子改性两性絮凝剂,综述了其发展利用以及相对优势,对天然高分子改性两性絮凝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皮革》期刊2018年08期)

王博,刘杭,韩肖惠,杜晶晶,张彰[7](2018)在《壳聚糖改性—两性离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壳聚糖(CTS)为原料,通过Schiff反应以及烷基化反应在壳聚糖的活性氨基上先后引入亲水和疏水基团,合成了一种易溶于水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Rm,n-CTS-B).采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H-NMR)等方法对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分子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元素分析(EA)测定其取代度,采用正交实验确定其最优反应条件.对Rm,n-CTS-B的水溶性、表面张力以及泡沫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R8,2-CTS-B具有良好的表面性能,表面张力能达到31.13 m N/m.(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李漫,裴立军,蔡照胜,房桂干[8](2018)在《两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CHPDMDHA-g-N,O-CMC的合成、表征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5%NaOH溶液催化下,通过3-氯-2-羟丙基二甲基脱氢枞基氯化铵(CHPDMDHA)与N,O-羧甲基壳低聚糖(N,O-CMC)缩合,得到3-氯-2-羟丙基二甲基脱氢枞基氯化铵接枝N,O-羧甲基壳低聚糖(CHPDMDHA-g-N,O-CMC);采用FT-IR和1H NMR表征了产物结构,元素分析法确定了产物接枝度(DQ);根据CHPDMDHA-g-N,O-CMC水溶液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确定了其临界胶束浓度(CCMC)及对应的表面张力(γCMC);根据振荡乳化法得到的苯/水体系乳状液稳定时间研究了产物的乳化能力。结果表明:对于接枝度分别为18.7%、21.5%和23.1%的CHPDMDHA-g-N,O-CMC,其CCMC值分别为4.82×10~(-4)、1.33×10~(-4)和7.50×10~(-5)mol/L,γCMC分别为35.1、33.7和32.7 m N/m;接枝度为23.1%的CHPDMDHA-g-N,O-CMC,其1.0 g/L的水溶液与等体积的苯构成的乳液的稳定时间为195 s,大于同等条件下蔗糖酯和单甘酯为乳化剂时形成的乳液。(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8年01期)

岳馥莲,张春晓,江燕妮,朱明[9](2016)在《两种两性高分子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制备两种两性高分子絮凝剂p(DMDAAC-co-FA)和p(DMC-co-DMAEMA-coAMPS)。对两种共聚合产物进行了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构表征。用两种絮凝剂对印染废水进行絮凝试验的结果显示,絮凝剂p(DMDAAC-co-FA)在pH~7、投加量120 mg·L~(-1)时,CODCr去除率79.2%,色度去除率95.0%;絮凝剂p(DMC-co-DMAEMA-co-AMPS)在pH~7、投加量140 mg·L~(-1)时,CODCr去除率75.3%,色度去除率92.0%。通过对絮凝试验的絮体进行电镜扫描分析,采用非线性数学分形理论盒子法计算絮体形貌的空隙分维数Df,结果表明,絮体形貌的空隙分维数理论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相符。(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6年07期)

丁艳,胡佳月,刘婷[10](2015)在《新型两性淀粉基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及絮凝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淀粉(St)、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St-g-AM-AMPS-DMDAAC两性聚合物,对其合成工艺进行讨论,并对其絮凝性能进行研究。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配比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接枝效率的影响,研究了絮凝剂用量、pH值、温度、NaCl浓度等因素对絮凝性能的影响。用红外光谱仪对聚合物结构进行表征。实验得到最佳合成工艺为:引发剂浓度为0.6%(占单体质量的百分数),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h,AM与AMPS、DMDAAC质量比为5∶1∶1时,单体转化率87.44%、接枝率203.51%、接枝效率99.74%。当絮凝剂用量为40mg/L,pH值为4~10,温度为40~60℃,NaCl浓度为0.06mol/L时,两性聚合物絮凝性能最好,具有一定的耐酸、耐碱、抗温、抗盐性能。(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5年S2期)

两性高分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DAC)和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为单体,采用叁元自由基水溶液共聚法合成两性污泥脱水剂P(AM-DAC-SMAS),简称为PADS。利用响应面法考察了叁元单体配比、引发剂含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等对PADS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单体配比n(AM)∶n(DAC+SMAS)=4.00∶1,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1%,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40℃,体系pH值为6.5,搅拌速度为150 r/min。当PADS的投加量为7 mg/g干泥时,污泥达到最佳脱水效果,污泥含水率W_c可由98.56%降为75.05%,污泥比阻SRF由2.98×10~(13)m/kg降为1.23×10~(13)m/kg。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两性高分子论文参考文献

[1].程莹,蒋文韬,张迪,白仁碧,周晓吉.两性离子聚合物改性高分子膜抗污染性能的研究进展[J].膜科学与技术.2019

[2].田瑜,李赛,吕琳,郭波.新型两性高分子污泥脱水剂PADS的合成及其表征[J].应用化工.2019

[3].田瑜.基于绿色纳米铁的类芬顿法协同两性高分子污泥脱水剂PADS用于污泥脱水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4].王刚,李嘉,何宝菊,徐敏,常青.两性高分子絮凝剂聚乙烯亚胺基黄原酸钠除浊性能[J].中国环境科学.2018

[5].官悦,苏智,张钰涵,朱明,秦丹.两性高分子脱水剂p(DMDAAC-co-IA-co-DMC)污泥脱水应用研究[J].四川环境.2018

[6].刘敏洁,王鸿儒.天然高分子改性两性絮凝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皮革.2018

[7].王博,刘杭,韩肖惠,杜晶晶,张彰.壳聚糖改性—两性离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J].化学研究.2018

[8].李漫,裴立军,蔡照胜,房桂干.两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CHPDMDHA-g-N,O-CMC的合成、表征及性能[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8

[9].岳馥莲,张春晓,江燕妮,朱明.两种两性高分子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6

[10].丁艳,胡佳月,刘婷.新型两性淀粉基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及絮凝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15

论文知识图

超支化客体分子(EtG1-Ada,MeG2-Ada,E...磺基季铵盐两性高分子的高效液相...一6FA367、80A51、HPAM、分散型两性两性高分子聚合物包覆的CdTe纳...磺基季铵盐两性高分子的红外光谱...投加172.56mg/LlnN对lnε图

标签:;  ;  ;  ;  ;  ;  ;  

两性高分子论文_程莹,蒋文韬,张迪,白仁碧,周晓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