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佳卉:《共产党宣言》中的所有制问题及新时代价值论文

吕佳卉:《共产党宣言》中的所有制问题及新时代价值论文

[摘要]按照历史更迭顺序梳理《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的所有制观点,结合马克思主义其他经典著作及有关研究,笔者认为马克思对共产主义所有制的最终设想为实现个人所有制。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是《宣言》中的所有制思想“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结果,有着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对非公有制部分的合理解释有助于打破对中国社会主义性质的理论构陷,为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支撑。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所有制;启示;价值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部“完备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①。列宁称之为马克思学说“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所以读《宣言》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研究思路的一个还原。《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在所有的活动中“都特别强调所有制问题,把它作为运动的基本问题②”,因此对《宣言》中所有制问题清晰的梳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有一定启示作用。

一、《宣言》中所表达的所有制思想及其历史更迭

《宣言》中对所有制问题的阐述主要集中在第一、二及第四部分,共计二十多处。《宣言》明确指出,“消灭先前存在的所有制关系,并不是共产主义所独具的特征。一切所有制关系都经历了历史更替、历史变更③”,这就是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切所有制的形成、变革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旧的生产关系因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解体,并在新的生产力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所有制关系,因而所有制形式的更迭是不断否定自身的结果。

依照时间顺序所有制大致为:个人私有制(即小私有)、资本主义私有制(即大私有)、共产主义所有制。所有制的更迭主要经历了两次大的否定:第一次否定是大私有对小私有的否定,劳动者被迫变为了无产者,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集中归属资产阶级;第二次否定是共产主义所有制对大私有的否定,社会物质资料逐步实现由少数人私有到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的转化。

在料液浓度、料液体积流量、浓缩倍数等相同的条件下,研究了超滤时间对膜通量及压力的影响,结果如图5所示。

(一)资本主义私有制否定个人私有制

个人私有制是一种小生产者的私有制,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之前,劳动者对生产资料及生活资料的占有方式④,但伴着工业革命的爆发,生产力进步了,资产阶级日益发展壮大起来,原本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小农经济已经不能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作出相应调整,个人私有制被资本主义私有制否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是不发达的共产主义。中国现行的所有制制度并不违背《宣言》的主要思想,虽然《宣言》中论述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完全的公有制,但这一设想是适用于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而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注意到马克思当时描述的公有制是在资本主义“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的社会制度,而中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物质财富的积累,这与马克思预测的不同,所以单一的公有制并不适合中国当前的国情。

(二)共产主义所有制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

在社会生产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生产完全社会化了,而生产的社会化必然要求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只有这样才可以克服生产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从而在此基础上组织社会实行有计划的生产。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依然是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私人占有,生产的社会性同资产阶级对生产资料占有的私人性之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⑦二者之间的矛盾不断地通过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外化,“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⑧”,社会仿佛是经历了“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⑨”。这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外壳已无法容纳不断发展的“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了,要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能变革所有制关系,即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所有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并以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为基础的社会制度。虽然资本主义在社会物质资料积累的进程中有过积极作用,但阶级对立依旧存在于现代资产阶级社会,这种对立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加剧。正如资本主义私有制否定个人私有制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个人,即无产者。

二、共产主义所有制分阶段实现

《宣言》并没有明确指出所有制演进到资产阶级私有制之后,共产主义阶段的社会制度具体是什么,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⑩”,“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辩证统一的。由于现代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⑪。”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所以肯定共产主义的所有制是有别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是对私有制的否定。

但值得注意的是,《宣言》发表时期,马克思还没有明确提出共产主义的分阶段思想,这里的“共产主义”只是个有广义概念的称谓⑫。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才把共产主义分为了低级和高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和共产主义阶段,描述中可以得出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任务不同,对应实行的所有制也是不同的。

利用惰性气体氮气不与克劳斯系统内硫磺、硫化亚铁、硫蒸气及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在硫磺回收装置停工期间,采用热氮气对制硫系统进行吹硫,保证制硫系统洁净。吹硫期间,尾气系统正常运行,吹硫过程气进入尾气处理系统,经过加氢还原吸收后,送入其他正常运行的制硫系统进行处理,减少SO2排放。待氮气吹扫稳定后,补入一定量的工厂风对制硫系统设备和催化剂床层进行钝化。严格控制工厂风量,防止设备和催化剂床层超温、加氢催化剂床层过氧。钝化后期,可选择将制硫系统过程气引入急冷塔碱液吸收后排入尾气焚烧炉,或直接将过程气切入尾气焚烧炉。

(一)社会主义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阶段,是生产力不足够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推翻。《宣言》写道,“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⑬”社会主义公有制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过程,是剥夺剥夺者的过程,《宣言》还为这种所有制的转变,提供了十条具体“措施”。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要明确,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并不是简单地不加以划分的把个人财产直接变为社会财产。收回的只是资产阶级拿去奴役他人的那一部分,而“个人挣得的、自己劳动得来的财产”或“构成个人的一切自由、活动和独立的基础的财产”不会被剥夺。

公有制不是一种主观任意的发明创造,而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高度发展的结果⑭,这点可以从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中看到。他们认为社会主义阶段的公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成就,是以生产社会化为基础的一种现代财产占有方式。社会主义公有制脱胎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种所有制方式是资本主义为未来社会准备的,离开现代化大生产,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有这种现代意义上的公有制或社会所有制形式产生的。所以说,公有制不是主观臆造的产物,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历史的必然。

这棵樟树活了千年。它身后的祠堂比它年轻,它周围的房子与房子里的人比它年轻,惟有四面青山,见过它少年、青年的模样。山在远处,树在村中,恰似那隽永的诗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样的格局,这样的安排,惟有神能够做到。

(二)共产主义阶段:建立个人所有制

⑦叶莉.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的新发展——重读《共产党宣言》的一点体会[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11):40-42.

降低药占比对我院医疗服务体系运行状况及患者医疗费用的影响 ………………………………………… 邓 鋆等(6):731

关于共产主义阶段所对应的所有制,马克思在其他著作中给出了较多的描述。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61—1863》中提出建立“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的所有制⑮”的设想,主张全体劳动者“社会地占有而不是作为各个私的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在《资本论》第一卷推进为自由劳动者“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⑯”;而到了1871年的《法兰西内战》则强调把“个人所有制”变为现实。恩格斯将这些思想在《反杜林论》中进行了解释:“靠剥夺剥夺者而建立起来的状态,被称为以土地和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的个人所有制的恢复⑰”,概括为“一种既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所有制⑱”,“社会所有制涉及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涉及产品,那就是涉及消费品⑲”。

对这一问题学界有多种理解,因此“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被称作是“哥德巴赫猜想”。《宣言》虽然没有为人们提供明确的说法,但却为人们解读“个人所有制”提供了的思路。要“重建”的这种“个人所有制”是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进一步升华,依旧强调劳动者对社会全部生产资料的占有,但又体现了人的自由性。

首先,个人所有制不存在私人占有情况,因为共产主义阶段,社会生产力极度发达,“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大家“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就“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人们需要什么,社会就可以提供什么,私有财产完全丧失存在的必要性。其次,个人所有制本质上仍是社会公有制,依旧是对私有制的否定。“联合起来的每个人”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虽然强调“每个人”,但对于“小私有”或“大私有”都是一种否定,这两种传统私有制是单个人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两者只是大小量的不同,但个人所有制强调的“每个人”都是以“联合起来”为前提存在的,即“联合起来的每个人都享有生产资料”。再次,个人所有制是对社会公有制的一种完善,是与同阶段生产力的对应。在社会主义阶段,公有制是每个劳动者都平均的占有共同的生产资料,社会总劳动产品做了必要的扣除后,“按劳分配”给个人,个人作为“各个私的个人”得到生活资料。而共产主义阶段,私有财产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生产资料被所有劳动者共同的占有,生活资料则实现“按需分配”。

三、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启示

厘清《宣言》中的所有制观点对认识中国当前所有制关系有着一定的启示及肯定作用。中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宣言》中的所有制思想“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结果,有着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现行的所有制关系的清晰定位有利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提升。

(一)理论层面的肯定

《宣言》强调“个人私有制”被消灭使生产力得以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建立的前提条件。“靠自己劳动挣得的私有制,即以各个独立劳动者与其劳动条件相结合为基础的私有制,被资本主义私有制,即以消灭别人的但形式上是自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所排挤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建立是以个人私有制的消灭为前提的,只有劳动者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资本主义发展才能有足够的劳动力。总之,资本主义私有制用公开的、赤裸裸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⑥。”从资本主义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来看,资本主义私有制代替个人私有制有着历史的必然性与一定的进步作用。

而且社会主义公有制本身就是脱胎于资本主义的,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思想,只是一种过渡形式。公有制不是社会主义者的发明,是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来的成就。公有制表现为劳动者的协作和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这种现代财产占有方式是以资本主义大生产为基础的。马克思甚至讲得更加明确,他认为社会公有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的,是资本主义为未来社会准备的一种所有制方式,离开现代化大生产,这种现代意义上的公有制或社会所有制形式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产生的。我们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个人所有制,所以在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只一味的强调单一公有制,惶恐于有别于公有制的所有制的出现。要注重的是社会生产资料的公有,必须保证全体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主体地位。

(二)实践层面的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最能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马克思在《宣言》中对于所有制问题,指导无产阶级就是要对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实行强制性的干涉,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资料的总量,但是现实的社会主义实践本身却面临着重重压力。中国共产党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持续发展,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⑳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将要走向强起来。

在内部,建国初期超越生产力发展阶段,盲目跳跃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生产效率低,社会发展缓慢,社会主义建设走了弯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根据正确把握基本国情,及时做出调整,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确实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人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进展更是全方位、历史性的。所以,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而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但不可忽视,中国现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多层次性,城乡之间,沿海与内陆边远省份之间,工业与农业之间,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应坚持现行的所有制制度,在这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以使经济总量迅速增长;还必须与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进行普遍广泛的经济交往,继续发展生产力。

(Ⅲ)因四边形AMCD为平行四边形,故它的对角线MD平分AC,从而可知MD过△AMC的重心W,因此直线DG过点W.

综上,从理论上讲,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不容置疑;从实际出发,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的全面开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的最有力证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要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国的社会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确确实实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制度,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扬。要坚定四个自信,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做的探索,所取得的每一点成果,都正一步一步朝着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理想目标迈进。

[注释]

①廖贤富.马克思恩格斯政党学说概述[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2(02):15-17.

②③⑥⑧⑨⑩⑪⑬马克思.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版.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后,灵敏度为99.02%(1325/1338),特异度为93.02%(80/86),诊断准确率为98.66%(1405/1424)。

在外部,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但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21]。社会主义国家处于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之中,孤立于世界之外,只能限制自身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交往,就必须与既定的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的规则打交道。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只有在废除私有制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创造出来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22]”。

④陈跃.论社会主义民有经济的本质[J].广西社会科学,2011(05):52-56.

⑤⑯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版.

当生产力不断发展,终将由社会主义阶段过渡到真正的共产主义阶段。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旧式分工将再次做出调整。《宣言》中的“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将在这里实现,是指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如何在社会的占有生产资料的条件下,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宣言》中并未明确指出具体是一种怎么样的所有制。

综上所述,光伏电站的快速建立使太阳能开发及利用逐渐成为目前新能源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式光伏发电集成系统作为光伏工程领域中的核心,只有确保分布式光伏发电集成系统稳定运行,才能提高光伏电站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我国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⑫关锋.共产主义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对《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所有制的再解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122-124+135.

⑭李惠斌.重读《共产党宣言》——对马克思关于“私有制”、“公有制”以及“个人所有制”问题的重新解读[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03):31-37.

⑮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61—186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版.

⑰⑱⑲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版.

发电量考虑有效电量系数,再扣除厂用电、电站至红河变电站输变电损失后即为上网售电量。有效电量系数取0.95,厂用电率按0.2%、输变电损失按2%计,则:

同时,利用超星、爱课程等网络平台,发布教师制作的教学、实操视频。学生先利用手机、PC等移动终端,对网络课程资源在线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将教学视频下载到本地,供随时反复观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⑳[2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10-28.

[22]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版.

[作者简介]吕佳卉(1989-),女,汉族,山西人,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金鸣娟(1958-),女,汉族,湖北人,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历史文化与传播。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031(2019)04-0021-03

标签:;  ;  ;  ;  ;  ;  ;  ;  ;  ;  ;  ;  ;  ;  

吕佳卉:《共产党宣言》中的所有制问题及新时代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