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法论文_顾晓虎,张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阻尼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阻尼,滤波器,电流,无源,积分器,变流器,模态。

阻尼法论文文献综述

顾晓虎,张健[1](2019)在《基于有源阻尼法的并网逆变器谐波抑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LCL型并网逆变器自身存在固有谐振尖峰的问题,在有源阻尼法的基础上建立电容支路电流前馈和逆变器输出侧电流闭环的电流控制结构,对逆变器的开关实施过流保护,抑制并网电流中的谐波分量,从而提高并网电能质量与系统稳定性。首先建立叁相LCL并网逆变器模型,简要分析采用方案对LCL滤波器谐振的抑制效果。然后根据并网电压与电容支路在汇合节点处的关系,由电网电流及电网电压等效替换电容支路电流,以达到减少电容电流传感器的目的。最后搭建系统结构模型,进行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方案可行有效。(本文来源于《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吴雷,张雪[2](2018)在《基于谐振积分器的有源阻尼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LCL滤波器在并网逆变器中广泛应用,LCL滤波器存在的谐振问题不容忽视。传统电容电流反馈中反馈系数越高,谐振抑制能力越强,但会导致系统不稳定。由于谐振积分器具有特有的频率选择性,可根据此特性提取出电容电流中谐振频率分量,在低反馈系数时仍拥有很好的谐振抑制能力。故可采用谐振积分器与电容电流反馈的有源阻尼法相结合的控制方法来保证系统稳定性。仿真与实验验证了其正确性与高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唐宇航,陈志坚,梅志远,孙建连[3](2017)在《数值计算结合试验测定模态阻尼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任一种分布的激励必将引起多个模态的响应,试验中要激出单一模态振动是很难的,传统阻尼比估算方法所采用的信号处理手段不能有效分离迭加模态,以致测试阻尼比往往误差较大。从多自由度迭加法动响应分析入手,指出模态混迭现象是制约精确阻尼比测试的重要因素,在阻尼较大、刚度较低时模态更密集、迭加效应更显着,提出通过数值计算进行模态截断以实现"纯模态"提取的方案,推导了共振激励下试验与数值仿真结果中频响峰值谱线表达式,找出二者间的关系,用纯模态计算结果修正测试阻尼比。通过对4块不同板单元进行前8阶试验模态分析与数值计算参数修正,结合频响函数验证了修正阻尼比的数据可靠性,得出了不同结构、材料间阻尼比差异的部分规律。结果表明,模型试验对复合材料板的阻尼比识别准确性要低于钢板,其阻尼性能往往被低估且修正幅度较大,该方法为模态参数识别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7年04期)

荆磊,杨亚斌,陈亮,郜晓亮[4](2017)在《改进的阻尼法低纬度磁异常化极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低纬度地区的磁异常资料进行化极处理能减少或消除斜磁化影响,对提高磁测资料的利用程度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分析原有的低纬度磁异常化极过程的基础上,改进了原有化极方法的滤波过程.改进后的阻尼化极方法,采用将振幅谱和相位谱分开进行滤波的过程,过程中只需要考虑对化极因子的振幅谱进行压制即可.通过公式分析表明该方法更加合理,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经单个模型和组合模型试验表明,此化极方法准确、稳定、可靠,可以有效地突出低纬度地区的异常体信息.(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吴雷,张雪[5](2017)在《基于网侧电流与逆变侧电流反馈的有源阻尼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LCL滤波器在并网逆变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LCL滤波器存在的谐振问题变得不容忽略。针对网侧电流与逆变侧电流反馈的有源阻尼算法,系统延迟会产生非最小相行为,严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文章采用PID控制代替原来的PI控制,大大地减小了非最小相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案的正确性与高效性。(本文来源于《通信电源技术》期刊2017年01期)

徐慧芳,涂德凤,于玉亭[6](2016)在《基于主动阻尼法的多变换器系统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变换器电力电子系统中,负载变换器可以等效为前级变换器的恒定功率负载CPL(constant power load),这给系统带来了等效负电阻,导致系统不稳定,而采用主动阻尼的方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并且不产生额外功耗,故根据主动阻尼方法改进了Buck DC/DC开关变换器。(本文来源于《新乡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崔楠楠,江夏进[7](2014)在《一种调感变阻尼法在配电网对地参数测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煤矿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电网,提出一种调感变阻尼法来实时测量配电网的对地参数,即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正常运行情况下,测量中性点位移电压,投入阻尼电阻,调节消弧线圈电感,使得中性点位移电压达到阻尼电阻投入前的值;然后变换阻尼电阻,记录另一个稳态中性点位移电压,再次调节消弧线圈电感量,使得中性点位移电压回归到调感前的值;最后,根据两组实验测得的零序电压幅值及相应的电感、阻尼电阻,精确计算出系统分布电容和绝缘电阻。通过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了该测量方法的准确性。该调节方法能计算出系统对地参数,配电网的电容电流,并准确判断出系统线路整体的绝缘性能。(本文来源于《煤矿机电》期刊2014年05期)

吉同军,马齐[8](2011)在《基于LCL滤波的双馈风电变流器有源阻尼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双馈风电变流器中,LCL滤波器通常串联在网侧变流器与电网之间来抑制开关频率周围的电流纹波。提出基于LCL滤波的双馈风电变流器新型有源阻尼方法,即根据测量的电网电压和LCL滤波器网侧电流,计算得到LCL滤波器的电容电压,并将该电容电压经过有源阻尼模块加到网侧变流器电流环的输出电压指令上。对系统稳定进行分析,给出合适的网侧变流器电流环比例增益;并分析有源阻尼系数对系统稳定的影响。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有源阻尼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力》期刊2011年12期)

伍小杰,孙蔚,戴鹏,周娟[9](2010)在《一种虚拟电阻并联电容有源阻尼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PWM整流器每相通过一个L滤波器接入电网,L滤波器用来滤除开关频率谐波。然而,若用LCL滤波器代替L滤波器接入电网可以利用较小的电容电感值,达到较好的滤波效果。但是LCL滤波器在高频下会产生谐振,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基于虚拟电阻的概念,本文采用一种新的电容并联电阻的虚拟电阻有源阻尼法并分析了该方法的阻尼原理,推算了其功率损耗函数和纹波衰减函数,首次提出通过纹波衰减函数的博德图分析阻尼方法的有效性,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顾武军[10](2010)在《基于反步与阻尼法的机械臂光滑鲁棒控制器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抵消动力学不确定性,摩擦力和干扰的影响,目前机器人类系统的鲁棒控制器大多使用了滑模控制,而且很多都未论述滑模控制的颤振问题,仿真也是在理想化的切换情况下获得,并不能准确反应实际的物理系统效果。而且在物理实现时,使用滑模控制需要切换装置,频繁切换对装置的性能要求较高。现以典型的机器人类系统机械臂为例,使用反步控制结合自适应神经网络和非线性阻尼技术,给出了一种光滑的鲁棒自适应控制器来跟踪给定参考轨迹,避免了控制器的切换。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控制性能及鲁棒性,并且同一般的控制器做了性能比较。最重要的是得到了光滑的鲁棒控制电机电压。(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0年13期)

阻尼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LCL滤波器在并网逆变器中广泛应用,LCL滤波器存在的谐振问题不容忽视。传统电容电流反馈中反馈系数越高,谐振抑制能力越强,但会导致系统不稳定。由于谐振积分器具有特有的频率选择性,可根据此特性提取出电容电流中谐振频率分量,在低反馈系数时仍拥有很好的谐振抑制能力。故可采用谐振积分器与电容电流反馈的有源阻尼法相结合的控制方法来保证系统稳定性。仿真与实验验证了其正确性与高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阻尼法论文参考文献

[1].顾晓虎,张健.基于有源阻尼法的并网逆变器谐波抑制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吴雷,张雪.基于谐振积分器的有源阻尼法[J].电力电子技术.2018

[3].唐宇航,陈志坚,梅志远,孙建连.数值计算结合试验测定模态阻尼法[J].振动与冲击.2017

[4].荆磊,杨亚斌,陈亮,郜晓亮.改进的阻尼法低纬度磁异常化极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2017

[5].吴雷,张雪.基于网侧电流与逆变侧电流反馈的有源阻尼法[J].通信电源技术.2017

[6].徐慧芳,涂德凤,于玉亭.基于主动阻尼法的多变换器系统稳定性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6

[7].崔楠楠,江夏进.一种调感变阻尼法在配电网对地参数测量中的应用[J].煤矿机电.2014

[8].吉同军,马齐.基于LCL滤波的双馈风电变流器有源阻尼法[J].中国电力.2011

[9].伍小杰,孙蔚,戴鹏,周娟.一种虚拟电阻并联电容有源阻尼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0

[10].顾武军.基于反步与阻尼法的机械臂光滑鲁棒控制器设计与仿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

论文知识图

污染场地地理位置位置及测线分布根据近似线性模型得到的耦合矩阵的特...根据Voigt模型得到的耦合矩阵的特征...试验模型顶层位移时程曲线阻尼最小二乘反演结果中电阻率随深度...平滑反演结果中电阻率随深度变化

标签:;  ;  ;  ;  ;  ;  ;  

阻尼法论文_顾晓虎,张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