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滑模变结构论文-石朝晖

模糊滑模变结构论文-石朝晖

导读:本文包含了模糊滑模变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广义生物经济系统,阶段结构,滑模观测器,T-S模糊系统

模糊滑模变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石朝晖[1](2019)在《一类T-S模糊广义生物系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数学由数学与生物学结合而成,并在应用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它发展出了许多适应于生物学特点的独特数学方法。本文将实际问题抽象化,结合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建立了广义生物数学模型,并用数学理论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成果为生态环境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介绍了一类具有阶段结构的广义生物经济系统,用T-S模糊的方法进行模型处理,研究了外来物种入侵下的一类生物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问题和稳定性问题。具体工作如下:(1)首先介绍了广义系统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广义生物系统的发展情况,接着回顾了滑模控制和观测器设计的应用和发展现状,最后介绍了本文的主体内容。(2)以外来物种入侵问题为背景,本文研究了广义生物经济系统滑模控制器(SMC)的设计问题。首先根据T-S模糊控制理论,建立了不确定T-S模糊生物模型,通过设计模糊积分滑模面,设计SMC来保证模型系统的可达性,进一步得到了滑动运动全局渐近稳定的一个充分条件。最后通过小龙虾泛滥的例子验证了所得结果的有效性。(3)由于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群密度难以测量或者所得到的数据误差较大,本文研究了基于滑模观测器(SMO)的广义生物经济系统的控制问题。首先基于控制输入和测量输出设计了SMO,然后建立了误差系统和SMO系统的积分滑模面,通过使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技术和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系统的容许性。最后设计了滑模控制器保证所构建系统的可达性,并用水葫芦泛滥的实际例子为背景仿真,验证了本文结论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9)

郑晓斌[2](2019)在《基于模糊滑模变结构的工业机械臂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工业机械臂系统高精度的位置跟踪控制要求,提出了一种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该控制器将指令信号由滑模变结构控制器产生的滑模等效控制项和由模糊控制器产生的切换控制项相加作为运动指令信号,对机械臂伺服驱动系统进行最佳调整。仿真结果表明:其对系统数学模型的依赖程度小,具有响应速度快、鲁棒性强的特点,速度跟踪振荡现象也得到明显的抑制。(本文来源于《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毛君,曹昊,谢苗,卢进南[3](2018)在《刮板输送机链条张力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刮板输送机工作时链条张力时变导致整机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提出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方法进行链条张力调节,通过建立刮板输送机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得到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状态方程,与设计的模糊切换增益调节的模糊滑模控制规律结合,得到模糊滑模控制函数。利用Matlab及AMESim对刮板输送机模糊滑模控制器进行仿真分析,由仿真结果可知,基于模糊滑模变结构的控制器能有效的调节链条张力大小,实现刮板输送机实时进行链条张力快速、平稳及精确地调整。(本文来源于《控制工程》期刊2018年11期)

张志辉,张健[4](2018)在《基于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的UPFC控制策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的控制策略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首先考虑到UPFC在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表现为变量多、耦合性强的特征。对UPFC在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进行一次αβ坐标变换,实现了UPFC数学模型的解耦。为了削弱变结构控制中的抖振现象,基于UPFC解耦后的数学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趋近律的变结构控制器。此变结构控制器不仅减弱了控制过程中的抖振,而且能够使得UPFC更好的追踪控制指令,实现维持母线电压稳定和补偿输电线路功率的功能。(本文来源于《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王磊,顾鼎闻[5](2018)在《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研究的对象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时变系统,如果系统采用滑模控制器后,控制器对动子磁链和推力脉动造成的误差有较强的鲁棒性。然而滑模控制中存在诸如抖振及响应速慢的问题,为了解决如上提及的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滑模变结构的控制器,来改善不良的现象。控制器在趋近运动段运动时,采用了指数趋近律的方法,此举可以使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系统快速到达切换面,在滑模运动段采用模糊算法实现滑模的切换控制,并利用Matlab软件的Simulink工具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控制结构与传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相比,可使系统行之有效地削弱滑模切换控制随之带来的抖振问题,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并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8年10期)

孙磊,孙冬梅,袁倩,张一豪[6](2018)在《基于模糊滑模变结构的磁轴承振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磁轴承系统中存在不平衡振动和传统滑膜变结构控制存在抖振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模糊滑膜变结构控制方案,首先,建立了主动磁轴承系统在不平衡力干扰下的五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然后在滑膜变结构控制具有抖振较大这一缺点的基础上采用模糊控制器输出的绝对值作为离散滑膜控制器的增益,设计了一种二维模糊控制器来抑制抖振,通过用传统分散PID控制器和模糊滑膜变结构控制器两种方法对以不平衡力干扰下的五自由度磁轴承转子系统为对象进行仿真,仿真表明,模糊滑膜变结构控制方案能有效抑制不平衡振动且具有更快的调节速度、更小的超调量。系统性能得到了很大了改善,自适应较为理想。(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8年09期)

周慧龙,张迁,钟钦洪,胡勤丰[7](2018)在《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在低压永磁同步电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滑模无位置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存在较大的抖动,为了削弱电机在稳态时的抖振以及改善电机的动态响应状况,针对一个低压永磁同步电机,结合模糊控制的方法,并使用锁相环方法来估算电机的转速,实现了电机的无位置控制方法的优化。通过仿真和实验分析电机运行时的转速指标和位置误差,证明优化后的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对低压永磁同步电机位置的有效估算。并且能够获得比单独采用滑模无位置控制方法更好的动态响应效果。(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18年08期)

霍东亮[8](2018)在《基于滑模变结构的开关磁阻电机直接转矩模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关磁阻电机传动系统以其生产成本低、调速性能高、可靠性强、控制方式灵活等诸多特性,在众多的领域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但是,因其快速平稳调速困难,抗扰性差,转矩脉动及噪声问题较严重,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及应用。而直接转矩控制技术在现代交流调速系统中应用已较为成熟,其独特的控制转矩的方式与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契合度很高,两者的结合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以开关磁阻电机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其结构、电磁力学关系以及数学模型,并综述了开关磁阻电机的传统控制策略,建立了开关磁阻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建模仿真,与传统的电流斩波控制系统相比,其结果表明,引入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性能较好,转矩脉动的抑制效果较好。在常规的直接转矩控制算法的基础上,对该系统作出两项改进。针对开关磁阻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转速超调量大、鲁棒性较差的现象,引入改进自适应鲁棒滑模控制器取代该系统转速环的PI控制器,利用自适应控制改善系统鲁棒跟踪性能,减小不确定因素对系统的影响,误差权值使切换函数快速进入滑模面,使控制品质得到改善,同时,为了进一步减小系统的抖振,采用sigmoid(s)函数连续化控制量,以此得到精准的电磁转矩给定值,转速优化效果加强。针对开关磁阻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转矩脉动较大的现象,引入模糊控制器取代该系统转矩环中的磁链、转矩滞环比较器,细分磁链偏差、转矩偏差和定子磁链角度的等级,以此来优化电压空间矢量的选择,同时,为了减小模糊控制规则数,采用了一种定子磁链角度映射的方法,转矩脉动抑制效果加强。在以上两项改进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基于改进自适应鲁棒滑模变结构的开关磁阻电机直接转矩模糊控制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其性能要明显优于原系统,具有动态性能好、转矩脉动小、抗扰性强、鲁棒性好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期刊2018-06-14)

周慧龙[9](2018)在《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在永磁同步电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永磁同步电动机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无位置传感器技术不仅省去了位置传感器带来的成本问题,同时有着更好的环境适应性,现在仍然是很多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方向,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无位置观测算法有着较好的鲁棒性和不依赖电机参数的优异特点,针对传统的滑模观测器存在抖振问题,以及低速和零速下的运行问题,本文基于航空用低压56V永磁同步电机,对滑模无位置算法进行研究。首先采用传统的滑模观测器算法,通过反正切函数来求得转子的位置和速度,验证了观测器的鲁棒性和收敛性,也有待提高和待改进的地方。针对抖振产生的根源,从稳态抖振的幅度到动态响应的速度,在文中进行了多组参数的对比仿真实验。(1)使用sigmoid函数来优化开关函数的平滑化处理的方法,并在仿真实验中验证了在电机稳态运行时的转速观测效果;(2)使用Kalman滤波器来滤除反电势中的高频谐波,通过线性拟合的方式适时调整其增益系数来达到最佳的滤波效果;(3)通过锁相环的方法来获得转子的位置并合理选择其参数;(4)提出将速度误差引入模糊算法来动态调整滑模观测器的增益,以提高观测器的动态性能,同时减小速度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另外,还进行了旋转电流矢量的开环启动研究,使得转子能够从零速开始,就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带载能力。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算法的可行性,并由自主设计的硬件软件平台进行可行性验证,得到了电机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最优的运行参数。(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3-01)

王茗倩,顾卫杰,李桂秋[10](2017)在《基于模糊滑模变结构的舰载雷达二轴转台伺服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舰载雷达伺服系统的鲁棒性,设计了以模糊滑模变结构为核心算法的舰载雷达二轴转台永磁同步伺服控制系统,分析了此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在研究了永磁同步伺服控制的原理及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的基础上,对此系统在Matlab上进行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滑模变结构鲁棒性强,舰载雷达二轴转台能够精准达到预定角度,具有较好的作战能力。(本文来源于《变频器世界》期刊2017年11期)

模糊滑模变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工业机械臂系统高精度的位置跟踪控制要求,提出了一种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该控制器将指令信号由滑模变结构控制器产生的滑模等效控制项和由模糊控制器产生的切换控制项相加作为运动指令信号,对机械臂伺服驱动系统进行最佳调整。仿真结果表明:其对系统数学模型的依赖程度小,具有响应速度快、鲁棒性强的特点,速度跟踪振荡现象也得到明显的抑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糊滑模变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石朝晖.一类T-S模糊广义生物系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D].沈阳工业大学.2019

[2].郑晓斌.基于模糊滑模变结构的工业机械臂控制系统研究[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毛君,曹昊,谢苗,卢进南.刮板输送机链条张力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J].控制工程.2018

[4].张志辉,张健.基于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的UPFC控制策略的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王磊,顾鼎闻.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研究[J].信息通信.2018

[6].孙磊,孙冬梅,袁倩,张一豪.基于模糊滑模变结构的磁轴承振动控制研究[J].科技通报.2018

[7].周慧龙,张迁,钟钦洪,胡勤丰.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在低压永磁同步电机中的应用[J].微电机.2018

[8].霍东亮.基于滑模变结构的开关磁阻电机直接转矩模糊控制[D].大连交通大学.2018

[9].周慧龙.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在永磁同步电机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10].王茗倩,顾卫杰,李桂秋.基于模糊滑模变结构的舰载雷达二轴转台伺服控制系统研究[J].变频器世界.2017

标签:;  ;  ;  ;  

模糊滑模变结构论文-石朝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