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晨:国外智库研究的进展概述与扼要评析论文

魏晨:国外智库研究的进展概述与扼要评析论文

摘 要:[目的/意义]智库在西方国家已经有相当长的发展历程,目前关于国外智库的探讨也较为多元,该文通过概述国外智库研究,旨在为我国智库的发展提供启示借鉴。[方法/过程]对国外近30年来智库的发展研究现状进行分类综述,从智库的概念界定及其内涵分析、发展演进历程、功能及影响力评估、组织类型划分以及具体国别的智库研究等多维度展开探讨。[结果/结论]智库研究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角度和面向,这些角度和面向因本国国情和时代变化而不断推陈出新;同时由于各国整体政治环境与法律制度等差异,其智库的发展模式和运作模式等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智库;非营利性;概念界定;演进历程

根据大英在线词典的定义,智库(think tanks)是指一个被组织起来,主要应对社会和科学问题提出新方法的协会、公司或群体,也被称为思想工厂。智库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已经有相当长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较为迅速。在美国,除了有难以计数的大、专院校智库外,还有成千上万的各种政策智库。他们主要通过对学术与政策的研究,进而发展为诱导、影响或改正政府的特定政策。事实上,美国智库在内政及外交政策议题中已扮演着必要的角色,近几十年其以专业的学术背景、良好的政商关系及有效的营销手段,已成为决策者在政策制定上不可或缺的倚仗,并且其智库数量和影响力都还在不断扩大[1]。而智库之所以能够在政策运作过程中彰显其重要角色,是由于其通常能将政府机关、利益团体、大众传播、精英分子等结合起来,并产生积极的领导作用。

目前探讨智库的文献或研究已有很多,但国内专文或专题从多维角度研究智库的进展特别是研究国外智库近年进展的综述较少。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外智库研究文献,从智库的概念界定及内涵阐释、发展演进历程、功能厘定与影响力评定、组织属性与类型划分以及智库的国别研究与案例分析等多维度探讨国外智库近年来的发展历程,试图为国内智库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借鉴及参考。

1智库的概念界定及其内涵分析

1.1智库的概念界定智库一词起源于19世纪,出自英国的俚语,表示智囊的意思[2]。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用来表示军事用语中研究计划、思索策略的安全之处。在此时期,智库一词并未受到普遍运用,其概念也尚未广泛流传。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智库才逐渐被大家所使用,用以描述当时以军事议题为主的研究组织。到了20世纪60年代,智库开始泛指美国的研究组织、基金会,进而有了不同于先前军事色彩的涵义。自1971年开始,国外学者陆续进行智库机构的研究,并试图给予智库机构一个明确的定义。Weaver 给出的定义是目前被较为广泛采用的定义,他指出智库是非营利性的公共政策研究组织(non-profit public policy research industry),设置目的在于提供政策制定过程所需的专业知识、信息及政策分析和建言[3]。Roberts提出,智库应是一资助研究的机构,鼓励问题解决方法的发现,并能提供研究人员对话的机会,而公共智库更应将焦点放在公共政策之上[4]。因此,智库应具有相对中立、自主性,研究人员多是某一学术或实务领域的专家,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研究水平,从事跨学科、统合各领域的研究,通过专业研究,能提出政策分析与建议,以影响公共政策。目前文献中以McGann在1992年提出的概念最为完整[5],他认为智库应具备以下特性:a.为公共政策研究组织,且对于政府、社会利益团体(如私人企业、利益团体、政党等)有相当重要的自主权(significant autonomy);b.自主权所显现的独立性,是一种相对而非绝对的概念,其发展须因地制宜;c.智库的定义会随着研究者及智库所处的环境、地域有所改变。 McGann对智库的定义,不仅将智库的性质界定为从事公共政策研究的非营利性机构,同时还加入了智库所强调的独立性特质,因此了成为近代较具代表性的智库机构定义。

1.2智库的内涵分析从研究智库的文献来看,并没有单一的智库定义,即使对智库有着深入研究的西方学者,见解亦不尽相同,如美国有关智库的文献中倾向于两种方式定义智库:一种是单一定义方式,另一种是根据分类进行定义。尽管定义与分类不尽相同,但智库大体具有两种特性:一种是非营利性,也就是智库必须从私人领域或政府部门争取资金,以便进行特定研究计划,因此智库间的意见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另一种是独立性,除了倡导型智库必须与特定政治意识形态联结外,大部分智库与政府部门虽有紧密的工作联系,但都是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因此在意见表达与研究议题设定上都享有相当的自主性[6]。不过,智库研究专家James McGann认为,虽然智库在刚诞生时具有独立性与非营利性的思想,但在实际操作时,难免受到各国法律、政治、社会与经济因素等影响,具体定义因不同地区与种类而有所不同。另外,他还认为智库在实际操作上难以实现完全独立。完全隔离于政府之外意味着资源获取有限,或根本不存在影响力,即使在西方国家也是如此。虽然智库都宣称自身独立,但实际上多数智库仍与政府、政党以及利益团体密切相关,或设于大学内,这些关系多多少少都会影响智库研究成果。因此智库的独立性还要看其实际操作情况才能得知。从另一角度来看,智库也是社会公共组织的一种,每个国家公共组织的运行均取决于政府与公共社会的关系,不同社会样貌中的智库定义与实际运作也不尽相同,还需要依其种类与社会情境来区别[7]。

到了21世纪初期,智库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特征。虽然美国智库依然作为智库的代表广泛存在于学界视野,但西方其他国家也开始重视运用专业知识来进行理性和民主决策。智库在全球各地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因各地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而带有不同的特色面貌。与此同时,各地智库也开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不仅互派研究员进行研究,也出现了在他国设驻点和跨国智库的新形式。具体到智库本身来说,一直引人注目的是研究国际关系和战略的外交智库,他们从战时出现直至战后依然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在国家和国际关系格局越来越受到非外交因素的影响,而各国政府却在应对社会事务上显得捉襟见肘的今天,国际关系虽然还是政府决策的重点,但已然已不是唯一考虑的方面,还需要结合各方面各层次的智库提供建议和方法。

从字面上理解,智库就是思想或智能的组合。虽然古代智囊也有类似功能,但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智库,是在进入现代社会后才产生的,而且与现代智库的概念也有所差别。智库诞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在第二次大战中崭露头角,于70年代后迅速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扩散。本文将全球智库的发展大致划分为4个阶段[8]。

2智库的发展演变历程

智库帮助决策者了解和处理复杂的政策问题,这是智库存在的首要原因。当前环境下,政府要处理的事务日益复杂与繁重,对于施政绩效,需要更多信息评估,而对于规划未来的政策方案,也必须预测施政方案的影响。但由于决策者接收的信息大多零散缺乏系统、不可靠或是已遭既得利益者歪曲;并且有些涉及专业技术的知识,决策者无法了解或使用。因此,当决策者面临一些情况时,必须仰赖有声望且专业的研究机构,为其提出的政策作辩护与论证,例如在政府需要客观、中立和多面向的研究,而政府内部的分析单位无法满足决策者的需求时;或是针对临时或偶发性议题进行研究,但大规模的研究雇用人超过政府限制时;又或者在行政部门为了说服立法部门或大众,必须提出专业权威的认证分析时。在政治上,信息无法转化成权力,除非在正确时机以正确形式出现。当社会和政治力量结盟的瞬间或危机发生时,决策者必须迅速地做出决定,这时就需要及时、可靠、可理解和可使用的信息,而智库便能够为政府提供决策和治理的有价值信息。

2.490年代至今——全球智库合作加深90年代至今,随着政治与经济全球化程度加剧,各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程度扩大。智库作为各国政府的先行军,研究视野与范围不断扩大,并逐步形成国际事务、区域事务与国内事务等多层面向。这引发了智库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使各国智库开始重视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如智库互访、设立智库国外分部等。而全球重大事件如911、气候变迁与金融海啸等的爆发,也给各国智库提供了共同合作的机会,比如2009年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首届全球智库峰会,就针对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与世界经济展望进行了研讨。伴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今后智库间的合作也将会比以往更为紧密[12]。

2.120世纪初至二战爆发——智库雏形出现目前学术界对于世界历史上第一家智库的出现众说纷纭,但大体共识现代智库出现在20世纪初的美国。美国智库发展过程可概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家会议咨询阶段(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间),这时专家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方式是非正式的,决策者常常根据需要,临时召集专家进行咨询。第二阶段为附属于政府政策咨询机构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政府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决策者对专家咨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以前的那种非正式的方式已不能满足需要,这时各种专家委员会或专家顾问组便应运而生。第三阶段为独立智库兴起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二战后通过与政府签定合同开展决策研究和咨询的智库不断涌现[9]。

2.2二战开始至结束——独立智库的兴起在二战时期,智库一词首度被使用,是指讨论军事计划或策略的安全室,如兰德公司。二战前后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使各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异常复杂,政治家们纷纷在大学、学术界和全社会范围寻求智库的指点和咨询。这就使得当代行政决策体制呈现出新特色,即谋与断的进一步分工[10]。此时智库研究导向以替政府提供外交政策与军事战略规划为主。

4.2.2 专业学术(academic-specialized) 这类智库是非常类综合学术团体,只关注单一议题或学科,且具有一定的专业研究议程以及投资者和客户的基础,如国家经济研究局等。

2.350年代至80年代——智库进一步扩大原本智库一词为军事用语,但战后智库的定义与内涵开始扩大。20世纪50年代智库表示与政府签约的研究机构(如兰德公司),到60年代泛指美国所有的研究机构。50年代时只有20多个位于大学的城市研究中心,到1969年数量已快速增加到200个。与此同时,欧洲与亚洲等国家也开始出现研究社会经济的智库。70~80年代是智库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段,此时智库发展以美国为首,世界上50%的智库皆位于此。McGann认为各国对信息分析需求的增加、公共社会对突破性理念的期待、全球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数量的增长、传播科技的进步、智库资金全球化、全球政治秩序的转变、民众对政府信心出现危机等因素引起了智库的全球扩散[11]。

由于歌曲幽默诙谐的音乐风格,倚音、滑音等装饰音的适当运用都可以为此首幼儿歌曲增添趣味性。在演唱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附点节奏与均分节奏、休止符的切分节奏与无休止符的切分节奏的的区别,注意语气的停顿,可以利用连音与断音为歌曲进行适当的艺术处理,表现出活泼欢快的歌曲情绪。在音色方面,一定要注意演唱的音色亲切自然,根据语气需要,适当增添音色的变化,试图刻画出一头憨态可掬、风趣幽默的小小猪形象。

3智库功能及影响力评估

入口边界:割草机入口设置为pressure-inlet,压力边界值p=1.3×105 Pa,即表压设为0 Pa,湍流强度为5%,水力直径为2 500 mm。

3.1智库的功能智库主要作为政府外脑与思想工厂而存在。西方国家的智库发展最为完善,对政府政策影响力极大,总体来说具有以下几项功能:

4.1.1 学术研究型智库的组织族群 大学研究中心与政府研究机构、部门,由于和学术研究型智库的工作性质类似,因此被归为其组织族群的一员。学术研究型智库与其组织族群间的差异,是由于其独立于大学、政府机关之外,且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较多的财源、成员、议题设定、研究成果公开等自主权。故大学研究中心、政府研究机构、部门无法被归类为学术研究型智库,而是学术研究型智库的组织族群[19]。

3.1.2 舆论的推动与引导 智库的工作重点,除发表研究成果,还必须注重政策与政策衔接,通过引导舆论和社会思潮,最终达到影响政府决策的目的。最近20年来,智库愈来愈重视传播其研究成果。智库的舆论推动功能主要有以下运作手段与方式[14]:a.刊行出版物。发行和传播出版物既是智库扩大影响的主要方式,也是其收入的来源之一。除书籍之外,智库也出版学术月刊,也有免费的当日政策简报分析。b.研讨与培训活动 。智库经常定期举办一些诸如国际问题研讨会、纪念会、报告会、培训班、讲座、答谢午宴等活动,引发公众对于某一问题的关注,形成有利于决策者采纳的公众舆论,从而间接影响国家政治决策。

3.1.3 社会化教育引导 智库的教育引导功能包括对社会精英和大众两方面的教育,通过出版书籍、报告、接受媒体采访、解读国内与国际问题、举办公开研讨会等,培养公众潜在的政治参与热情并增加他们对公共政策的了解,发挥政策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的功能[15]。

3.1.4 协助政府制定政策 智库作为搭建权力与知识的桥梁,经常直接参与到政策制定过程中。美国智库多数与政府建立关系,影响与协助政府制定政策。除为政府提供专业知识、协助制定政策外,智库有时还为政府的外交活动提供支持,并为政府储备及汇聚人才。

3.2智库的影响力研究Rich的研究发现智库发挥的影响力体现在多个方面,而专家研究成果的类型决定着他们的影响力。支持政策制定者的专业知识被分成四种类型,这些专业知识范围从一般到特殊、从纯理论到评估。政策研究和议程设定息息相关,研究成果可以用来判断政策备选方案或评估、分析政治形势与政策提案。专家在议程设定过程中可能会从事四种类型中的一两种研究,这些研究有可能是一般性议题、选择性研究或特别企划的政策提案,专家从事的评估研究范围从一般性评论到特定评估皆有。一般性议题和选择性研究是为了了解政府施政方案或为经济部门提供更广泛的改革方案。政策提议是为政府施政或政策规划提供特殊建议,研究目标是为政府施政面临的问题提供可行性的解答[16]。上述特征都是智库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影响力的关键因素。综合近年来的政策环境,政策研究人员比以前拥有更多进入政府体系服务的途径,而智库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更重要的影响力。

1.2.1 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所有孕妇采集空腹全血标本3 ml,放于4℃冰箱静置2 h后,用低温离心机3 000 r/min 离心10 min吸取上清分装于1.5 ml离心管中,置于-70℃冰箱保存备用。

4智库的组织与类型划分

4.1智库的组织属性智库的角色是特殊的,它独立于政府与各政党团体之外,提供对公共政策的研究与建言,是非营利性的组织。智库的组织行为是界于学术界与政策制度之间的中介组织的模式。不同智库的类型虽有其侧重面,但设置目的皆以提供公共政策所需专业知识或改进公共政策为主,并不参与实际政策执行。而其提供政策建言的方式又与一般学术机构有所差别,更强调向决策者沟通研究成果,确保研究能被其接收与理解。美国的传统基金会、布鲁金斯研究所经常就外交、经济、社会福利等公共政策举行听证会或圆桌论坛,甚至是发表政策建议案,深受美国舆论界与学术界的重视。总的来看,智库有其在政策建议上的独立性,也有公共事务的属性[17]。简而言之,智库机构的主要宗旨必须与公共事务有关,但并非是直接提供服务的非营利组织,而是以建议或顾问的性质,提出制度改善规划的研究机构。学者依照智库的收入来源,将智库区分成四种型态,分别是学术研究型智库、委托契约型智库、倡议型智库以及政党型智库[18]。

3.1.1 政策的生产、分析与辩论 对政府而言,生产改变决策者观点的新思想是智库最大的功能。智库通过研究分析形成新的政策主张,并力图使这些主张获得公众的支持和决策者的青睐。从事政策生产和决策咨询是智库的核心活动,是它最主要的功能,同时也是决策者和决策机构对它的真正需要所在。即使有些政策主张短期内在政治上未必可行,但作为测试意见风向,甚至逐渐为决策者所接受。这一功能通常通过下列运作方式来实现[13]:a.提出政策。智库一般长期反复地倡导某种思想主张,以期到一定时候成为政策或立法。b.提供政策方案。公开出版研究成果为大部分智库共同的工作。智库的大多数产品,都是有关具体政策的书籍或报告。如在2001年911事件爆发后,布鲁金斯学会对美国国内外所面临的恐怖攻击威胁所需的战略做出大量研究,其中包括出版书籍以及举办研讨会。c.开发研究方法。智库不仅指导政策性分析,而且也十分重视研究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如兰德公司的德尔菲法。

4.1.2 委托契约型智库的组织族群 委托契约型智库的组织族群,以营利顾问公司与政府临时调查委员会为代表。委托契约型智库的组织族群具有营利性质(顾问公司)、隶属于政府机关。委托契约型智库虽多与政府签订委托研究契约,但仍保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且不以营利收入为资金的主要来源,故性质上两者仍有所差异,因此将营利顾问公司与政府临时调查委员会归类于委托契约型智库的组织族群[20]。

4.1.3 倡议型智库的组织族群 利益团体、非官方公共利益组织,皆属于倡议型智库的组织族群。虽然倡议型智库亦提倡某种意识形态或政治价值,但相较于利益团体、非官方公共利益组织,两者最大区别在于倡议型智库为一非营利的免税组织,且倡议型智库将较多比重的资源应用于政策、议题的研究经费上,同时亦较重视客观性的要求、执行委托企划的完整标准、发表研究成果等面向。因此,McGann与Weaver认为,仍有将倡议型智库与利益团体、非官方公共利益组织区分的必要。

4.1.4 政党型智库的组织族群 政党型智库虽多由政府官员、政治人物、政党党员所组成,然其组织管理上仍需维持一定水平的运作独立性、研究自主性,故其虽与政党或相关政治团体关系密切,但仍属于独立公共政策研究机构之范畴。而政党内部研究部门,由于直接隶属于政党运作之下,且在设定议程、归结政策结论等方面所拥有的自主权也不如政党型智库。因此,政党内部研究部门属于政党型智库的组织族群。

4.2智库的类型划分智库研究专家McGann根据多种方式对智库进行分类,其中按功能与组成划分,可将智库分为以下几类:

4.2.1 综合学术(academic-diversified) 这类智库趋向对政府整体政策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具有以下特征:有很高的可信度;受学术圈支持和影响;由学术人员供职并遵守已经确立的学术纪律;以长期的视野进行研究。例如布鲁金斯学会。

笔者常常感觉,微型小说之好看,首先是因为作者对待点子的奢侈。一个明明可以用来写成中篇小说乃至长篇小说的绝妙点子却被作者写成仅仅千余字的微型小说,这难道不是奢侈吗?描写外星人来袭的科幻小说不计其数,但以下这篇《日全食》中的外星侵略者的招数尤其绝妙。不信?就请来读读吧!

4.2.3 政策导向(advocacy think tank) 此类智库研究观点与分析有明显的政党倾向或意识形态,并从这种观点出发展开研究,通过研究宣传自身支持的政党、道德观或意识形态,拒绝以学术或技术角度进行政策分析,如传统基金会。

床层复氧可采取数种方式加以强化:①干湿交替的间歇运行方式;②床内设置通气管进行自然或强制复氧;③利用植物的根系对系统内部进行复氧,这项研究国内外已有相关进展。

4.2.4 政策企业(Policy Enterprise) 此类智库为推销和出售公共政策的企业组织,强调企业效率以及相同管理原则,把研究成果变成简明扼要的形式,具有新闻特色,以满足政府与决策者需求。

5智库的具体国别研究

智库在近年来不断出现,其中超过半数是最近20年成立的,其最先产生于美国、加拿大、西欧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现今世界上智库已超过5 000个。在发展过程中,智库的规模得到不断扩大,研究人员不断增加,为适应环境不断创新[21]。

目前关于智库的研究最新著作是由长期研究智库的学者James G. McGann所写,其论述了智库的定义、类型与发展环境,并提出了智库家族概念,将智库和类似智库的组织做了比较分析与说明,但其主要以描述性介绍居多,深入探讨智库在政治过程和政策制定中的影响不多。在对智库具体国别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针对某一国家的智库进行了研究,其中对美国智库的研究最多,此外学者对英国、日本等国家的智库也有相关研究。

本文中提出的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方法探讨,通过分析目前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意义和缺陷,提出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互联网优势,将最优质的师资和资源进行共享的方法。在下一步工作中,继续将互联网+的共享资源方法应用到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体系中。

与西方白种人相比,黄种亚洲人更加追求白皙、莹润、有光泽的皮肤。亚洲区域化妆品研究人员更加注重对改善肤色的研究,但研究较多集中在黑色素对皮肤影响方面,对于皮肤泛黄研究较少。笔者对皮肤泛黄的形成因素、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指导相关化妆品的开发。

表1McGann智库分类

智库种类定义完全自主独立智库资金完全独立于政党与利益团体,并不受政府控制半独立智库自主于政府外,但受利益团体、捐助单位与契约主所控制设于大学内智库设于大学内的学术研究机构政党关连智库与政党关系密切的智库官方关连智库为政府部门半官方智库资金大部源于政府,但非政府部门

例如Donald Eason论述了智库在美国外交政策制定网络的活动情形、智库与政府部门各种决策模型的关系,并列举了智库在政策形成过程中发挥影响的个案[22];Weaver在其研究中列出了许多美国知名的智库,并指出近十年间美国知名智库成长的速度,其中成长最快的是卡托研究所,其次是都市研究所,第3名为世界资源研究所;Robert E. Hunter提到了美国智库发展的政治背景及其活跃于决策圈的两项特征;Rich与美国的124个智库领导者进行了深度访谈,并向国会议员和新闻工作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了美国智库的成长和影响力;Mihir Bose研究了英国智库的产生背景、发展历史、类型及特征等内容; 胡令远针对日本智库进行了研究,主要有日本智库的产生背景、主要类型等内容,他指出目前日本全国约有600多家智库,但除大型智库外,多数中小型智库人数少、资金单薄。

先天性视盘小凹是一种少见的先天视盘发育异常,视盘小凹处的神经组织有限居性缺损。多表现为单侧发病,不表现为明显遗传倾向[4]。所以,平时工作中不能确诊的患者,进行视盘OCT检查,从而及时发现视盘小凹,减少漏诊或者误诊的发生。

此外,也有学者针对不同国家的智库发展特点等进行了对比研究,例如Diane Stone对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澳洲、马来西亚等国智库的发展作了介绍,指出了不同国家之间智库发展的差异,并比较了各国智库理念以及影响力。

总体来看,即便是享有共同意识形态或民主制度的西方国家,由于整体政治环境与法律规定,其智库的发展模式和运作模式等也都不尽相同。

6总结与展望

6.1研究总结近年来智库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为了博得媒体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智库之间除了资金竞逐,还存在理念市场的先机争夺。而智库未来将要面对的挑战则在于政策理念营销和公信力两者之间的平衡。许多智库研究者用意识形态的术语包装和营销研究,期望将他们的理念传达给政策制定者,从而发挥影响力。综合本文讨论可知,智库研究可以选取许多不同的角度和面向,这些角度和面向因本国国情和时代变化而不断推陈出新。

1.5 效果评价 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根据患者情况分别于术后1天、1周、4周和8周4个时间点复查颅脑CT,观察残留血肿及积液完全吸收时间或吸收情况。

由此看来,智库研究像是一个不会消失的话题,既可以关联,也可以启发其他研究主题。本文主要针对国外智库近30年来的发展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从多个维度阐述国外智库目前的发展状况,指出智库在管理与发展上将会遭遇的若干挑战,包括形象(image)、产品线(proguct line)、人才罗致(staffing)、资金筹募(financing)、研究议程设定(setting a research agenda)、营销(marketing)和契约(contracting out)等。形象是指智库给社会大众的整体印象;产品线是指智库的成果产出状况;人才与资金则是智库永续发展必须优先被考虑的因素;研究议程设定会影响智库研究的走向以及接受委托研究的数量多寡;营销则是指智库使用何种方式将政策理念推广出去;契约则是指智库与委托机关间的互动关系。其中,智库生存与发展必须面对两个重要的课题,即资金筹募和政策理念的宣传,这两项是维持智库营运和决策是否具有公信力的关键因素。民主国家中因为税率优惠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孕育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发展中国家的智库则要面对更多艰难的挑战,除了稳定的资金来源,研究的独立性和公信力也是主要课题。有些国家并没有浓厚的慈善传统或减税优惠鼓励私人捐赠,这些国家的智库由政府、政党或国际赞助机构设立,因此其研究分析的独立性和公信力容易遭到质疑。

6.2研究展望近年来,评论智库的学者逐渐以意识形态和接近群众程度两个指标作为评估智库的标准,而非研究内容的质量。公信力是智库重要的特质之一,如果没有公信力,智库的影响力很难维持。但是,就目前的政策环境而言,营销研究反而成为了最重要的考虑,从而导致公信力和营销研究两者间的替换逐渐产生。基于决策者判断智库的标准是意识形态和理念营销,故有些智库在专业知识领域的贡献很少,研究人员逐渐以硕士或学士取代博士。智库的功能倾向综合性质,只倡导现存的分析,较少从事独创性的研究。这些人员配置的改变和重视营销甚于维持公信力的情形,使得专家和倡导者的界线逐渐模糊,从最近的智库发展可以发现,现在的智库专家逐渐着扮演政策倡导者的角色。

国外文献对于智库探讨比较多元化,这和智库发展历史和经营时间有关,同时他们在政策影响上已有具体个案,对于智库在政策制定过程发挥的影响有较佳的说服力。无论是发展成熟的美国,还是正在茁壮发展的欧洲和日本等国家,智库的发展都还面对着诸多问题。因各国政治制度的差异,美国、英国的成功经验无法直接移植到我国,但我们可借鉴其中的经验启示,为我国智库的发展提供参考帮助。

应在全区多设立重大病虫系统监测点及田间观测点,定期、定点、专人开展病虫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与趋势,并通过电视预报、病虫简报、远教网络、现场发动等多种形式发布重大病虫害预警信息,及时向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上报重大病虫害发生信息,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为组织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Ahmad M. US think tanks and the politics of expertise:Role,value and impact[J] . Political Quarterly, 2008, 79 (4): 529-555.

[2] 杨瑞仙, 权明喆, 魏子瑶.国外顶尖智库发展经验探究[J].现代情报,2017,37(8):167-170.

[3] Weaver R. The changing world of think tanks[J]. PS-Political Science & Politics, 1989, 22(3):563-578.

[4] RobertsB . Think tanks in a new world[J]. Wahington Quarterly, 1993,16(1): 169-182.

[5] McGann J. Academics to Ideologues: A brief history of the public policy research industry[J].PS-Political Science & Politics, 1992, 25(4):733-740.

[6] 赵蓉英, 余 波. 中外近五年智库研究演进脉络与热点主题对比分析[J].情报科学,2018,36(11):3-9.

[7] Weidenbaum M . Measuring the influence of think tanks[J] . Society, 2010,47(2):134-137.

[8] 胡小洋, 邱均平. 现代智库事业的发展历程及特征研究——基于学术研究视角[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2 (3):115-121.

[9] 胡潇文. 西方智库理论研究现状评析[J].学术论坛, 2017, 40(2):48-55.

[10] 贾 杨, 朱旭峰. 中国智库的独特发展道路:对国外学者研究之思辨[J].南京社会科学,2018(10):22-28,36.

[11] McGann B, Halpin D. Think tanks and strategic policy making!The contribution of think tanks to policy advisory systems [J]. Policy Sciences, 2017, 59(6): 1-20.

[12] 郎友兴. 精英与民主:西方精英主义民主理论述评[J]. 浙江学刊, 2003 (6):70-77.

[13] 赵蓉英, 郭凤娇, 邱均平. 美国兰德公司发展及对中国智库建设的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2 (2):125-131.

[14] 卢小宾, 黎炜祎. 国外智库的类型与评价模式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8):17-21.

[15] 刁 榴, 张青松. 日本智库的发展现状及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 2013(3):79-88.

[16] Rich J. A multi-level structural variation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a scientificfield[J] . 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 , 2018, 38(6):28-36.

[17] 朱 敏, 房俊民. 智库评价研究进展及我国智库评价建设[J]. 情报杂志, 2017, 36(8):33-38.

[18] 文庭孝, 姜坷圻, 赵 阳. 国内外智库发展及其评价[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6, 32(5):30-41.

[19] 黄晓斌, 王 尧. 国外图书情报机构服务智库的做法及其启示[J].现代情报,2018,38(3):159-163.

[20] 谭 玉, 张 涛, 吕维霞.智库评价的国际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J]. 情报杂志, 2016, 35 (12):6-11.

[21] 崔玉军. 国外智库评价:理论与实践[J].社会科学论坛, 2015(11):19-33.

[22] Donald E. Think tanks and the web: Measuring visibility and influence [J]. Canadian Public Policy, 2009, 35(2) :219-236.

AnOverviewoftheProgressofForeignThinkTankResearchandaBriefAnalysis

Wei Chen Lu Xu Ma Ran Lu Xiao Wang Bingqi

(Beiji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Beijing 100048)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Think tanks have a long history of development in Western countries. At present, the discussion on foreign think tanks is also more diverse.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inspir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ink tanks in China by summarizing foreign think tank research.[Method/Proces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ink tank development in foreign countries in the past 30 years, and discusses the concept definition of the think tank and its connotation analysis,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process, function and influence evaluation, organization type division and specific country think tank research.[Result/Conclusion]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orientations of think tank research, these angles and orientations can be constantly updated due to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changes in the times.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differences in the overall political environment and legal system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the development models and operational models of think tanks are also different.

Keywords:think tank;non-profit;concept definition;evolution history

收稿日期:2019-02-12 修回日期:2019-05-14

作者简介:魏 晨(ORCID:0000-0002-0726-8953),男,1983年生,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竞争情报、信息计量与情报分析与预测;卢 絮(ORCID:0000-0001-5550-3658),女,1990年生,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竞争情报、情报分析与咨询、传播学;马 燃(ORCID:0000-0002-5286-923X),女,1989年生,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科技信息与传播、数据可视化分析、竞争情报;鲁 啸(ORCID:0000-0002-2050-8376),女,1989年生,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竞争情报、传播学;王冰琪(ORCID:0000-0001-8208-0099),女,1987年生,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竞争情报、传播学。

中图分类号:C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965(2019)10-0067-06

引用格式:魏 晨,卢 絮,马 燃,等.国外智库研究的进展概述与扼要评析[J].情报杂志,2019,38(10):67-72.

DOI:10.3969/j.issn.1002-1965.2019.10.011

(责编/校对:刘影梅)

标签:;  ;  ;  ;  ;  ;  ;  ;  ;  ;  

魏晨:国外智库研究的进展概述与扼要评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