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多面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金属多面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金属多面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面体,金属,分子,羧酸,框架,磁控溅射,棱柱。

金属多面体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穆飞虎,周诗健,王芸,王建,孔岩[1](2018)在《通过双金属-有机骨架模板原位构建介孔CdxZn1-xS多面体用于光催化析氢》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高活性、无需贵金属助催化剂且性能稳定的光催化材料,并将其用于可见光响应析氢反应是一个研究热点。~([1-2])本文以双金属有机骨架(MOFs)为模板制备了具有光催化析氢活性的介孔Cd_xZn_(1-x)S多面体材料,并研究了其形成机理。所制备的Cd_xZn_(1-x)S固溶体具有介孔结构,使得Cd_xZn_(1-x)S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吸收能力和快速载流子分离能力。与ZnS相比,(本文来源于《2018第二届全国光催化材料创新与应用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8-09-15)

董建廷,叶倩,逯琪[2](2018)在《多面体金属效果颜料的制备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磁控溅射镀膜工艺,采用铝靶为溅射源,成功实现铝单质在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表面的沉积,制备出新型多面体金属效果颜料。重点比较了多面体金属效果颜料与铝颜料在注塑制件中的流痕与熔接痕差异,同时,研究了多面体金属效果颜料对塑料基材物性的影响及加工工艺对多面体颜料所呈现表观效果的影响。最后,采用多面体金属效果颜料共混入塑料基材中成型出"无流痕"免喷涂制件。结果表明,与传统铝颜料相比,多面体金属效果颜料表现出良好的金属质感,流痕几乎完全消除,熔接痕亦大幅度减轻,并进一步从理论角度分析和解释了产生上述流痕和熔接痕差异的原因;与喷涂制件相比,"无流痕"免喷涂制件更环保,成本更低,表观效果更加独特,并得到了消费者认可,成功实现了商业化量产。(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8年08期)

何海洋[3](2018)在《金属有机多面体对代谢生物标志物的荧光传感》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配合物是超分子化学学科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它不仅是沟通和连接有机及无机超分子化学的桥梁,同时还和材料化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其中由金属离子及有机配体自组装构筑的金属有机多面体由于其自身的纳米尺度空间提供了可容纳合适尺寸小分子的独特内部环境和限制空间等优点,利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在分子识别与传感领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生命科学领域,对生物小分子标志物的识别有利于更加早期、快速而准确地监测疾病的发生,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药物干预等过程提供临床依据。荧光方法是一种新兴的用于识别小分子疾病标志物的快速、高灵敏度及低损伤的技术手段。化学家们设计了多种材料类型的荧光传感器,包括有机荧光团、量子点及稀土发光配合物等。金属有机多面体作为荧光传感器用于识别与疾病相关的小分子生物标志物具有结构稳定、高选择性和良好的生物兼容性等优点。5-羟基吲哚-3-乙酸(5-HIAA)和4-氨基-2,6-二硝基甲苯(4-ADNT)金属有机四面体Ce-TTS含有发射蓝色荧光的叁苯胺基团,通过氢键作用、π-π堆积作用及空间立体选择作用,能够高选择性地包合5-HIAA,并且释放荧光信号。向金属有机四面体Ce-TTS中加入5-HIAA,四面体的荧光强度最高增长2.6倍,并能够在较宽的线性范围内定量检测5-HIAA。金属有机四面体Ce-ZPS含有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二氢吡啶基团母体单元,可与4-ADNT分子发生主客体识别作用及氧化还原过程。在经过紫外光照后引发四面体与客体分子之间的氧化还原过程,同时利用其大小合适的限域空腔包合4-ADNT,引发金属有机四面体对客体小分子的荧光响应。(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张誉腾[4](2017)在《新型钒多酸基金属有机多面体的结构、自组装合成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多面体(MOPs)是继分子筛和金属有机框架(MOFs)之后,又一类发展迅速的多孔材料。MOPs不是无限的叁维网络结构,而是孤立的分子实体;它们构建于边共享的分子多边形或通过分子顶点之间的相互连接而成。基于金属与有机配体自组装形成的分子多面体,其具有纳米尺度的笼形结构以及内、外表面积。同时,MOPs具有灵活的几何拓扑,尺寸,表面积和孔性。它们可以作为主体分子,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包括催化,吸附,生物物理学,还可以作为前驱体去构建MOFs材料。多金属钒酸盐(POVs),作为多酸的一个独特的分支,一直吸引人们的研究兴趣,因为钒多酸不仅具有结构多样性和卓越的特性,而且它们在分子磁学,催化,氧化还原,医学,生物活性材料等方面有潜在应用。本论文选择简单的金属钒源和不同的羧酸配体设计合成了13个钒多酸基金属有机多面体。在特定的溶剂热条件下,我们得到了新颖的具有不同配位模式的钒多酸基建筑块,这对于MOPs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于得到化合物的骨架中存在还原态的钒,我们对大部分化合物的磁性进行了探索。1.我们的策略是利用钒多酸和线型二羧酸配体构建钒多酸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最终得到了叁种同构的基于金属{V_5O_9Cl}单元的金属有机八面体配位笼。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射线衍射,红外,热重以及N2吸附等手段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表征(NH_2Me_2)12[(V_5O_9Cl)6(BDC)12]·(DMF)17(1)(NH_2Me_2)12[(V_5O_9Cl)6(BDC-NH_2)12]·(DMF)14(2)(NH_2Me_2)12[(V_5O_9Cl)6(BDC-Br)12]·(DMF)8(3)BDC=1,4-对苯二甲酸BDC-NH_2=2-氨基-对苯二甲酸BDC-Br=2-溴-对苯二甲酸2.我们采用角形配体或尺寸加成的双齿羧酸配体与钒氧簇自组装,成功的获得了叁种新颖的钒多酸基金属有机多面体;其结构中都含有{V_5O_9Cl}建筑单元。有趣地是,由于配体性质的不同,它们的结构呈现差异性,包括截角叁棱柱、截角四棱锥和截角八面体结构。此外,磁性研究表明他们具有相似的铁磁性行为。(NH_2Me_2)6[(V_5O_9Cl)3(TDA)6]·(DMF)1.5(CH3OH)0.5(4)(NH_2Me_2)8[(V_5O_9Cl)4(m-BDC)8]·(DMF)3(CH3OH)0.5(5)(NH_2Me_2)12[(V_5O_9Cl)6(NDC)12]·(DMF)8(CH3CH_2OH)0.5(6)TDA=噻吩-2,5-二羧酸m-H_2BDC=间苯二甲酸2,6-H_2NDC=2,6-萘二甲酸3.我们对五种新颖的烷氧基修饰的钒多酸基金属有机多面体的溶剂热合成、结构进行了报道。同时,对其中叁种化合物的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他们都具有反铁磁性相互作用。据我们所知,此工作将烷氧基修饰的钒多酸引入到金属有机材料当中,这是比较罕见的。{V6S}建筑单元的发现不仅为有限的钒多酸家族增加了一个典型的实例,而且它作为一个叁连接的无机配体,适合与有机配体自组装构建截角四面体结构或分子胶囊。(NH_2Et_2)8{[V6O6(OCH3)9(SO4)]4(BDC)6}(DEF)2(7)(NH_2Et_2)8{[V6O6(OCH3)9(SO4)]4(BDC-NH_2)6}(DEF)1.5(8)(NH_2Et_2)8{[V6O6(OCH3)9(SO4)]4(BDC-Br)6}(DEF)1(9)(NH_2Et_2)8{[V6O6(OCH3)9(SO4)]4(BTC)4}(DEF)0.5(10)(NH_2Et_2)8{[V6O6(OCH3)9(SO4)]4(BTB)4}(DEF)1.5(11)BTC=1,3,5-均苯叁甲酸;BTB=1,3,5-叁(4-羧基苯基)苯4.基于我们之前的工作,在相似的溶剂热条件下,我们使用叁氯化钒替换硫酸氧钒,得到了两例含有新型{V_7}同多酸簇的钒基金属有机多面体。他们呈现精美的截角四面体笼形结构。此外,这种{V_7}多酸基建筑单元是首次被发现,与文献报道的钒基MOPs相比,其具有最高核数的钒氧簇。磁性研究表明他们具有相似的反铁磁行为。(NH_2Et_2)4{[V6O6(OCH3)9(VO3)(H_2O)]4(BDC)6}(DEF)0.5(12)(NH_2Et_2)4{[V6O6(OCH3)9(VO3)(H_2O)]4(BDC-NH_2)6}(DEF)0.5(CH3OH)0.5(13)(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杨林林[5](2017)在《基于面导向配体的金属—有机多面体的可控组装与主客体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多面体作为超分子组装体,其丰富的主客体化学性质,使其在分子识别、选择性催化、分子机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仍存在以下问题:(1)如何在结构预期构筑的基础上优化多面体的催化等功能性质;(2)多面体结构与特定客体分子或离子间的主客体超分子行为的研究还不透彻;(3)已报道混合配体组装方法的单一性和局限性不能满足人们对构筑复杂结构功能配合物的研究。基于面导向配体组装结构可控,主客体作用强的优势,本论文选择叁臂和四臂面导向的配体,通过亚组分自组装的方法与不同金属离子可控的构筑不同形状和功能的金属-有机多面体笼状结构。通过探讨鳌合配体的结构、尺寸以及抗衡离子的类型与叁维笼状结构的组装关系,开发特定构型混合配体组装超分子体的新方法,并通过对其空腔结构主客体化学性质的研究,拓展其在生物、能源等领域的应用。通过将具有C4对称性的四苯乙烯氨基配体与不同长度的醛基构筑单元以及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Fe(Ⅱ)组装,构筑空腔大小不同的Fe8L6型金属-有机立方笼状结构Cage 1和2。利用其骨架结构强的π电子云密度,实现对多环芳烃分子的包合。通过主客体包合过程,拉近了多环芳烃分子与金属活性中心的距离,使分子间光致电子转移过程变为准分子内过程。进一步将光敏剂荧光素分子包合进立方笼状结构Cage 1和2中,构筑了具有质子还原活性的光解水产氢体系。与相同配位构型的单核配合物FeⅡ(bpy)3(PF6)2比较,笼状结构Cage 2的催化产氢效率提高了 4倍,表明主客体包合过程提高限域空间内的反应物浓度,从而提高了光解水产氢过程的催化活性。比较不同荧光素包合比例的笼状结构产氢活性,Cage 2产氢量是Cage 1的3倍,表明Cage 2与荧光素之间主客体包合改变了电子转移过程,更有利于催化质子产氢,为设计合成高效的催化产氢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将具有C3对称性的叁苯胺氨基配体与2,2-联吡啶醛基配体以及动力学活性的Zn(Ⅱ)组装,在CF3SO3-离子存在下形成离散的四面体结构Tet-1,在ClO4-或BF4-离子存在下,离散的四面体Tet-1可以缓慢转变为互锁的四面体结构Cat-1和Cat-2,反应平衡常数为7.0×104M-2。核磁跟踪结构转变过程表明,转变反应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特点,转变过程的活化能为58 kJ/mol。向离散的四面体Tet-1中引入卤素离子Br-或I-可以迅速的实现穿插产物Cat-3的形成,反应平衡常数为5.5×106M-2。除去模板离子Br-或I-后,互锁结构Cat-3可以实现穿插过程的解锁并最终形成离散四面体Tet-1。进一步引入荧光客体分子丹磺酸离子DSA,通过荧光强度的变化可视化的跟踪客体分子DSA的包合和释放过程。利用四面体Tet-1上锁和解锁的动力学变构效应及对卤素离子的强的结合能力,能够实现溴代烷烃的脱卤反应,为模拟脱卤酶的功能性质提供了很好的模型。利用亚组分自组装策略,将具有相似尺寸的叁臂叁苯胺单元配体LA和四臂四苯乙烯单元平面配体LB与Zn(Ⅱ)组装,通过结构匹配和熵驱动,高效、可控地形成叁苯胺和四苯乙烯单元共同构筑的混配型叁棱柱笼状配合物C1。位于叁角面的Zn-Zn距离为11.9 A,两个叁角面间的距离为10.0 A。进一步选择叁苯基苯单元配体LC作为组装配体,挑选与其大小类似的四臂四苯基芘配体LD和四苯基卟啉配体LE,通过亚组分自组装的方法得到两例具有更大尺寸的混合配体的叁棱柱笼状结构C6和C8,位于叁角面的Zn-Zn距离均为14.6 A,两个叁角面间的距离分别为13.7 A和15.1A。这种基于叁臂和四臂面导向配体通过大小尺寸匹配的方法构筑混合配体叁棱柱的方法,为丰富笼状配合物的功能性质提供新途径。(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王新龙,张誉腾,苏忠民[6](2017)在《基于多钒酸盐构筑金属-有机多面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金属氧酸盐(polyoxometalates, POMs),又称"多酸",是由高价态的前过渡金属离子(主要指Mo、W、V、Nb、Ta)通过氧原子桥连形成的一类金属氧簇化合物。多酸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丰富的物理化学性质,常被用作基本构筑单元去组建多功能性材料,在氧化还原、磁学、催化、生物化学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金属有机多面体(Metal-Organic Polyhedra,MOPs)是具有特定配位构型的金属离子或金属团簇与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形成的结构有序的分子笼状化合物。以类Anderson型钒多酸作为次级构筑单元,选用经典的多齿羧酸配体,在溶剂热条件,获得了五个基于{V_6S}单元构筑的截角四面体MOPs。基于这一研究策略,课题组已经获得基于{V_4Cl}、{V_5Cl}、{V_6S}、{V_7}等不同构型,不同配位模式的钒多酸单元构筑的结构各异的MOPs,系统研究了不同构型钒多酸建筑单元对于最终MOPs构型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一带一路,引领西部发展”——2017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期刊2017-04-28)

李海荣[7](2017)在《金属—有机多面体的功能化和吸附、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多面体(Metal-organic polyhedra简称MOPs),是一类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其独特的结构,特定的空腔尺寸,以及在空腔中封装功能客体分子的特点,在气体吸附与分离、分子识别、药物运输、催化等领域中存在很大的应用价值。但是,MOPs仍存在骨架刚性不足、难以金属功能化等缺点,制约着它们在气体吸附与分离、催化等领域中的应用。本论文首次发现选择合适的端配体是一种对MOPs空腔笼进行金属功能化的有效途径,金属功能化可以显着提高MOPs的骨架刚性、气体吸附性能和催化性能。我们用3,6-咔唑羧酸(CDC)合成了六个八面体MOPs材料[Cu12(CDC)12(DMA)6(H2O)6]·xS(S=noncoordinated solvent molecules)(1),[Cu12(CDC)12(Apz)2(DMA)4(H2O)6]·xS(2),[Cu12(CDC)12(Pz)2(DMA)6(H2O)4]-·xS(3),[Cu12(CDC)12(Apz)2(DMA)4(H2O)6Cu0.5(H2O)6]·xS(4),[Cu12(CDC)12(Apz)2(DMA)4(H2O)6Ni0.5(H2O)6]·xS(5),[Cu12(CDC)12(Apz)2(DMA)4(H2O)6Zn0.5(H20)6]·xS(6),其中 Apz氨基,Pz是吡嗪,DMA是N,N-二甲基乙酰胺。全部端配体为DMA的1和部分端配体为Pz的3无法进行笼腔金属功能化,而部分端配体为Apz的2则允许Ni2+、Cu2+、Zn2+离子进入笼腔,形成4,5和6,但半径更大的(Ca2+、Sr2+、Ba2+、Co2+)等无法进入笼腔,表明2具有对Ni2+、Cu2+和Zn2+离子的选择性识别行为。4-6的比表面积分别为 381.5、417.9、303.2 m2/g,远大于 2 的 254.1 m2/g。2 和 4 对 CH4、C2H2、C2H4、C2H6气体的吸附测试表明笼腔金属化可以提高MOPs的气体选择性。其中,4对C2H2/CH4吸附选择性为210,高于2的143。同时,我们测试了 1-6的催化氧化苯乙烯开环反应。4,5,6具有较高的转化率,多次循环利用后,仍能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而化合物1,2,3在多次催化之后,催化活性显着降低。本论文为MOPs材料的笼腔功能化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合成策略,为功能化MOPs材料在气体存储与分离、催化等领域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7-03-22)

庞青青,涂斌斌,宁二龙,李巧伟[8](2016)在《金属有机多面体构建的系列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除了可以通过金属或金属簇和配体形成次级构筑单元(Secondary Building Units,SBUs)构建多孔晶体材料以外,还可以通过金属和配体形成的金属有机多面体(Metal-Organic Polyhedra,MOP)来实现此类材料的可控生成。相比于SBUs,MOP具有更多的配位点、更复杂的连接性和更高的对称性,因此在合成系列不同结构的MOFs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本文中(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结构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期刊2016-11-16)

林晓明,蔡跃鹏[9](2016)在《利用超分子构筑基元构筑多面体金属有机框架:催化及溶剂分子传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吡啶-3,5-二羧酸与硝酸铕反应,构建一种基于超分子构筑基元且具有pcu拓扑结构的多功能金属-有机框架。含有金属铕的浆轮状可作为次级结构单元,通过配体连接成纳米尺寸的金属-有机十四面体,从而进一步连接成叁维简单立方网络结构。该MOF对芳香醛的硅氰化反应显示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并且可以重复利用而不丧失催化活性。此外,由于主客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荧光猝灭效应,使其能够作为硝基苯传感的荧光探针。(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六分会:金属有机框架化学》期刊2016-07-01)

董龙章,李顺利,兰亚乾[10](2016)在《基于叁棱柱多面体的金属-有机框架的可控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具有先进功能的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难免会面临更加复杂化的框架结构和几何设计上的高难度挑战。在本文中,我们展示了合理利用拓扑学预先设计来可控合成MOFs的可行性。一个新的次级结构单元(SBU),{ZN4(tz)_3},通过叁个TDC_(2-)片段桥连接产生一个叁棱柱形的节点{Zn_8(tz)_6(TDC)_3}(Htz=1H-1,2,3-叁氮唑和H_2TDC=2,5-噻吩二羧酸)。通过考虑理论上叁角棱柱节点与双齿、叁齿、四齿配体连接衍射出的网络,我们已经合成和表征了一系列分别以lon、jea和xai作为拓扑的新型的MOFs(TPMOF-n)。还研究了基于铁卟啉构筑的TPMOF-7作为催化剂的多相仿生催化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六分会:金属有机框架化学》期刊2016-07-01)

金属多面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磁控溅射镀膜工艺,采用铝靶为溅射源,成功实现铝单质在微米级二氧化硅粉体表面的沉积,制备出新型多面体金属效果颜料。重点比较了多面体金属效果颜料与铝颜料在注塑制件中的流痕与熔接痕差异,同时,研究了多面体金属效果颜料对塑料基材物性的影响及加工工艺对多面体颜料所呈现表观效果的影响。最后,采用多面体金属效果颜料共混入塑料基材中成型出"无流痕"免喷涂制件。结果表明,与传统铝颜料相比,多面体金属效果颜料表现出良好的金属质感,流痕几乎完全消除,熔接痕亦大幅度减轻,并进一步从理论角度分析和解释了产生上述流痕和熔接痕差异的原因;与喷涂制件相比,"无流痕"免喷涂制件更环保,成本更低,表观效果更加独特,并得到了消费者认可,成功实现了商业化量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属多面体论文参考文献

[1].穆飞虎,周诗健,王芸,王建,孔岩.通过双金属-有机骨架模板原位构建介孔CdxZn1-xS多面体用于光催化析氢[C].2018第二届全国光催化材料创新与应用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8

[2].董建廷,叶倩,逯琪.多面体金属效果颜料的制备与应用[J].中国塑料.2018

[3].何海洋.金属有机多面体对代谢生物标志物的荧光传感[D].大连理工大学.2018

[4].张誉腾.新型钒多酸基金属有机多面体的结构、自组装合成和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5].杨林林.基于面导向配体的金属—有机多面体的可控组装与主客体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6].王新龙,张誉腾,苏忠民.基于多钒酸盐构筑金属-有机多面体[C].“一带一路,引领西部发展”——2017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2017

[7].李海荣.金属—有机多面体的功能化和吸附、催化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

[8].庞青青,涂斌斌,宁二龙,李巧伟.金属有机多面体构建的系列金属有机框架材料[C].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结构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2016

[9].林晓明,蔡跃鹏.利用超分子构筑基元构筑多面体金属有机框架:催化及溶剂分子传感[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六分会:金属有机框架化学.2016

[10].董龙章,李顺利,兰亚乾.基于叁棱柱多面体的金属-有机框架的可控合成[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六分会:金属有机框架化学.2016

标签:;  ;  ;  ;  ;  ;  ;  

金属多面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