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天津城东供电公司)
摘要:文章对智能变电站运行及维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行及维护;问题
引言
随着智能化变电站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维护工作也越来越复杂多样,很多技术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探索,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和电网安全息息相关,更影响着我国供电质量,更关系到我国智能化变电站发展进程。
1.智能变电站的系统结构
智能变电站系统结构上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
1.1增加过程层:过程层包括合并单元(MU),智能单元(智能终端)。即把以前保护中的信息采集模块和操作模块剥离出来,组成性能单一的装置。
1.2信息数字化:交流量、直流量全转换为数字量。交流量和直流量由电缆传输,数字量只能由光缆传输。
1.3信息共享标准化:信息共享,采集到的数据(交流数据、遥信数据)组成一个网络,需要这些数据的设备都可以从网络上直接获得;信息标准化,所有信息都遵循61850系列标准,不同厂家设备之间可以直接进行联系。
2.智能变电站运行和维护中的问题
2.1基础设备安装的安全性问题
在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中,基础设备安装工作是其重要工作之一。这是因为,基础设备的安装质量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因此,安装人员一定要认真,确保安装的正确性,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基础设备安装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一些安装人员对安装知识不了解或者了解甚少。另外,不同的设备型号安装方法不同,这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增加了变电站系统的不安全因素。
2.2安装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
和传统技术相比,智能化变电站具有智能化、数字化、系统化等特点,这是由于这些特点,更增加对了整个变电站系统维护的难度,稍一不注意,便会发生问题,一旦故障发生,若操作人员不能及时找到问题并解决,便会影响整个电网的运行,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针对问题采取相应对策。但是,由于我国智能化变电站还在普及发展阶段,变电站技术人员也在学习和探索当中,还多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其可靠性和稳定性不强。
2.3快速保护的问题
与传统的互感器相比,电子互感器的数据传输需要从互感器到交换机,中间还需要合并等过程,这样,就延长了传输时间,增加了流程。据厂家统计,智能变电站和传统变电站相比,动作保护的时间延长了5s左右,因此,快速保护问题也是智能化变电站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4安装保护工程
在设备附近安装保护设备,可以很好地保护电缆,提高变电站使用寿命,更好地体现其智能化的优势,当前多采取的是在户外安装智能汇控柜。但是,由于智能汇控柜对室外环境要求较高,温度在-25℃-70℃,湿度控制在90%,大大增加了设备成本,甚至有些辅助空凋的成本比主要设备成本还高。另外,设备检修也成了难点,不利于工作人员操作。
2.5火灾漏电报警控制系统
绝缘监测报警功能:实时在线监测低压配电线路的绝缘状态,通过电流显示,低压配电线路及设备的泄漏电流及漏电电流一目了然,当配电线路及设备绝缘恶化产生漏电并达到报警设定值时,仪器立即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显示漏电电流的大小,显示漏电的线路地址,并记忆存储漏电故障的信息,打印检测结果,并可把漏电信息传至上位机;
温度检测报警功能:当配电线路因电流异常、接触不良或其它原因引起线路过热时,仪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显示温度值,指示故障方位;(虽然目前规范无此要求,但该功能对预防火灾的发生也有一定的作用);
报警信号输出、控制信号输出功能:漏电报警信号及故障信息可通过信号接口传至上位机。在漏电严重的情况下,控制信号输出可切断配电线路电源或者启动其它电气设备。
3.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管理措施
3.1对于操作票和工作票的管理
在变电站的运行维护的安全管理工作当中,对于操作票和工作票的管理一直都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在智能变电站当中,因为新增加了网络的交换机、合并单元、过程层设备的智能终端、设备在线的检测传感器等一些设备,所以除了要建立和完善编号、命名的台账之外,还应该要对各种设备的参数和设置进行相关的备份,从而来防止因为设置的信息丢失而使得设备异常的情况出现。而且对于各个现场的工作,也应该要实施操作票和工作票的管理模式,比如有些设备在进行检修的时候需要一次设备停电或者是要做相应的安全措施,那么就需要填写变电站的第一种工作票等。
3.2对于倒闸操作的安全管理
在智能变电站当中,要完成倒闸的操作主要可以通过就地的操作、遥控操作和顺序控制的操作(一般简称顺控操作)。其优势有:
(1)大大减少运行人员。过去每个大型操作需要操作人、第一监护人、第二监护人、站长、安全监督员、配合人员等大约需要4~6人,而智能化操作只需1~2人即可轻松的工作。
(2)对于集控中心控制的子站,如果所属子站在满足建立智能化操作变电站的同时,一、二设备的可靠性及自动化水平比较高,对于各种典型操作,只需要子站1人进行配合,通过可靠的通信联络手段,在集控中心就可以实现远方可靠的操作。
(3)大大降低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常规操作从操作准备到操作完毕经历了填写操作票、审票、核对、操作演习、监护复诵、操作等多个过程,运行人员进行反复的检查、汇报,占用人员多,劳动强度大。智能化操作后,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将大大降低。
3.3对于在线监测设备的管理
在对在线监测设备进行验收、维护、巡查和监视的时候,应该要把在线监测设备看成是高压主设备来进行。对于那些被监测的一次设备,要对它们的测量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最终形成一定的数据曲线。然后利用测量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并且结合当前的实际环境,判断出这些一次设备的运行情况,从而可以使得一次设备的状态达到可视化的程度。
3.4能量管理系统的管理
能量管理系统是微电网的核心,先进的能量管理系统将使微电网的运营更具经济性和高效性。微电网是各种微电源和分散负荷的汇总,可当作一个整体的系统来运行和控制。1个微电网,至少含有1个分布式电源和相关负荷,并且微电网一般与配电网相连,而与非主网相连。不过虽然微电网解决了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所产生的问题,充分发挥了分布式电源的各项优势,但由于微电网的特殊性,传统的大规模发电机组的能量管理系统并不适合微电网能量管理,因此需要研究新的能量管理技术。
智能变电站作为未来变电站的发展方向,现在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因此,提升智能变电站运维检修技术,确保智能变电站的正常运行,是智能化变电站的新要求,也是电网发展的新要求。变电站运维人员必须加强学习专业知识,严格按照规定及技术标准进行操作,保障智能变电站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静,蒲晡.试论智能变电站在变电运行工作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21:191+263.
[2]楚开明.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J].电气技术,2014,07:100-102.
[3]解陈胜.智能变电站日常巡查制度的建设与维护探究[J].科技传播,2014,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