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线电缆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线电缆,涉及电气线材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多根导体、第一绝缘层以及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内设置有支撑定位架,所述支撑定位架包括定位杆以及多个支撑片,所述支撑片远离定位杆的一端折弯形成用于包覆第一绝缘层外壁的定位部,多个所述定位部与所述保护层内部形成布线腔,且多个所述定位部朝向保护层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定位块,所述保护层内壁上开设有多个一一对应于定位块的定位槽。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导体与绝缘层转动,且不会损坏保护层内部,有利于保护导体,同时便于散热,具有提高对导体保护作用的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线电缆,包括多根导体(1)、包裹于导体(1)外的第一绝缘层(2)以及包裹于多个第一绝缘层(2)外的一保护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3)内设置有支撑定位架(4),所述支撑定位架(4)包括定位杆(41)以及多个支撑片(42),所述定位杆(41)设置于保护层(3)内的轴线位置,多个所述支撑片(42)的一端均固定于定位杆(41)上,另一端固定于保护层(3)的内壁上,且所述支撑片(42)远离定位杆(41)的一端折弯形成用于包覆第一绝缘层(2)外壁的定位部(421),多个所述定位部(421)与所述保护层(3)内部形成多个用于放置具有第一绝缘层(2)的导体(1)的布线腔(5),且多个所述定位部(421)朝向保护层(3)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定位块(6),所述保护层(3)内壁上开设有多个一一对应于定位块(6)的定位槽(7)。

设计方案

1.一种电线电缆,包括多根导体(1)、包裹于导体(1)外的第一绝缘层(2)以及包裹于多个第一绝缘层(2)外的一保护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3)内设置有支撑定位架(4),所述支撑定位架(4)包括定位杆(41)以及多个支撑片(42),所述定位杆(41)设置于保护层(3)内的轴线位置,多个所述支撑片(42)的一端均固定于定位杆(41)上,另一端固定于保护层(3)的内壁上,且所述支撑片(42)远离定位杆(41)的一端折弯形成用于包覆第一绝缘层(2)外壁的定位部(421),多个所述定位部(421)与所述保护层(3)内部形成多个用于放置具有第一绝缘层(2)的导体(1)的布线腔(5),且多个所述定位部(421)朝向保护层(3)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定位块(6),所述保护层(3)内壁上开设有多个一一对应于定位块(6)的定位槽(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6)包括与定位部(421)固定连接的定位条(61)以及固定设置于定位条(61)远离定位部(421)一端的弧形块(62),所述弧形块(62)的横截面积大于定位条(61)的横截面积,所述定位槽(7)对应于定位条(61)以及弧形块(62)的形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线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7)的槽壁上设置有第一耐磨层(7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电缆,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布线腔(5)之间的间隙上设置有填充层(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线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8)包括与相邻两支撑片(42)外壁贴合的散热层(81)以及用于隔离相邻两支撑片(42)的防静电层(8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1)与第一绝缘层(2)之间设置有合成云母带(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3)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二绝缘层(31)、防火层(32)以及第二耐磨层(3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线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层(31)与防火层(32)之间设置有多个相互交叉的金属丝(34),所述金属丝(34)将所述第二绝缘层(31)与防火层(32)之间隔离呈散热间隙。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线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线电缆。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广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它可定义为:由下列部分组成的集合体;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电缆亦可有附加的没有绝缘的导体。

现有的电线电缆通常包括多根导体、包裹于导体外的绝缘层以及包裹于多个绝缘层外的一保护层,各个导体外包裹的绝缘层在保护层内具有空隙,从而能够使绝缘层在保护层内相对发生移动,而由于断线接线的需要,各个导体的绝缘层不仅能够移动于保护层内,同时要能够发生相对转动。但是在长期使用下,保护层受到绝缘层的转动的影响,保护层内部受到磨损,且保护层更为松动,容易导致多个绝缘层相互缠绕,不利于对导体的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线电缆,便于压合后取出终端外壳,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线电缆,包括多根导体、包裹于导体外的第一绝缘层以及包裹于多个第一绝缘层外的一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内设置有支撑定位架,所述支撑定位架包括定位杆以及多个支撑片,所述定位杆设置于保护层内的轴线位置,多个所述支撑片的一端均固定于定位杆上,另一端固定于保护层的内壁上,且所述支撑片远离定位杆的一端折弯形成用于包覆第一绝缘层外壁的定位部,多个所述定位部与所述保护层内部形成多个用于放置具有第一绝缘层的导体的布线腔,且多个所述定位部朝向保护层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定位块,所述保护层内壁上开设有多个一一对应于定位块的定位槽。

如此设置,通过支撑定位架撑起保护层的内壁,避免保护层松动,以便于对多个导体以及第一绝缘层进行保护。通过由定位杆以及支撑片形成隔离,使得各个导体的第一绝缘层相互隔离,使得第一绝缘层以及导体转动时,各个导体的第一绝缘层不会相互缠绕,提高对导体的保护作用。通过布线腔来放置导体以及第一绝缘层,使得导体以及第一绝缘层在布线腔内相对转动并且移动,从而在支撑定位架不转动的情况下依旧能够转动导体与第一绝缘层,便于接线的需求,且由于定位部受到定位块与定位槽的限位作用,使得定位部不会相对保护层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支撑定位架稳定支撑于保护层内,避免对保护层内部发生转动造成磨损,实现提高对导体保护作用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定位块包括与定位部固定连接的定位条以及固定设置于定位条远离定位部一端的弧形块,所述弧形块的横截面积大于定位条的横截面积,所述定位槽对应于定位条以及弧形块的形状设置。

如此设置,通过采用面积更大的弧形块设在定位条远离定位部的一端上,使得弧形块受到定位槽的定位限制,避免弧形块脱离定位槽,从而提高定位块与定位槽定位是的稳定性,避免定位块脱离定位槽,提高支撑定位架对保护层支撑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保护层的保护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定位槽的槽壁上设置有第一耐磨层。

如此设置,定位块在定位槽内可能因为受力发生相对滑移,第一耐磨层能够提高定位槽的耐磨性,以保护整个保护层内壁不受磨损,实现提高对导体的保护作用。

进一步设置:各个所述布线腔之间的间隙上设置有填充层。

如此设置,通过填充层能够填充各个布线腔之间的间隙,以提高对保护层内部的支撑能力,避免保护层内陷,有利于对导体的保护。

进一步设置:所述填充层包括与相邻两支撑片外壁贴合的散热层以及用于隔离相邻两支撑片的防静电层。

如此设置,导体通电的过程中会发热,散热层有利于热量挥发,从而调高导体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的防静电层则对各个导体之间进行屏蔽,避免各个导体之间产生静电相互影响,有利于保护导体。

进一步设置:所述导体与第一绝缘层之间设置有合成云母带。

如此设置,合成云母带的主要材料合成云母是以氟离子代替羟基,在常压条件下合成出的尺寸大、晶型完整的人工云母。合成云母带除具有天然云母带的膨胀系数小、介电强度大、电阻率高和介电常数均匀等特性以外,其耐热等级高,可达到A级耐火水平。合成云母带的设置能够提高电线的防火性能,符合环保要求。

进一步设置:所述保护层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二绝缘层、防火层以及第二耐磨层。

如此设置,通过第二绝缘层形成进一步的隔离,避免工作人员触电;防火层能够提高保护层的防护性能,有利于保护导体;第二耐磨层则提高保护层外壁的耐磨性,提高保护层的使用寿命,有利于保护导体。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绝缘层与防火层之间设置有多个相互交叉的金属丝,所述金属丝将所述第二绝缘层与防火层之间隔离呈散热间隙。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的金属丝,使得第二绝缘层与防护层形成隔离,从而生产的散热间隙能够提高散热效果,有利于保护导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支撑定位架撑起保护层的内壁,使得各个具有第一绝缘层的导体在支撑定位架内转动,避免对保护层内部造成磨损,具有提高对导体保护作用的效果;

2、通过定位块与定位槽的限位作用,避免支撑定位架发生转动,以便于稳定撑起保护层内壁,避免保护层折弯撕裂,且各个导体通过支撑片的定位部形成隔离,在转动导体时不会相互缠绕,避免各个第一绝缘层相互缠绕,有利于保护导体;

3、通过散热层与防静电层组成填充层,不仅提高散热效果,且能够防止各个导体之间产生静电,有利于保护导体。

附图说明

图1是电线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导体;2、第一绝缘层;3、保护层;31、第二绝缘层;32、防火层;33、第二耐磨层;34、金属丝;4、支撑定位架;41、定位杆;42、支撑片;421、定位部;5、布线腔;6、定位块;61、定位条;62、弧形块;7、定位槽;71、第一耐磨层;8、填充层;81、散热层;82、防静电层;9、合成云母带。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电线电缆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电线电缆,如图1所示,包括多根导体1、包裹于导体1外的第一绝缘层2以及包裹于多个第一绝缘层2外的一保护层3,导体1与第一绝缘层2之间设置有合成云母带9,以提高对导体1的保护效果,且本实施例以三个导体1为例,三个导体1均匀分布于保护层3内部。

如图1和图2所示,保护层3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二绝缘层31、防火层32以及第二耐磨层33。第二绝缘层31提高保护层3的绝缘能力,从而提高安全性能;防火层32提高保护层3的防火能力,第二耐磨层33则提高其耐磨性能,有利于对导体1的保护。其中,为了提高散热效果,在第二绝缘层31与防火层32之间设置有多个相互交叉的金属丝34,金属丝34可采用金、银、铜、铁、锡、铝或以上金属为成分的合金制成,使得第二绝缘层31与防火层32之间具有间隙,由金属丝34将第二绝缘层31与防火层32之间隔离呈散热间隙,以便于空气流通进行散热。

如图1所示,在保护层3内设置有用于支撑保护层3内部的支撑定位架4,支撑定位架4抵触于保护层3的内周壁上。其中,支撑定位架4包括定位杆41以及多个支撑片42,定位杆41设置于保护层3内的轴线位置,多个支撑片42的一端均固定于定位杆41上,另一端固定于保护层3的内壁上,由于采用三个导体1,故支撑片42一一对应于导体1设置有三个。在支撑片42远离定位杆41的一端折弯形成用于包覆第一绝缘层2外壁的定位部421,多个定位部421与保护层3内部形成多个用于放置具有第一绝缘层2的导体1的布线腔5,以将三个导体1分别放置于三个定位部421形成的布线腔5内,便于各个导体1在布线腔5内转动或者移动,且各个导体1转动时不会相互缠绕,避免第一绝缘层2由于缠绕断裂,有利于对导体1的保护作用。

如图1所示,其中在各个布线腔5之间的间隙上设置有填充层8,以提高对保护层3的支撑能力。具体的,填充层8包括与相邻两支撑片42外壁贴合的散热层81以及用于隔离相邻两支撑片42的防静电层82,防静电层82设置于散热层81内部并将各个支撑片42隔离,以避免各个导体1之间产生静电相互影响,散热层81则能够疏散导体1输送电流时产生的热,以避免温度过高损坏导体1,有利于保护导体1。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多个定位部421朝向保护层3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定位块6,保护层3内壁上开设有多个一一对应于定位块6的定位槽7,从而避免支撑定位架4在保护层3内转动,避免保护层3内部磨损或者松动,有利于保护导体1。具体的,定位块6包括与定位部421固定连接的定位条61以及固定设置于定位条61远离定位部421一端的弧形块62,且弧形块62的横截面积大于定位条61的横截面积,定位槽7对应于定位条61以及弧形块62的形状设置,从而避免定位块6脱离定位槽7,提高支撑定位架4在保护层3内的稳定性。同时,为了提高定位槽7的耐磨效果,在定位槽7的槽壁上设置有第一耐磨层71,避免磨损保护层3内部。

工作原理:具有第一绝缘层2的导体1分别放置于三个定位部421形成的布线腔5内,从而能够在布线腔5内任意转动并滑移,由于各个布线腔5相互隔离,避免第一绝缘层2相互缠绕,提高对导体1的保护作用,且转动滑移时不会对保护层3内壁进行摩擦,避免保护层3磨损,有利于保护导体1。通过支撑定位架4撑起保护层3内壁,避免保护层3松动,且支撑定位架4通过定位块6与定位槽7的限位作用,不会在保护层3内转动,从而稳定支撑于保护层3内并避免对保护层3内部发生转动造成磨损,实现提高对导体1保护作用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电线电缆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21799.2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2(厦门)

授权编号:CN209641402U

授权时间:20191115

主分类号:H01B 7/18

专利分类号:H01B7/18;H01B7/17;H01B7/42;H01B7/29;H01B7/02

范畴分类:38A;

申请人:凯联高(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凯联高(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后溪镇金辉路20号A4座5楼

发明人:林致杰

第一发明人:林致杰

当前权利人:凯联高(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电线电缆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