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误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跨文化交际误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跨文化交际误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跨文化,误解,文化圈,解释学,中美,集体主义,个人主义。

跨文化交际误解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1](2017)在《《中美跨文化交际误解分析与体演文化教学法》出版》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今,外语教学不再只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而是要让学习者获得面向全球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Galal Walker(吴伟克)教授提出的体演文化教学法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现任教于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秦希贞博士曾在Galal Walker教授的指导下学习并亲身实践体演文化教学法,《中美跨文化交际误解分析(本文来源于《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期刊2017年03期)

唐骋[2](2017)在《浅析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人们在进行交流时所具备的跨文化思维、辨别文化差异和抗文化干扰的能力。然而,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衍生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差异性是导致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的主要原因。本篇文章在第二语言教学的视阈下,针对此问题做了深入研究,通过探讨五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的误解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经由大量的相同文化圈内部以及不同文化圈之间跨文化误解的实例分析和对比,以此强调将外语教学置于跨文化背景之下并融入跨文化交际的实际环境中的重要性,目的是使学生有意识地了解中外文化的区别并培养其掌握目的语文化的能力,旨在尽量避免跨文化误解甚至是冲突。本文以期对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方面有所助益。(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7年06期)

夏江义[3](2017)在《基于跨文化交际误解对美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跨文化交际误解的频繁出现已是不可争议的事实。美国留学生是来华留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分析中国教师、留学生管理者与美国来华留学生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误解颇具代表性,可以折射出目前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改善和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夏江义[4](2016)在《基于跨文化交际误解的中美民俗文化比较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发跨文化交际误解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不同国家或民族之间的民俗文化差异是主要的引发因素之一。本文借助发生在中国人与来华美国人之间的一些典型误解案例,对中美交际礼仪习俗、餐桌礼仪习俗及恋爱婚姻习俗进行比较,这不仅可以提供一条合适的路径去考察中美民俗文化差异,也可以为跨文化成功交际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文化与传播》期刊2016年06期)

王瑾[5](2016)在《英汉概念隐喻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误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是多种语言中常见的现象,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和跨文化交际的升温,认知角度的英汉隐喻对比研究也倍受关注。本文选取概念隐喻作为研究对象。受多重因素交互影响,英汉语对概念隐喻的认知和运用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较大差异。这些差异是造成跨文化交际误解的一项重要原因。本文旨在通过对大量英汉语料的对比分析,以服饰隐喻和色彩隐喻为例,从认知角度分析英汉概念隐喻的差异及其原因,并指出其在跨文化交际领域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下旬)》期刊2016年04期)

邹小利,刘杨[6](2015)在《基于话语意义的跨文化交际误解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话语意义出发,构建起一个分析跨文化交际误解成因的框架。在这个分析框架中,话语意义主要分为两大类型:言语意义和言语用意。借助这两大意义类型,并结合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汉语话语误解实例,对跨文化交际误解成因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长春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刘杨[7](2014)在《跨文化交际误解的概念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误解需要如何界定,这对于跨文化交际误解的研究无疑至关重要。通过考察误解范围的划界问题,就误解与交际失误、理解、不解及曲解等相关概念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前人有关误解的代表性定义,进而探讨跨文化交际误解的概念。(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论坛》期刊2014年08期)

王莉[8](2012)在《面子需求和礼貌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意在说明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同的面子需求和礼貌准则造成的交际误解。礼貌与面子需求紧密相连,这里从面子需求方面分析了案例"中国商务代表团访英问题谈",解释了跨文化交际中由于面子需求差异和礼貌表达方式的不同造成的误解。文章认为要达到多元文化世界中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人们进行有效交际,就应了解懂得并重视不同的面子需求与礼貌准则对于交际的重要影响,这样才可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误解错解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2年10期)

胡元群[9](2011)在《跨文化交际误解与冲突的解释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解释学循环理论是人们在文字阅读理解过程中形成的语言哲学理论,运用这一理论解读跨文化交际冲突,分析冲突的形成原因,发现误解与冲突本身就是跨文化交际活动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这种新的解读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跨文化交际过程,进一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来源于《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黎晓曦[10](2011)在《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语义误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时代,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这种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经常产生语义误解的现象。语义误解的出现,源自语言本身固有的模糊性及不同语言系统之间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共享、注意语境对语义的影响及谨慎用词,可有效避免或减少中西方语义的误解。(本文来源于《基础教育研究》期刊2011年12期)

跨文化交际误解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人们在进行交流时所具备的跨文化思维、辨别文化差异和抗文化干扰的能力。然而,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衍生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差异性是导致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的主要原因。本篇文章在第二语言教学的视阈下,针对此问题做了深入研究,通过探讨五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的误解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经由大量的相同文化圈内部以及不同文化圈之间跨文化误解的实例分析和对比,以此强调将外语教学置于跨文化背景之下并融入跨文化交际的实际环境中的重要性,目的是使学生有意识地了解中外文化的区别并培养其掌握目的语文化的能力,旨在尽量避免跨文化误解甚至是冲突。本文以期对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方面有所助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文化交际误解论文参考文献

[1]..《中美跨文化交际误解分析与体演文化教学法》出版[J].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2017

[2].唐骋.浅析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

[3].夏江义.基于跨文化交际误解对美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思考[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7

[4].夏江义.基于跨文化交际误解的中美民俗文化比较与分析[J].文化与传播.2016

[5].王瑾.英汉概念隐喻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误解[J].科教导刊(下旬).2016

[6].邹小利,刘杨.基于话语意义的跨文化交际误解成因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5

[7].刘杨.跨文化交际误解的概念探析[J].中华文化论坛.2014

[8].王莉.面子需求和礼貌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J].中国集体经济.2012

[9].胡元群.跨文化交际误解与冲突的解释学解读[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10].黎晓曦.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语义误解[J].基础教育研究.2011

标签:;  ;  ;  ;  ;  ;  ;  

跨文化交际误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