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交叉电缆生产线的塑形机构,包括合成室、第一套筒、塑形腔、第二套筒、塑形件和传动装置;橡胶挤出机与电缆输入件分别设置在合成室的两侧面,且合成室为中空结构;第一套筒固定设置在合成室的侧面上;塑形腔呈中空的管状结构,其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一套筒的内部;第二套筒固定设置在塑形腔的另一端,且塑形腔滑动设置在第二套筒内部;塑形件可拆卸设置在塑形腔的内部,具体由第一塑形片和第二塑形片铰接而成,且二者均为弧形片,其一侧铰接且另一侧贴合后形成一组圆形空腔;传动装置设置在第二套筒上。将塑形腔滑入第一套筒内部,并手动取出塑形件,将第一塑形片和第二塑形片分开即可将塑形片由交叉电缆取出。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交叉电缆生产线的塑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合成室(4)、第一套筒(41)、塑形腔(6)、第二套筒(42)、塑形件(1)和传动装置;橡胶挤出机(2)与电缆输入件(3)分别设置在所述合成室(4)相邻的两侧面,且合成室(4)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套筒(41)固定设置在所述合成室(4)的侧面上;所述塑形腔(6)呈中空的管状结构,其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一套筒(41)的内部;所述第二套筒(42)固定设置在塑形腔(6)的另一端,且塑形腔(6)滑动设置在第二套筒(42)内部;所述塑形件(1)可拆卸设置在塑形腔(6)的内部,具体由第一塑形片(11)和第二塑形片(12)铰接而成,且二者均为弧形片,其一侧铰接且另一侧贴合后形成一组圆形空腔;所述传动装置设置在第二套筒(42)上并控制塑形腔(6)的滑动。
设计方案
1.一种交叉电缆生产线的塑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合成室(4)、第一套筒(41)、塑形腔(6)、第二套筒(42)、塑形件(1)和传动装置;橡胶挤出机(2)与电缆输入件(3)分别设置在所述合成室(4)相邻的两侧面,且合成室(4)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套筒(41)固定设置在所述合成室(4)的侧面上;所述塑形腔(6)呈中空的管状结构,其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一套筒(41)的内部;所述第二套筒(42)固定设置在塑形腔(6)的另一端,且塑形腔(6)滑动设置在第二套筒(42)内部;所述塑形件(1)可拆卸设置在塑形腔(6)的内部,具体由第一塑形片(11)和第二塑形片(12)铰接而成,且二者均为弧形片,其一侧铰接且另一侧贴合后形成一组圆形空腔;所述传动装置设置在第二套筒(42)上并控制塑形腔(6)的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电缆生产线的塑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固定件(7)、锯齿板(71)、齿轮(72)和转轴(74),所述固定件(7)固定设置在所述塑形腔(6)的外壁上;所述锯齿板(71)沿塑形腔(6)的伸缩方向固定设置在固定件(7)的侧壁上;所述齿轮(72)匹配设置在锯齿板(71)的锯齿上;所述转轴(74)与所述齿轮(72)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叉电缆生产线的塑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上设置有保护壳(73),所述保护壳(73)的主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筒(42)上,且将传动装置包覆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叉电缆生产线的塑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74)贯穿所述保护壳(73),且转轴(74)的末端设置有摇把(7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电缆生产线的塑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腔(6)内部设置有四组支件(61)和固定管(62),所述支件(61)均匀分布在所述固定管(62)的外壁上,且支件(61)的另一端与塑形腔(6)的内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交叉电缆生产线的塑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62)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63);所述第一塑形片(11)和所述第二塑形片(12)远离铰接处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板(13),两组所述固定板(13)合在一起匹配插入所述凹槽(6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交叉电缆生产线的塑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形片(11)和所述第二塑形片(12)上设置有限位板(14),所述限位板(14)设置在朝外的一侧且卡在所述固定管(62)朝外的一侧的外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电缆生产线的塑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形片(11)和所述第二塑形片(12)上均设置有拉环(15)。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制造领域,主要涉及一种交叉电缆生产线的塑形机构。
背景技术
交叉电缆一般用来实现集线器到集线器、集线器到交换机、路由器到路由器、交换机到交换机或PC机到PC机的连接;具体为一种设有橡胶外套的电缆。
在对交叉电缆进行制造时,需要在生产线上依次进行多种工序,其中就包括塑形工序,具体为电缆内芯在做初步处理之后通过传动轮向前传动,同时橡胶挤出机内部处理橡胶废料,并将其处理为橡胶皮套在电缆内芯上;传动轮向前传动,通过塑形件进行塑形;塑形件具体为固定设置的一组锥形件,且锥形件的顶端设置有圆孔,交叉电缆穿过该圆孔,使橡胶外皮通过后保持统一的截面直径。
现有技术中存在明显不足:橡胶外皮在进行塑形时会被塑形件刮除一些杂质,但久而久之这些杂质会堵塞塑形件的圆孔,使电缆卡在塑形件上;此时更换塑形件,需要将电缆剪短并且将原有塑形件取出;其更换过程十分麻烦,降低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更换塑形件的交叉电缆生产线的塑形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交叉电缆生产线的塑形机构,包括合成室、第一套筒、塑形腔、第二套筒、塑形件和传动装置;橡胶挤出机与电缆输入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合成室相邻的两侧面,且合成室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套筒固定设置在所述合成室的侧面上;所述塑形腔呈中空的管状结构,其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一套筒的内部;所述第二套筒固定设置在塑形腔的另一端,且塑形腔滑动设置在第二套筒内部;所述塑形件可拆卸设置在塑形腔的内部,具体由第一塑形片和第二塑形片铰接而成,且二者均为弧形片,其一侧铰接且另一侧贴合后形成一组圆形空腔;所述传动装置设置在第二套筒上并控制塑形腔的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交叉电缆堵塞在塑形件内时,将塑形腔滑入第一套筒内部,使塑形件露出,并手动取出塑形件,将第一塑形片和第二塑形片分开即可将塑形片由交叉电缆取出,实现塑形件的更换,避免了塑形件无法更换的弊端,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发生交叉电缆外皮堵塞塑形件情况时的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固定件、锯齿板、齿轮和转轴,所述固定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塑形腔的外壁上;所述锯齿板沿塑形腔的伸缩方向固定设置在固定件的侧壁上;所述齿轮匹配设置在锯齿板的锯齿上;所述转轴与所述齿轮传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转轴将齿轮转动,齿轮带动矩形板伸缩从而控制固定件收缩,进而实现塑形腔的收缩。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装置上设置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主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筒上,且将传动装置包覆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壳可对传动装置内部的零件进行保护,尤其是齿轮和锯齿板上会存在润滑油,避免了工人不慎蹭到手上的情况发生。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贯穿所述保护壳,且转轴的末端设置有摇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可手摇摇把对传动装置进行控制,实现了手动控制塑形腔的收缩。
作为优选,所述塑形腔内部设置有四组支件和固定管,所述支件均匀分布在所述固定管的外壁上,且支件的另一端与塑形腔的内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件和固定管在塑形腔内壁组成限位装置,对塑形件进行限位,实现了塑形件在塑形腔内部可拆卸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塑形片和所述第二塑形片远离铰接处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板,两组所述固定板合在一起匹配插入所述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凹槽和两组相贴在一起的匹配卡接,避免塑形件在固定管内部转动使其塑形后的电缆无法保证质量,即增强了装置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塑形片和所述第二塑形片上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朝外的一侧且卡在所述固定管朝外的一侧的外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可有效避免交叉电缆与塑形件内壁摩擦导致的塑形件内陷的问题出现,对塑形件与固定件起到限位作用,增强了装置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塑形片和所述第二塑形片上均设置有拉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拉环可将塑形件由固定管中取出,避免塑形件卡在固定管内壁上难以取出的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由第一塑形片和第二塑形片铰接而成的塑形件,该塑形件可由交叉电缆上拆除,相较于现有技术一体设置的塑形件,该塑形件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塑形件无法拆除的问题。
(2)通过在塑形件上设置限位板,该限位板避免塑形件滑入固定管内,保证了装置使用时的稳定。
(3)通过在塑形件朝外的一侧设置拉环,使其可以更加方便的取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上圆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塑形件;11、第一塑形片;12、第二塑形片;13、固定板;14、限位板;15、拉环;2、橡胶挤出机;3、电缆输入件;4、合成室;41、第一套筒;42、第二套筒;5、支撑架; 6、塑形腔;61、支件;62、固定管;63、凹槽;7、固定件;71、锯齿板;72、齿轮;73、保护壳;74、转轴;75、摇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交叉电缆生产线的塑型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合成室4、第一套筒41、塑形腔6、第二套筒42、支撑架5、限位装置、塑形件1和传动装置。所述合成室4具体为中空的矩形壳状结构,其相邻的两侧分别与橡胶挤出机2和电缆输入件3连通;现规定橡胶挤出机2所在的一侧为右侧,电缆输入件3所在的一侧为后侧。第一套筒41设置在合成室4的前侧,其开口朝向前方。所述塑形腔6具体为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其顶端滑动设置在第一套筒41内部,即第一套筒41套在塑形腔6顶端的外壁上。第二套筒42固定设置在塑形腔6的尾端一侧,且塑形腔6滑动设置在第二套筒42内部,在塑形腔6伸到最外侧的时候,塑形腔6将第一套筒41和第二套筒42连通。支撑架5设置在第二套筒42下方,使第二套筒42稳定的固定在所在一侧。限位装置设置在塑形腔6内壁上,且位于第一套筒41所在的一侧,如图2所示,限位装置由四组支件61和一组固定管62组成,四组支件61的侧面与固定管62的外壁固定连接且均匀分布,四组支件61的另一侧面与塑形腔6的内壁固定连接,使其在塑形腔6内部形成一组与腔体开口方向相同的限位管;塑形件1设置在塑形腔6内,位于固定管62的内,且塑形件1由第一塑形片11和第二塑形片12铰接而成,且二者均为弧形片,其一侧铰接且另一侧贴合后形成一组圆形空腔,交叉电缆通过该圆形空腔进行塑形;固定管62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63,第一塑形片11和第二塑形片12远离铰接处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板13,两组所述固定板13合在一起匹配插入所述凹槽63,凹槽63对固定板13进行限位,避免塑形件1在固定管62内旋转;第一塑形片11和第二塑形片12上设置有限位板14,该限位板14设置在朝外的一侧且卡在固定管62朝外的一侧的外壁上,避免塑形件1因其内壁与交叉电缆产生的摩擦而滑入固定管62内部;第一塑形片11和第二塑形片12朝向第一套筒41的一侧面上均设置有拉环15。传动装置固定设置在第二套筒42的外壁上,且控制塑形腔6的滑动收缩。
如图3所示,传动装置包括固定件7、锯齿板71、齿轮72和转轴74。固定件7具体为一组矩形板,其底端为弧形并匹配固定设置在塑形腔6的外壁上。锯齿板71水平固定设置在固定件7的前侧面外壁上,且锯齿板71的方向与塑形腔6的滑动方向相同,且锯齿板71的上表面均匀跑步有齿槽。齿轮72和转轴74固定连接(转轴74穿过齿轮72的中心处)且转动设置在第二套筒42的上方,齿轮72与锯齿板71的上表面齿槽匹配卡接;转轴74的末端设置有摇把75,即通过摇把75控制传动。传动装置的外侧设置有保护壳73,该保护壳73具体为空心的矩形体结构,保护壳73将传动装置包覆对传动装置的结构进行保护,提高装置的稳定性;其中,转轴74穿过保护壳73与摇把75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中,交叉电缆的内芯穿过电缆输入件3传入合成室4内,同时橡胶经过橡胶挤出机2的处理传入合成室4内,橡胶和内芯合呈并由合成室4传入与第一套筒41连接的塑形腔6内,并通过塑形腔6内的塑形件1进行塑形;此时,若发生橡胶外皮堵塞塑形件的情况,可通过传动装置将塑形腔6缩入第二套筒42内,手指挂在拉环15上将塑形件1向后侧拉动,塑形件1拉出固定管62后,第一塑形片11和第二塑形片12可分开,使堵塞在其中的交叉电缆外皮得以清理,同时可以对塑形件1进行更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塑形装置难以更换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68540.4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3(河北)
授权编号:CN209056326U
授权时间:20190702
主分类号:H01B 13/00
专利分类号:H01B13/00;H01B13/24
范畴分类:38A;
申请人:圣泽电缆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圣泽电缆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055550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苏家庄镇李羊盃村村北
发明人:张立志
第一发明人:张立志
当前权利人:圣泽电缆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齿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