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编织复合材料论文-荆云娟,韦鑫,张元,赵帆

维编织复合材料论文-荆云娟,韦鑫,张元,赵帆

导读:本文包含了维编织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维编织,复合材料,携纱器,预制件

维编织复合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荆云娟,韦鑫,张元,赵帆[1](2019)在《叁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发展及应用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叁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发展及应用现状。介绍了叁维编织技术的概念和分类;详细分析了目前叁维编织工艺原理及相关设备;总结了叁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包括结构可设计性、可近净成形性、可对高性能纤维进行编织等,重点分析了较传统复合材料具有更优良的力学性能。简述了叁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展望了叁维编织复合材料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棉纺织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晁嘉文[2](2019)在《关于编织复合材料羽毛球拍的参数化建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编织复合材料在羽毛球拍的应用,从理论、试验和参数化建模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编织复合材料的特性和纤维体积比对羽毛球拍相关性能的影响。对编织复合材料进行相关的力学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编织复合材料的独特的特性导致了其在0°和90°两个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相差较大。同时,研究了纤维体积比对编织复合材料羽毛球拍的最大应力的影响。通过参数化建模的方式分析了纤维体积比的合理值。考虑制作羽毛球拍的成本因素,最终选择纤维体积率在10%~20%之间。(本文来源于《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陈旭元[3](2019)在《叁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及其方法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为突出,这一优势特征使其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对叁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材料弹性本构、失效与损伤特征以及均匀化平均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叁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探究方法,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28期)

杨思远,蔡长春,王振军,周金秋,熊博文[4](2019)在《2.5D编织复合材料宏细观力学行为数值模拟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2.5D编织复合材料是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和良好结构整体性和性能可设计性的新型先进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有限元法是定量深入研究2.5D编织复合材料宏细观力学行为及其损伤失效机理的重要计算方法。本文综述了2.5D编织复合材料细观力学建模与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及进展情况。首先分析总结了针对2.5D编织复合材料所建立的各类细观结构模型的特点及其适用性,重点讨论了采用不同纤维束截面形状建立的复合材料细观结构模型的优缺点。其次分析了通过多尺度方法分析预测2.5D编织复合材料弹性和强度性能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目前2.5D编织复合材料细观损伤演化和失效数值模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探讨了2.5D编织复合材料宏细观力学行为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工作的重点与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钱逸星,卢子兴,杨振宇[5](2019)在《含缺陷缎纹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多尺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兼顾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宏细观模型相结合的多尺度方法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不同尺度模型的网格节点不匹配,多尺度模型的界面处存在着严重的应力集中和不连续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复合材料刚度和强度计算的精度。为此,本文提出一种通过在宏细观模型之间添加过渡区域的多尺度建模方法,建立了由细观区、过渡区和宏观均质区组成的有限元模型,实现了对界面处应力集中的有效缓解。在保证过渡区域的等效刚度连续的前提下,使得纤维和基体的力学性能从细观模型边界到宏观均质模型边界进行了平滑过渡。本文将上述多尺度方法应用于含孔五枚段二维编织复合材料试件的拉伸模拟,利用ABAQUS软件中的UMAT子程序实现了过渡区域材料属性的双曲线连续过渡。计算结果表明,过渡区域实现了刚度等效,宏观模型、细观模型与过渡区域界面处的应力集中均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细观模型的刚度、强度和损伤演化的计算结果也比较准确。本文提出的这种多尺度建模方法简单有效,可望应用于含缺陷编织复合材料结构力学行为的高精度模拟。(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张燕南,周伟,商雅静,赵文政[6](2019)在《叁维编织复合材料拉伸微变形的测量与损伤破坏声发射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监测叁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拉伸过程中的变形与损伤破坏行为,采用声发射(AE)与数字图像相关互补技术,有效获取复合材料表面局部微变形信息和内部损伤源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当复合材料拉伸应变值增加到0. 45%左右时,纱线交织区域开始出现明显应变集中;随应变水平进一步提高,应变集中分别向纱线横向、纵向扩展,伴随较多AE信号,出现刚度下降;在应变水平接近1. 13%时,表面应变场形成以纱线为受载主体的锯齿形应变集中带;基于K-means聚类分析表明,复合材料基体开裂、纤维/基体脱黏和纤维断裂对应的AE幅度分别为40~60、55~100、40~90 d B;随编织厚度增加,复合材料皮芯结构外部区域占比降低,导致材料抗拉强度下降,但AE峰值幅度和频率无明显变化。(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韩康宁,李小童,秦礽,周伟[7](2019)在《叁维五向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拉伸损伤演化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不同纤维体积分数下碳纤维叁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损伤演化规律以及纤维断裂等损伤模式,结合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简称"DIC")以及红外热成像(Infrared Thermography,简称"IT")多源互补监测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拉伸力学性能实验,动态获取拉伸载荷下的AE信号以及损伤过程中的表面应变场与温度场信息。结果表明:随着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碳纤维叁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失效载荷和断裂强度增加,相对能量有所提高,单位时间内AE信号增长加快。在纱线交织区域出现了明显的应变集中现象,形成锯齿形的应变集中带。随着拉伸载荷不断增加,复合材料试件表面温度持续升高,试件破坏瞬间,有明显的温度表征,与应变场失稳破坏表征吻合。因此,结合AE、DIC和IT互补检测技术,能够有效地监测碳纤维叁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损伤演变过程,为其结构健康检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9年07期)

张洁皓,段晨,侯玉亮,铁瑛,李成[8](2019)在《基于渐进均匀化的平纹编织复合材料低速冲击多尺度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平纹编织复合材料低速冲击响应和损伤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尺度分析方法.首先,建立微观尺度单胞模型,引入周期性边界条件,采用最大主应力失效准则和直接刚度退化模型表征纤维丝和基体的损伤起始与演化,预测了纤维束的弹性性能和强度性能.其次,将这些性能参数代入介观尺度单胞模型,基于Hashin和Hou的混合失效准则以及连续介质损伤模型对介观尺度单胞进行6种边界条件下的渐进损伤模拟.然后采用渐进均匀化方法,以介观尺度单胞为媒介预测了0°和90°子胞的性能参数,并建立平纹编织复合材料的子胞模型,进而扩展成为材料的宏观尺度低速冲击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平纹编织复合材料低速冲击下的力学响应与损伤特征.结果表明:宏观冲击仿真和试验吻合较好,验证了多尺度方法的正确性;最大接触力、材料吸能和分层面积均随冲击能量的增大而增大,分层损伤轮廓逐渐从椭圆形向圆形转化;基体拉伸和压缩损伤的长轴方向分别与子胞材料主方向正交和一致,损伤面积前者远大于后者.(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安冰洁[9](2019)在《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损伤变形与破坏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主要应用声发射检测技术(AE)与数字图像(DIC)实验方式,探寻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损伤变形与破坏实验,希望能够提升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性能,以期应用在更多行业发展中。只有充分挖掘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性能,提升其抗性,才能使碳纤维得到充分应用。(本文来源于《纺织报告》期刊2019年07期)

谷元慧,张典堂,贾明皓,钱坤[10](2019)在《碳纤维增强编织复合材料圆管制备及其压缩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探究编织结构与长度对复合材料圆管压缩性能的影响,采用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复合二维编织铺层与叁维四向编织圆管,通过轴向准静态压缩试验获取了4种复合材料圆管试样的压缩力学行为。结合高速摄影记录,分析了编织复合材料圆管的破坏过程及失效模式,探索其压缩失效机制。结果显示:试样均表现出弹塑性特征,但叁维编织圆管呈现出更好的压缩承载特性,其压缩模量与载荷峰值分别达到5. 91 GPa与14. 23 k N;试样呈现出纤维断裂、基体开裂脱黏、瓣状破坏、剪切以及挤压屈曲等破坏模式中的几种或全部的组合;二维编织复合材料圆管的渐进失效特征更为明显,具有较好的吸能特性,且其压缩模量随管件长度的增加而有所提升,但是吸能效果与试样长度呈非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维编织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编织复合材料在羽毛球拍的应用,从理论、试验和参数化建模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编织复合材料的特性和纤维体积比对羽毛球拍相关性能的影响。对编织复合材料进行相关的力学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编织复合材料的独特的特性导致了其在0°和90°两个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相差较大。同时,研究了纤维体积比对编织复合材料羽毛球拍的最大应力的影响。通过参数化建模的方式分析了纤维体积比的合理值。考虑制作羽毛球拍的成本因素,最终选择纤维体积率在10%~20%之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维编织复合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荆云娟,韦鑫,张元,赵帆.叁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发展及应用现状[J].棉纺织技术.2019

[2].晁嘉文.关于编织复合材料羽毛球拍的参数化建模探讨[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9

[3].陈旭元.叁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及其方法初探[J].建材与装饰.2019

[4].杨思远,蔡长春,王振军,周金秋,熊博文.2.5D编织复合材料宏细观力学行为数值模拟研究进展[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钱逸星,卢子兴,杨振宇.含缺陷缎纹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多尺度模拟[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6].张燕南,周伟,商雅静,赵文政.叁维编织复合材料拉伸微变形的测量与损伤破坏声发射监测[J].纺织学报.2019

[7].韩康宁,李小童,秦礽,周伟.叁维五向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拉伸损伤演化行为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9

[8].张洁皓,段晨,侯玉亮,铁瑛,李成.基于渐进均匀化的平纹编织复合材料低速冲击多尺度方法[J].力学学报.2019

[9].安冰洁.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损伤变形与破坏实验[J].纺织报告.2019

[10].谷元慧,张典堂,贾明皓,钱坤.碳纤维增强编织复合材料圆管制备及其压缩性能[J].纺织学报.2019

标签:;  ;  ;  ;  

维编织复合材料论文-荆云娟,韦鑫,张元,赵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