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思想论文_陈贵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儒释道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思想,茶馆,加里,周易,东坡,茶博士,语义学。

儒释道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陈贵成[1](2019)在《“儒释道”体育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化中"儒释道"的体育思想进行探讨和解读,研究表明:儒家倡导以伦理为中心的体育思想、道家主张道法自然的体育思想以及释家宗旨是以禅修为主的体育思想,既有共同点、亦各有侧重,而且"儒释道"体育思想与现代体育理念也许多有相同之处,尤其是在体育道德与健体养生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武术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奚昕[2](2019)在《《斧柄集》的深层生态学思想与中国的儒、释、道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正值深层生态学运动方兴未艾之际,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结束在日本长达10年的修禅生活,归隐美国加州的内华达山,践行中国古代的精神生活并着手创作《斧柄集》。诗集对西方动物伦理思想、现代生物科学原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兼收并蓄,凸显出斯奈德广阔的文化视野和终极的人文关怀。收录的71首诗作通过"弋不射宿"等典故以及"环""斧柄"等象征和隐喻,构建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语言和意象,将中国儒家仁爱万物的观点、禅宗佛学的宇宙整体观和儒道"天人合一"的思想蕴含在斯奈德的生物伦理思想、整体主义世界观以及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生态理想之中。斯奈德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进行诗歌创作,旨在发展深层生态学所具有的普世哲学意义,揭示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人类文化与自然合一对于文明传承的意义。中国的儒、释、道文化是理解斯奈德的深层生态学思想、探究其文化渊源的一把钥匙,对重塑人类在生物圈的位置、变革西方文明中腐朽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彻底解决生态危机、重建健康的现代精神文明,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杨晓峰,李玮,郑雪[3](2019)在《儒释道宽恕思想的文化蕴涵》一文中研究指出宽恕是人类最重要的美德之一,西方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一直占据宽恕研究的支配性和权威性位置,而国内对于宽恕的研究却相对较为匮乏。宽恕,这一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概念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是否依然适用?笔者在对宽恕进行语义分析的基础上,系统阐释了中国儒释道家宽恕思想的文化蕴涵,并对中西方宽恕思想差异的根源进行了比较。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儒释道哲学观为基础的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宽恕内涵与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以宗教思想为基础的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宽恕内涵虽然存在较大差异,但二者殊途同归,都指向了以爱为核心的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永芳[4](2019)在《从《前赤壁赋》看儒释道思想对苏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哲学中儒释道叁种思想融合的宗教文化思想,对苏轼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在他被贬黄州,人生转折时期,更是他精神的支柱,这种思想贯穿于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从《前赤壁赋》可以看出儒释道思想对苏轼人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9年02期)

刘晓婷[5](2019)在《儒释道哲学思想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叁家思想在其中占据了较大的部分,也发挥着基石的作用,该文对儒释道叁家哲学思想从对人类起源、人类存在以及人类终结这叁个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上进行分析,发现叁家思想都将济世与修身作为自身的终极目标,但是理论的表达存在差异,实践的途径各有侧重,也都对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做出了阐述。(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潘链钰[6](2019)在《《河岳英灵集》诗学融承儒释道叁教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盛唐殷瑶《河岳英灵集》融承儒释道叁教思想之处极多。从总体来看,殷璠选诗有尊古重《诗》、恶华好朴与禅近旨远叁大特征。从范畴而言,风骨与兴象因殷璠吸收叁教之旨而增添了庄禅兼融、雅逸备具的诗学内涵。另外,殷璠诗学"叁来"之"神来"乃是盛唐释教禅意之悟的极大突显,"气来"是六朝隋唐以来儒家刚健之体的强势复位,"情来"是六朝隋唐以来道家法天贵真之思的大幅回潮。(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唐黎标[7](2018)在《浅谈四川茶馆文化中的儒释道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茶的故乡,自古以来,茶文化一直源远流长。巴蜀地区是我国着名的产茶胜地之一,四川人从古至今一直保留着饮茶的习惯,有谚语流传:四川盆地"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在四川,特别是成都,茶馆可谓遍布大街小巷,坐茶馆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茶文化在老成都早已演变成独一无二的"茶馆文化"。可以这么说,茶和茶馆在四川既是生活的(本文来源于《烹调知识》期刊2018年11期)

谢炳军[8](2018)在《《东坡易传》融会儒释道叁教思想的治《易》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共同完成的《东坡易传》是易学史上的重要着作。在保持儒学底色的基础上,"叁苏"与僧人的交游、论学等经历,使《东坡易传》显示出积极吸收佛学思想的学术品质,而"叁苏"也受到了道家、道教思想的深刻影响,主动地化用道家、道教的学说,最终形成了以《易》贯通儒释道叁教的治《易》特色。(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文化》期刊2018年04期)

景莉莉[9](2018)在《管窥黛玉诗作中儒释道思想的融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林黛玉诗作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准和融通的宗教思想。从她诗作中,我们可窥见儒学以"仁、爱"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但也直面儒家纲常礼教对黛玉的压抑和摧残,这是造就黛玉精神苦痛、芳华早逝的一个重要因素。她的佛家特质体现在"木石前盟"、因果还债、万事皆空、浮华如梦的佛学思想中;她的道家气质首先表现在创作上:涤除玄鉴,天然去雕饰,形神兼备,其次在内容思想上,她喜静崇仙,钟情庄子,淡泊名利,对"有无一统"的道有着高妙领悟。(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23期)

刘丽梅[10](2018)在《谈谈儒释道思想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多元构成,儒释道叁位一体的融合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文化以宣扬"仁爱"、"治国、齐家、平天下"的积极入世为核心思想,成了中国的主流文化;佛家文化追求得道,以佛法治心,主张"放下"、"无欲"等思想,道家文化遵循天道自然,以天理治世,主张"无为而治"。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魏则胜教授认为,在传统文化熏陶中成长的中国人必然有面子上的"儒家文化"、骨子里的"道家文化"(本文来源于《语文月刊》期刊2018年07期)

儒释道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正值深层生态学运动方兴未艾之际,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结束在日本长达10年的修禅生活,归隐美国加州的内华达山,践行中国古代的精神生活并着手创作《斧柄集》。诗集对西方动物伦理思想、现代生物科学原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兼收并蓄,凸显出斯奈德广阔的文化视野和终极的人文关怀。收录的71首诗作通过"弋不射宿"等典故以及"环""斧柄"等象征和隐喻,构建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语言和意象,将中国儒家仁爱万物的观点、禅宗佛学的宇宙整体观和儒道"天人合一"的思想蕴含在斯奈德的生物伦理思想、整体主义世界观以及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生态理想之中。斯奈德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进行诗歌创作,旨在发展深层生态学所具有的普世哲学意义,揭示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人类文化与自然合一对于文明传承的意义。中国的儒、释、道文化是理解斯奈德的深层生态学思想、探究其文化渊源的一把钥匙,对重塑人类在生物圈的位置、变革西方文明中腐朽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彻底解决生态危机、重建健康的现代精神文明,具有重要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儒释道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陈贵成.“儒释道”体育思想研究[J].武术研究.2019

[2].奚昕.《斧柄集》的深层生态学思想与中国的儒、释、道文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3].杨晓峰,李玮,郑雪.儒释道宽恕思想的文化蕴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张永芳.从《前赤壁赋》看儒释道思想对苏轼的影响[J].文学教育(下).2019

[5].刘晓婷.儒释道哲学思想之比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6].潘链钰.《河岳英灵集》诗学融承儒释道叁教思想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7].唐黎标.浅谈四川茶馆文化中的儒释道思想[J].烹调知识.2018

[8].谢炳军.《东坡易传》融会儒释道叁教思想的治《易》特色[J].世界宗教文化.2018

[9].景莉莉.管窥黛玉诗作中儒释道思想的融会[J].名作欣赏.2018

[10].刘丽梅.谈谈儒释道思想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J].语文月刊.2018

论文知识图

一16图2一17济南园博园内厦门园——型钢玻璃结构建...《山水情》视频截图3-29尤贤模故居花厅建筑口扇木雕瓶花...门楼砖雕((”字装饰纹案满洲窗装饰题材元素分解归纳图(图片...

标签:;  ;  ;  ;  ;  ;  ;  

儒释道思想论文_陈贵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