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患者肝脏形态学改变的CT和MR评价

肝纤维化患者肝脏形态学改变的CT和MR评价

一、肝纤维化患者肝脏形态学改变的CT、MR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付雪林[1](2021)在《奥沙利铂肝窦损害CT类灌注成像定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采用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化疗方案肿瘤患者在用药前、后肝脏CT类灌注成像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CT类灌注参数与生化指标AST、ALT、PLT、肝脏纤维化指数和脾脏体积变化的相关性,探讨肝脏CT类灌注成像无创性监测及定量评估奥沙利铂诱导肝窦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收集我院2017年07月至2020年09月间,接受OXA化疗方案的128例胃癌、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上腹部CT增强资料,其中男性69例,女性59例,平均年龄(51.71±11.51)岁。采集患者化疗前后的AST、ALT、PLT及肝脏保护用药信息,根据公式计算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platelet ratio index,APRI)和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fibrosis index based on 4 factor,FIB-4)值,应用CT后处理软件测量患者的肝脏CT门静脉类灌注(portal vein infusion,PVP)、动脉增强分数(arterial enhancement fraction,AEF)及脾脏体积(Spleen volume,SV),计算PVP指数(portal venous perfusion index,PVPI)、脾脏体积指数(spleen volume index,SVI)。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用药前后患者的CT类灌注参数、实验室指标及脾脏体积的变化,分析PVPI与实验室指标变化值、SVI的相关性。(2)依据患者化疗期间是否使用护肝药物将患者分为还原性谷胱甘肽组(A组)、贝伐珠单抗组(B组)及未使用护肝药物组(C组),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CT类灌注参数差别。(3)参考Han等人[1,2]的方法,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患者化疗期间上腹部CT增强门静脉期肝实质不均匀强化程度进行4分法评分,根据最高评分是否≥2分将患者分为无HSOS组(58例)和HSOS组(70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T类灌注成像诊断肝窦损害的效能。结果:(1)化疗前后患者肝脏CT类灌注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化疗期间患者PVP较化疗前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F化疗后较化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化疗前后患者实验室生化指标、肝纤维化指数、脾脏体积变化规律及其与肝脏CT类灌注参数的相关性分析:AST、ALT、肝纤维化指数APRI、FIB-4值及SV随化疗周期增加而增大,而PLT则随之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XA化疗前后患者PVPI与同时期肝纤维化指数APRI、FIB-4变化及SVI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82、-0.279、-0.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还原型谷胱甘肽、贝伐珠单抗对OXA化疗后CT类灌注的影响分析:化疗末期,还原型谷胱甘肽组、贝伐珠单抗组患者PVP高于未使用护肝药组患者,其中,贝伐珠单抗组与未使用护肝药物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还原型谷胱甘肽组、贝伐珠单抗组患者PVPI均低于未使用护肝药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CT类灌注成像评估肝窦损害的价值及诊断效能分析:评分最高时期HSOS组患者PVP明显低于无HSO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HSOS组患者PVPI明显高于无HSO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AEF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VPI诊断HSOS发生的AUC为0.828(95%CI:0.754~0.902),临界值为0.212,敏感度为71.9%,特异度为76.8%。结论:(1)肝脏CT类灌注成像能基于常规CT增强图像定量反映OXA化疗前后患者肝脏门静脉血流灌注变化规律:OXA用药期间患者的PVP逐渐降低;并且,PVPI与肝窦损害的实验室生化指标变化及脾脏体积增大指数(SVI)具有相关性;(2)CT类灌注成像能够反映护肝药物抵抗OXA肝窦损伤的效应:还原型谷胱甘肽、贝伐珠单抗等护肝药物具有抵抗OXA的毒性作用,可减轻肝窦的损伤;(3)CT类灌注成像参数PVP、PVPI是评估肝窦损害的敏感指标,可定量评估HSOS的发生。PVPI诊断HSOS发生的AUC为0.828(95%CI:0.754~0.902),临界值为0.212,敏感度为71.9%,特异度为76.8%。

李秋菊[2](2021)在《基于CT平扫图像的残差网络ResNet模型在评估肝纤维化分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及干预对防治肝硬化、肝癌至关重要。肝脏穿刺活检目前仍然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但作为有创的检查,其存在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模型在疾病的无创性诊断中逐渐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CT平扫图像的残差网络ResNet深度学习模型评估肝纤维化分期的效能和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347名不同病因的慢性肝病患者,包括213名男性患者和134名女性患者,均具有肝组织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作为肝纤维化分期的金标准,且在穿刺前或穿刺后三个月内均完成了肝脏平扫CT检查。肝纤维化患者的病理精确分期分为无纤维化F0、无纤维化间隔F1、少量纤维化间隔F2、间隔纤维化F3和肝硬化F4五类。在临床分期诊断中,F0和F1为无显着肝纤维化,≥F2为显着肝纤维化,≥F3为进展期肝纤维化,F4为肝硬化。每名患者选择与肝脏穿刺活检位置相近的3个层面的轴位图像,经过图像预处理及一系列图像增强后,作为残差网络ResNet深度学习模型的输入数据。首先,建立基于单纯CT平扫图像的ResNet二分类模型,该模型输出标签为0和1,由以下情况组成○1 0类:F0-3,1类:肝硬化(F4)○2 0类:F0-2,1类:进展期肝纤维化(F3-4)○3 0类:F0-1,1类:显着肝纤维化(F2-4)○4 0类:F0,1类:存在肝纤维化(F1-4)。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及准确度、敏感度、特异性评估ResNet二分类模型诊断肝纤维化二分类分期,即诊断肝硬化(F4 vs.F0-3),进展期肝纤维化(F3-4 vs.F0-2)、显着肝纤维化(F2-4 vs.F0-1)以及存在肝纤维化(F1-4 vs.F0)的能力。应用相似的建立模型的方法,对347名不同病因的慢性肝病患者,建立了两个五分类精确分期模型。首先建立基于单纯CT平扫图像的ResNet五分类模型。同时,我们搜集患者的临床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及发现肝脏异常年限,将这些临床特征与网络提取的CT平扫图像特征在输入层进行合并,得到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这两个五分类精确分期模型输出标签为0、1、2、3和4,分别对应F0、F1、F2、F3和F4期。根据输出结果得到两个模型的五分类混淆矩阵,应用Kappa系数及准确度、召回率、精确率分别评估ResNet五分类模型及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诊断肝纤维化精确分期F0、F1、F2、F3和F4的能力。并将ResNet五分类模型与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评估肝纤维化精确分期的能力通过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最后,我们应用318例慢性乙肝或丙肝患者的CT平扫图像及临床信息训练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从增加图像多样性、控制病因及均衡各肝纤维化分期比例三个角度优化模型。并通过模型诊断标签的五分类混淆矩阵及相关Kappa系数值,评估该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诊断慢性乙肝或丙肝患者肝纤维化精确分期F0、F1、F2、F3和F4的能力。本研究各部分实验均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方法。每一部分实验的数据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训练组约占总样本量的80%,验证组约占20%,且训练组和验证组各纤维化分期的比例大致相等。最终结果为验证组五折交叉验证的平均值。结果:(1)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临床二分类分期中,ResNet二分类模型评估肝硬化、进展期肝纤维化、显着肝纤维化以及存在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0.94、0.90和0.91。(2)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五分类精确分期中,基于单纯CT平扫图像的ResNet五分类模型诊断标签的混淆矩阵相关kappa系数为0.566,即ResNet五分类模型诊断肝纤维化精确分期F0、F1、F2、F3和F4的结果,与金标准病理相比,具有中度一致性。ResNet五分类模型对F0、F1、F2、F3和F4期召回率分别为14.7%、5%、60%、23.5%和86.3%。而基于CT平扫图像和临床信息的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诊断标签的混淆矩阵相关kappa系数为0.63,即与金标准病理相比,具有高度一致性。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对F0、F1、F2、F3和F4期召回率分别为26.7%、6.9%、47.2%、11.8%和84.5%。ResNet五分类模型与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诊断肝纤维化精确分期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通过增加图像多样性、控制病因及均衡各肝纤维化分期患者比例三个角度优化后,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对乙肝或丙肝患者F0、F1、F2、F3和F4期肝纤维化召回率分别为55.4%、13.6%、36.4%、18.3%和76.5%。优化后的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诊断标签的混淆矩阵相关kappa系数为0.52,即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诊断乙肝或丙肝患者肝纤维化精确分期的结果,与金标准病理具有中度一致性。结论:(1)基于CT平扫图像的ResNet二分类模型对肝纤维化二分类分期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以作为辅助诊断肝硬化、进展期肝纤维化、显着肝纤维化以及判断存在肝纤维化的非侵入性影像学方法。(2)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的精确分期中,基于CT平扫图像的ResNet五分类模型和基于CT平扫图像及临床信息的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对肝硬化诊断价值较高,对F0,F1,F2,F3期肝纤维化诊断能力不足。增加临床信息的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较ResNet五分类模型诊断肝纤维化精确分期的能力有所提升。(3)优化后的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能够辅助诊断乙肝或丙肝患者肝硬化。尽管模型优化后,其对F1-F3期的召回率和精确率略有进一步提高,但其对F0,F1,F2,F3期肝纤维化诊断能力仍待改善。总之,基于CT平扫图像的残差网络ResNet深度学习模型能够辅助诊断肝硬化,对非肝硬化患者,能够评估纤维化趋势,但尚不足以诊断肝纤维化精确分期。

郑悠[3](2021)在《基于全肝ADC值直方图分析对肝纤维化分期价值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基于全肝的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直方图参数在肝纤维化分期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并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经过病理活检证实的86例肝纤维化患者(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3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29例,未知病因肝纤维化27例)及20名健康体检者。采用Firevoxel软件,于患者的轴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图像的每个层面上绘制感兴趣区(the region of interest,ROI),通过对整个肝脏所有层面的ROI进行累加得到三维ROI的ADC值直方图及各ADC值直方图参数值。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病因分组中诊断各期肝纤维化ADC值直方图参数的差异。对其中存在差异的直方图参数绘制ROC曲线,评估其诊断≥F1期、≥F2期及≥F3期肝纤维化的效能,并进一步计算出鉴别不同分组中不同纤维化分期的最佳ADC值直方图参数的最佳截止值及对应的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阴性似然比和阳性似然比。结果:1.病理结果:在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组中,F1期为6例,F2期为6例,F3期为8例,F4期为10例。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纤维化组中,F1期为6例,F2期为7例,F3期为11例,F4期为5例。在未知病因肝纤维化组中,F1期为5例,F2期为9例,F3期为6例,F4期为7例。2.峰度、熵、偏度、众数、第90百分位数和75百分位数在肝纤维化分期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的ADC值直方图参数中,总肝纤维化组中的峰度诊断≥F1期肝纤维化的效能最高,在阈值为1.817时,特异度、敏感度、阴性似然比、阳性似然比、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达到了0.850、0.743、0.302、4.953、0.486和0.946(P<0.001)。3.除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纤维化组预测肝纤维化分期≥F3的最佳诊断参数为熵(AUC=0.764;95%置信区间:0.545-0.983)之外,对其余各病因分组的各个阶段肝纤维化的评判上,峰度均为最有价值的参数。在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组中,峰度预测≥F1、≥F2和≥F3期肝纤维化的AUC值分别为0.752(95%置信区间:0.603-0.902)、0.793(95%置信区间:0.656-0.931)、0.768(95%置信区间:0.628-0.909);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纤维化组中,峰度预测≥F1和≥F2期肝纤维化的AUC值分别为0.771(95%置信区间:0.623-0.919)和0.739(95%置信区间:0.584-0.894);在未知病因肝纤维化组中,峰度预测≥F1和≥F2期肝纤维化的AUC值分别为0.798(95%置信区间:0.662-0.934)和0.722(95%置信区间:0.566-0.878);在总肝纤维化组中,峰度预测≥F1和≥F2期肝纤维化的AUC值分别为0.801(95%置信区间:0.702-0.900)和0.703(95%置信区间:0.586-0.819)。结论:1.在基于全肝的DWI ADC值直方图分析对肝纤维化分期的探究中,不同病因的肝纤维化分组之间有意义的ADC值直方图参数不完全相同。2.多个ADC值直方图参数,包括峰度、偏度、熵、众数以及第90百分位数和第75百分位数等,均有助于肝纤维化的分期,尤其是峰度,有较优的诊断效能。

刘显旺[4](2021)在《能谱CT定量参数在乙肝肝纤维化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参数(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衰减斜率、标准化碘浓度)在乙肝肝纤维化分期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病理证实为肝纤维化并行门静脉能谱CT扫描的慢性HBV感染者,并收集20例无肝脏病变且行门静脉能谱CT扫描的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组)。在ADW 4.7后处理工作站,采用能谱CT后处理软件测量所有入组者第一肝门层面肝右叶、肝左叶及尾状叶的的能谱CT定量参数,测量参数包括肝实质40 keV~140 keV下的单能量CT值、碘(水)浓度,并计算能谱曲线衰减斜率(Attenuation slope of energy spectrum curve,K)及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同时根据肝脏三叶能谱CT定量参数值计算肝脏平均能谱CT定量参数。将肝纤维化患者按病理分期分为S1组(S1期:12人)、S2组(S2期:11人)、S3+4组(S3+S4期;13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N组和不同分期肝纤维化组间能谱CT定量参数间的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着差值(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法。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比较各能谱CT定量参数与不同分期肝纤维化间的相关性。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肝纤维化病理分期<S1与≥S1期,<S2与≥S2期组间各能谱CT定量参数间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别评价各能谱CT定量参数区分≥S1期及≥S2期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结果:1.能谱CT定量参数,肝右叶、肝左叶、尾状叶及肝脏平均40 keV-110 keV单能量CT值在N组、S1组、S2组和S3+4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20 keV-130 keV单能量CT值在N组、S1组、S2组和S3+4组的肝右叶、肝左叶及肝脏平均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140 keV单能量CT值仅在不同分组肝左叶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5)。N组、S1组、S2组和S3+4组肝右叶、肝左叶、尾状叶及肝脏平均K及NIC,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01)。2.能谱CT定量参数与不同分期肝纤维化间均呈负相关关系,K与NIC的相关性均强于单能量CT值,其中以K的相关性最强,肝右叶、肝左叶、尾状叶及肝脏平均K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分别为(r=-0.817,P=<0.001;r=-0.688,P=<0.001;r=-0.721,P=<0.001;r=-0.856,P=<0.001)。3.能谱CT定量参数,区分≥S1期及≥S2期肝纤维化,单能量CT值中,均以40 keV单能量CT值效能最佳,肝右叶、肝左叶、尾状叶、肝脏平均区分的AUC值分别为(≥S1期:0.890,0.872,0.823,0.871);(≥S2期:0.859,0.816,0.836,0.850)。≥S1期及≥S2期肝纤维化肝右叶、肝左叶、尾状叶及肝脏平均的K、NIC均分别显着小于<S1期及<S2期(P<0.001),K、NIC区分的AUC值分别为(≥S1期K:0.934,0.924,0.865,0.928;NIC:0.931,0.937,0.833,0.924);(≥S2期K:0.938,0.905,0.884,0.923;NIC:0.951,0.928,0.836,0.922)。结论:1.能谱CT定量参数(单能量CT值、K、NIC)在正常对照组与不同分期肝纤维化组间存在差异,有助于乙肝肝纤维化分期的评估。2.能谱CT定量参数(单能量CT值、K、NIC)与不同分期肝纤维化间具有相关性,其中能谱曲线衰减斜率及标准化碘浓度的相关性强于单能量CT值,并以能谱曲线衰减斜率的相关性最强。3.能谱CT定量参数(单能量CT值、K、NIC)在区分≥S1期、≥S2期肝纤维化时,均显示出较高的区分效能,其中能谱曲线衰减斜率及标准化碘浓度的区分效能优于单能量CT值,可为肝纤维化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与数值参考。

何丹青[5](2021)在《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声波数域衰减系数在体实验无创诊断肝纤维化及治疗后随访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HBV感染后有30%的患者会出现肝损害导致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晚期出现失代偿性肝硬化。早期并准确评估HF程度,可以指导临床有效用药使HF甚至早期肝硬化逆转。因此,本研究第一部分旨在探讨超声实时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two-dimensional shear wave elastrography,2D-SWE)以及实验室基于超声波数域衰减系数(wave-number domain attenuation coefficient,W-Ac)在体诊断HF分期的价值,并对二者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研究。探索W-Ac诊断HF的潜能。第二部分旨在探讨利用2D-SWE联合HF血清学指标在监测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接受HBV相关肝病治疗的住院患者64例为HF组,且住院期间行肝脏穿刺活检,男性37例,女性27例,年龄22~69,平均年龄(42.10±11.58)岁。其中METAVIR病理学显示F1 23例,F2 16例,F3 15例,F410例,进一步分为F1+F2为肝纤维化组,F3+F4为肝硬化组。另选30例F0为正常对照组。于肝穿刺前先采用法国Surpersonic Imagine公司的Aixplorer型Shear Wave TM实时剪切波弹性超声诊断,选择SC6-1凸阵探头,中心频率为1~6 MHz,于肝包膜下缘1~2cm测量杨氏弹性模量值。同时使用VINNO7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X4-12L线阵探头,中心频率为10MHz,成像深度6cm,焦点设在3cm处,能够输出所有患者的射频(post-beamforming radio frequency,PRF)数据。然后采集PRF数据;根据PRF数据采集点定位,超声检查后2小时内行肝脏穿刺活检。超声选择肝组织近场回声作为参考信号,以其远场肝脏为感兴趣区域,计算肝组织的W-Ac值。将2D-SWE测值及PRF数据W-Ac数值与肝组织活检METAVIR病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绘制两者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比较二者诊断效能。另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就诊并接受恩替卡韦治疗CHB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0例为研究组,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5~69(43.10±11.48)岁,平均BMI(24.07±3.38)kg/m2。HBV相关肝病的病程6.8年(6~15年)。同时选取同期未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性别、年龄、BMI等相匹配的CHB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保肝和基础抗病毒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恩替卡韦0.5 mg,1次/d,治疗48周为实验终点。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HF血清学指标及2D-SWE测得的杨氏弹性模量变化,并分析2D-SWE测得的杨氏弹性模量值与HF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随着HF程度进展(F0-F4期),肝脏杨氏弹性模量值及W-Ac值随之升高。2.正常对照组的整体杨氏弹性模量值及W-Ac值均明显低于H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组及肝硬化组各组间杨氏弹性模量值及W-Ac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HF不同病理分期和杨氏弹性模量值及W-Ac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r=0.867,P<0.001;r=0.796,P<0.001)。4.2D-SWE诊断HF的ROC曲线分析显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urve,AUC)为0.960,截断值为0.12253时,敏感性为0.806,特异性为0.930。W-Ac技术诊断HF的ROC曲线分析显示,AUC为0.890,截断值为0.12212时,敏感性为0.706,特异性为0.830。2D-SWE与W-Ac诊断HF的诊断效能比较,2D-SWE诊断HF的诊断效能高于W-Ac,且HF分期和杨氏弹性模量值之间的相关性大于HF分期和W-Ac之间的相关性。5.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CHB48周后,两组肝功能,HF血清学指标及杨氏弹性模量值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两组间比较研究组HF血清学指标及2D-SWE测得的杨氏弹性模量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杨氏弹性模量值与HF血清学指标水平呈正相关性(r分别为0.50、0.48、0.38、0.51,P均<0.05)。结论:1.2D-SWE测得的杨氏弹性模量值诊断HF各组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2D-SWE技术可用于诊断HF且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2.PRF是实验室在体实验的一种新方法,即波数域衰减系数测量法。W-Ac值诊断HF各组具有比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在临床实践中,W-Ac具有在体无创诊断HF的诊断潜能。3.2D-SWE测得的杨氏弹性模量值及W-Ac值均与HF的METAVIR病理分期有显着相关性,但是2D-SWE测得的杨氏弹性模量值诊断HF各组的诊断效能优于W-Ac。4.2D-SWE联合HF血清学指标在监测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随访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刘沛瑶[6](2020)在《双能量CT评价肝硬化血流动力学与肝储备功能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双能CT碘参数评价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可行性,用双能量CT碘参数探索正常肝脏及硬化肝脏的血流动力学,比较各肝叶血流分布及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肝硬化后碘参数的变化及其与肝储备功能的关系,明确肝硬化肝脏构效关系,为肝硬化病理生理学改变提供佐证与依据,同时为临床肝硬化的无创评价提供更多影像信息。方法:研究组收集符合《肝硬化诊治指南》中肝硬化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30例并行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及分级,得到Child A级12例,Child B级11例,Child C级7例;对照组收集健康者31例,两组患者均使用西门子双源CT行上腹部双能量增强扫描,采用统一标准扫描后使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测量并计算得到整肝及肝尾叶、左外叶、左内叶、右前叶、右后叶的各项碘参数(动脉期碘浓度Ia、静脉期碘浓度Ip、门静脉碘含量PVIC、肝动脉碘分数AIF)。将正常组与硬化组肝脏整体及五叶的碘参数进行组内、组间比较,不同肝硬化CTP分级的碘参数进行比较,肝硬化组的碘参数与CTP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进行诊断效能分析。结果:1.正常组与肝硬化组组内碘参数差异(1)正常组患者肝脏五叶间的Ia(F=13.559,P<0.01)、Ip(F=4.017,P<0.01)、AIF(F=5.740,P<0.01)组间均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PVIC(F=0.679,P>0.05)组间均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肝脏五叶间的Ia、Ip、AIF、PVIC组间均数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F=1.606、2.145、1.182、0.338,P>0.05)。(2)尾叶的Ia、AIF(0.68±0.37 mg I/ml、0.32±0.19)显着高于右前叶(0.3±0.23 mg I/ml、0.17±0.14)、右后叶(0.26±0.18 mg I/ml、0.15±0.11)及左内叶(0.37±0.22 mg I/ml、0.21±0.19);左外叶的Ia、AIF(0.52±0.26 mg I/ml、0.25±0.12)高于右前叶及右后叶;尾叶及左外叶Ip(2.19±0.52 mg I/ml、2.15±0.45 mg I/ml)均显着高于右前叶(1.81±0.38mg I/ml)和右后叶(1.86±0.4 mg I/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肝硬化组与正常组间尾叶、左外叶、左内叶、右前叶、右后叶的AIF、PVIC均有极显着差异(P<0.01),与正常组相比肝硬化组五叶的AIF升高,PVIC减低。2.正常组与肝硬化组组间及级间碘参数差异(1)肝硬化组全肝平均碘值Ia、AIF(0.69±0.44 mg I/ml、0.38±0.21)高于正常组(0.4±0.2mg I/ml、0.21±0.11),Ip、PVIC(2.14±0.54 mg I/ml、1.05±0.36 mg I/ml)低于正常组(2.21±0.54 mg I/ml、1.59±0.45 mg I/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肝硬化组各级(Child-Pugh A、B、C)Ia、AIF、PVIC组间均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Ip组间均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 A、B、C级的Ia、AIF整体呈上升趋势,PVIC整体呈下降趋势。3.碘参数与肝储备功能的相关性及对肝硬化的评价效能Ia、AIF与CTP评分呈正相关,PVIC与CTP评分呈负相关,lp与CTP评分无相关性(P>0.05)。AIF评价Child-Pugh A级以上肝硬化的AUC为0.762,P=0.000,当截点为0.26时的灵敏度77%,特异度35.5%。结论:1.正常人的肝脏五叶间动脉血流量及其供血比例、静脉总血流量(Ia、AIF、Ip)存在差异,以尾叶及左叶最高,五叶间门静脉灌注量(PVIC)没有明显差异;而肝硬化者五叶间的动脉血流量及其供血比例、静脉总血流量、门静脉灌注量(Ia、AIF、Ip、PVIC)均没有差异;2.肝硬化后,肝动脉血流量(Ia)及供血比例(AIF)增加,高于正常肝脏,且随着肝硬化加重呈逐级递增;肝实质的门静脉灌注量(PVIC)减少,低于正常肝脏,且随着肝硬化加重呈逐级递减;肝脏总供血量(Ip)经过肝脏代偿,轻度低于正常肝脏,在肝硬化的不同时期没有明显差异。3.肝硬化后评价储备功能的CTP评分与Ia、AIF呈正相关,与PVIC呈负相关;AIF对肝硬化具有很高的评价效能。4.双能CT碘参数不但可以反映肝脏双重血供的特点还可以定量评价肝脏生理及病理的血流灌注情况,同时可以全面细致体现各肝叶血流分布差异,为肝病的研究提供对照依据。碘参数可将不同程度肝硬化的血流改变定量表现出来,并在此基础上评价肝脏的储备功能,有效反映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定量评估肝硬化,可用于临床动态监测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易盈[7](2020)在《DCE-MRI定量参数无创性评估儿童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所致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参数在儿童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CCC)所致肝纤维化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寻找一种无创性诊断肝纤维化的新方法。材料与方法: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例组CCC患儿52例,对照组21例。所有受试者均采用3.0T磁共振仪行肝脏DCE-MRI扫描,包括动态增强成像和T1 mapping成像。其中动态增强扫描采用T1WI-3D-VIBE序列,每期7-9s,连续扫描40期,于第4期末快速团注钆双胺对比剂;T1 mapping成像采用双翻转角的T1WI-3D-VIBE序列。处理图像利用Siemens Syngo.Via后处理工作站,拟合Tofts模型后获得定量参数Ktrans(容积转移常数)、Kep(速率常数)及Ve(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扫描后一周内行囊肿全切除、Roux-en-Y肝管空肠吻合术,取肝组织行HE、MASSON染色,根据METAVIR分级进行肝纤维化分期,且分为无(F0)、轻度(F1-2)和重度(F3-4)三个肝纤维化亚组。DCE-MRI定量参数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分析包。各组资料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肝纤维化亚组间定量参数的差异。分析不同肝纤维分级与定量参数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和最佳临界值用于评估各参数诊断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病例组各肝纤维化分期的病例数量分布如下:F1期,n=12;F2期,n=12;F3期,n=22;F4期,n=6。对照组21名受试者根据影像学检查和肝功能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划分为F0期。2、病例组Ktrans、Kep和Ve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中,Ktrans、Kep与肝纤维化程度均呈负相关,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下降(r=-0.729,-0.620,P<0.001)。Ve值与肝纤维化分期间亦呈负相关,但相关性较Ktrans、Kep稍低(r=-0.343,P=0.003)。4、单因素方差分析中,Ktrans、Kep和Ve在不同肝纤维化亚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00和0.023)。经组间比较,Ktrans、Kep在对照组vs轻度(F1-2)、重度(F3-4)肝纤维化和轻度(F1-2)vs重度(F3-4)肝纤维化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除轻度(F1-2)vs重度(F3-4)肝纤维化以外,对照组vs轻度(F1-2)、重度(F3-4)肝纤维化间Ve有统计学差异(P=0.015、0.016)。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Ktrans判别对照组vs肝纤维化组、对照组vs轻度、对照组vs重度和轻度vs重度肝纤维化的AUC分别为0.875、0.788、0.951和0.775。Kep判别对照组vs肝纤维化、对照组vs轻度、对照组vs重度和轻度vs重度肝纤维化的AUC分别为0.805、0.698、0.896和0.760。Ve判别对照组vs肝纤维化、对照组vs轻度、对照组vs重度的AUC分别为0.730、0.675和0.777。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和Ve对鉴别正常肝组织和肝脏纤维化以及肝纤维分级具有重要价值。Ktrans、Kep诊断效能明显优于Ve。DCE-MRI定量参数可作为儿童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及分期的可靠评估指标之一。

欧阳舒曼[8](2020)在《基于MR深度学习模型在肝纤维化的诊断及分期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基于多序列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的深度学习模型自动分割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LF)诊断及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304例临床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等)、血清学结果(血常规、HBV DNA、乙肝两对半、肝功能等)、肝穿活检的病理结果以及穿刺前后7日内完成标准化扫描的MR图像(T2加权、T2加权压脂序列以及T1加权增强扫描的延迟期)。患者年龄范围16-86岁,平均40.34±11.62岁,男213例,女91例。由两名影像科诊断医生手动分割肝Ⅵ段,再将多序列MR图像输入到模型中,在肝内进行自动分割ROI,比较自动分割和手动分割的结果。将数据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213例)和验证集(91例),将训练集数据用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验证集数据用于检验模型对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最终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估单独临床指标、单独MR图像、MR图像-临床指标联合模型以及单序列模型和多序列融合模型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诊断效能,计算并比较进展期纤维化(≥S2)和显着性纤维化(≥S3)的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自动分割ROI,45秒内可以自动分割约2000张图像,多序列联合的MR图像分割结果高达0.85。在进展期纤维化(≥S2),单独临床指标、单独MR图像以及MR图像-临床指标联合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6618、0.5516、0.7544,准确度分别为0.6703、0.5312、0.6909,敏感度分别为0.6935、0.5321、0.6912,特异度分别为0.6207、0.5309、0.6908;在显着性纤维化(≥S3),单独临床指标、单独MR图像以及MR图像-临床指标联合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7466、0.6654、0.7810,准确度分别为 0.7912、0.6143、0.7285,敏感度分别为0.5152、0.6146、0.7289,特异度分别为0.9483、0.6139、0.7281。MR图像-临床指标联合模型的AUC在三个模型中最高;在进展期纤维化(≥S2),单序列模型(T2加权、T2加权压脂序列以及T1加权增强扫描的延迟期)和多序列融合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7330、0.7010、0.7578、0.7544,准确度分别为0.6641、0.6462、0.6804、0.6909,敏感度分别为0.6654、0.6479、0.6892、0.6912,特异度分别为 0.6635、0.6454、0.6880、0.6908;在显着性纤维化(≥S3),单序列模型(T2加权、T2加权压脂序列以及T1加权增强扫描的延迟期)和多序列融合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7902、0.7576、0.6999、0.7810,准确度分别为 0.7412、0.7061、0.6472、0.7285,敏感度分别为 0.7418、0.7087、0.6475、0.7289,特异度分别为 0.7389、0.6974、0.6462、0.7281。T2 加权压脂序列的 AUC、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低于T2加权、T1加权增强扫描的延迟期以及多序列融合模型。结论:基于多序列MR的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不仅可以提高ROI分割的效率;还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纤维化分级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早期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疗效评估提供辅助手段。

刘沛瑶,郝粉娥,刘挨师,赵磊[9](2019)在《CT在评价肝硬化病程方面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肝硬化的无创性评估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有多种影像检查技术及方法可用于此。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CT在评价肝硬化病程中的几种方法、作用及其评估效果等,对其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丁玖乐[10](2019)在《基于纹理分析的磁共振多参数成像评价肾损伤的动物实验研究及肾功能损伤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 基于纹理分析的磁共振多参数成像评价肾损伤的动物实验研究目的:比较基于纹理分析的磁共振多参数成像评价药物性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价值。材料与方法:76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被肌肉注射给予肾毒性药物(硫酸庆大霉素,n=62)或生理盐水(n=14)。在给药后的第2~7天,对新西兰兔的左肾行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包括: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应的定量图为ADC图)、磁共振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MRI,BOLD)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然后采血,用于检测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浓度,最后对左肾行组织病理学染色。肾损伤程度的评价标准为组织病理学评分。根据肾损伤程度从无到最严重共分为5级(0、1、2、3和4级)。磁共振多参数图像分析采用传统的手动法和纹理分析法勾画感兴趣。磁共振图像特征参数众多,筛选的部分特征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与组织学评分的相关性(Spearman r)>0.3或<-0.3(且P<0.05);②纹理特征间高度相关的纹理特征(Pearson r≥0.9)仅保留其中的一个;③可重复性较好(组内相关系数>0.7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不同方法或特征评价肾损伤的诊断效能。结果:66只实验兔完成磁共振多参数成像检查、血清学和病理学检查,并纳入统计学分析。肾损伤病理学评分0级28例,1级17例,2级8例,3级4例和4级9例。在手动法测量的9个特征中,ADCmedulla BOLDcortex满足上述筛选条件。在基于纹理分析法的特征中,共10个特征满足上述筛选条件,分别为:ADCCorrelation、ADCKurtosis、BOLDHomogeneity、BOLD0.75Quantile、BOLDVariance、BOLDEnergy、BOLDClusterProminence、SWIHomogeneity、SWIEnergy和SWIMAD。在给予生理盐水时,血清学指标肌酐的95%区间为 35 μmol/l~75 μmol/l,尿素氮的 95%区间为 3.3 mmol/l~9.2 mmol/l。因此,当肌酐>75 μmol/1、尿素氮>9.2 mmol/1时判断为肾损伤。由于部分肾损伤分级的样本量有限,根据肾损伤的组织病理学评分,66只被分为三组:无肾损伤组(0级,n=28)、轻中度肾损伤组(1和2级,n=25)和重度肾损伤组(3和4级,n=13)。BOLD0.75Quantile、BOLDEnergy、BOLDHomogeneity、BOLDVariance、SWIEnergy、SWIHomogeneity、肌酐和尿素氮判别无肾损伤组与轻中度肾损伤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65,而且8个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DCmedulla、SWIMAD、血清肌酐、尿素氮判别重度肾损伤组和轻中度肾损伤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0.65,其中ADCmedulla的判别效能与血清肌酐、尿素氮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基于传统手动法分析的DWI适合判别药物性重度肾损伤和轻中度肾损伤组,判别效能与血清肌酐、尿素氮的诊断效能相当;基于纹理分析的BOLD和SWI适合判别轻中度肾损伤和无肾损伤组,诊断效能与血清肌酐、尿素氮相当。第二部分 基于纹理分析的磁共振多参数成像评价肾功能损伤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基于纹理分析的肾脏MRI多参数成像评价肾功能损伤的价值。肾脏MRI多参数成像序列包括: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振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MRI,BOLD)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材料与方法:72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3.72 ± 13.46岁)完成磁共振DWI、BOLD和SWI成像,有关计算估计肾小球滤过率的临床资料完整。根据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大小,72例研究对象被分为严重肾功能损伤组(Severe renal function impairment,sRI;eGFR<30 mL/min/1.73 m2)、非严重肾功能损伤组(non-sRI;eGFR ≥30 mL/min/1.73 m2,<80 mL/min/1.73 m2)和对照组(Control group,CG;eGFR ≥80 mL/min/1.73 m2)。对每种功能成像进行纹理分析,每种成像技术的纹理分析可提取13个纹理特征。采用随机森林法联合线性相关法初步筛选最有可能判别eGFR分组的纹理特征,采用标准:与eGFR的相关系数r>0.3或<-0.3(P<0.05),才可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在随机森林的重要性特征排序(mean decrease accuracy 和 mean decrease Gini index 排序)位于前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不同成像技术的纹理特征判别肾功能损伤分组的诊断效能。结果:经初步筛选,6个最有可能评价肾功能损伤的纹理特征分别是DWIa25Quantile、DWI0.5Quantile、DWIHomogeneity、BOLDEntropy、SWISkewness 和 SWICorrelation。纹理特征DWI0.25Quantile、DWI0.5Quantile 和 DWIHomogeneity 在 sRI 组均比 non-sRI 组小(P均<0.05);纹理特征BOLDEntropy和SWICorrelation在non-sRI组均比CG组小(P均<0.05)。纹理特征 DWI0.25Quantile、DWI0.5Quantile 和 DWIHomogeneity 判别 sRI 和 non-sRI 分组的效能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纹理特征 BOLDEntropy 和 SWICorrelation判别non-sRI 和 CG 分组的效能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纹理分析的磁共振多参数成像(DWI、BOLD和SWI)可判别肾功能损伤,其中基于纹理分析的BOLD和SWI具有评价相对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潜力。

二、肝纤维化患者肝脏形态学改变的CT、MR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纤维化患者肝脏形态学改变的CT、MR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奥沙利铂肝窦损害CT类灌注成像定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肝窦阻塞综合征的概念与病理生理学改变
    1.2 诊断标准
    1.3 OXA诱导HSOS及其研究现状
    1.4 本研究目的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CT成像及脾脏体积测量
    2.3 肝脏类灌注数据测量
    2.4 患者化疗期间肝脏门静脉期CT图像评分
    2.5 实验室数据、肝脏保护用药信息收集及肝纤维化指数APRI、FIB-4 计算
    2.6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化疗前、后患者各参数变化
        3.1.1 化疗前后患者肝脏CT类灌注参数、SV变化
        3.1.2 化疗前后患者实验室数据及肝纤维化指数变化
        3.1.3 化疗前后PVPI与同时期实验室数据、肝纤维化指数变化及SVI的相关性
        3.1.4 使用护肝药物患者与未使用对OXA化疗后CT类灌注参数比较
    3.2 HSOS 组与无HSOS 组患者各参数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OXA化疗前后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
    4.2 肝脏CT类灌注成像对肝窦损害的评估价值
    4.3 研究的局限性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奥沙利铂诱导肝窦阻塞综合征的 CT、MRI 影像评价
    参考文献

(2)基于CT平扫图像的残差网络ResNet模型在评估肝纤维化分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基于CT平扫图像的残差网络ResNet二分类模型评估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方法
        2.2.1 病理资料
        2.2.2 图像获取及预处理
        2.2.3 残差神经网络ResNet模型建立及深度学习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应用残差网络ResNet五分类深度学习模型评价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精确分期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方法
        2.2.1 病理
        2.2.2 图像获取及预处理
        2.2.3 残差网络ResNet模型建立及深度学习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应用深度残差网络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评估乙型或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精确分期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方法
        2.2.1 图像获取及预处理
        2.2.2 残差网络ResNet五分类混合模型建立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基于纹理分析和深度学习的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基于全肝ADC值直方图分析对肝纤维化分期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病因及流行病学
    1.2 发病机制
    1.3 临床表现
    1.4 病理活组织检查
    1.5 实验室检查
    1.6 影像学检查
        1.6.1 传统影像学检查
        1.6.2 影像组学
        1.6.3 纹理分析
    1.7 本研究的可行性与创新性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MR 扫描方案
    2.3 图像处理和分析
    2.4 病理组织学分析
    2.5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病理分期结果
    3.2 不同分组中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ADC值直方图参数比较
    3.3 不同分组中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ADC值直方图参数诊断效能
        3.3.1 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组
        3.3.2 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纤维化组
        3.3.3 未知病因肝纤维化组
        3.3.4 总肝纤维化组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5.3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纤维化的影像学诊断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能谱CT定量参数在乙肝肝纤维化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章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材料
    2.2 扫描设备及扫描协议
    2.3 图像分析及能谱CT定量参数的测量
    2.4 肝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方法
    2.5 肝纤维化病理分期标准
    2.6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实验组分组
    3.2 实验结果分析
        3.2.1 正常对照组与不同分期肝纤维化组间能谱CT定量参数间的差异性比较
        3.2.2 能谱CT定量参数与不同分期肝纤维化间的相关性分析
        3.2.3 能谱CT定量参数区分≥S1及≥S2期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评估
第四章 讨论
    4.1 正常对照组与不同分期肝纤维化组间能谱CT定量参数间的差异性比较
    4.2 能谱CT定量参数与不同分期肝纤维化间的相关性分析
    4.3 能谱CT定量参数区分≥S1及≥S2期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评估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纤维化影像学无创性评估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声波数域衰减系数在体实验无创诊断肝纤维化及治疗后随访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Abbreviations)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国内外HF评估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1 患者血清学检查指标诊断HF
        2.2 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评估HF
        2.3 超声检查诊断HF
        2.4 组织声学参数测量技术
    3 研究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声波数域衰减系数诊断HF分期应用价值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检查方法
        2.3 病理学评估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3.2 对照组和HF组杨氏弹性模量织及W-Ac参数值比较
        3.3 正常对照组和HF各组之间杨氏弹性模量值及W-Ac参数值比较
        3.4 杨氏弹性模量值及W-Ac参数值与各组METAVIR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分析及ROC曲线
        3.5 2D-SWE与 W-Ac诊断HF的诊断效能比较
    4 讨论
        4.1 2D-SWE技术及W-Ac技术诊断HF的理论基础
        4.2 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说明
        4.3 各组杨氏弹性模量值比较分析
        4.4 各组W-Ac值比较分析
        4.5 杨氏弹性模量值和W-Ac与 METAVIR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及其诊断效能分析
        4.6 W-Ac及2D-SWE诊断HF的效能比较
        4.7 W-Ac方法的优缺点
    5 结论
        5.1 全文研究总结
        5.2 论文创新点及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2D-SWE评价恩替卡韦治疗CHB疗效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治疗方法
        2.3 血清学指标监测方法
        2.4 2D-SWE监测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3.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水平比较
        3.3 对照组和研究组杨氏弹性模量值比较
        3.4 杨氏弹性模量值与HF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血清学指标及2-SWE随访EVT治疗后效果的理论基础
        4.2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4.3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学及组织学比较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影像学检查在评估肝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双能量CT评价肝硬化血流动力学与肝储备功能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CT在评价肝硬化病程方面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7)DCE-MRI定量参数无创性评估儿童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所致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词索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磁共振检查方法
    2.3 图像后处理
    2.4 组织病理学分析
    2.5 数据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3.2 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
    3.3 DCE-MRI 参数分析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DCE-MRI成像原理和技术
    4.2 DCE-MRI定量分析模型的应用
    4.3 CCC导致肝纤维化的病理机制
    4.4 DCE-MRI定量参数在CCC所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
第5章 结论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
致谢

(8)基于MR深度学习模型在肝纤维化的诊断及分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肝纤维化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分期
    第二节 影像技术在肝纤维化分级中的诊断价值及研究现状
        一、超声弹性成像在肝纤维化中的应用
        二、磁共振成像在肝纤维化中的应用
    第三节 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应用及在其在肝纤维化中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一节 病例收集
        一、病例来源
        二、纳入及排除标准
    第二节 磁共振扫描设备及参数
        一、扫描设备
        二、扫描方法
        三、扫描参数
    第三节 临床指标和图像的筛选和存储
        一、临床指标的筛选与存储
        二、图像的存储与筛选
    第四节 感兴趣区分割
        一、手动分割
        二、自动分割
    第五节 模型构建
        一、分割部分
        二、分类部分
    第六节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第二节 肝纤维化病理分组
    第三节 自动分割结果
    第四节 单独临床指标、单独MR图像、MR图像-临床指标联合模型诊断效能比较
    第五节 单序列模型和多序列融合模型诊断效能比较
第四章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9)CT在评价肝硬化病程方面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形态学影像表现
2 体积测量
3 CT灌注成像
4 CT双能量成像
5 CT纹理分析
6 小结

(10)基于纹理分析的磁共振多参数成像评价肾损伤的动物实验研究及肾功能损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基于纹理分析的磁共振多参数成像评价肾损伤的动物实验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纹理分析的磁共振多参数成像评价肾功能损伤的临床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磁共振多参数成像评价肾损伤及肾功能损伤的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表面结节定量分析的临床应用及在评价肾损伤或肾功能损伤中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资金支持
中英文及缩写对照表
致谢

四、肝纤维化患者肝脏形态学改变的CT、MR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奥沙利铂肝窦损害CT类灌注成像定量研究[D]. 付雪林. 南昌大学, 2021(01)
  • [2]基于CT平扫图像的残差网络ResNet模型在评估肝纤维化分期中的应用研究[D]. 李秋菊. 中国医科大学, 2021
  • [3]基于全肝ADC值直方图分析对肝纤维化分期价值的研究[D]. 郑悠. 兰州大学, 2021(12)
  • [4]能谱CT定量参数在乙肝肝纤维化分期中的应用价值[D]. 刘显旺. 兰州大学, 2021(12)
  • [5]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声波数域衰减系数在体实验无创诊断肝纤维化及治疗后随访的应用研究[D]. 何丹青.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6]双能量CT评价肝硬化血流动力学与肝储备功能的临床应用研究[D]. 刘沛瑶.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7]DCE-MRI定量参数无创性评估儿童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所致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D]. 易盈. 南华大学, 2020(01)
  • [8]基于MR深度学习模型在肝纤维化的诊断及分期的应用研究[D]. 欧阳舒曼.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9]CT在评价肝硬化病程方面的研究进展[J]. 刘沛瑶,郝粉娥,刘挨师,赵磊.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9(06)
  • [10]基于纹理分析的磁共振多参数成像评价肾损伤的动物实验研究及肾功能损伤的临床研究[D]. 丁玖乐. 苏州大学, 2019

标签:;  ;  ;  ;  ;  

肝纤维化患者肝脏形态学改变的CT和MR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