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教育改进社论文_解泽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华教育改进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华,图书馆,刘海粟,教育界,乐歌,学潮,行知。

中华教育改进社论文文献综述

解泽国[1](2019)在《亦庄亦谐 奇诗奇趣——陶行知《中华教育改进社第叁届年会同乐歌》的艺术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和杰出的大众诗人的陶行知一贯倡导创造。他创造性地提出生活教育学说,为中国近现代新教育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南;在诗歌创作方面,他创立了风格独特的"陶派诗",开拓了中国近现代诗歌创作的一代新风。陶行知遵循了现实主义的诗学方向和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道路,向人民大众学习,拜人民大众为师,努力探索平民白话诗歌创作及大胆的诗歌创新实践,产生了一大批既通俗易懂又内涵丰厚,既成功地继承了优良传统又让人耳目一新,既表现严肃主题又富有奇(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24期)

[2](2019)在《副秘书长周志平参加中华教育改进社暑假“与良师为友”读书沙龙》一文中研究指出8月8日,由中华教育改进社组织实施的"良师引领"活动以"与良师为友"读书沙龙的形式在北京外研社书店(东升科技园店)正式启动。本会副秘书长周志平受邀参加该活动并做"良师展示:陶行知班创建"主题发言。良师引领活动鉴于当下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实现教育现代化,旨在丰富中小学学生学习生活内容与方式,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思维、判断、组织、动手操作能力,解决中小学生因疲于应付考试、题海没志、自我迷失和自主性发展滞后的问题,以培养身心健全的人。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本文来源于《福建陶研》期刊2019年03期)

李忠玲,王迎春[3](2019)在《中华教育改进社潍县社员考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丁叔言、丁锡田、郭业耜等潍县教育社员为代表,考证他们参与中国教育改进社的活动过程。从潍县教育人在民国时期的教育实践,可以看出他们热心当地教育事业,并以此来激励后人学习他们忧国忧民、担当大义的奉献精神,希望对当下教育改革起到借鉴作用。本文也是对地域文化以及乡贤文化的一次发掘,以古鉴今,对我市新时代"文化名市"建设和优秀文化传承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潍坊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晨[4](2019)在《美育史料·中华教育改进社美育组》一文中研究指出1921年12月23日,由新教育共进社、新教育杂志社、实际教育调查社等教育团体合并组成中华教育改进社,其宗旨为"调查教育实况,研究教育学术,力谋教育进步",推举孟禄、梁启超、严修、张仲仁、李石曾五人为名誉董事,蔡元培、范源濂、郭秉文、黄炎培、汪精卫、熊希龄、张伯苓、李湘辰、袁希涛九人为董事,聘请陶行知为总干事。该社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教育社团,总事务所设在北京,先后在济南、北京、南京、太原召开四次年会,参与世(本文来源于《美育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何树远[5](2015)在《中国教育界与中日庚款退还纠葛——以中华教育改进社的活动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1920年代日本庚款退还是中日两国外交要案。中国教育界乘特殊政治社会格局对日本庚款的退还交涉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中国教育界代表自居的中华教育改进社积极推动与筹划,希图主导日本庚款的管理与分配。随着日本逐步显露利用庚款以行文化渗透之本意,中国教育界开始对日本庚款的分配与管理进行批评,最终采取反对与抵制的态度。日本退还庚款的本意与结局如此乖离,根源在于其目的不纯,运作失误,终而至于种瓜得豆。(本文来源于《广东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4期)

吴稌年[6](2014)在《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孵化器——中华教育改进社》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图书馆界的第一个全国性组织产生在中华教育改进社中。作为孵化器,在这一组织中,孕育出了图书馆界的许多理论研究骨干,催生了《图书馆学季刊》,凝聚了图书馆界的理论与事业中的重点与热点,大量参与社务活动,积累了许多相关经验。以美国退还庚款为契机,推进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参考文献36。(本文来源于《国家图书馆学刊》期刊2014年01期)

李刚,叶继元[7](2011)在《中国现代图书馆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源头——中华教育改进社图书馆教育组的历史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教育改进社图书馆教育组是中国图书馆界第一个全国性专业社团组织。1922—1925年,图书馆教育组及其常设机构图书馆教育研究委员会利用中华教育改进社四届年会,提出了一系列议案,并通过社员在《新教育》上发表的一批高水平论文,宣传和普及了现代图书馆理念,形成了现代图书馆学的教育学理论范式,提出了图书馆需要专家治理的主张,完成了图书馆协会和图书馆专业刊物创设的历史使命,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专业化由此起步。(本文来源于《中国图书馆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何树远[8](2011)在《中华教育改进社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一文中研究指出1920年代教育经费往往被军阀挪用,导致教育经费无法正常发放,教育事业大受影响。在此情形之下,如何保证教育经费的充足,成为教育界关心的头等问题。中华教育改进社乘时而起,作为一个民间机构成立筹划全国教育费委员会,担当了本属于政(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期刊2011-03-01)

杨卫明[9](2010)在《中国近代教育学术的嬗递——以中华教育改进社为对象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教育改进社是"五四"时期中国新教育运动的直接产物,与美国教育对于近代中国日渐增强的影响态势密切相关。作为当时全国"研究教育之中心机关"的中华教育改进社,其学术活动所烙着的鲜明"美国"印记,折射出中国近代教育学术的嬗递。(本文来源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何树远[10](2010)在《在激进与保守之间:中华教育改进社与1920年代的叁次学潮》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初期,秉持避免卷入政潮、学潮的策略。但随时局的变化,在1920年代该社先后参与清华学校女生留美问题的讨论以及东南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易长风潮。该社与江苏省教育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被认为是江苏省教育会控制全国教育的工具。卷入风潮,使该社作为教育界统一的象征和超然形象受损,活动和发展也受到极大影响。改进社在学潮中与各派势力的争论角逐,也反映了教育界开始由统一走向分裂。(本文来源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期刊2010-08-16)

中华教育改进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8月8日,由中华教育改进社组织实施的"良师引领"活动以"与良师为友"读书沙龙的形式在北京外研社书店(东升科技园店)正式启动。本会副秘书长周志平受邀参加该活动并做"良师展示:陶行知班创建"主题发言。良师引领活动鉴于当下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实现教育现代化,旨在丰富中小学学生学习生活内容与方式,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思维、判断、组织、动手操作能力,解决中小学生因疲于应付考试、题海没志、自我迷失和自主性发展滞后的问题,以培养身心健全的人。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华教育改进社论文参考文献

[1].解泽国.亦庄亦谐奇诗奇趣——陶行知《中华教育改进社第叁届年会同乐歌》的艺术特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

[2]..副秘书长周志平参加中华教育改进社暑假“与良师为友”读书沙龙[J].福建陶研.2019

[3].李忠玲,王迎春.中华教育改进社潍县社员考略[J].潍坊学院学报.2019

[4].刘晨.美育史料·中华教育改进社美育组[J].美育学刊.2019

[5].何树远.中国教育界与中日庚款退还纠葛——以中华教育改进社的活动为中心[J].广东社会科学.2015

[6].吴稌年.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孵化器——中华教育改进社[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

[7].李刚,叶继元.中国现代图书馆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源头——中华教育改进社图书馆教育组的历史考察[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

[8].何树远.中华教育改进社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C].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2011

[9].杨卫明.中国近代教育学术的嬗递——以中华教育改进社为对象的考察[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

[10].何树远.在激进与保守之间:中华教育改进社与1920年代的叁次学潮[C].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2010

论文知识图

中华教育改进社-中华教育改进社社董...中华教育改进社-中华教育改进社组织...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届年会麦克...陶行知陶行知:麦柯尔第一,指导编制各种教育测验

标签:;  ;  ;  ;  ;  ;  ;  

中华教育改进社论文_解泽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