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产科250000

摘要:目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8年7月结束于2019年5月,研究样本定义为90例我院收治的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选择盆底肌训练,研究组选择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训练。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盆底肌恢复情况、盆腔气管脱垂(POP)症状。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10s慢肌阶段、60s慢肌阶段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10s慢肌阶段、60s慢肌阶段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POP患者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改善效果显著,增强盆底肌力,预防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电刺激;生物反馈训练;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临床效果

盆底功能障碍(PFD)是由于机体组织退化、创伤导致其支持薄弱。临床表现为: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性功能障碍。有研究发现:妊娠与分娩成为PFD独立要素,促进盆底肌康复是训练主要目的。生产可能引起盆底肌受损,肌肉松弛出现尿失禁、性生活质量降低。为此,我院提出联合治疗(电刺激+生物反馈),对增强产妇盆底肌有促进作用,防止产后PFD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8年7月结束于2019年5月,研究样本定义为90例我院收治的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盆底肌肉评分I、II类肌纤维肌力低于3级。

对照组:年龄22--35(平均:26.4±3.2)岁。其中,初产妇22例,经产妇23例。阴道分娩30例,剖宫产15例。

研究组:年龄23--34(平均:24.6±3.1)岁。其中,初产妇22例,经产妇23例。阴道分娩25例,剖宫产20例。90例患者病历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可比。

列入指标:(1)产程顺利,单胎足月分娩。(2)产妇语言交流正常、依从性高。(3)盆腔器官脱垂。

排除指标:(1)严重脏器疾病。(2)依从性不高患者。(3)生产时有器械助产。

1.2方法

对照组:盆底肌康复训练:收缩盆底肌肉训练,持续收缩盆底肌5s,松弛休息5s,重复15次,康复训练5--9次/日。有意识、有节奏的展开盆底肌肉收缩、放松循环,增强盆底肌肉。

研究组:电刺激+生物反馈。神经肌肉刺激:设置频率50Hz,脉宽250μs电刺激刺激患者机体感受,以患者感觉到盆底肌肉有收缩感为宜。频率8--30Hz,脉宽330--740μs、频率20--80Hz、脉宽20--330μs电刺激。生物反馈训练:I类肌纤维、II类肌纤维。I类与II类肌纤维生物反馈训练单元对盆底肌肉训练。同时,辅助不同场景生物反馈训练,结合提示引导患者场景反射、A3反射。引导患者收缩盆底肌肉,会阴--腹部协调,控制盆底肌肉收缩,增强盆底肌力。1周2次,持续30min/次,1疗程12次。

1.3评价指标

(1)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盆底肌恢复情况,包括:10s慢肌阶段、60s慢肌阶段。(2)对比两组患者POP治疗效果,包括:I度、II度、III度。

1.4数据处理

SPSS22.0,计量资料,用t、平方差[(x±s)]进行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卡方(2)、百分数(%)进行检验、表示,2组数据资料,以P值区间(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盆底肌恢复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肉表面肌电值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10s慢肌阶段、60s慢肌阶段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盆底肌恢复情况

2.2对比两组患者POP疗效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I度4例、II度2例。对照组I度9例、II度5例、III度1例。研究组总有效率(56.67%)高于对照组(71.11%)(P<0.05),详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POP疗效

3讨论

盆底肌指的是:封闭骨盆出口并承托盆腔器官的肌肉群,盆底肌可引起肠道气体排放异常[1]。分娩是引起PFD主要因素,其中有68%产妇在妊娠时发生压力性尿失禁,产后42d为56%、产后半年为47%。孕期产妇子宫重量不断增加,骨盆底肌肉松弛,受激素影响、骨盆生物力学变化,盆底肌肌力降低[2]。产妇生产过程中,胎儿头部受压、会阴极度伸展、侧切影响盆底结构,造成盆底肌功能障碍。PFD主要因素包括分娩次数、生产形式、难产、婴儿重量。为此,我院提出电刺激+生物反馈训练,对改善产妇盆底肌肉力量、改善POP有重要作用[3]。

本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肉表面肌电值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10s慢肌阶段、60s慢肌阶段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电刺激以诱发肌肉被动收缩刺激机体感受,加快神经轴突再生,促进神经兴奋与肌纤维代偿性增[4]。生物反馈训练指的是:盆底肌肉收缩的肌电变化转为视觉信号,通过描记肌肉收缩波形判断并收缩I类、II类肌纤维,分离会阴、腹部收缩。生物反馈A3反射与场景反射训练使盆底肌收缩,产生条件反射[5]。联合治疗被广泛应用在PFD治疗中,纤维迅速收缩压与收缩个数不断增加,增强盆底肌力,收缩尿道口、阴道、肛门四周肌肉,刺激尿道括约肌,抑制膀胱收缩性,提高盆底恢复效果,临床效果显著[6]。

综合分析,两种治疗方法融合对改善盆底肌肌肉力量效果显著,改善POP情况,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宇琪,刘海意,吴媛媛等.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和Kegel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34(7):619-622.

[2]胡群芳,朱燕飞,胡密淑.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8):33-35.

[3]徐哲,胡孟彩.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8,39(11):97-99.

[4]王美兰,胡茜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行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锥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9,11(03):73-76.

[5]夏艳梅,杨霄,程薇.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效果[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9,34(02):128-131.

[6]马玲,李花,穆兰芳等.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锥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7,26(12):928-930.

标签:;  ;  ;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