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次级内共生菌的多样性和功能

蚜虫次级内共生菌的多样性和功能

论文摘要

内共生菌与其寄主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蚜虫类昆虫的内共生菌分为初级内共生菌(Buchnera)和一些次级内共生菌。Buchnera与蚜虫寄主之间有密切的营养共生关系,对蚜虫寄主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虽然次级内共生菌在蚜虫体内含量相对较少,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次级内共生菌无论对蚜虫寄主的生态行为(抵御寄生蜂、耐高温特性、体色形成等)还是物种形成和进化的影响都不容忽视。此外,次级内共生菌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也促进了功能基因学的发展。在系统梳理已发表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主要综述了蚜虫次级内共生菌的基本特征、多样性、及其对蚜虫寄主的生态影响,进而对未来值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论文目录

  • 1 蚜虫次级内共生菌概述
  • 2 蚜虫次级内共生菌的生态功能
  •   2.1 对蚜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   2.2 对蚜虫天敌的抵御
  •   2.3 对高温的抗性
  •   2.4 对蚜虫真菌的抵御
  •   2.5 对蚜虫体色的相关调控
  •   2.6 对蚜虫寄主利用的影响
  • 3 蚜虫次级内共生菌基因组研究进展
  • 4 结语和展望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曾凌达,刘倩,黄晓磊

    关键词: 内共生,蚜虫,初级共生菌,次级共生菌,生态功能

    来源: 武夷科学 2019年0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72504),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5J06005)

    分类号: Q968

    DOI: 10.15914/j.cnki.wykx.2019.01.02

    页码: 4-11

    总页数: 8

    文件大小: 148K

    下载量: 80

    相关论文文献

    • [1].昆虫共生菌与宿主的解毒代谢关系研究进展[J]. 农药学学报 2019(Z1)
    • [2].植物介导的昆虫内共生菌水平传播及其对宿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应用昆虫学报 2020(02)
    • [3].昆虫共生菌对宿主功能研究的方法体系[J]. 应用昆虫学报 2020(03)
    • [4].昆虫内共生菌-昆虫-植物互作关系研究进展[J]. 植物保护学报 2016(06)
    • [5].共生菌:人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J]. 科学启蒙 2019(Z1)
    • [6].禾苗壮共生菌[J].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6(11)
    • [7].好菌群,你的健康好伙伴[J]. 37°女人 2017(05)
    • [8].桑粉虱4种次级内共生菌的检测分析[J]. 蚕业科学 2019(06)
    • [9].昆虫是否耐热?体内共生菌说了算[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13)
    • [10].昆虫内共生菌研究进展[J]. 吉林农业 2018(03)
    • [11].蚜虫共生菌感染格局、动态及在宿主种群分化中的作用[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8(02)
    • [12].刺吸式昆虫次生内共生菌的研究进展[J]. 生物安全学报 2016(02)
    • [13].蚜虫-内共生菌的互利共生研究综述[J]. 江西农业学报 2008(06)
    • [14].一株褐飞虱内共生菌的分离鉴定[J]. 广东农业科学 2014(09)
    • [15].共生菌培养物影响蚯蚓繁殖的初步试验[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5)
    • [16].蚜虫初级内共生菌Buchnera aphidicola研究进展[J]. 应用昆虫学报 2013(05)
    • [17].昆虫内共生菌及其功能研究进展[J]. 昆虫学报 2014(01)
    • [18].昆虫体外共生菌研究进展[J]. 昆虫学报 2018(12)
    • [19].昆虫共生菌的垂直传播[J]. 昆虫学报 2019(07)
    • [20].高温对灰飞虱体内类酵母共生菌和耐药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04)
    • [21].侯马市20~30岁健康人表皮可培养共生菌多样性及耐药性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12)
    • [22].蚕豆蚜日龄、翅型和寄生对其共生菌胞变化的影响[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1(01)
    • [23].一种含特异性侵染内共生菌Rickettisa massilia的烟粉虱种群建立方法[J]. 应用昆虫学报 2015(01)
    • [24].共生菌对小鼠外周血及黏膜相关组织中趋化因子配体24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调控[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9(01)
    • [25].线虫共生菌Xenorhabdus budapestensis SN19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6(06)
    • [26].影响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发酵液杀虫活性相关因子研究[J]. 植物保护 2013(05)
    • [27].果蝇细胞内共生菌Wolbachia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8(02)
    • [28].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金刚石对果蝇肠道共生菌的影响[J]. 中国科学:化学 2015(11)
    • [29].共生菌对荷瘤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9(05)
    • [30].昆虫体内共生菌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标签:;  ;  ;  ;  ;  

    蚜虫次级内共生菌的多样性和功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