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池塘资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公共池塘资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公共池塘资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池塘,资源,集体,奥斯特,角色,自主,理论。

公共池塘资源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陈琳,陈柔珊,金钰,林曼佳,王浩东[1](2019)在《公共池塘资源视角下女性公共空间研究——以广州地铁女性车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广州地铁1号线乘坐在女性车厢的男性乘客为研究对象,在公共池塘资源视角下,从制度供给、相互监督以及可置性承诺叁个方面探求男性乘客难以作出"不进去女性车厢"这一可置信承诺的原因并得出结论:在约束力、宣传和科学性不足的制度供给基础上,由于我国仍为男性气质社会,隐秘化性别歧视使男性在公共资源被倾斜分配时感受到权利被限制,在与维护女性车厢良好运营的集体期待博弈后,难以作出"不进入女性车厢"的承诺。此外,由于非正式监督存在局限,进一步加大不作出承诺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16期)

魏晨,刘义强[2](2019)在《产权配置权力:公共池塘资源的治理规则及其逻辑——基于湖南省临澧县回龙村的深度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奥斯特洛姆的"自主治理理论"旨在通过权力的多元配置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合理利用。但是,其更强调社会资本在制度供给中的作用,对于治理中权力的配置方式以及产权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没有进行详细阐释。在具体的治理实践中必然会涉及由谁来主导治理、以及其他占用者为何要服从的问题。在1949年之前回龙村的水权治理中,产权对于权力产生了基础性的配置作用,而治理规则的调和则是权力关系达到最优组合的主要原因。在此背后反映出一个基本逻辑:产权对于权力的有效配置需要占用者之间进行充分博弈和自由竞争,而规则则需要把博弈限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当下,治理主体间权力关系的协调仍是公共池塘资源善治的主要实现途径。(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韩沛卓[3](2018)在《公共池塘资源视角下的特色小镇自主治理研究——以较场尾民宿小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特色小镇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载体,对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研究也成为规划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基于公共池塘理论视角,指出较场尾民宿小镇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公共池塘资源难以得到合理利用、常常发生"搭便车"行为以及缺少内外协调平台等问题。引入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来解决问题,提出特色小镇的自主治理路径:集体制定符合需求的治理规则、建立边界内部的监督与制裁机制、建立高效的多方冲突协调机制以及建立必要的外部保障。旨在为特色小镇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一个新的方向和补益,从而更好地推进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本文来源于《2018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期刊2018-07-26)

谭江涛,蔡晶晶,张铭[4](2018)在《开放性公共池塘资源的多中心治理变革研究——以中国第一包江案的楠溪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诊断复杂的公共池塘资源系统及其制度变迁,是社会科学家面临的持久挑战。基于组合IAD-SES分析框架以及2016年的实地问卷调查数据和查询到的相关档案,本文对2004年底楠溪江渔业资源多中心治理变革过程进行了动态制度分析,并检验多中心治理变革的效果是否符合多中心理论预测。诊断分析显示,楠溪江渔业资源多中心治理变革的效果与多中心理论预测结果是一致的,多中心治理变革的确增强了集体行动水平,搭便车、规避责任或其他机会主义捕捞行为得到有效控制,渔业资源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在中国情景下,政府是否愿意将自治权授予当地群体以及如何授权才能增进当地群体的社会资本,是开放性公共池塘资源实现自主治理的关键性因素,经济发展等背景变量是促进自主治理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恰当的资源规模、治理主体之间互利安排以及监督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多中心协调机制的形成。本研究对中国情景下大规模、开放性公共池塘资源的集体行动机制的设计与治理变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公共管理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韦彬,王羽妍[5](2018)在《新时代民营制造企业转型中的政府角色研究——基于公共池塘资源理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九大的召开,正式拉开了新时代的序幕,我国民营制造企业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在新时代背景下,民营制造企业仍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管理水平低、发展资金不足等诸多难题,需要通过转型升级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基于公共池塘资源理论的视角,从制度监督、服务协调、组织治理、平台建设四个层面构建政府角色,以此促进民营制造企业的转型发展。(本文来源于《四川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杜焱强,刘平养,包存宽[6](2018)在《新时期农村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集体行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公共事物的治理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不容忽视的部分。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农村公共事务治理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本文针对一起农村公共池塘资源过度采集引发的集体行动案例,尝试性构建一个多场域分析框架,分析在青壮年男性群体缺位的情景下,留守妇女群体应对农村公共池塘资源治理问题的动员机制、策略应用和社会影响。研究发现,空心化背景下公共事务治理并非走向衰败,留守群体也可参与其中,但需要满足内部和外部的条件,不同动员机制与策略促使集体行动实现,其行动较为复杂且多样化。(本文来源于《中国行政管理》期刊2018年03期)

章平,黄傲霜[7](2018)在《城镇公共池塘资源治理:两个制度发育案例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公共品博弈中,合作如何发生,维持合作的制度如何发育,是靠外部主体(政府)干预还是群体内部自我治理(自发的集体行动),其效率高低是否可比?选取了两个跨时空的公共池塘资源治理案例进行比较制度分析:1970年代土耳其阿兰亚渔场渔民经十余年的内部自发协商后形成一套运转良好的制度安排,解决了渔业资源利用冲突;大约40年后的中国深圳市民中心广场,政府部门引入半官方社会组织出面协调,采取划定区域、抽签派号的分配模式并投入人力监督执行,收效颇好。从局部知识利用、个体与制度互动的角度比较分析这一"殊途同归"背后隐藏的是治理制度发育发生机制的差异。这也再次印证了Ostrom提出的公共池塘资源治理多元化、多中心治道,资源可以清楚地界定以及资源的使用规则要适应当地的条件,才是行之有效的公共管理方法。(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管理评论》期刊2018年01期)

任恒[8](2017)在《公共池塘资源治理过程中的政府角色探讨——基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自主治理理论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探索的自主治理理论在突破集体行动困境方面获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不过鉴于自主治理理论过于强调自治组织的高度自治权,从而忽略了作为外部权威而存在的主体——政府,导致这一理论的解释力和适用性受到削弱。文章在审视奥斯特罗姆自主治理理论核心要旨的基础上,将政府这一重要主体融入公共资源治理体系的框架中,并认为政府在公共池塘资源治理进程中应该扮演如下四种角色:制度供给的引导者、自主组织的培育者、利益冲突的外部协调者、制度执行的外部监督者。(本文来源于《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王天鸽[9](2017)在《公共博弈视角下我国农村公共池塘型资源研究——以农村水资源环境治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由于其具有合作性博弈特征,在公共池塘资源利用中常被过度使用,农村社区是社会构架中水资源利用的最末端,因此从我国农村水资源现存的困境出发,分析导致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明晰产权、建立必要信息沟通渠道及培育可信第叁方主体等对策,以期帮助实现农村公共池塘型资源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7年17期)

徐双敏,张景平[10](2015)在《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治理的居民集体行动困境与出路——一个基于公共池塘资源理论的博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治理中居民集体行动是个难题。基于公共池塘理论,从社区居民自身入手,运用博弈论模型分析出"搭便车"是居民集体行动困境的内在根源。虽然存在"搭便车"行为,但在具备有约束力的社区规则的条件下,有形成居民集体行动的可能。构筑社区规则,明确社区居民权利义务关系,居民实现规则承诺,实施有效的监督,是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治理中居民集体行动的实现路径。(本文来源于《社会治理法治前沿年刊》期刊2015年00期)

公共池塘资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奥斯特洛姆的"自主治理理论"旨在通过权力的多元配置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合理利用。但是,其更强调社会资本在制度供给中的作用,对于治理中权力的配置方式以及产权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没有进行详细阐释。在具体的治理实践中必然会涉及由谁来主导治理、以及其他占用者为何要服从的问题。在1949年之前回龙村的水权治理中,产权对于权力产生了基础性的配置作用,而治理规则的调和则是权力关系达到最优组合的主要原因。在此背后反映出一个基本逻辑:产权对于权力的有效配置需要占用者之间进行充分博弈和自由竞争,而规则则需要把博弈限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当下,治理主体间权力关系的协调仍是公共池塘资源善治的主要实现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共池塘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1].陈琳,陈柔珊,金钰,林曼佳,王浩东.公共池塘资源视角下女性公共空间研究——以广州地铁女性车厢为例[J].青年与社会.2019

[2].魏晨,刘义强.产权配置权力:公共池塘资源的治理规则及其逻辑——基于湖南省临澧县回龙村的深度调查[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韩沛卓.公共池塘资源视角下的特色小镇自主治理研究——以较场尾民宿小镇为例[C].2018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2018

[4].谭江涛,蔡晶晶,张铭.开放性公共池塘资源的多中心治理变革研究——以中国第一包江案的楠溪江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8

[5].韦彬,王羽妍.新时代民营制造企业转型中的政府角色研究——基于公共池塘资源理论的视角[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8

[6].杜焱强,刘平养,包存宽.新时期农村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集体行动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8

[7].章平,黄傲霜.城镇公共池塘资源治理:两个制度发育案例的比较分析[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8

[8].任恒.公共池塘资源治理过程中的政府角色探讨——基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自主治理理论的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

[9].王天鸽.公共博弈视角下我国农村公共池塘型资源研究——以农村水资源环境治理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

[10].徐双敏,张景平.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治理的居民集体行动困境与出路——一个基于公共池塘资源理论的博弈分析[J].社会治理法治前沿年刊.2015

标签:;  ;  ;  ;  ;  ;  ;  

公共池塘资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